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日本动漫界两位大师级人物宫崎骏和高畑勋来中国观光。此行,他们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地,那就是到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多少人曾坐在电视机前苦苦等待这个画面的出现?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雪孩子》《山水情》《九色鹿》……这些不胜枚举的经典动画片基本承包了70、80、90这几代人的童年,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中找到一部属于自己心目中的经典。而这些动画片全都来自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90年代以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基本代表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动画片的创作巅峰。满足了几乎全世界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的所有想象。
比如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大闹天宫》,美联社曾经这样评价说:“美国最感兴趣的是《大闹天宫》,因为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宫崎骏和高畑勋此次特地到访,同样是因为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作品极为赞赏。在这之前,他们曾仔细研究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特伟先生的全部动画作品,有的甚至看了好多遍。最让他们震撼的是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他们都想象不出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宫崎骏后来一些留白较多的动画就是学习了中国的水墨动画。
在宫崎骏和高畑勋到访之前的1980年,日本动漫的鼻祖,《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就曾到中国拜访古稀之年的万籁鸣先生。据他介绍,自己于1943年在影院看过万籁鸣先生创作的《铁扇公主》深受影响,从此走上了漫画以及动画的创作之路。《铁臂阿童木》的创作灵感也源于万先生的《大闹天宫》。
日本“手冢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总裁松谷孝征说:“万先生是手冢先生最尊敬和佩服的人。很多人认为手冢先生受迪斯尼动画的影响比较大,实际上,他受中国动画,尤其是万先生动画的影响更早,也更深远些。”
万籁鸣,原名万嘉综。是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被称为中国动画之父。1941年,与自家几位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4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主导制作了传世经典动画《大闹天宫》。
万籁鸣与手冢治虫
一群为动画痴迷的艺术家,承包了几代人的童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也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汇集了中国动画电影之父万籁鸣、漫画家特伟、美术家靳夕、儿童文学家金近,以及张光宇,张正宇、张仃等一大批艺术圈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正是这群一心只想做好动画的艺术家,造就了当时一部又一部经典动画作品,并开创了中国动画自己的流派。
经典动画《大闹天宫》是几代人都绕不过的童年,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它的两位主创人员,是当时中国动画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万籁鸣和张光宇。为了设计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张光宇先生曾数易其稿,画了三版。最终,《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身穿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下,配一双黑靴。看到定稿形象后,万籁鸣用“神采奕奕、勇猛矫健”表达了激动之情。
而为了表现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格,摄制组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绘制了《大闹天宫》的原画,画稿近 7 万张。
在视听语言上,万籁鸣把电影镜头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时,采用了仰拍镜头,让观众感受到玉皇大帝的威严。但是在电影最后,悟空捣毁天庭,玉皇大帝在齐天大圣的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一前一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水墨动画《山水情》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片之绝唱,当年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大堆奖,现如今豆瓣1.7万余人为它给出9.3分 。
这部号称中国八十年代动画片之最的经典动画没有一句台词。完全借助镜头画面和背景意乐使人亲临其境。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
为了让画面显得更真实有层次感,采取“现场作画,直接拍摄”的办法,再与动画师创作的动画进行合成。据说当年这种惊艳世界的创新水墨动画制作效果,算得上国家机密了。
另外,为了使弹琴的部分更专业,总导演特意请来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先生现场演奏。仔细看,影片中师徒二人弹琴的指法遵循了现实生活中古琴弹奏的基本指法,还能和背景的旋律同步对应上。
而不像现在商业化的动画片,嘴型大多只有张合,动作也十分僵化单一,脱离了字幕和声音难以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雪孩子》这个大家应该印象比较深吧。
雪花雪花
洁白的雪花
飘呀飘飘呀飘
大地披上银纱
雪花雪花
可爱的雪花
转呀转转呀转
伴随我一起玩耍……
