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河(河东区二号桥街道段)一景(8月11日摄)。记者黄江林摄
此前积水严重的宁月花园社区(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
今年宁月花园社区内积水问题已经解决(8月11日摄)。记者黄江林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白佳丽、黄江林、雷琨)10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今年汛期,刘大娘的雨靴咋没派上用场?“九河下梢”上千名河长治河记》的报道。
作为一名河长,高庆九这样描述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
“那天,一家电视媒体来采访我们的河道卫生治理情况,可镜头一转,竟然有一片垃圾出现在画面中!”高庆九再复述时,还能感受到她当时的面红耳赤。于是,这名“河官”痛下决心,开始下硬功夫钻研河长这门技术活。
如今,晒得黝黑的她可以循着河道一路说个不停,哪里需重点监管,哪里又水质良好,心里的账本越来越清晰。
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上千名像高庆九这样的河(湖)长,扛起了守护一汪碧水的责任,让初心顺河流汇聚。
(小标题)河长是个技术活
今年汛期,刘大娘的雨靴再没派上用场。
“不只是我家,住我们这个社区的,家家户户几乎都备着几双雨靴。”家住天津市宁月花园社区的刘大娘解释,这些年小区门口总是积水,碰到下雨天积水很快没过脚脖子,没有雨靴根本出不去。而今年家门口干净整洁的路面,让雨靴无用武之地。
宁月花园社区位于河东区二号桥街道,临近月牙河。这个有将近20年历史的社区,居住着1500多户居民。积水的问题,困扰了居民10多年。可受制于财力等多种因素,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积水太过严重时,只能靠临时抽排来缓解,根治无门。
问题的彻底解决,得从“河湖长制”在二号桥街道落地生根说起。街道河长高庆九在这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8年,二号桥街道办主任高庆九成为辖区内街道级河长,管起了河湖水面。月牙河作为辖区内重要的水面,是她日常巡河的重点对象。
“刚开始巡河的时候,只会看表面。水质好不好,河道脏不脏,违章建筑有没有,面子能看清,里子可不明!”
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巡河是个技术活儿。耐火路附近的月牙河河段,河面清洁,没有垃圾,但水质抽样监测数据总是异常,还有异味。“水里的问题有时并没有那么直观,都说水质好不好,根子在岸上。”
高庆九下决心,追根溯源挖源头。经过仔细查看河道周边情况和规划设计图纸,她和同事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宁月花园社区。
“由于历史原因,宁月花园建成入住之初,小区排污管道没有加入市排水管网。”高庆九说,此前,开发商为解决排水问题,曾在小区内建了一个蓄污水池,每天定时用水泵把蓄水池的污水抽到外面。后来蓄水池运转停止,小区污水无法排出,污水外溢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群众居住环境,还顺着雨水管道流到了临近的月牙河,严重污染了水质。
“过去‘九龙治水’,各管一摊。”河东区河湖长制办公室主任夏敬雄说,宁月花园社区的积水问题涉及水务、住建、排水等多个部门,都在管却都管不好。
找到问题的高庆九和区河长办相关领导意识到,这不仅是个环境问题,更是关系到宁月花园1500多户居民的民生问题。
“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根治!”2019年,河东区委、区政府按照“天津市关于20项重点民心工程工作部署计划”,提出月牙河(河东段)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流域综合治理方案,重点加快月牙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宁月花园社区的历史难题迎来了解决契机。
在高庆九与区河长办的积极协调下,充分利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多次联系区住建委、区河长办、区排水管理所、市海河管网公司在宁月花园居委会召开协调会,现场查看,研究施工方案。河东区住建委积极筹措资金,对小区雨污水管网进行了分流改造,并与外管网完成对接,工程新建2.8公里雨污水管道和各类排水设施。施工期间,为保护月牙河不继续受到污染,街道积极协调区排水管理所安排了工作专班,24小时对小区污水进行抽排,吸污车出动600余车次。
今年夏天,天津连续遭受几场暴雨侵袭。然而宁月花园社区的积水问题却没有再出现。排水管网通了,路也重新修好,热心的居民给河长办送来了锦旗。
看着宁月花园社区的路面,高庆九非常高兴。
(小标题)沟渠背后是民心
杨伍庄村划归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管辖后,张家窝镇副镇长、镇级河长高庆锡巡河时,就发现了个大问题。
“2018年3月底,河里的冰刚一融化,一股臭气就开始在杨伍庄村周边弥漫。”高庆锡回忆,他在巡河时发现村东一条宽五六米、长达数百米的沟渠,排污口藏在杂草中淌着污水,河道两侧垃圾四散,岸上则是私搭乱建的废品回收点。周围的村民说,一到夏日,这里苍蝇满天飞,水里漂蛆虫。
这般“触目惊心”的场面,是他担任河长以来少有见到的。可对于周边村民来说,这幅景象已经持续多年,虽然向上级反映过,却无人来管。
