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古建築大全】【黃劍博采風追影】【環遊尋美拾遺錄】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1237回:渡江镇壕沟围家祠堡忠心贯日月义气塞乾坤,桃江乡聚族而居耕战结合蜚声江广誉满四方
20160514今天犯了一个低级性的战略错误,导致全局被打乱,没有完全预先设定的统计客家围的任务。失误来源于我一时的疏忽,我昨天按研究过的卫星地图探访杨村镇时,被现实的凌乱搞晕头了,误以为卫星地图没有太大作用,其实使用卫星地图在城镇找古建筑是效果不明显的,但如果要去农村找古建筑,则只能依靠卫星地图,
这次出门没有携带卫星导航设备,也没有带电脑及平板,最终让我回到了徐霞客的时代,凭感觉去找客家围,自然效率低下了。今天从早上到下午都在失意和失望中度过,只是傍晚出现了罕见的亮点,但已经是近黄昏,回天乏术了。我今天的行动完全受制于当地的公共交通,如果公交车去那里,我就走到那里,而很多地方是《无目标地区》,
毕竟不是旅游,可以无所事事的到处瞎逛,未提前研究卫星地图表示我可能会走到一些没有完整客家围分布的地方,好比我去湖北的乡村,如果当初没有做攻课,那我基本上可以说是永远都找不到古村落的。今天4:50分就起床了,约六点出门,退房后直接走到滨江广场的公交站,一个精神病人躺在长椅上,之后他起身开始自言自语了,
这个公交站台非常变态,虽然站牌上写着有1和2路公交车,但事实这两部公交车根本不会停在这里,因为公交车开到前方几十米的转盘那里就会停下来拉客,根本不来公交站台,那个写着到里仁镇的2路车是从早到晚都没有出现过的,乡镇就是不靠谱,不让逻辑出牌,很多事情不能凭经验来主观判断,类似印度,到了6:10分,我好奇地问一过路的老人,
我说去渡江镇在那里坐车,结果旁边的那位扫地的环卫女工也凑了过来,两人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告诉我在那里坐车,最后那位老人干脆趴在地上给我写了站名,他年纪大了,握着笔的手都颤抖起来了,最后我搞明白了,是在中医院门口坐车,如是我先放弃去里仁镇,而是直接沿大街道走了二公里,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旁边的中医院肿瘤专科医院对面找到了公交站台,
旁边是宏昌连锁超市,公交亭没有站牌,我问了两个候车的本地人,果然是有去渡江的公交车,其中坐在地上清理几十筐的蔬菜的一位阿姨也肯定地说去渡江的车,我等了一会,马路对面过来一位商务打扮的人,他等错地方了,又在别人的建议下过了马路,我与几个妇女坐在一起等了半天,还是不见车来,就问那位清理青菜的阿姨,她就最早一班车要到7点才有,我心想早说么,
我看还有半小时的时间,就先走到巷道里参观,意外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客家围,虽然很残破,但宗祠还在,它就是《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05:桑园廖氏明远堂围;老围内住着一些老人,宗祠写得明远堂,是廖氏八世祖乾望公于明季万历年间(1573年到1619年)所倡建,有明远堂和进士等牌匾,它位于龙南金钓村,一些老宅门口挂着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我参观了一会就绕到龙南中医院那里,
走到公交站,看到对面驶来一辆小型公交车,它并没有直接驶到滨江广场,而是在中医院前面就掉头了,难怪我昨天一直找不到去渡江的车呢,我上了公交车,投币1.5元,乘客多是老人,妇女把十多筐蔬菜也搬上了车,驶离市区之后,我看到马路旁边分布着很多烧砖的巨大烟囱,约二十分钟就到达了渡江镇,渡江镇位于龙南县的西南部,距县城4公里,
东接县城,西接程龙镇和全南县,南邻东江乡、临塘乡、北界桃江乡,龙小公路、桃江河水穿境而过,区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是龙南第三大镇,下辖7个行政村,有2.2万人口,渡江镇紧紧围绕“江西要崛起,赣州当先锋,龙南要先行,渡江出典型”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强基固本,发展现代农业,整体推进‘五新一好’;凝心聚力关注社情民生,构建和谐平安渡江”为奋斗目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谋实干,迄今为止,全镇已兴办机制砖厂、采砂场、石灰厂等20家建材企业,成为全县最大的建材企业生产基地;形成了蚕桑、脐橙、枇杷、板栗、玉米、花卉苗木、太空莲等主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了蚕桑、果业两大支柱产业,达到了人平半亩果、户平一亩桑的规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成效显著,2001年和2006年分别投资120万元和150万元兴建了两座160米长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渡江大桥和渡江丰收桥,
