在我国一些地方,女婿就是姑爷,姑爷就是女婿,没有什么分别。但在我国的另一些地方,女婿就是女婿,姑爷就是姑爷,不是一回事。这也就是俗语“胀死的女婿,饥饿死姑爷”让一些地方的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女婿是岳父母以上的长辈对女儿丈夫的叫法,其他长辈只是在前面加了前缀词。比如,叔叔伯伯叫侄女婿,舅舅叫外甥女婿,爷爷叫孙女婿,外公叫外孙女婿等等。而姑爷的称呼,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说法,属于不同的辈分,不能混称。
1、姑爷的不同称法
姑爷,汉语解释为姑父。爷,汉语的本义指父亲或父亲辈男子。古代我国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称父亲为爷。比如《木兰诗》中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诗句中花木兰所称的“爷”,就是她的父亲。“爷”古代也是父亲辈男子,如古代称伯父为“大爷”,意思是比父亲年纪大的同胞兄长,或堂兄。后来,这种称呼发生了变化,民间年轻后生,把看起来年纪比较大,估计比自己父亲年长一些的老人称为“大爷”,如张大爷、李大爷等,是对老人普遍的尊称。
“爷”在南方一些地方,至今依然是父亲的直接称呼,或者间接称呼,只是各地对“爷”字的方言话音不同。
记得电视剧《粟裕大将》中有一个这样的细节。粟裕初次见到傅启平的儿子,从老家江西来找父亲的傅小虎,傅小虎当着粟裕的面称父亲为“爷”。粟裕不解理,并为这种称呼感到很好奇,直到傅启平作了解释,他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电视剧中傅启平将军是虚构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没有傅启平将军这个人物,剧中的傅启平的原型是开国中将张震将军,原名张见生,湖南省长寿镇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
事实上,剧中傅小虎称父亲傅启平为“爷”,这个细节也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编剧因对湖南话不了解,出现的一种失误。不用说张震将军是湖南人,与粟裕同乡,都会说湖南本地话,即便虚构傅启平,剧中交代他是江西人。湖南江西两个相邻的省,不管是地方风俗语,还是地方语言,相同或相近的东西太多了。
历史上曾有“江西填湖广”,湖南有百分之七十的人,祖上来自江西,两地亲切互称为“老表”,可见两省之间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之深。其实,两个省都称父亲为“爷”,且大多是间接称呼。
江西直接叫自己的“爹”、“爹爹”“爸”“爸爸”等。间接称“爷”或叫“爷老子”。只是这个“爷”字音不是读[yé],而是读[yá](音牙),写在纸上的字依然是“爷”,没有变。如,对别人说自己的父亲时说“我的爷老子”,紧急关头呼叫父亲为“爷”。父亲去世时哭丧时叫父亲为“我的爷”,尤其是女儿更喜欢这样哭。有人被人吓一跳时,不自觉地叫道:“我的爷吔!”,有地方看到惊奇的事,往往不禁脱口而出地说道:“我的爷哎!”。
粟裕的家乡是湖南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那里讲的就是典型的湘西南“酸汤话”(以靖州为中心的一种汉语土语),他不可能不知道“爷”就是父亲。
从北方地区来看,把女婿称之为姑爷,主要是依据小孩的地位尊称女婿的。这就像有的地方称丈夫为“孩子他爹”、“孩子他娘”一样。久而久之,这些地方的岳父母习惯称女婿为姑爷了。而女婿一词,在这些地方则完全变成了一种书面用语。
在南方,很多地方“女婿”或“婿”同样是书面语。岳父母称女婿为“郎”,或者“郎崽”,土一点的称“郎巴公”。其来源,因古代南方妻子称丈夫为郎,丈夫称妻子为妹,现在南方很多山歌中的情歌就称为“郎妹情歌”。岳父母同样是依据女儿的地位称女婿为郎。
南方地区的姑爷不是女婿,而是姑父,也就是沿袭了古代汉语中原意。
我国有一些地方,姑爷的称呼从父辈提高到了祖辈,是指祖父的姊妹的丈夫,也称之为“姑佬爷”。这只是极少数的地方。
2、“胀死的女婿,饥饿死姑爷”的意思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我们从俗语“胀死的女婿,饥饿死姑爷”中的字面上可看出,“女婿”和“姑爷”在句中的意思就不是同一辈人,不是父辈姑父,就是祖辈姑佬爷,不然这句俗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句俗语不是全国各地带普遍性的俗语,而是地方性俗语。因为,这种俗语是有用地方性语言,反映地方存在的社会现象,为地方民众所公认。这就是此句俗语存在的生命力,也是这句俗语能够理所当然地流传下来的原因,直到今天,这句俗语依然活在这些地方。
与这句俗语对应,在我国民间同样流传一句,即“一代姑,二代表,三代四代不来了”。这两句俗语,就像是两个人站在同一条河流之中,一个人往河上游溯源,一个人往河下游漂去。
女婿岳父母在时,岳父母自然会非常热情接待,俗话说,“郎是半边子”或者“女婿是半子”,一般来说,岳父母对女婿都看得很重。“胀死的女婿”虽然是俗语习惯性的夸张手法,但热饭热菜也管够,家庭条件好的,少不了有好酒好菜。民间有“丈母娘爱女婿”一说,也就是丈母娘因爱女儿,对女婿特别看重。
当岳父母去世后,女婿变成了姑爷,妻子家的兄弟各自为家,兄弟姐妹情深,也会好好接待,至少到了家时在,不愁没饭吃,毕竟妻兄弟是孩子的舅舅,彼此之间的来往还是很密切的。但与岳父母在时,在接待的热情方面,肯定要有一定的差距。即便现实中并不存在差距,兄弟的热情不减,但长辈就是长辈,兄弟就是兄弟,感情是不太一样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再往下一代,侄子多了,接待姑爷时,反而你推我,我推你,比他们的父母就更差了。在旧时,生活贫穷的时代,他们能不能留饭,也是一个问题了。这就是所谓的“饥饿死姑爷”,当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一餐不吃,也不致于饥饿死。意思是说,人老了,变成姑爷了,妻子娘家的后人会变得越来越冷淡,越来越疏远。直到现在,这也是我们依然遇到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