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由固安县民俗艺术促进会主办的“首届于成龙(振甲)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固安来康郡礼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保定、丰宁、邳州、石家庄、厦门等与廊坊的共计五十多位文史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研究和考证振甲于成龙历史文化价值,发掘振甲于成龙人物精神与当今时代高度契合的现实意义。
于成龙,字振甲,是清初名臣。他生于1638年8月14日,出生地为辽东盖州。1700年4月16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生父于国安,生母为康氏,养父于得水。11岁举家迁至北京通州后移居通州张家湾。13岁时移居延庆州,并开始科举学习,16岁时又移居固安南房上村,并在此定居。康熙七年,任直隶乐亭知县,康熙八年任滦州知州,康熙十八年任通州知州,康熙二十年因政绩突出被两江总督清端于成龙举荐,升任江宁知府,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第一次受命治河,以安徽按察使,康熙二十五年任直隶巡抚扫痞灭霸,百姓称其“于青天”;康熙二十六年皇帝嘉奖其廉能,加太子少保衔,康熙二十九年任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三十一年任河道总督,三十四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于成龙以督察院左都御史衔统筹、督运粮饷。于成龙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保证了征讨大军的粮饷供应。讨灭噶尔丹后,被皇帝授予拜他喇布勒哈番,可世袭。康熙三十七年,保定以南诸水与浑水(今永定河)汇流,势不能容,时有泛滥之灾。康熙亲临视察。巡抚于成龙疏、筑兼施,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狼城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至西沽入海,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是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于成龙受命再任兵部尚书兼河道总督,治理黄淮。康熙三十九年二月,于成龙带病到淮河视察,疲病交加,在治河工地倒下,不久后,一代廉臣能吏于成龙病逝于淮署。康熙闻讯深为痛悼,遣人谕祭,赐谥号“襄勤”。雍正王朝时,皇帝颁诏将其供入贤良祠接受祭祀。
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振甲于成龙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即使他成为名声显赫、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他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振甲于成龙“廉能天下最”的美誉被写入史志,为后人所传颂。直隶曾经流传很多有关振甲于成龙的民间故事,一些地方曲艺、影视作品主人公形象多以振甲于成龙为人物原型。
振甲于成龙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孙东振说,讲好于公故事我们重点把握在宏观背景下用更多的史实细节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让于成龙的故事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更能让一代名臣的思想品格深入人心。
江苏徐州战争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邳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崔学法表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二月,皇帝重新任命于成龙为“河道总督”,令其治理苏北段黄河、淮河,。于成龙最终被累死在邳州治河大堤上,直到临终时他还惦记着治河工程。邳州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于成龙这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治水人。
廊坊师范学院教授许振东表示:“振甲于成龙是清代京畿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以治河与随康熙帝远征西北噶尔丹之功为显,体现出廉、勤、刚、仁的精神品格。这些品格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其廉洁而又勤谨、刚介且又以亲民爱民的为政之德相绾束,与老于成龙及我国古今的历代清官能吏精神品格相连接,构成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
天津市剧作家肖桂林表示:于振甲恰好是一个极好的艺术创作素材,这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文艺家的责任就是要塑造为人民群众人民喜爱的文艺形象,这个任务无疑要有我们担起来。振甲于成龙的人物精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他的孝道文化、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刚直不阿、忠君爱国等很多人物品格都是社会需要弘扬的好的文化素材。
青年文史研究者陶文冬表示,“前于后于百姓安居”,在清代史上,前后两位于成龙都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振甲于成龙在康熙王朝走向盛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直接参与了安定社会秩序、化解民族矛盾、平定噶尔丹叛乱以及兴修大型水利造福百姓的重大历史事件,给后世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去挖掘和保护。
本届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学者还围绕如何建立振甲于成龙历史文化的保护、前后两于公的区分、历史文献的价值、振甲于成龙廉能刚德的人物精神的现实意义,京南永定河文化带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京南首部大型原创历史舞台剧《于成龙与永定河》的排演启动仪式。该剧反应了康熙三十七年,永定河沿岸百姓在一代名臣直隶巡抚、左都御史于成龙带领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治理浑河,最终新河成功,康熙御赐“永定河”名称的历史文化故事。此剧表现了于成龙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体现了永定河流域百姓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人定胜天的人文精神。出品人王志兰女士介绍了目前的筹备情况,此剧将通过优美的劳动歌舞与精彩的人物对白,配合“声、光、电、美”,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全新的沉浸式舞台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