并修建了3.6公里的环镇公路,近几年来,还筹资460多万元,水泥硬化村组道路32条,总长4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中小学校校舍面貌一新,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我穿过市集,很多老妪挑着菜去市场上卖,我走到江边,看到一些古村落,在竹林中发现一些老围,到处是土砖建的古民居,老围比较分散,偶尔能碰到一些在屋前井边汲水的老人,我走到新布村和浒水村一带,看到一位老人在农田里打农药,远处是烧砖厂,到处是危房,
一对母子俩迎面走过,竹林茂密,环境清幽,渡江镇新布村位于龙南县县城西南7公里处,省道龙小线上,是镇政府所在地,全镇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辖15个村小组,1217户,4165人,村定编干部5人,平均年龄为42岁,2007年村级集体收入3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
近年来,新布村群众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五新一好”新农村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完成新农村建设点5个,受益群众2000余人,有效地改变了村容村貌,极大地改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建成的浒水竹林成为圩镇居民避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二是支柱产业基本成型。目前该村共有千亩蚕桑1个,
连片百亩脐橙9个,加上零星种植的总计2500余亩,建有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昌鑫万头生猪养殖场,形成了以蚕桑、脐橙、生猪为一体的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发展格局。三是圩镇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圩镇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投资17万在建休闲广场和文化广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文明单位。
我将这一带的老围统一归为《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06:渡江新布村浒水圍;穿过竹林,我经过一座门楼,转身一看,上面写着《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07:基龍圍;这座老围也称居隆围,堂联是“忠心贯日月,义气塞乾坤”,好大的口气啊。我继续往围内走,经过一个围拢屋结构的外围,到处放着柴禾,墙上挂着巨大的竹编的圆形农具,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宗祠,叫世德堂,木质瓦檐,主梁是木头,
雕刻精美,我将它列入《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08:新布村世德堂,门口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刻着前言,讲到因为历史原因宗祠经常被破坏,说现在民风邪恶不似当年淳朴,更让我感觉诧异的是,族长居然把一些骂子孙不孝的话也刻在石碑里了,我节选如下:“不屑子孙秋毫不赠,建设工程不尽人意”,但实际上还是有几个族人捐了钱,累计捐款约有几千元,如果想大修也是有难度的了,至少没有被拆掉,也算是难得。我参观了一个宗祠的构造,
