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韩国电影确实拍得很好。
《寄生虫》《素媛》《熔炉》《杀人回忆》《辩护人》...
诸多布满特殊意义的电影,载入影史,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走向国际。
而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韩国电影人的创作力强盛,电影尺度大,敢拍敢讲的环境,以及独有的体系和文化特色。
让韩国电影在东亚地区,始终遥遥领先。
但在今年上半年,韩国院线却显得十分冷清。
不仅上映的电影数量锐减,零零散散上映的几部,质量和口碑也皆不如意...
直到最近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悄然上映,直接打败《哥斯拉大战金刚》,成为韩国新的票房冠军。
在韩国百想艺术大赏上,斩获电影类各项大奖。
流入内地没多久,就位列豆瓣口碑周榜第一。
最重要的是吗,不少国人看完后,纷纷惋惜:这么好的题材,被韩国抢先拍出来,太可惜了...
《兹山鱼谱》
1801年,即纯祖一年,贞纯皇后垂帘听政。
在朝鲜全国范围内,发动了肃清天主教的行动,中国神父周文谟以下300余人陆续被处死...
史称:辛酉迫害。
作为研究西学为主的丁氏三兄弟,也因此事件影响,命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若钟被处以死刑,丁若镛被发配到康津,丁若铨则被流放至黑山岛。
黑山岛位于朝鲜大海的尽头,四面环海,土地贫瘠,穷山恶水...
岛上共有400多户人家,全都不识字,皆以打渔为生,甚至很多渔民一辈子都没出过海。
以至于,他们连丁若铨的罪名是什么,都不知道...
岛上唯一读过书,是一位叫昌大的年轻人。
他求知若渴,努力攻读《明心宝鉴》《论语》《大学》各类圣贤书,想要考取功名。
所以,当丁若铨来到岛上后,渔民们只知道是朝上一位暂时被贬的大官,纷纷热情招待,争相收留他。
受到如此优待的丁若铨,受宠若惊,于是便应村长请求,决定破例将贱民出身的昌大收为弟子。
可谁知,昌大却嗤之以鼻地说:我是绝对不会跟你学习的,因为你是邪学罪人。
直到有一天,昌大在读《大学》时,反复背了几十遍。
始终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的后一句难以理解。
丁若铨为他解释后,恍然大悟的他终于放下偏见,成为了丁若铨的弟子。
渐渐地,丁若铨发现昌大不仅聪慧好学,而且对鱼类,虾类,螺类,甚至水藻海草都十分了解。
因而,当昌大说出:
斑鳐走的路只有斑鳐知道,黄貂鱼走到路只有黄貂鱼知道。只有把自己想象成鱼,才能捕鱼。
让丁若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写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籍。
于是师徒二人,互相帮助,同舟共济。
昌大教丁若铨识别各种海洋生物,还共同各种不知名的鱼类起名字。
丁若铨教昌大通晓四书五经,还教他写字,作诗...
时间如箭,日子一天天过得很快。
在昌大的帮助下,丁若铨的书已经写完了一半,并取名为:《兹山鱼谱》
而昌大也已熟读四书五经,娶妻生子,并在村里办了一所私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这样悠然自得的日子,于罢官流放的丁若铨而言,当然是好的,无所求,无所欲。
但对心系朝野的昌大而言,却是意难平,因为他读书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做官,为国为民。
渐渐地,两人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思想发生碰撞...
一次坦露心迹的对话,彻底摧毁了师徒二人的关系。
丁若铨谈到他心中理想化的朝鲜王朝,应当是:
没有两班,没有平民;没有嫡子,没有庶子;没有主人,没有奴婢;也不需要王的天下。
昌大听到后,立刻反驳道:
不需要王的世道,这像话吗?
之后,两人大吵一架,恩断义绝,分道扬镳。
丁若铨搬离到一个更偏远的小岛上,专心著书。
昌大则离开黑山岛,走上了他渴望的仕途之路...
