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如果把史铁生的一生,凝聚成一篇散文,那就是《我与地坛》;如果把史铁生的一生,凝聚成一篇小说,那一定是《命若琴弦》。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史铁生肖像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
《命若琴弦》的故事内容简单,一个老瞎子和一个小瞎子相依为命,手执一把三弦琴浪迹天涯。但史铁生却把它写得跌宕起伏,智慧丛生。我们可以将其主旨概括为:在生命的轮回中,是谁并不重要,残疾了也不必怪罪命运,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疾,重要的是要活着去救赎生存的苦难。
一、无字药方隐喻的双重涵义
在《命若琴弦》里,表面上的主人公是两个瞎子,一个老瞎子和一个小瞎子,其实,还应该有一个无形的主人公,那就是老瞎子的师父。他虽然早就过逝了,但他说过的话,却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老瞎子,也左右着小瞎子的命运。无字药方是《命若琴弦》的写作主线,是他们老瞎子和小瞎子活下去的希望。小说里的无字药方至少隐喻了两层涵义。
01人类常常不自觉地陷入盲视与盲目之中
在《命若琴弦》里,史铁生借瞎子暗示了人类的盲目与盲视。盲视什么呢?老瞎子为了能看见这个世界,在其师父指引下,弹断了一千根琴弦,才拿到药方。可是,那个老瞎子渴望了五十多个年头的药方,竟然是一纸空白!
史铁生著作《命若琴弦》
常人看《命若琴弦》会心生疑虑:为什么非得等到弹断一千根琴弦?既然药方在琴弦里,既然药方能医好眼睛,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呢?小瞎子对此也曾持怀疑态度:“干嘛非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个药方呢?”老瞎子在年轻时肯定也曾怀疑过,但是等到遭遇了挫折,尤其是爱情幻灭之后,他们就都变得温顺了。
那张空白药方还暗含一种盲目。每个人的心中往往都有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以为能医治生活中的不幸或不满。人们总以为一旦拥有某种东西,比如学位、房子、车子、职称等等,就可以完满了,幸福了。其实不然,史铁生在别处就曾经告诫过我们:
“千万别把事业的成功作为一项赌注,当成一笔全面幸福的保险金,千万别以为你一旦功成名就天下的倒霉事就都归了别人,幸福就都归了你,那样想你会失望的,到时候,你的诸多奢望不能兑现决没有谁给你赔偿,而且你还会因此而失去事业原本为你准备的快乐,那才真叫一败涂地呢。”
史铁生著作《命若琴弦》
老瞎子和小瞎子,他们并不知道,对于不公正的命运,唯一的生存之道,便是反抗。苦难能激励人反抗,也能打垮人,让其逆来顺受。有时候我们回头一看,原来我们在很多时候,竟然非常像那个瞎子:一味地听从一个指引,一条道走到底,从不去反思。这正是史铁生借《命若琴弦》所要隐喻的核心意象。
02人类太过于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追求过程的快乐
说到底,功名利禄,到最后还不是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无字白纸即是空即是死。很多人自以为在追求,可实际上根本不清楚在追求什么,或者说,他们往往被一个并不真正了解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命若琴弦》表面上是说书瞎子的悲剧故事,其实史铁生是想告诉我们:“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用他在其他文章中的话来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有一个目的或理想,而其设置“就是为了引导出一个过程”,“理想从来不是为实现用的,而是为了引着人们向前走,走出一个美好的过程”,在此意义上,“过程就是目的”。
老瞎子在师父指引下,生活有了一个目的,唯一的一个目的:弹断一千根琴弦,然后拿到医治眼睛的药方。为此他不辞千辛万苦,翻山越岭,到处说书弹唱。他给寂寞的山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但自己却并没有体会到多少快乐。
史铁生著作《命若琴弦》小说场景
只是在他理想破灭之后,为了小瞎子决定回去之时,老瞎子才蓦然发现:“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小瞎子一开始并不愿意以说书为生,但由于好奇,或者说是老瞎子琴匣子中那新鲜的世界留住了他,使他多了许多幻想。遇到兰秀儿之后,小瞎子又添了新的幻想。这些幻想支撑着小瞎子跟在老瞎子后面,去走那“无尽无休的无聊的路”。
为了给小瞎子一个新的动力,老瞎子像他的师父一样,故伎重演。不过这次他增加了要弹断的琴弦数量,从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变成了要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为的是让小瞎子到死都还在为这个目的而努力拼搏。
此时老瞎子与先前忙乱奔波的老瞎子,已经截然不同了。因为他已知道命运的真相,他开始了新的生活,清醒的生活,恰如当年知道真相的师父。而此时此刻的小瞎子,也已经变成了先前盲目的老瞎子。生命再一次开始了新的轮回。
从盲目地为自己活着,到清醒地为小瞎子活,老瞎子的生活从此拥有了意义。生活有了意义就有了厚重感。“要求意义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史铁生提醒世人,生命“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悔,是清醒地从命”。
史铁生著作《命若琴弦》
史铁生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他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从史铁生的这个理论引申开来,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生活过程的精彩与美好以能带给他人多少福祉为标准。