一般广府腹地用木虾公梁的祠堂,历史比较早。但广府客家交界的地方就难说了,祠堂有碑或者梁上刻字会更准确的记录建祠的历史,但现实是有刻字的宗祠建筑为数极少,广裕祠就因有准确纪年题字所以入国保,而大量客家宗祠却因为无法入选文物保护单位而面临维修资金没有着落的困难。世德堂旁边还有门楼的,我走出村子,沿街道走了一会,看到远处有一月池,走近一看,
对面就是一座老围,禾坪上停着一部车,宗祠门口的堂联写着肖廖联姻,我走进空荡的祠堂参观,刚办过婚席,地上还有鞭炮的遗存,这座老围在2012年重修过,围名不存,只知道宗祠是康茂公祖厅,是姓肖的,捐款的人非常多,有肖云芹,苏娥几个儿子,肖永,肖雯,肖家娣,肖雪程,肖志美等,可以看出捐款的女人比男人多,我看就数肖云芹和肖雯捐得最多,都是一千元,其他人都只捐了几百,所以我将此围命名为《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09:芹雯圍(肖氏康茂公祖厅);
芹雯圍基本已经被废弃了,老围的禾坪上种植了很多花卉,一侧厢房还住着一些人,外围就多是水泥砖头洋房了,我离开芹雯圍,从田野里穿梭到另外一座有半圆月池的老围那里,我走了一二公里才到达,幸亏不是非常热,到处是狗,那座老围的月池非常大,直径至少有五十米,也极干净,周围是菜地,老围保存得相对完整,禾坪上停着一货车,老围的名字已经看不到了,
门口的门簪保存完好,有红砂岩门墩,走近空荡的祠堂,木雕还算精美,屋檐下有日月的雕刻,极为罕见,这个村位于渡江镇新埠村车田小组,不久我碰到两位住在附近的村民,我问他们知不知道此围最早的名称,他们直摇头,真是死无对证了,我将老围命名为《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0:新埠圍;
我之后又咨询了如何去《皇氏古建筑大全》第712:龙南县渡江镇桃江河蔡氏新大围屋,他们不确定现在还能找到蔡氏的老围,但还是给我指了一个方位。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实物载体,它保存了中原远古风情习惯、生活方式,是古代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它集家、祠、堡于一体,墙体由青砖或花岗砌成,易守难攻,非常坚固,但渡江镇的围屋相对而言太分散了。
因为提前没有研究卫星地图,当时就没有沿桃江河行走,错过了很多老围。新大围建于清朝康熙初年,由蔡永怡、蔡永恂两兄弟共建,至今保留了兄弟分家住房的青砖砌墙标记。新大围有人称新大新围仔,因西临桃江河,也有人称水围。围屋位于渡江镇新大村新围村小组。围屋为砖石木结构长57.39米,高11米,占地2869.50平方米,墙厚0.7米。全围3层房,共81间房,四角设有炮楼,
全围有炮眼(枪眼)210个,院内二、三层有走马楼。庭院内有1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四周围墙保存完好,庭院内大部分房屋完好,围内院落宽,采光好,地面整洁,现今仍有6户人家居住在围内。新大水围,整座围屋高大坚固,外墙四周设炮眼(枪眼)210个,具有完善的防卫体系,是研究赣南明清时期客家文化、历史、建筑的宝贵载体。2004年北京大学建筑学教授曾前来考察调研,对于现代建筑学有借鉴价值。新大围位于龙南县渡江镇新大村境内,距离县城11.5公里。
沿着龙小公路南行10公里,即到了公路西侧的邓屋岭背村,西侧有一水泥乡村公路可直达新大,龙小公路距离新大1.5公里。新大围坐落于新大村境内的下方。新大原为大队,屋场十分密集,有300余户,1600余人。围屋位于桃江河畔的东面,距离桃江河岸只70余米。均为蔡姓,蔡诚六从南康迁此,历经19代。新大水围四角炮楼为四层,围屋呈长方形,房屋三层,全围屋有主房共计81间。
围中间为厅厦,分上、中、下三栋。房屋倚着围墙而建,建造十分整齐。围内设有水井,用水方便,也防火灾和强盗包围。围墙全用青色火砖建筑,围屋石框大门口的左右种有柏树2棵,每棵围径约达4.5米以上,树枝覆盖面很大,龙南境内,也许属“古柏之最”。始祖为两兄弟(即永怡、永恂),老大是个国学生,一向教书。老二耕种田地,后来放木排发了大财。
此围由永怡、永恂两兄弟共建。传说,永恂做木材生意的本钱是靠忠诚取得的,他之所以发大财,也是靠忠诚取得,新大围有“忠诚之围”的美称。故事是这样的:清康熙元年(1662年)的春天,蔡公的木排从新大榕树下码头出发,沿桃江一帆风顺直下。
