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最后日子:我体重有61斤,一切正常,请主席放心!
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上
周恩来住进305医院
四届人大上,周恩来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步走”和“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蓝图。之后,心力交瘁的总理就不得不回到医院,他的身体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在周恩来住院治病期间,中央决定,由刚刚复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和总参谋长的邓小平代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周恩来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医院是不想放我出来的,但我还是想争取每个星期来和大家见一次面!”
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心如刀绞,看着周恩来被病痛折磨得无比消瘦和憔悴的脸庞,很多人当场流泪了。
事实上,即使周恩来住进了医院,即使中央高级领导人们尽可能为他创造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尽管医生一再严厉禁止他工作,他也根本不可能有多少时间休息。时任中央领导保健小组组长、有“一代国医”美誉的著名医生吴阶平回忆周恩来住院时说:“本来治病是很不容易的,放下了工作算是住院了。他好像在那里治病,可是他脑子根本就没离开过工作,一会一个问题,都是工作。”
周恩来在作报告
我们来看周恩来住院期间的一组数据,看看我们的总理是如何“住院治病的”:
从1974年6月1日周恩来住到305医院起,直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一共是587天。
在这587天时间里,周恩来约人谈话共计220人/次,会见外宾65次,开会32次,去医院外会见各类人士5次,这还不算其它的一些活动。
从上述“数字化追踪”可以看出,周恩来在住院期间甚至比在西花厅还忙,完全是把办公室从中南海搬到了305医院。上述数字是由周恩来的贴身卫士高振普提供的,可信度极强。
当然,对周恩来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休息了,因为在住院之前,他的工作强度更为惊人。从1974年1月四届人大召开起,到6月1日住院,这五个月时间里,周恩来工作12-14个小时的有9天,14-18小时的有74天,19-23小时的有38天,连续24小时不停工作的有5天——这意味着,除了睡觉,周恩来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都在工作!
周恩来会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
从住院当天做第一次大手术起,直至1976年1月5日做最后一次手术 (手术三天之后,人民总理周恩来就与世长辞),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周恩来一共接受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平均每一个月多就做一次手术!
每做一次手术对周恩来而言都是大伤元气的、伤筋动骨的,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风烛残年、身体极度羸弱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他所经历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周恩来没有办法,医护人员也没有办法,总理必须活着,只要他这根擎天玉柱不倒,中国就不会乱,妖魔鬼怪就不敢兴风作浪,民族就还有希望!
年高体弱的周恩来尽管自己已经住进了305医院,但他心里更多的是在惦记着别人的健康,1975年11月6日,周恩来要接受一场手术,就在已经躺到手术台上、做完麻醉时,他突然把李冰大夫找了来,询问云南个旧锡矿工人的矽肺病和肺癌问题。
他问李冰:“云南个旧锡矿工人的肺癌发病率很高你知不知道?”
李冰回答道:“我知道一些。”
周恩来着急地说:“知道了为什么还不去?你赶快去!”
李冰一听眼泪就流下来了,总理都病成这样了,还在想着别人!她不敢怠慢,立即回去筹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个旧。
周恩来和邓小平会见朝鲜金日成
周恩来病势沉重,最着急的人是毛泽东。
毛、周二人自从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始长期共事以来,半个世纪的革命友谊已经使二人无法分开,周不离毛,毛不离周。毛泽东是“举重若轻”的领袖型人物,负责大手一挥进行战略决策,周恩来是“举轻若重”的宰辅型干才,负责具体落地。他们二人,一个是民族的大家长,一个是国家的大管家,谁也离不了谁!
因此,毛泽东深深知道,中国不能没有周恩来,他对周恩来的病情就格外关注。
早在1967年,周恩来被查出有心脏病,毛泽东看了病情汇报后,立即指示:“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当得知周恩来身患不治之症后,毛泽东心情极为沉重,他沉思许久,指出了必须注意的三点:一,注意保密;二,注意营养和休息;三,不准开刀。他特别嘱咐医护人员不要把总理的真实病情告诉他本人,怕增加病人的负担,同时不主张开刀,因为以周恩来的身体状况,开刀是极为危险的事:“你们外科医生动不动就开刀,开一个死一个,陈老总不是开刀死了吗?谢富治不是也开刀死了吗?”
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和刘少奇迎接苏联赫鲁晓夫
周恩来病重期间,经常向毛泽东写信,汇报自己的治疗进展情况,有机会见到毛泽东时,也会报告自己的病情,目的是请后者放心。
而毛泽东自然对老战友的病情极为关切,经常让张玉凤打电话了解总理的身体状况。四届人大筹备期间,毛泽东就担心《政府工作报告》太长,怕周恩来念不下来,说:“我看三千字就够了。五千字要念半个钟头。”
不仅仅是毛泽东,几乎周恩来所有同志们都对他的病情关心备至,无论是邓小平、叶剑英还是李先念,都时常以各种形式关注周恩来的身体健康。《政府工作报告》是邓小平起草的,最后完稿时是五千字,邓小平说:“总理的讲话是我亲自起草的,不能超过5000字。总理身体那么差,写多了他也念不下去。”
周恩来迎接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邓颖超陪丈夫度过最后的时光
周恩来担任总理期间,一直是和夫人邓颖超是住在一起的,但两人一起说说家常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因为周恩来实在太忙太忙!而邓颖超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负责人,也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尽管周恩来考虑到影响,不允许邓颖超有任何特殊的地方(1975年,经邓小平和叶剑英提议、毛泽东批准,邓颖超已经被拟定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被周恩来压下来了),但这一对老夫老妻,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而周恩来住进305医院之后,和邓颖超在一起的时间却大大增多了。一方面,邓颖超需要照顾周恩来,另一方面,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邓颖超保持了极度的内敛和低调,很少抛头露面,她把更多时间花在医院里。
在这段极为难得、同时也是最后的相伴中,两人一同度过了周恩来一生的剩余时光。邓颖超每天给丈夫读书、读报、读文件,鼓励他坚持下去,与病魔做斗争。邓颖超说:“我用无产阶级的坚韧性,高度地克制我内心的痛苦,在他病中还要用愉快的精神和恩来一起同疾病作斗争……恩来的病能够抑制一下,维持时间长一点,多为党做几年工作,我就满足了!”
