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统一河北后,势力达到了顶点。其墓地位于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据传,袁绍忧愤而死后,早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族人,将袁绍尸体走水路运回家乡袁老,埋葬在曹河岸边。当时,为了怕再遭曹操的报复,袁绍的后人还特意将曹河改写成漕河,漕河一直沿用到今。
今天我们暂且不说袁绍,我们来说说他的两个“宝贝”儿子。
他的第一个儿子袁尚,东汉末年人物,为袁绍第三子,与袁谭是同父异母关系,两人虽为兄弟,却间隙颇深,甚至,在后来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早年时,袁尚深受袁绍宠爱,在袁绍死后,袁尚继承了父亲的官爵之位。
天逢乱世,群雄并起,袁氏兄弟后来遭到曹操集团攻打,而后不敌兵败,死于公孙康之手。建安五年,袁绍于官渡之战遭遇兵败,损失惨重。两年后,袁绍郁郁而亡。在弥留之际,他想要将袁尚立为接任者,但是,由于心存顾虑,故迟迟未对外公开。
袁绍长子为袁谭,按照历来继承制度,向来是长子接任,这是当时众人一致的看法。在外界都认为袁谭应为接任者时,袁绍若想再立第三子袁尚为接任者,必须要谨慎再三,否则,将难以服众。最终,袁绍还是遵从众人意见,选长子袁谭立为接任者。
但是,他并未公开,而是写在了遗诏内。
眼看袁谭呼声最高,这令袁尚一派势力深感不安。袁尚、逢纪、审配一派与袁谭、辛评、郭图一派摩擦甚多,关系不和,逢纪担忧袁谭独掌大权后,会绞杀异党,对他们进行迫害,于是,逢纪私下偷改袁绍遗命,将接任者改为袁尚。
袁尚继位后,袁谭只能离开都城,驻守在黎阳,自称车骑将军。袁尚为防袁谭兵变,故意扣押兵士,不向黎阳增派驻军。仅这些,他还觉得不放心,还将亲信逢纪派去监视。袁谭多次向袁尚部要求增兵驻防,皆遭到审配拒绝,袁谭迁怒于逢纪,将其斩杀。
自此,袁谭与袁尚的矛盾逐渐加深,已然达到不可调解的地步。公元202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黎阳,袁谭由于兵力有限而不敌,遂向袁尚求救。袁尚既担忧黎阳失陷,又不敢增兵,怕袁谭占为己有。多番思忖下,袁尚决定亲自领兵出征,以解黎阳之围。
与此同时,他派河东太守郭援领兵,并联系与袁氏关系亲密的南匈奴势力共同攻打河东,关中地区的马腾部亦出兵响应。曹操命钟繇率军拦截,钟繇采取拉拢策略,成功劝服马腾。其后,马腾派出军队增援钟繇,共同对抗袁尚援军。
钟繇借助地势,利用袁军渡河期间,发动围攻,重创袁军。渡河一战,袁军死伤惨重,郭援亦在此战中被杀。南匈奴单于见郭援兵败,选择了不战而降。建安八年,黎阳失陷,落于曹军之手,袁尚、袁谭退守至邺。而后,曹操追兵赶至,并割田囤粮。袁尚派军出击,打败曹军。
吃了败仗,曹军将领心有不甘,纷纷请示曹操,应趁袁军残喘之息,以强军围攻,一举歼灭。然而,曹操心中却有其他的打算,他听闻袁尚、袁谭二人矛盾由来已久,眼下两人合兵一处,只需耐心等待,袁军内部自会不战而崩。
不得不说,曹操确实极富谋略,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时机。
在曹军撤退后不久,袁军即爆发内斗。当时袁谭军中铠甲数量不足,他要求袁尚下令增派铠甲给士兵,却遭到对方拒绝。袁谭麾下将领郭图、辛评历数袁尚之罪,向袁谭提议,趁此机会兵变,除掉袁尚。在二人挑动下,袁谭率兵攻打袁尚部,后遭到猛烈反攻,只好退回南皮。
在袁谭兵败后,王修曾率兵救援,并劝告袁谭,兄弟间应和气为贵,防止曹操集团趁虚而入。荆州之地的刘表亦写信给二人,劝告二人需齐心,共同抵御曹氏集团。但是,这些劝告均为缓解兄弟俩的矛盾,从二人兵戎相见的一刻起,他们的仇怨即已经结下,再无和解的可能。
袁尚自知其兄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选择先发制人,率军攻打袁谭部。双方发生惨烈交战,最后以袁谭战败结束。此战后,袁谭退回平原地区,袁尚紧追不舍,重兵围城。绝望之下,袁谭求助曹操,曹操派出大军攻打袁尚,袁尚军队不敌战败,后退回邺。
建安九年,袁尚再次率领军队攻打中原地区,期间遭遇曹军攻邺,袁尚命苏由、审配防守邺,苏由想趁此叛变,夺取邺地,然被人察觉,遂选择出逃。最终,曹军攻陷邺地,袁尚投奔袁熙。次年,袁熙军中兵变,其与袁尚逃至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军击败蹋顿势力,原本投靠此处的袁熙、袁尚再次逃走,二人来到辽东之地,欲要除掉公孙康取而代之。后计划失败,被公孙康斩杀。没多久,曹操率军杀至,公孙康将二人头颅献上,归降了曹操。
这期间,在公孙康喝使伏兵捉住他们是时候,竟让二人坐在结冰的地上。此时,袁尚对公孙康说:“我没死的时候,忍受不了寒冷,你能给我们坐席吗?”公孙康却说:“你的头颅马上就要走万里路,还要席子干什么用!”于是,二话不说就砍下了二人的脑袋送给了曹操。
至此,北方获得统一,曹操集团成为一方霸主。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袁绍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