临近赣县王母渡码头时,他发现榕树下有一只小黄狗,一拐一拐地走上了他们的木排,这只小狗的一只腿受了伤,摆着尾巴,显得非常可怜。蔡永恂对伙伴们说:“这只狗一定是被主人打伤的,让我收留它吧!把我的一份饭从中分些给它吃。”木排在赣州码头暂停,他们登岸要进入赣州城中。蔡公带着小黄狗来到赣州南门,走着走着,小黄狗停住了,只见它从地上衔起一张小纸条,一拐一拐地直向他跑来。蔡公取纸条一看,原来是一张一万两的现款银票。
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怦怦地乱跳,即喜又惊,不知如何是好。他带着小狗继续往前走去,看着墙上贴着一张《寻物启事》。他细看内容,方知小黄狗衔来的银票正是失主遗失寻找的银票。蔡公依照着启事,找到了南门失主家的万福百货店。不料,主人不在店里,店员出来相迎,要他坐下喝茶稍许等候,并说:“我们店老板说话算数,他回来一定要给你五千两现银酬谢金。”蔡公并没有等店主回来,以领取店主的酬谢。他很快地离开了店铺,
第二天,他们的木排也离开了赣州。10天后,赣州店老板专程来龙南,终于找到了这位厚道忠诚的蔡公。蔡公谢绝酬金,立下字据,只作借,以此为做生意的本钱。在万老板的资助下,蔡公做木材生意顺利稳当,财运亨通……正如此,才建起此座宏大雄伟的围屋,按现在的建筑造价估计,造价在几千万元以上。永怡、永恂少年丧父,靠母抚养成人,建围后乔迁进围时只有5户(老大两个儿子、老二有三个儿子),现在他俩的后代有42户,共计160多人。
厅厦的柱子全部是石料柱,其中的一对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副:此构肯堂愿后人守成世业,惟忠唯孝留德行永久家声!围屋人为保护这对联,花了很大的心血。“文革”破四旧时,有围外人提出要废掉柱上的对联。围里人听到后,围屋人便邀集家人,晚上悄悄用黄泥将整个柱头补成圆形(原是四方形),再用水泥精心粉刷补上。几日后,造反派前来观察,问:“这对柱头原来不是方形吗?”围屋内的人回答:“我们厅厦的柱头一向都是圆的,可能你们记错了,看花了眼。”
这样才巧妙机智地将一对石柱上的对联保存下来。围屋内曾有许多读书人,出过五品、六品、七品,有多位秀才,还有是国学生。民国期间,也曾有人担任过中央军医院院长。根据龙南美利达车友提供情报,渡江规模较大的客家围至少有七座,分别是鸡笼围,果龙围,马头凹围,新围,水围,新大围,马头围。地方历史里只记载了5座围屋,其中有鸡笼围,马头凹围。
《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1:渡江镇张屋围没在档案里找到,所以关于它的文字记载也不多,张屋围是类似里仁的栗园围,就是一个大围墙,然后里面的建筑比较分散,并不是关西围那种城堡似的围屋。它共有三个入口,分别是上围,中围,下围。《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2:桃江乡窑头村王屋圍位于龙南县桃江乡窑头村境内。围屋与县城隔江相望,坐西朝东,东邻桃江河,
竹林连绵几里,碧水蓝天;西靠旗岭,群峰叠翠。围屋四周多粮田和菜地,为县城主要蔬菜供应基地。围屋建筑规模大,东西宽110米,南北深130米。曾居104户,538人。整座围屋以长方形,以厅厦为中心,院落分明,均为二层楼房。此围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围屋始祖王经济由县城下西门迁此,历经16代。整座围屋均为王姓,并同一祖宗。围屋正大门朝东,另有二道侧门,
有门楼,保存完好。围屋与县城隔桃江河相望。沿河两岸的竹林连绵几里,河弯多姿,风光非常秀丽。王屋围至县城是横跨桃江的铁索桥,张建忠在洪水时为抢救桥板而光荣牺牲。为了纪念这位烈士,将这桃江铁索桥更名为“建忠桥”。围屋的规模很大,有厅厦三栋。围屋人才辈出,有进士、举人、秀才。
《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3:果龙围金佛之围建有双层围墙、砌有壕沟、设有吊桥,还建有地道的“金佛之围”、神秘之围。果龙围被称为“金佛之围”有其传奇的故事。此围位于龙南县渡江镇下圳村,距县城9公里,距渡江圩5公里。从县城出发,沿龙小公路行至象塘渡头右拐进入乡村公路,可直达果龙围。全程均为水泥路道。果龙围,也即果龙袁屋。
此地之地形、山脉的走势极似一条长龙,山峰山脊高高低低,像青龙翻腾,过山穿坳,“过龙”与“果龙”字音相似,人们将此地称之为果龙。果龙围的东、北面临桃江河,西北面是社迳和罗岭。围屋依着山势的走向而建造,山势由西向东倾斜,直邻河弯。围旁有从社迳流出的溪流,山水相连、风景宜人。围屋的建造规模小,围内有一道围大门,一道石框小侧门,还有一道暗巷侧门。围内显得十分神秘。从围大门进后,就是厅厦的门前坪、地面用鹅卵石铺就。