《雪孩子》1980年摄制完成。影片以童话的形式,利用雪遇到热变成液体这个自然现象,描写雪孩子舍已救小白兔的故事。影片的主角雪孩子是怕火的,当他发现小木屋起火时,却不顾个人安危,闯进火海,救出小白兔,而自己却化为清水。在阳光照耀下,水化为蒸汽,幻化成雪孩子模样的云朵,升向天空。影片把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在一起,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主题形象地、自然地反映出来,起到陶冶心灵美的教育作用。影片公映时许多小观众感动得流出眼泪。该片1981年获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
其人物动作的流畅,音乐的优美,情节的发展,甚至是从主旋律角度,哪个角度看都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不但小孩子喜欢,更有许多家长评论说,即使到现在重看,仍能被它感动。
拍摄于1981年的《九色鹿》,这是连美术史课老师讲敦煌壁画《鹿王本生》都要拿出来放的动画片。
此动画片故事素材来源于敦煌壁画。动画尽量还原了敦煌壁画里的色调、风格和原貌,就连鹿行动的姿态也和壁画姿态保持相同。还有《九色鹿》梦中的飞天造型,也和壁画中如出一辙,连丝带飘逸的状态都尽量还原。
如果没有《九色鹿》,恐怕许多人到现在也无法知晓敦煌壁画上那些看上去沉郁暗淡的绘画,可以还原出怎样美好的景象。
除却上面提到的经典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为我们创造了非常非常多的经典。
比如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创作于1958年。 第一部折纸艺术动画片《聪明的鸭子》,创作于1960年。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根据齐白石笔下水墨作品绘制形象,一幕一幕的浓墨淡彩,完美的用水墨表现了动物惟妙惟肖的动作,赋予了水墨动画生命!此外,还有《没头脑和不高兴》《哪吒闹海》《黑猫警长》《葫芦兄弟》《三个和尚》《宝莲灯》等一大批经典都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这群追求唯美的艺术家们,将皮影,剪纸、壁画、脸谱等中国艺术,以及历史、神话、统统放进他们的作品里,那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公主王子,不需要“变身”,不需要几百集你追我赶毫无情节的故事,每一个动画作品,都是我们文化的精华。也开创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及中国动画的巅峰。
不过中国动画也在辉煌到了极致之后,随着艺术家们的老去,以及商业体制的变化,慢慢的开始没落。
在计划经济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每年只要完成中国电影放映公司的收购任务即可。一年营收基本维持在 100 万元左右,足以支撑全厂职工的正常开支。
因为不愁吃喝,有保障的利润收入,统一发行的市场和渠道,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只需要考虑如何拍出好的动画。在这样的制度下艺术家们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并且对许多艺术创作都是不计成本的投入。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教研室主任薛燕平曾评论,计划经济时代的美影人不需要考虑片长、档期、播出平台,“全世界都没有那么幸福的一帮人在做这样的动画片,想不成功都难”。
只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然也避免不了商品市场的冲洗。在新的市场体系下,为了追求利润,创作质量开始走向下坡路。
90年代随着一批老艺术家的老去和部分新人南下离去,自此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真正走向没落。在随后的20年里,几乎看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优秀作品。承包了我们整个童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艺术而生,却没有为艺术搏过商业的大趋势。那几个飘逸闪耀的大字“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逐渐黯淡无光,很多人对此遗憾不已。
高畑勋在接爱《南方周报》采访时就曾表示自己和宫崎骏都很赞赏和看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但令人他们感到惋惜和失望的是,他和宫崎骏到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重心已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更关心当年日本流行的“计件工资”等商业体系。中国动画艺术电影的探索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因为要追求利润反倒衰退了。
宫崎骏和高畑勋所惋惜的,是中国式风格的消失,而我们所惋惜的是中国动画不再重现巅峰。我们之后的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再是敦煌的壁画,水墨的灵动,而更多是几百集你追我赶毫无情节的粗制滥造的故事。
而我们重拾中国的动画梦,也只能回到过去。为了重温这些大师不惜成本创造出来的艺术精品,也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传统经典。我们特地找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授权的《中国经典动画珍藏版》故事绘本。
现在下单 专享价99元/套
点击下方横条进入购买
▼
这套书在内容上完整的复刻当年的经典动画片,全部为高清原图复刻。而且整套书特别全,一共精选了33部当年最受欢迎的获奖作品。包括:《大闹天宫》《猴子捞月》《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宝莲灯》《三个和尚》《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一共70册。
33部经典,共70册
这些经典动画故事里,藏有中国的审美、也含有中国的文化,更蕴含着真诚、善良、勇敢的价值观。是孩子们再合适不过的故事书。同时此书也非常适合亲子阅读,毕竟里面都有着不少爸妈美好的童年回忆。
就算是自己买一套作为收藏,或是送给朋友作为童年美好回忆的一种纪念也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朗读君还为大家申请到了非常优惠的团购价格,全套70册只要99元,平摊下来才一块多钱一本。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即刻参与团购,带着孩子回忆我们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