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备入蜀是改变三国态势的大事件。对此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在落凤坡折了“卧龙凤雏”中的凤雏庞统。本文主要针对两点进行下讨论,第一刘备入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以及庞统落凤坡之死到底背后什么阴谋和阳谋。
刘备于建安十六年入蜀,经三年后得益州,终于在年过半百后实现了成就霸业的夙愿。鲜为人知的是,刘备一开始对入蜀这个方案是拒绝的。根据《三国志·鲁肃传》的记载,周瑜、甘宁曾劝孙权取益州,孙权去问刘备靠不靠谱。刘备警告孙权别干这种事,太缺德了。陈寿认为这里刘备是想自己取益州才骗了孙权。《三国志·庞统传》中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记载,周瑜死后,庞统也曾经劝说刘备入蜀,刘备一开始为了与曹操集团差异化经营而拒绝了。后来益州投诚派代表法正也来劝刘备入蜀,刘备这才下了决心。表面上看,刘备对于益州的推三阻四都是为了奥斯卡的小金人儿,后来终于没顶住益州的诱惑,提枪上马。
笔者认为事实上并非如此。刘备的选择不仅涉及到刘备个人的想法,也涉及到孙刘联盟在周瑜死后的走向,以及江东内部战略重心的转移。入蜀原本是孙刘两方在赤壁后维系抗曹联盟的多种交易方案之一。这个方案原本给刘备安排的是另一个剧本——驻守荆州。但周瑜的死,以及张松、法正等人的倒戈,意外促成了刘备入蜀这个方案的实现。
一般来说,我们会从刘璋和刘备双方去看刘备入蜀的问题。这里帮大家复习一下:建安十六年刘璋听说曹操要打张鲁。由于汉中入蜀实在是太方便了,刘璋怕张鲁投降后为曹操攻击自己,于是听从张松的建议,派法正去荆州迎刘备入蜀。法正暗中联结刘备,加上庞统的一再劝说,刘备最终同意入蜀,在葭萌屯兵大半年后,挥师南下夺取成都。在本文中,笔者希望从江东和孙刘联盟的角度来看待刘备入蜀的动机,期待能够有一些新的发现。
关于入蜀一事,最早引发笔者疑惑的有两件事:一是周瑜。周瑜死后为什么会交班给政见与他不完全一致的鲁肃,而不是与他一路并肩战斗、各方面条件都更出众、且与孙权关系更亲密的吕蒙?二是庞统。庞统跟随刘备前人际关系和谐,与刘备所信赖的法正政见一致度也很高,为什么独独和刘备的关系那么尴尬?
这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很少被人们深究的问题:刘备入蜀,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对不起走错片场了……都不是,他只是孙刘联盟在后周瑜时代的一个战略合作项目,还几乎烂尾。至于益州投诚来的张松和法正,只是起到了推手的作用。不管有没有没有曹操打张鲁(事实上也没打),有没有张松和法正的暗中倒戈,这个项目都会被提上日程。而区别在于有了张松法正,刘备才大概率会同意去执行这个项目。
为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不妨先从周瑜入手。在赤壁之战中,周瑜、鲁肃作为主战派,将刘备的力量吸收过来一起打配合,实现了孙刘联盟的第一次联手。周瑜和鲁肃二人虽然都主张用刘备,但在结盟的深度和合作的方式上意见并不一致:鲁肃拿刘备当个人看,而周瑜只想拿刘备当工具人,并实行按头合作。
周瑜打完赤壁后处于西进上头的状态。他本人为江东制定的战略方针是亲自领兵夺取益州,将南方的扬州、荆州、益州连成一片,与曹操二分天下。事实上他也已经着手操作了,一边和曹仁在南郡对峙一边派甘宁和吕蒙把夷陵拿下。夷陵的地位与北面的汉中地位相当,都是入蜀的门户,并且对进一步通过房陵、上庸袭取汉中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拿下夷陵,就意味着周瑜要开始对刘璋实行战略围剿了。