坪子里,有一株全县房前屋后最大的银杏树。据说银杏与围屋同龄。围屋呈长方形,长约40米,深约30米,围大门朝西北,一连三道防卫。围屋内有一门二进厅厦一幢,没有雕梁画栋,显得特别的古朴。倚着厅厦,建有左、右两侧住房各一幢,厅厦两侧有四个小院落,栽有黄杨等花木。有二层楼房,共有大小房屋近百间。围内曾居20多户,100余人,历经17代,全围人均为袁姓。果龙围,建造规模小,也不豪华。围屋开基祖注重坚固和防御。围墙高达9米,厅厦、住房的建筑从墙基至瓦檐均采用青砖,显得尤为坚固。
围屋的建造结构和布局十分特殊:高达9米的围墙属独立建筑,靠围墙无房屋。在全县的围屋建造中,实属罕见。即使顺着地势而建造,西高坡陡,围背西面仍有壕沟。西面还建有双围墙。双围墙之间距离2米,安装有活动楼板,就等于2米厚的围墙。在特殊情况下,围屋人抽去楼板,来犯等于落入了死胡同、陷阱里。这一设计特别科学。围屋四周挖有2米深、3米宽的壕沟,壕沟的底部和二道沟壁,均用青砖固砌,就象西安的古壕沟,十分美观庄重。围屋只有一道大门,已设有吊桥。
围屋内的暗巷门,陌生人很难找到。他们又在阴暗偏僻处建有1米宽,2米高的地道,均用青砖拱建。地道直通围外的秘密出口。围屋开基祖国林,人称国林公。此人原不富裕,后来一下子成了富翁。有人说,国林捡到了“金银窖”,也有人说,他捡到了“金菩萨”。所以,他一夜之间发了大财,建造起了一座全县很有特色的小围。于是人们又把这座神秘之围称为“金佛之围”。
围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围屋创建始祖袁国林。传说是这样,龙南城郊金钩屋场里有位叫国林的人,此人精明好学,凡事爱动脑筋。有一年春天,他同渡江象塘一位朋友放木排从桃江、赣江、长江,顺顺利利地到了南京。一天下午,他在街上慢走时,惊奇地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此位老人的胡须有一尺多长,密密扎扎地遮掩着嘴巴。国林公好奇,心想:这位老人怎么样喝茶、喝酒、吃饭呢?国林公继而决定邀请这位老人上茶楼聊聊。老人凭着敏锐的目光和经验判断此人绝无恶意,欣然同意了。
茶和点心上来了,这老人从衣袋里掏出一幅精巧的须钩子,利索地将密扎的胡须往嘴边一钩,在耳上一挂,喝茶、吃点心,一切动作如常人一样自如。老人很感谢这位陌生人。他说,有一年,他经过龙南,还在县城住宿了一夜。老人接着又说,那是他年轻的时候,为了携带金条的安全,特意在广州把金子铸成了两个金菩萨,还精心地涂上了黄泥。在返回家乡的路上,
突然遭遇一伙强盗尾追,为了逃命,就将这两个金菩萨寄放在那塔下山腰上的石崖下神坛里……国林公听过之后,顿觉喜从天降,福从天来。他回到家,兴致勃勃地以敬神烧香为名,神不知,鬼不觉地去察看。果然,有两个金菩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国林公悄悄地用两个铜菩萨换取了两个金菩萨。精明的国林,他一夜之间发了大财,可说是只有神知,鬼知了。一年之后,袁定放风,他要借钱建房,迁居它处。他请了龙南享有名气的风水先生择址建围。他建造果龙围时,先砌围墙,
后建厅厦和房屋。这也是他的奥妙。由于有9米高的围墙遮掩着,围内怎样建,围外的人一般不会很清楚。十年后,神奇的果龙围建筑好了。人们称之围“金佛之围”。人们猜测着,国林公哪来这么多钱?有人猜测:开基时挖到了“金银窖”,也有人猜测:围屋里原先就有金菩萨……《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4:马头凹围,一位老奶奶说这里以前也是个围屋,炮楼什么的围屋特征一应俱全。然而随着时间的变迁,现在只剩下一个祠堂。渡江还有
《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5:渡江镇莲塘村新围仔,位于龙南县渡江镇莲塘村,这里有一座连一座的古代豪华建筑群。去河头围必经过莲塘新围仔和“曾氏宗祠”。
莲塘新围仔,因屋场密集,围屋前有一块很宽阔的坪子,后做禾场,禾场坪由此而得名。此地统称为莲塘,距县城2.5公里,邻近县城,重教育、重文化,又靠桃江。围屋有坚固的围墙,围墙上布有射击孔和探测孔,莲塘的许多围屋都没有高耸的炮楼。新围仔有一门三进厅厦一幢,厅厦装饰得富丽堂皇。以厅厦为中心,四周住房均采用青砖砌成,墙体坚固美观。
围屋旁边曾住有民国时期的大富翁曾纪冠,他出生于河头围,他家的房屋在渡江、程龙享有名气,围屋建筑工艺精湛,雕梁画栋,四周高墙森严肃穆,房屋多,而且设计好,宽敞、采光好。解放初,程龙、渡江合并为区,区公所机关就设在此幢房子里办公。尔后,一直在此幢围屋式的房子里办莲塘中心小学。
