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子李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始终存在北进与南进两条路线的争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巨大「成功」让北进的呼声再度高涨。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要维护自己生命线「满蒙」的安全,就需要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北面的苏联远东地区和南面的华北地区都是潜在的危险。
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情进一步刺激日本人北进的野心。首先是《德日反共协定》于1936年11月正式签订,在日本军方看来,纳粹德国可以将苏军主力牵制在欧洲,日本可以在远东放手搞事情。
其次,苏联大肃反运动的不断推动也让日本人信心倍增。1938年6月,苏联远东地区「肃反」负责人、苏军总政治部保卫局局长留希科夫大将叛逃至伪满洲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又有数名苏军驻蒙部队及蒙军军官叛逃至日军控制区。因此,日本军队对于苏、蒙两国的肃反运动状况及军队部署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情报显示,大肃反运动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清洗了两万多名中高级军官,苏军各级军官都人心惶惶,指挥系统几乎瘫痪,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深受苏联影响的蒙古,在肃反上的力度与苏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大肃反的牺牲者
苏军的表现也证明这一点,在双方一系列的军事摩擦中,除了在张鼓峰苏军做出强有力反应外,其他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这些似乎验证了日军的判断:北进路上有威胁的军事力量处在崩溃边缘,北进之路无比顺畅。现在缺的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发起的借口。
1939年5月,关东军梦寐以求的借口终于出现:伪满兴安军在呼伦贝尔草原哈拉哈河东岸的锡林陶拉盖敖包哨所挑起了与蒙古军的冲突。从伪满军一位愣头青连长的第一枪开始,伪满军和蒙军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扩大到团级规模,最终伪满军吃了大亏。
为了给自己养的狗找回场子,驻防海拉尔的日军第23师团出手了。5月13日,第23师团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带着几辆95式轻型坦克、200名日本骑兵和800多伪满骑兵向诺门罕进军。第三天这支日满联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将蒙古军队打了出去。
日军的九五式轻型(玩具)坦克
可是当日军返回海拉尔驻地后,蒙军又杀了回来。
蒙军的不依不饶让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十分兴奋。在他看来,只要把事情搞大,日军就有了北进的理由了。成功了,他小松就会像石原莞尔那样成为英雄,从此一飞冲天;即便失败了,他也可以向张鼓峰事件中被打败的19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一样,官升一级。横竖不亏!
小松原的计划上报到关东军司令部后,作战课的参谋们更是欢欣鼓舞。对于这帮疯子来说,战争就是他们升官加爵的大好机会。关东军司令部满足了小松原的要求,答应为他托底,一旦战争规模扩大将立即予以支援。至此,诺门罕战役的大幕徐徐拉开,世界历史的轨迹也因此改变。
首先出手的日本,第23师团派出了山县联队组成的的山县支队1600余人。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率领1个骑兵中队、1个装甲车中队(12辆装甲车)予以配合。伪满也出动了450人的骑兵凑热闹。
乘车前进的日军步兵
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预定的战场上苏军和蒙军集结了1个齐装满员的骑兵师,1个T130喷火坦克连、5个炮兵连和1个装甲连,部署了好几道防线等着日军大驾光临。兵力差距巨大的日军虽然侥幸打掉苏蒙联军的指挥部,但23师团骑兵联队基本被全歼,山县联队也伤亡惨重。第一次诺门罕之战日军完败。
吃了亏的日本人并不善罢甘休。小松原决定报喜不报忧,于是关东军司令部收到这样的报告:蒙军第6骑兵师师部被摧毁、骑15团被「全歼」,己方损失大致相当。至于「玉碎」的东八百藏支队,压根没有被提及。
关东军司令「相信」了,并上报东京大本营。参谋本部甚至发电祝贺,并询问是否需要支援。看样子,不管是关东军还是大本营都想借此把事情搞大。
日军的炮兵阵地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吧!1939年6月20日,关东军司令部发布集结令,集中大批部队准备报一箭之仇,如果顺利则开启北进计划。作为主场选手的第23师团首当其冲,接着作为大本营预备队的第7师团也出动了。为了确保胜利,日本仅有的坦克师团——第1坦克集群,也被调了上去。日军第2飞行集团也向海拉尔集中。
日军没有想到的是,苏联方面也有所准备。斯大林打出了他的王牌——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这位后来横扫纳粹诸多名将的传奇战将将在日本人身上验证自己的战术思想。为了确保胜利,大批物资向前线调动,大量精锐部队也从欧洲调往远东。
朱可夫
为了验证新战术、新装备,除了海军外,苏联红军几乎所有兵种的司令都带着自己的精兵强将和趁手的家伙事到了前线。苏军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对日军形成了碾压级的优势。
在之后的战斗中,不管是在地面还是在天空,关东军几乎都是被按在地上摩擦。日军引以为傲的「肉弹攻击」和自杀式集团冲锋在观战的德军武官看来就是笑话,由此德军得出结论:日军的战术水平还停留在一战初期的水平。后来德国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能也受到这场的影响。
日军的拙劣表现让苏军信心倍增,尽管日军不断向前线调集各种重武器,但战争的主动权已经不可扭转地失去了。
日军炮兵阵地
一系列失败让关东军恨得牙痒痒,誓言要报复。苏军也在积极调整战术和装备,并积极准备反攻。在朱可夫的建议下,驻蒙古的第57特别军扩编为第1集团军,所有在蒙古的苏军部队都归入其中。在统一指挥权后,反攻的准备也在秘密进行。8月20日,反攻开始,日军布置在前线的大部分联队很快失去战斗力。
不甘失败的日军大批从关内战场及日本本土紧急调往诺门罕前线。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震撼的消息传来,纳粹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通知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德国即将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人损兵折将就换来这个结果?预想中德国在欧洲的牵制已不复存在,迅速结束战争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
经过谈判,1939年9月15日,日苏双方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停战协定。这场持续数月,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结束了。
通过诺门罕战役,苏联收获了不少。首先,朱可夫的指挥能力和作战思想得到验证,这为他后来在卫国战争的战场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
其次,苏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检验。一批新的装备研制计划被提上日程,包括新式的装甲车辆与战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T34坦克。
这次战役关东军的惨败让日本彻底放弃了北进的方针,转而南进。这埋下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种子,也让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处境。
不过,日本人输得一点都不冤。
佐尔格的拉姆扎间谍小组已经渗透到了日本决策层,日本对苏作战的预案没有下达到前线指挥官手中时,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已经可以在办公桌仔细阅读相关内容了。
除了情报上的失败,日本人对苏联人的认识也停留在几十年前日俄战争中,以为红军会像沙俄军队一样在战局不利时一哄而散!殊不知有了先进思想武装的苏军战斗意志之强,绝对不是「沙皇的灰色牲口」可以比拟的。日军在后勤上更是一塌糊涂,当苏军使用大量汽车向前线运送物资的时候时候,日军却只能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解决最后几百公里问的题。
日军的盲目也让人瞠目结舌,据参战的日军随军军医回忆,战前日军甚至没有勘察战场地形。苏军所处地方的海拔高于日军,日军的一切行动在对手的监视下进行。在不了解对手,不了解地形的情况下就敢硬上,结果自然是无比悲催的。
近代日本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连赢了几把就以为自己是赌神附体,不顾一切的盲目自大起来。要知道「凭运气获得的财富,最终会凭实力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