也许是怕孙权有顾虑,也可能是考虑到自己这事儿干的确实有点先斩后奏,周瑜拉拢了宗室代表孙瑜一起说服孙权。《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了周瑜在攻下南郡后返回京口见孙权时所提出的西进后续方案,想法非常的大胆:“现在曹操刚被我们挫败,肯定没心情再打我们。我想跟孙瑜一起取蜀地,再兼并汉中的张鲁,然后把孙瑜留在益州,和关中的马超结盟。我自己回来和您一起据守襄阳,从这里给曹操找麻烦,然后一统天下。”
这里可以看出,在周瑜的这份计划中是没有刘备什么戏份的。当时鲁肃是孙权帐下唯一一个劝孙权借荆州的,真的是周、鲁二人在赤壁后出现了意见分歧吗?我认为不是。鲁肃是在帮周瑜完善他的西进方案,如果周瑜带着孙瑜甘宁等人去入蜀,荆州咋办?南郡离曹操的政治副中心许都太近了,一旦出现空虚,曹操才不会像周瑜脑补的那样因为赤壁恐惧症就在家猫起来,他势必会来夺取。这是周瑜方案中的一个漏洞。所以鲁肃认为,与其被曹操纵断荆、益,不如让刘备戳在南郡挡锅。借荆州的结果是曹操真的非常崩溃。《三国志·鲁肃传》中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笔者认为周瑜自己不提,大概只是出于傲娇和嫌弃不想说出口。周瑜对孙权说,等自己定益州回来之后据襄阳,应该就是看到了这里的问题。他默认了鲁肃的暂借荆州方案,想等从益州回来时候再把刘备一脚踢开,荆州由他亲自坐镇。
取得孙权对西进战略的批准后,周瑜拖着病体从江陵进军到了巴丘(巴丘在巴陵地区,已属益州境内),然后就离世了。周瑜知道自己死后如果想继续推行西进战略的话,指望不了孙瑜这个宗世党。既然他没法继续他的西进计划,我们姑且称之为西进Plan A,那么现在只能利用孙刘联盟的方式来完成一个西进Plan B。也许正是出于这层考虑,周瑜把后事交代给了鲁肃。毕竟鲁肃和周瑜在西进问题上是穿一条裤子的。
那么如何利用并控制刘备来实现周瑜的西进计划呢?我认为周瑜生前和鲁肃一起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把庞统安排上。之前为了牵制刘备,江东安排了孙夫人,但是孙夫人不能披挂上阵。一旦真的让刘备去益州打前锋,那么孙夫人留在荆州反而容易被诸葛亮等人控制起来,搞得江东很被动。所以刘备入蜀之前孙夫人回了江东,庞统随军出征。虽然说起来怪怪的,但是庞统的身份的确就是周瑜和鲁肃用来牵制刘备的“孙夫人加强版”。
下面就来仔细说说庞统到底是什么来头。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导致“龙凤”看上去太像一起出道的偶像组合,我们很容易忽略庞统和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诸葛亮是刘备自己追来的合作伙伴。但庞统在被派遣到刘备身边之前,是周瑜的南郡功曹,功曹是郡太守手下级别最高的属吏,是比甘宁、吕蒙这些追随孙氏出身的将领更加亲近的嫡系。至于周瑜和庞统之间有多亲密,从《江表传》所载的刘备和庞统一段对话可得证。刘备问过庞统一个问题:你是周瑜的功曹,当时我去京口见孙权,周瑜是不是想把我扣留在那。并且刘备还要此地无银地解释一下,你不要担心我把你咋样,谁还不是要恰饭的。庞统承认了,说明他对周瑜的一些高级别军师机密了如指掌甚至有所参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作为周瑜嫡系的庞统和鲁肃关系那么密切。刘备不重用庞统的时候,鲁肃还去劝过。