《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116:象塘水围,水围位于龙南县渡江镇象塘腹地,紧靠恩堂和禄公祠。围屋为砖石木结构,长40米,宽31.5米,高7米,占地1260平方米,墙厚0.7米。全围3层房,四角设有炮楼,全围有炮(枪眼)216个,院内二、三层有走马楼。庭院内有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门前有古树(松柏)1棵。水围建于明朝末年,据长辈介绍,因此围靠近桃江河所以称其为水围。目前,除走马楼板有部分损毁,部分排水沟堵塞,部分屋顶漏雨外,
围屋整体结构基本完好,现有4人居住在围屋内。水围,整座围屋高大坚固,外墙四周设炮眼,具有完善的防卫体系,是研究赣南明清时期客家文化、历史、建筑的宝贵载体,对于现代建筑学有借鉴价值。水围靠近水塘又紧临河水,林木葱茏,水映蓝天。围屋临着桃江河西岸的竹林和栗树林,环境秀丽。水围的建筑规模宏大,围墙、厅厦、房屋,均用青色火砖建成,
建筑工艺高超。有一门三进结构的厅厦一幢,建筑工艺豪华。房屋200余间,围内和大门前坪子宽阔。20年前,此围曾居住60余户,200余人。此围由钟公建筑,历经17代。当地最经典的老围是《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066:曾氏马头岭下围,马头岭下围是一座建筑豪华,格局严谨周密,知名度很高的围屋。此围位于龙南县渡江镇莲塘村马头村小组,龙小公路东侧,距县城2公里。围屋为砖石木结构,长51.1米,宽38.2米,高11米,占地1952.02米,墙厚0.7米。全围4层房,共212间房,四角设有炮楼,全围有炮眼(枪眼)280个,院内二、三层有走马楼。
庭院内有1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马头岭下围四周围墙保存完好,庭院内的泥砖房屋有许多已倒塌,围屋内现今无人居住。马头岭下围,地处似马头之山形的马头岭,围屋也就由此而得名。整座围屋高大坚固,具有完善的防卫体系,是研究赣南明清时期客家文化、历史、建筑的宝贵载体,对于现代建筑学有借鉴价值。此围坐东朝西,围屋设有一道大门,一道侧门。
大门设有三道关卡,采用铁板包门,至今坚固完好。围屋内的厅厦建造工艺精良,至今保存完好。现在,围屋人办红白喜事时,都在围内的厅厦里。围屋规模大,倚四周围墙建有楼房。围墙即为围屋住房的外墙,倚外墙而建造的楼房是围屋人的主要住房。曾居住44户,共219人。据说,建造围屋始祖明公请一高明的风水先生沿桃江而上,在江河两岸寻找风水宝地,
终于选中这座马头岭下。风水先生说,这里属“圣水藏金龟”。这地方虽是一块宝地,但围屋始祖为防强盗从地下挖掘进入围内,他在建造此围屋时没有提高围内的地面,所以,一年四季地面显得潮湿。是当时明公建造围屋设计中的一个极大的失误、遗憾。此围均为曾姓,始祖从福建上杭迁此,历经24代。《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060:钟氏禄公祠荷恩堂,
《钟氏家谱》载:仲銮长子,万禄字天爵,生于明成化戊子(1468年)三月二十五日。奉例纳七品散官苛身。生子七:钟美、钟盖、钟芹、钟莱、钟薰、钟莘、钟茂。抱子钟康进为报答养父之恩,特建造“荷恩堂”。而亲生的七个儿子以抱兄弟钟康进为榜样楷模,也为谢父恩建造禄公祠。禄公祠位于“荷恩堂”的西北面,堂、祠相隔距离不上10米,禄公祠是由钟万禄生养的七个儿子筹资兴建的。此祠的占地面积约200余平方米,建筑工艺精湛,
全部青色火砖建成,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坚固美观。传说,禄公祠的地址是钟万禄生前生活居住地,去世后又是操办他后事的地方。钟万禄抱子钟康进的故事在程龙、渡江、县城流传至今。他的儿子们为表达对父母之孝敬,选址于此建祠。《钟氏家谱》载,荷恩堂建于明朝正德辛未年(1511年7月),至今已有493年历史。荷恩堂位于龙南县渡江镇象塘腹心地带,坐北朝南,占地2000余平方米,流光溢彩。四栋左右两侧为主墙体,高达15米有余。
青砖从墙脚到顶,墙体坚固。飞檐上有32对青龙、凤凰、孔雀、白鹤、天鹅等装饰物,栩栩而生,似腾空欲飞,可谓巧夺天工。正大门两根方形石柱上有楹联一对:“荷宠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恩明谊美卜孙子奕世其昌”。四进石柱高五米,其阴刻一联为:“象水本源清四派分流喜我公开其先路”。“宠图家学旧一经垂训愿同族绍厥前徽”。
