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般认为,这句脍炙人口的话意思是说:三国时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只能拿不堪大用的廖化这等货色当先锋使用,实在是尴尬!
但是,如果细查出处,我们会发现,后人是误会了这句话本意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最早出自清末的文学作品《扫迷帚》,原文写道:
“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从出处来看,这句话不仅没有嘲讽廖化本领低微的意思,反而有“事情重大,新手靠不住,还需要老将出马”之内涵。
但是,因为这句话被谬传已久,导致廖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不知下降了多少个档次。
如果翻看史书和演义,我们会发现,三国世界中的廖化,不仅是蜀汉后期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且他还是生而平凡之人走向成功的励志典型。
在廖化身上,我们甚至可以找到今天职场人士走向成功的3个重要品质:忠诚、实干和坚持。
一、忠诚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的戏份超级长,他从“关羽千里走单骑”开始入场,一直到蜀汉灭亡而结束,前后跨度长达60余年。
而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廖化的出身为何,他是否真是一名黄巾贼呢?
答案是否定的。
有史料记载“廖化,本名淳,中卢人也。世为沔南冠族。”
廖化,本名廖淳,湖北襄阳人,出身于荆襄一带的豪门世族。
从这个出身来看,他不大可能参加黄巾军。还有,历史记载,他最初加入刘备军时,担任了关羽的主薄。主薄一职,相当于今天领导身边的秘书。从这方面来看,廖化也不太可能是一名山贼。
而甭管廖化出身为何,他的对蜀汉的忠心却是日月可鉴。关羽被杀后,廖化作为其部下,被东吴俘获,还被授予了一官半职。
可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他日夜思念旧主刘备,于是聪明的玩起了“诈死”,乘着夜色、带着母亲,离开东吴,一路向西狂奔。
在西逃路上,廖化正好在秭归遇到了准备东征孙权的刘备。刘备见之大喜,立即封他为宜都郡太守。
此后,刘备在猇亭被陆逊击败,廖化随败军返回蜀汉。此后的40年中,廖化一直在蜀汉为将,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廖化是蜀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人称:“前有王、句,后有张、廖。”这种地位,是他凭着一颗忠心,默默耕耘出来的。
二、实干
身在职场,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固然重要,但它通常不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往往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论带兵打仗的能力,廖化肯定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与姜维、王平等后期将领也有一定差距,但论踏实、实干与持久发挥,蜀汉鲜有人可以与之匹敌。
纵观廖化的职业生涯,他不仅参与了襄樊之战、夷陵之战,而且在之后的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中均有出色的表现。
直到年过古稀之年,他仍然奋战在抵御曹魏进攻的战场上。
与廖化的实干精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姜维穷兵黩武般的北伐。公元262年,姜维又一次出兵北伐曹魏,廖化这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三国志》)
廖化认为,姜维在智谋、力量方面都比他的敌人弱,却还要无穷无尽的用兵,这样就是不务实的表现,就是在“玩火自焚”。
果不其然,同年姜维就被邓艾击败,被迫退军驻扎于沓中。第二年曹魏反攻,蜀汉灭亡。
三、选择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有的时候,关键的几步没有走好,再努力也没有用。
在廖化身上,我们更可以体会到选择的力量。
在《三国演义》中,少年时代误入歧途做了山贼的廖化,选择救下了刘备的二位夫人,并主动投到关羽帐下。虽然他被关羽所拒绝,但这无疑是弃暗投明的明智之举,给他刷了许多印象分。
在正史中,关羽兵败后,廖化被东吴所俘,但他并没有选择以一名降将的身份了此残生,而是想方设法回归蜀汉,拿自己的性命做一番豪赌。
事实证明,廖化选对了,也赌对了。他冒死回归母国的义举,足以彪炳史册、名垂千古。
而刘备父子也对之投桃报李,一生重用之,并给予了“假节”(可以代行天子的部分权力)的特权。
试想,如果廖化选择留在吴国,尽管能够获得一官半职,衣食无忧,但这样的话,他不但会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变节投降的骂名,更不会在日后取得那样的成功。
人与人之间的选择其实没有多少可比性,只有适合了自己的,才是最为正确的。
而廖化用自己的智慧和远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我们把这句话误读了这么久,廖化真的很冤枉。
廖化并非没有才华,而是不那么耀眼而已,但他用自己的忠诚、实干,进行了有效的弥补。这样的廖化,才是我们这些生而平凡之人走向成功的励志典型。
#谣零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