出于对周瑜的ptsd,刘备对庞统一直不那么信任。庞统则继承了周瑜拿刘备当工具人的态度,对刘备也比较凶残,甚至颇有周郞遗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入蜀的整个过程中,庞统在战略方针方面的发言权极大,而且没有事先商量的态度。比如他建议刘备在涪县发动兵变,执刘璋直接得益州,是到了涪县才说的,被刘备当场否决;2)涪县兵变的方案被否,庞统又给刘备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以夺取成都。刘备选了中策,也就是说,他就算不同意主打方案,也还是得从备选方案里面挑;3)庞统把张松等益州投诚主力排斥在机密圈外。佯装东归的计划大概率就是庞统和刘备两个人的密谋,只记载于刘备和庞统二人的传记中。张松写信过来质问刘备和法正到底怎么回事,说明法正当时很可能也是一脸懵逼。而这个计划虽然套了刘璋四千兵马,但间接坑死了张松;4)从庞统除刘备以外的社交关系看,名声很好,人缘也很好。但对刘备的态度就是一言不合甩脸子。刘备攻占涪县后开轰趴,有些高兴过头,被庞统当众一顿怼。刘备虽然很不爽,但气头过了还得去哄。
反正总结到这里,我就想问问:你俩到底谁是谁老板???
不要怀疑,如果说庞统代表了西进项目投资方江东集团,那他在实质上确实是刘备的甲方爸爸。甲方爸爸怼你两句,你能有什么意见?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刘备入蜀带庞统而不带诸葛亮,是不是庞统更聪明而诸葛亮已经失宠。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并不是。庞统作为孙刘联盟西进计划的孙方代表。他对于刘备与其说是幕僚,不如说是控股公司派来指导刘备工作的。相反,诸葛亮在刘备入蜀后镇守江陵——这是荆州抗曹最重要的阵地。江东不信任刘备,但诸葛亮还有诸葛瑾这层关系在,由他镇守江陵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
有阴谋论爱好者总是说庞统是由于间谍身份暴露被刘备害死,或者被江东的谁谁暗杀了,甚至还有地摊文学认为庞统太爱刘备故意去替刘备死的说法。我觉得看过上述分析的朋友应该都明白了,绝对都不是。无论刘备还是江东,都绝对不会希望庞统死在交易达成之前。作为刘备,他希望得到益州后继续在荆州揩油,如果庞统死了,江东会认为以鲁肃为代表的联盟派控制不了刘备了。为了安全起见,江东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把荆州收回来。事实上反联盟派也是这样做的。建安十九年刘备刚打下成都,吕蒙就火速收了荆州三郡。同理,如果庞统死了,对于江东来说,他们在刘备入蜀这个项目上就难以分到一杯羹,所以他们也不会出手,包括吕蒙也不会。投资都投出去了,眼看事要成了,杀己方项目经理做什么?至于庞统太爱刘备……刘备说我可谢谢你吧,你别卸磨杀驴就不错了。
所以其实这里没有阴谋论,全是阳谋。西进Plan B之所以能够达成,对于双方一定都是有好处的。江东的投资就是荆州。地盘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人口归刘备管理,税和粮草归刘备收,等于出借了荆州的经营权来支持刘备;那他们期待什么样的回报呢?史书里没有明说,但我认为既然交易能够达成,回报就一定是有的,比如事后巴陵地区归江东,等等。在这个交易的基础上,双方约定成为长期抵抗曹操的盟友。建安十七年冬曹操出兵濡须,孙权让刘备回援就是证据。
总结一下,刘备入蜀其实是以孙刘联盟的方式执行了周瑜的西进Plan B。这个计划的核心人物就是周瑜的嫡系庞统。他一方面指导刘备的入蜀工作,另一方面确保江东的利益。但是由于庞统的意外死亡,以及鲁肃在江东逐渐被边缘化,项目烂尾,孙刘联盟破产。以建安十九年吕蒙取荆州三郡为标志,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北山之北,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