这部《兹山鱼谱》由韩国导演李濬益执导,豆瓣评分8.5,口碑出色。
是2021年至今为评分最高一部韩国历史片。
讲述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文臣丁若铨在流放黑山期间,编写记录鱼类的书籍《兹山鱼谱》的过程,以及其与当地人张昌大的友谊的故事。
先说下片名《兹山鱼谱》。
它是韩国古代最全面和详尽的鱼类学书籍,是极其重要的海洋渔业文献。
在韩国海洋生物学史上,被誉为“韩国最早的鱼类学书”,对韩国而言,意义重大。
再说回电影。
有网友评论说:
这是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韩国电影,但看完后心情复杂,因为电影中有《论语》《大学》;有古诗,绝句;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我们所熟知的一切,却被隔壁拍了出来。‘’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电影很一般。
没错,如果你把故事单拎出来看,是一个普通不再普通的故事,仄仄平平,没有任何起伏...
但细究入微,会发现故事中夹满了东方厚重的文化底色。
不断诉说着性理学,儒学的正反面,古诗词的意境,传统哲学意义的探讨...
电影中,丁若铨和昌大有着鲜明的对比。
丁若铨学习儒学,也学习儒学新延伸出的性理学,但又不局限,同时学习西学,信奉天主教...
他是一个思想开明,善于取长补短,将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人。
昌大则更信奉“朱子学”,因为与倡导“仁政”的儒学相比,它更能保护统治阶层利益,禁锢民众的思想...
而昌大,认为想要治理好天下,必先辅佐好君主。
所以当丁若铨问昌大: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昌大回答说:我想活得像个人,你被流放还不是因为学错了性理学。
这句话,表达出了底层人民的基础渴望,但仍然难以脱离权力束缚,缺乏对学习真正意义的反思。
电影便借两人思想的不同,探讨不同学术间的冲撞与内核。
而对儒学正反面的探讨,更多是从阶层划分,男女地位,身份不同所进行。
无论儒学还是性理学,皆倡导尊卑贵贱的思想。
在电影中,这种思想体现的也尤为明显。
比如,昌大成年后,面对母亲的教导,则会反之训导:自己已经是一家之主,作为母亲也应保持尊重,不能越肆。
比如,丁若铨亲自下海捕鱼,引起村民轰动,他们不理解,作为官员怎么能和贱民一同捕鱼?
而对儒学反面探讨,则来自是一位农妇和丁若铨的对话。
农妇说:种子重要,土地不重要吗?
播种的父亲重要,辛苦怀胎的母亲不重要吗?
孩子们得知道母亲的不容易,男人也得知道自己婆娘的不容易。
可谓是,鞭辟入里,用极为朴素的话,阐述出儒家“尊卑贵贱”思想,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也同时映照着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思想冲撞的现象。
无论是丁若铨和昌大的关系,还是这些不同思想的分歧。
本质上,都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冲突和对抗,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意味。
电影后半段,昌大如愿走向仕途,成为“两班”。
充满抱负的他,决心拔除阶层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行为。
但现实中,每一步走得都异常艰难。
上层贪污受贿,他管不了,小吏欺压百姓,他管不了,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差点丢了。
心灰意冷的他,决定辞官回乡。
这时他彻底明白了丁若铨的那番话,想活成一个人,必须撇出功利,按照内心而活。
末尾处,归来的昌大坐在船上,望着远处的黑山岛,画面渐渐由黑白变成了彩色,一只长满刺的海胆孵化出一只青色的鸟儿。
而丁若铨则手握笔杆死在了书籍上。
这象征着,经历世俗烦扰的昌大,思想和价值观的彻底转变和颠覆。
他活成了下一个丁若铨。
这部《兹山鱼谱》的题材很小,格局很小,但却以小见大。
用一些历史的碎枝末节,构建成了一个充满东方文化底蕴的大千世界。
电影很好看,也推荐看,但我看完后,依旧和很多网友一样,还是感到很可惜。
毕竟,电影里的所传达的思想,所书写的文字,所渲染的意境,最初的根都是源自中国,始于中国...
这种历史题材本该由我们述说,而不是韩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