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25日,一辆军用卡车行驶在从延安去西安的黄土公路上。
车厢里坐着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昨天,他和毛泽东谈了一整天。现在他要去西安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谈,之后还要去庐山和蒋介石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战。
车厢里还有张云逸、孔石泉、有戴着帽子、穿着西装的周恩来副官陈友才、还有负责护送的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加上警卫、记者、翻译和司机共有25个人。大多数战士是爬雪山、过草地来的,坐轮子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难免兴奋,一路上笑声不断。
但他们没想到,延安城里潜伏有土匪坐探冯长斗,前一天就已经把情报发出去了。当时,延安地区的土匪还很多,有几千人之多,扛起枪就是土匪、拿起镢头又成了农夫,很难收拾。其中,李清伍人数众多,危害极大。
李清伍,河南人,随父母逃荒到延安。此人从小玩弄枪棍,极不安分,长大后成了个土匪头目。
1935年,陕北红军占领甘泉后,将他的队伍收编为甘泉县独立营。无奈李清伍只精通吃喝嫖赌抽,在红军队伍里总觉得不自由、没油水、呆不下去,根本没法改造。
他趁东北军围攻陕北红军之机,杀害甘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与国民党临镇民团负责人姬延寿勾结,重操旧业,烧杀抢掠。接到冯长斗说有汽车拉着大批钱财出城的情报后,他带领百余名土匪连夜翻越龙盘山,埋伏在劳山。
“砰!”一声清脆的声音在开阔的山谷中引来颤抖的回声。
“什么声音?”陈有才本能地摸了摸手枪。
周恩来的贴身卫士刘九洲环顾四周说:“好像是鞭子。”“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收敛了点,表面上也要讲讲团结抗日。
从延安到西安,沿途驻扎的都是已经成为友军的东北军和西北军,难怪卫兵们没有立即想到枪声。
但卡车突然轰鸣怒吼,径直朝十多丈高的大坝梁冲去。
原来,“砰”的一声也传来,周恩来马上听出是枪声,他立即想到是敌情,便命令驾驶员:“冲,踩油门,冲到坝梁上!”
话音末落,又是“砰砰”两声枪响。
司机也意识到情况危急,把油门踩到底,卡车轰鸣着直奔坝梁而去。
然而,坝梁上埋伏有土匪,机枪步枪同时扫射。这些土匪枪法准,司机第一时间就倒在驾驶座上,车轮也被打瘪了,停了下来。
汽车还没停稳,几乎在对面枪响的同时,周恩来已经跳下车了。汽车的前窗被打了一连串的洞,但没能伤到他的皮毛。他贴近车头,向车内人员命令:“下车!散开!反击!”
张云逸将军一边拔枪还击,一边命令陈友才:“陈副官,你和警卫员立即掩护周副主席转移,陈排长,你负责组织战士抵抗!”
陈有才还没来得及跳下车,腿部就中了一枪。卫兵转过身来,想帮助他,他挣扎着挥舞着手臂:“别管我,掩护周副主席撤!”
陈副官穿的是西装和帽子,这一挥手,立刻引来许多敌人的火力,因为敌人以为他是最大的官。
陈有才也意识到敌人这种误会,为了吸引更多的敌人,干脆不走,用车身和行李做掩护,与敌人周旋。
周恩来听到第一声枪响时,已经看清了地形:山谷中间的一个水潭,水潭左侧是苇塘,苇塘后是沙质的沿湫山;潭右是一片茂密的大梢林,梢林后是被雨水冲出的深沟大壑。枪声连续响起时,周恩来已判明形势:坝梁上枪声密集,已被封锁;左侧沙质山包和山上的峰壁上是最先响枪的位置,显然也有埋伏。只有右侧的梢林一片寂静。从当时的政治气候及现场的枪声判断,袭击者不大可能是国民党军,最大可能是劫财的土匪。那么土匪瞩目的自然是“载货”的卡车,卡车遇伏只有朝坝梁上冲,不可能朝沟里栽,所以梢林及林后的沟里很可能不会有伏兵。
“尽快突围,摆脱敌人!”周恩来在分秒之间已定下决心,一挥手:“向梢林里撤!”
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张云逸、孔石泉等人迅速离开公路,钻进右侧的梢林。
果然,李清伍就在坝梁上的山神庙里指挥伏击,他的护卫李卓才曾指着钻林子的周恩来一行喊道:“那几个要跑!”
李清伍说:“早看到了。”
“叫几个人来追吧!”
李清伍白了一眼护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细软都在车上呢!”
在摆脱敌人后,周恩来站在山上,望着枪响的方向,沉默良久。
他在想什么,惦念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
陈友才拖着一条伤腿,为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周恩来等领导撤退,拼命向敌人射击,直至最后牺牲。
这场战斗中,我们牺牲了11名同志。
据当时在李清伍手下当土匪的高彩娃回忆,当土匪一窝蜂涌上卡车时,全都傻了眼。
车里既没有金银,也没有烟土,更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只找到了陈有才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是陈有才带去西安联络工作的,一个识字的土匪拿着名片念了三个字:周恩来……
李清伍顿时像被烙铁烫了一样跳起来,脸色煞白,惊叫道:“完了!捅了大乱子了!快,快跑!”
李清伍还算明白,他几乎成为历史和民族的大罪人。此后不久,他和他的土匪部队便全部被红军剿灭了。
周恩来一生中遇险达22次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他担负了重要领导职务之后。在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中,像他这样多方面地频繁地遇险实在是绝无仅有。
1969年,周恩来还到北京前门饭店看望了担任饭店革委会主任的刘九洲同志。他对在场的人说:
“一晃眼30年了,我在劳山遇险时,刘九洲同志为掩护我受重伤,是个好同志啊!”
1973年6月,周总理陪同外宾访问延安,谈到劳山的遇险时,他无限感慨:“我这辈子遇到过很多危险,但最危险的还是这一次。”他要为陈有才等同志扫墓,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同志的坟墓没有保存下来。周总理痛心地说:“陈友才同志英勇牺牲,一定要把烈士请进陵园,为他们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