“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暗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的僵冷。”
正如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男主人公小时学武,为一个哑女打抱不平深受挫折之后,决定从此不再做个好人,整日游手好闲偷窃扒拿,此时的他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但他最后良心发现,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敢于反抗,为那些善良人们去拼命。此时他的生命就拥有了一份意味。
二、《命若琴弦》的标题所隐喻的三层含义
《命若琴弦》的标题至少隐喻了三层含义:其一,每个人的生命就像琴弦,可以弹奏成不同的生命之歌。年少(如小瞎子)时充满好奇与幻想,年老时(如老瞎子)显得深沉乃至安详;其二,生命如琴弦,琴弦容易断。那弹断的一根根琴弦,也即意味着生命中一次次的挫折。生命布满苦难,如何在苦难中救赎脆弱的生命,值得我们终生去思考;其三,生命之弦要想弹响就得拉紧,要拉紧就得有个动力,要有动力就需目的或理想,即生命必须有目标或理想,才能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01我们拿什么来留给下一代?
这三层涵义,又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意思,即要积极地面对生活。不管遭受到多少挫折,都得心怀一个理想,努力将生命弹奏成一曲美好而精彩的乐曲。“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作家史铁生画像
生活中即便体格健全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疾”。小说中的“瞎子”其实是一种象征,他意味着盲视的人们。一老一少是生命的轮回,生命总在轮回,但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理想,因而也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命运故事。
然而,在史铁生笔下,生命似乎在一次次轮回中故伎重演地重复过去,老瞎子重复着他师父的生命轨迹,小瞎子也必将重复着老瞎子的生命轨迹。对此,我们不禁沉思:人世的变更,留下的永恒是什么?我们拿什么留给下一代?
02寻找生命的意义
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周围的人甚至我们自己,经常会情不自禁感叹:“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其实是对当下生活不满的一种表达。感叹生活没有意义,其实是一种“存在的焦虑”,恰恰说明人需要生活的意义。
为什么不满呢?或许是缺少快乐、知识和成就,又或许是缺少德性、爱和友谊等等,当生命中缺少这些美好的事物时,我们就会有很多抱怨。然而,经历过法西斯集中营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却告诫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苦难、剥夺和死亡。”
史铁生肖像
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作为独特的生命体存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使命。这个使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而完成这些使命的机缘也是唯一的。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03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英国作家约翰·科廷汉在其《人生有意义吗?》一书中说:“人生的意义在于那些有价值的活动和事业,它们使我们成长为真正的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绝不存在于自我小天地,而必须与他者相联系,或者说必须给他者带来利益。
对于生活的意义,许多哲学家作过这样得解释:“追求自身的完美的积极意义是关怀他人乃至整个人类的福祉。”“生活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你个人的完美以及为他人服务。你可以在趋于完美的过程中为他人服务,你也可以通过为他人服务而趋于完美。”
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则认为:“生活本身毫无意义,是理想使我们不断奋斗,坚定意志、坚持生活!……可以完全实现的理想根本就不值得作为理想。……追求实现不了的理想是自取失败。但他(追求者)的奋斗,就是他的胜利!他是精神意义的榜样。”这种为了理想注定失败的“生活的悲剧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史铁生著作《我与地坛》
在《命若琴弦》里,当老瞎子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拿到的医治眼睛的药方,竟然是一张白纸。他突然意识到他师父临终前告诫的真正意图所在:“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就够了。”这也正是史铁生在小说中真正要表达的一种对生活的信念。
结语
与生活的意义相比,生活的意味并不一样。生活的意味要求我们把自己同身边的人与物和谐地联系起来。与物共存,才能珍惜身边的环境并敬畏生命;与人同在,才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生活的意味在于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周围的世界,为真善美贡献力量。生活的意味超越了个人利益和幸福,用美国哲学家辛格的话来说就是:
“有意味的生命——不止是幸福或有意义——应该追求一种目的,他们选择这个目的,因为它超越个人福祉的目标。我们的理想起初可能源于自私的利益,但最终是造福于他人的,当我们为这样的理想而创造、奋斗时,我们就获得了并且也感觉到了人生在世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