年轻时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1925年是一个不一般的年份,在这一年里,中共四大召开,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五卅”惨案和省港工人大罢工爆发,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故宫博物院成立,二次东征,郭松龄兵败身死,西山会议召开,民族英雄徐树铮被冯玉祥杀害……
就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日子里,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这一年周恩来27岁,邓颖超21岁,两人一起经历了旧社会的血雨腥风,又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快速成长。遗憾的是,两人没有孩子,但他们又是有孩子的,因为周恩来把全天下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自从住进305医院之后,这对夫妻在一起说话的时间明显增多了,但他们高度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不应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周恩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承受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但他不可能向任何人发泄,也不能向任何人抱怨,只因为他是总理!
周恩来对邓颖超说:“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但最终,他对妻子什么也没有讲。据说,叶剑英曾经给了邓颖超一叠白纸,说总理有什么话就记下来,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交还给叶剑英的,仍是一叠白纸,一个字没有。
周恩来和叶剑英
心系毛泽东
周恩来病体虚弱到极点,但他却时刻关心着毛泽东的身体健康,一方面,毛泽东是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另一方面,在周恩来的心目当中,毛泽东始终是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富强的唯一人选。
自从在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中周恩来支持毛泽东重返军事指挥核心起,周恩来就认定毛泽东是那个肩负拯救中华民族重任的人。他找曾经担任一把手的博古谈话,说你我都不适合当领袖,能救中国的只有毛泽东。
当毛泽东也渐入暮年,原本健康强壮的身体日渐衰朽时,周恩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非常关注毛泽东的健康,自己病重期间,还两次约见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和他们探讨主席白内障手术方案。毛泽东做眼睛手术时,周恩来不顾自己虚弱不堪的病休,坚持在门外守候。
自己的治疗一有进展,周恩来马上向毛泽东报告,怕他担心,病情趋向严重时,周恩来会非常内疚,生怕自己的病情带给毛泽东太大压力。在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因主席对我病状关怀备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变报告主席,心实不安,故将病情经过及历史造因说清楚,务请主席放心。”
暮年毛泽东
1975年6月16日,周恩来再次写信给毛泽东,报告自己的病情,先是说了积极的方面:“恢复好,消化正常,无便血。”同时把不好的消息也告诉毛泽东,请他有个准备:“膀胱出血仍未断……癌细胞屡有发现。”最后,以乐观的语气说道:“我现在身体还禁得起,体重还有六十一斤,一切正常,可保无虞,务请主席放心。”
在报告自己病情的同时,还提醒毛泽东好好休息,好好治疗眼病。
1976年元旦,毛泽东发表了他写于1965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和他一贯的诗词风格一致,充满革命乐观精神和豪放豪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这时的周恩来,已经陷入重度昏迷。但在难得的清醒期,他听到了广播里播送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顿时,周恩来感到十分兴奋,不仅多次读诵,而且要工作人员找来这首词的读本,放在枕头边上。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将攻打长沙的部队经过改编后,带上了井冈山,后来朱德和陈毅带领南昌起义部队前来和毛泽东会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虽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周恩来并无直接关系,但就在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率军进军井冈山之前,周恩来就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已经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一样,都是建军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还是把他带向了他和主席一起战斗的日子,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周恩来访苏归来,毛泽东和朱德以及刘少奇在首都机场迎接
巨星陨落,周恩来与世长辞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78岁的周恩来走完生命的旅程。
周恩来的死,引发了全国的巨大悲痛,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佩带黑纱,手持白花,“十里长街送总理”,看着周恩来的灵车缓缓远去,没有人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人民的好总理就这样远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周恩来去世,给了风烛残年的毛泽东重重一击。据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听到周恩来去世的消息后,没有说一句话,但控制不住感情,任老泪在自己脸上纵横;当周恩来的悼词送毛泽东审阅时,工作人员读给他听,他听得“难以控制情绪,放声痛哭”;当被询问是否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时,毛泽东无奈地拍拍腿:“我也走不动了。”就这样,他没能赶上送最亲密的老战友最后一程——他出席的最后一个追悼会的陈毅元帅的,1972年。
1月15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周恩来追悼会,由周恩来亲自选定的接班人邓小平致悼词。追悼会后,邓颖超亲手将周恩来的骨灰装进四个袋子里,交给西花厅的执行骨灰撒放任务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把周恩来的骨灰撒在北京上空、密云水库、海河、黄河入海口四个地方……谁说周恩来走了呢?他的骨灰和他心心念念中国大地永远融在了一起……
周恩来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
1977年,有一首著名的诗作传遍中国大地,这就是名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兹将全诗录于文后,作为结局,也作为对周恩来的缅怀: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1]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周恩来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