石柱上的两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当年建堂缘由:钟万禄(1468—1511年),终年43岁,一生好行善积德,收养一外地贫困家庭之子钟康进,供其读书。钟康进学业有成,中得举人,登上仕途,步步高升,异地为断,前程锦绣。钟康进为官清正廉是,知恩以涌泉相报,特此建造此堂,以晓谕和教诫后人。无可讳言,荷恩堂建成后五百多年来,一直激励后人奋发努力、
从善为人、尊敬长者、知恩图报,从而对形成淳朴、厚道、乐于助人、勇于进取之良好风气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四进祠内的两边,各有两对由条石构成的石框侧小门。荷恩堂门前有一口长方形约600余平方米的池塘。塘中种有莲荷,称为荷塘。每当夏天,清风爽爽,莲荷花开,生机勃勃,芬芳扑鼻,沁人心脾。池塘沿岸,有护堤,还建有1200平方米的广场,其周边辟有宽4米,长380米的整洁道路。荷恩堂与禄公祠、钟氏祠、水围、书院紧紧相连,
散发出浓浓的书馨飘香。《钟氏家谱》载《荷恩堂社仓序》:“……劝民助粟,当社立仓,权司于民,视年岁之丰凶,济贫寒之缓急;仓设荷恩堂中栋,继又仗有錂公之力,置买围屋一座……”。光绪七年,《荷恩堂社仓序》内载文中仅数言可知,此堂是报恩堂,又是为民堂,是报恩和为民的光辉典范。我离开车田村,沿田间小路往前面行进,看到一位妇女在地里劳作,
车田在龙南县龙南西南,太平江东岸,明末赖姓自本邑内楼下迁此建村,因处河边河坝上,古时候装有水车引水灌田,故名车田。我走到田野上,看到前方是一片巨大的围屋,没有办法从围墙里翻过去,我只好从右侧绕,经过一在建的民居那里,旁边是一片老古宅,我从一条小道走近残破的老围内,非常安静,沿排屋走,也没有看到什么人,
此处还是属于新布村的上坝,老围内是二屋高的泥砖木结构围屋,我走到老围前面,看到一座宗祠,功德碑上记载着廷相祖祠始建百年,众望举修,我看了乐捐芳名,多是捐款几百元,正萌和大华各捐260,萧芸也捐了260元,宗祠基本上只剩下空架子,老围前面还有月池,我将它列为《皇氏古建筑大全》第20062:新布村上坝廷相祖祠;
第1238回:
逐水而居刨土而食营木材生意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自古瓜瓞延绵人文蔚起如今旧宅迁移室宇靡存浴火待重生;
沉寂岭南的王家大院,媲美宫殿的客家围堡,即将消逝的宗祠碉楼
第436:皇氏南靖书洋镇田螺坑村步云楼;...第4917:皇氏瑞金九堡镇密溪村罗氏大宗祠...第5290:皇氏豫辉县沙窑乡郭亮村落南太行山挂壁公路...第5458:皇氏斋堂镇爨底下村广亮院...第5460:皇氏冀怀来县鸡鸣驿乡村鸡鸣驿城(第一大古代驿站)...第9711:皇氏晋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贾家大院;...第13162:皇氏蔚县暖泉西古堡村...第19932:皇氏建水团山村锁翠楼张氏宗祠...
第23437:皇氏霖磐镇东洲村;第23438:皇氏永东玉寨;第23439:皇氏织金大峡谷天坑;第23440:皇氏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万村寨;第23441:皇氏梁化镇晨光村钟氏四大座民居;第23442:皇氏晨光世居城堡式围厝;第23443:皇氏观澜阁齐眉塘村佛立阁;第23444:皇氏派潭从化灌村人面子树;第23445:皇氏新田村儒德公祠;第23446:皇氏蛟龙围(桃园龙桥村);第23447:皇氏德香书室;第23448:皇氏源湖村才宽邝公祠;第23449:皇氏叶氏宗祠蔚堂书舍;第23450:皇氏存珍叶公祠梁澄书;第23451:皇氏温泉镇民国别墅群;
第23452:皇氏民国广东王陈济棠别墅;第23453:皇氏从化温泉宾馆;第23454:皇氏乌石村朱氏宗祠老村;第23455:皇氏麻村必泰李公祠和必遂李公祠;第23456:皇氏必取李公祠;第23457:皇氏上香家村门;第23458:皇氏殷家庄光岩殷公祠;第23459:皇氏殷家庄南庄老村殷氏宗祠;
第23460:皇氏向阳村大墩村老村邝氏宗祠;第23461:皇氏大江埔老村武余公祠;第23462:皇氏乐秋公祠鄺天山举人碑;第23463:皇氏怀山公祠和居贤公祠及能缘公祠;第23464:皇氏;第23465:皇氏月潭宗祠;第23466:皇氏隆都镇后溪村祖姑祠金氏宗祠;第23467:皇氏潮汕载阳客栈;第23468:皇氏从熙公祠(潮安彩塘镇金砂斜角头陈旭年);第23469:皇氏闽龙海东园镇埭尾村陈氏祠堂红砖古厝南溪码头遗址;第23470:皇氏赣铅山县石塘村大夫第状元府林家大院抚州会馆;