原来,杨伍庄村属于天津市农垦集团,归农场管理。机构改革后,村级管理一度弱化,形成了诸多混乱局面。村内环境则长期无人过问,菜市场、公厕的污水直排入河,形成黑臭水体,经年累月就成了集污池。
杨伍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光彩回忆,这条沟渠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挖,此后一直没有清理过,污染问题越积越重,最后索性给河道砌了一堵围墙,一围了之。
2017年12月,杨伍庄村划归张家窝镇管辖,村域内的河道治理也一同被划入张家窝镇镇级河长的管理范畴,事情就此迎来转机。
“这件事情关乎着民心!”高庆锡和张家窝镇主要领导一同下决心,要把治理这条河当作契机,让刚刚回归张家窝镇的杨伍庄村民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说干就干。不仅要干得好,还要干得快,要赶在夏季汛期来临前,彻底把问题解决。
2018年春,高庆锡找到村两委和镇里有关部门集体商讨河道修复事项。“镇里投入资金,工作得到了村民很大的支持,几乎没有遇到阻碍。一周的时间,入河排污管道全部截断,开始启动清淤,1米多厚的淤泥被全部清理。”高庆锡回忆。
清淤结束后,原来怕污染外界河流而建的闸口被打开,外界的好水与河道恢复了联通。此外,两岸垃圾和违章建筑清理、植树绿化也一同展开。历时1个月时间,臭水沟彻底抛弃了往日的颓败,换上了新颜。
河道整治的一个月时间,高庆锡基本每天都到施工现场查看。“那一个月,心情一天比一天好。”到了当年的5月,已经陆续有村民来河边散步垂钓。
“有村民说,因为这条河,都庆幸回到了张家窝。”李光彩说。
“每周两次巡河,就当散步,穿着皮鞋,敞开呼吸。”高庆锡说,白鹭、野鸭、青蛙都回来了,记忆中小时候的河流风景又回到了眼前。
(小标题)绿水流出好日子
金秋时节,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艾林村千亩稻花飘香。可两年多前,“脏”和“臭”还是艾林村的代名词。
“臭猪粪熏人!”艾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河长方志田笑着说,早年艾林村穷,村民就在房前屋后养猪,渐渐养猪成势,猪粪臭味弥漫整个村庄。2017年、2018年最高峰时,全村有60多个养猪户,占到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养猪让“穷艾林”挣到了钱,但却拖了村子形象的后腿。“臭味浓、苍蝇多,外边做买卖的都不愿意来我们村。”方志田补充道,村民夏天新装的纱窗,到秋天,上边就能糊上一层苍蝇。
臭的不只是空气,还有村里4个大坑塘。“养猪户都是散养,粪污一般直接通过水冲,流到沟渠和坑塘,坑底下沉淀着一层猪粪。”
村民回忆,即便是冬天,坑塘依旧臭气熏天。而夏天则是绿藻漂浮,分不清哪里是地哪里是塘。
这几个坑塘,成了村级河长方志田的心病。要不要治?怎么治?问题一个个,方法却没有。
2018年,天津市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提出了打赢垃圾、污水、旱厕、道路和村容村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个攻坚战”,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方志田的心病找到了药方。清退散养殖户、建设污水管网、开展坑塘清理……一项项的工作决策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得以一一落实。
从2018年开始,村民们陆陆续续放弃了养猪的行当,村里的第一大污染源得到了解决。
与此同时,清理坑塘、建设管网设施等工作同步推进。在天津市水务局驻村帮扶组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下,村里实现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长年累月污染堆积的坑塘里,100多立方米的淤泥被一车一车清走,并引入活水。坑塘一步步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在艾林村西头,10多亩的西坑现在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艾林西湖。景如其名,碧波荡漾的湖水,倒映着岸边古朴的凉亭,湖面上三五成群的鸭子正在嬉戏,不时地有村民在湖边散步。
即便是为了环境美,退养也不能一退了之。为了解决村民再就业的问题,方志田一遍遍走访,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利用越来越优质的水源和环境,发展起稻蟹混养。“好水种出的水稻好吃,养起来的稻田蟹也很肥美。”方志田说,土地流转后,旱地改稻田,一亩地承包费涨了六七百元。
村民吴军告诉记者,他此前养了3年猪,每年也就挣个七八万块钱,还不稳定。拆了猪圈后,联合其他村民承包了大块稻田,发展起稻蟹混养,收入不比以前少。“我们的螃蟹都卖到了东北。”
设施农业园区也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早前就建有设施农业园,目前发展到了160多座大棚,占地达到600多亩,覆盖了近9成的农户。”方志田说,种植一座大棚一年纯收入能达到4万元。
村民收获的不只是绿水青山,还有金山银山。方志田保守估计,2020年,艾林村集体收入能达到约4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
河长制,河长治。有了健康守护人的河流容颜日渐舒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正在海河之畔变成现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