第23471:皇氏婺源清华镇洪村洪氏宗祠光裕堂;第23472:皇氏淄博王村镇李家疃村淑仁府;第23473:皇氏永安市青水畲族乡沧海村龙德堂龙兴宫;第23474:皇氏浮梁县瑶里村吴氏宗祠和程氏宗祠惇睦堂;第23475:皇氏鹅湖镇高岭村古矿坑;第23476:皇氏镇头游山村题柱桥;第23477:皇氏永安燕西吉山村萃园;
第23478:皇氏邹城石墙镇上九山村萧家大院;第23479:皇氏金溪县双塘镇竹桥村余氏步云公祠镇川公祠;第23480:皇氏培田村吴家大院绳武楼双灼堂;第23481:皇氏廊房四条大栅栏胡同瑞蚨祥绸布店;第23482:皇氏宁都县田阜东龙村李氏下祠;第23483:皇氏汤泉乡金鹰蔡家畈村;第23484:皇氏龙潭寨村;第23485:皇氏丰城张巷白马寨村;第23486:皇氏流村镇长峪城村祯王庙永兴寺;
第23487:皇氏筠门岭镇羊角村周氏宗祠;第23488:皇氏邢台十里亭镇上申庄村;第23489:皇氏天镇县新平堡村玉皇阁;第23490:皇氏管陶乡朝阳沟村;第23491:皇氏林州石板岩乡漏子头村;第23492:皇氏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李家大院;第23493:皇氏白龙潭石头村贾家大院;第23494:皇氏郏县堂街镇临沣寨南曛门;第23495:皇氏赵堡镇陈家沟太极拳村;第23496:皇氏湘峪村藏兵洞三都堂;第23497:皇氏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石桥群;第23498:皇氏灌阳县仁义村唐家屯;第23499:皇氏王家坪乡石堰坪村土家吊脚楼;第23500:皇氏灵川大圩镇上桥村;第23501:皇氏会同县侗族高椅村傩戏;
第23502:皇氏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九蓉庵土王祠茅古斯舞;第23503:皇氏怀化通道侗族坪坦村普济桥;第23504:皇氏芋头村古侗寨风雨桥;第23505:皇氏里耶镇长春村胡家大院;第23506:皇氏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第23507:皇氏恩施盛家坝乡二官寨村;第23508:皇氏茅贡乡地扪村塘公祠;第23509:皇氏榕江栽麻乡大利村侗寨;
第23510:皇氏安顺云山村云峰屯堡;第23511:皇氏黄果树镇布依族石头寨村蜡染乡;第23512:皇氏巴结镇南龙村;第23513:皇氏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蘑菇房;第23514:皇氏澜沧拉祜傣族糯干村;第23515:皇氏惠民镇芒景村;第23516:皇氏云龙县长新乡白族长春村;第23517:皇氏诺邓镇天井村;第23518:皇氏布尔津县禾木村;第23519:皇氏阳朔夏棠村
在阳朔当地,修复的比较好的几个古宅,都是外国人改建的。
一位来自桂林的大学教授,看到阳朔老宅后感慨道,“最惭愧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都是外国人在帮我们保护” “但这些老宅都代表着我们本民族的历史印记”
德国夫妻花1整年,让废弃的400岁中国老宅惊艳世界!国人却沉默了?
2014年中旬的时候,德国设计师马里奥夫妇来到阳朔。作为游客,他们参观了这个小而隐秘的古老村子。据说,老宅是400年前本村武状元修建的,但后来久无人住,已经被废弃了二十多年,
屋内阴暗潮湿,小院杂草丛生,看起来摇摇欲坠如同危房。想到如此美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消失,马里奥夫妇就觉得着实可惜。于是,两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自掏腰包,修缮老宅。整个修复工程花费了整整一年,老宅在马里奥夫妇的巧手之下,似乎真的恢复了曾经的风华绝代。
文化属于谁?属于恰好在其境内发现了文物的现代国家还是全人类?博物馆究竟是保存时代印记、消解愚昧无知的藏宝库,还是粉饰文物掠夺行径的遮羞布?关于无主文物和考古遗址的发掘与保护、研究与发表又该如何界定和评判?作为《谁的文化?:博物馆的承诺以及关于文物的论争》的姊妹篇,本书呈现了一场有关文物及文化产权归属、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职责和义务等问题的国际性大讨论。
对于传统文化的没落,我们似乎已司空见惯,觉得少一两个没什么,但是每天少一两个,下一个500年,还会剩下什么?
传统文化之于我们,是不可复制的记忆,值得被珍视被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