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命若琴弦》
作者: 史铁生
励志故事听得多了,各种心灵鸡汤也唾手可得,但是这个老套的故事却可以深入心髓久久难忘思索至深,为什么?许多故事,平淡无奇,读过无痕。其实,它们是需要在对的时间和足够的阅历情况下,才会激发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命若琴弦》绝对是这样的一篇佳作。同时它让我想起《小王子》,它们都绝不仅仅只是个新奇有趣的故事而已,而是值得一生去回味。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篇寓言,它不仅具有作为寓言故事的所有要素,而且寓示深远,激发哲思。命若琴弦,顾名思义,人的生命就像是琴弦一样。故事的表面意思,是老瞎子在孜孜不倦苦苦收集被自己弹断的琴弦,他已经去世的老老瞎子师父告诉他,集满1000根之后,琴弦即可作为药引,治好眼疾,重见光明。重见光明是他的梦想,人生的终极意义,故,命若琴弦。但是,在他集够琴弦之后,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悲观失望,从而顿悟,那收集1000根琴弦的日子,弹断每一根琴弦的努力,跋山涉水弹琴说唱的时光,心中满怀希望的每一天,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人们一直企图寻找生命的意义、幸福的彼岸。然而在广漠而荒凉的生命里有什么目标是真正存在、不会泯灭的吗?又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值得人们为之活的吗?于是在老瞎子发现那张支撑他生存的药方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时,就不可遏止的滑向了虚无的深渊。人物的个人价值落空,在寻找中丢失寻找的东西,在等待中失去等待的意义,而这一切已成为惯性,令人心酸的延续着生命,折射了全人类的命运和面临的困境。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因为注定,年轻的我们无法解读人生的“过程论”,我们必须有一个目标。
也许,梦想能做到如此,也就达到了她应有的效果吧。
只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早些懂得——命若琴弦,弹好了就好了。
我们追不到那些虚妄,而最终珍视的却不是我们想追的东西。
生命因此,便有了弹不断的美丽。
2.
《受戒》
作者: 汪曾祺
《受戒》收录了汪先生的29篇短篇小说,其中包含三篇被誉为不朽的名篇:《受戒》、《异禀》和《大淖记事》。这部小说集,体现出汪曾祺小说的三美:清灵通透之美、不疾不徐之美和淡泊隽永之美。
汪曾祺的文字总有一种淡泊隽永之美。不说教,不反应社会的黑暗面,不刻意凸显深刻的社会意义。文章总是徐缓结束,不回顾点题,不做总结,结束就结束了,很干净,不多留一字,让人先是感觉:这就讲完了?然后,文字在脑际回荡间,才渐渐品味到小说所透露出来的人生真味。
汪曾祺的文字是美的,不止于本文所归纳的三美。正如《受戒》这本小说集的扉页,汪曾祺所写:“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他还有很多很多的美,留待我们读者去发现、去欣赏,去滋润我们的心田。
汪曾祺他写的是最单纯的生活和人性,因为是人性就拥有不可重合的轨迹,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当人放眼望去,这个世界让他感受到痛不欲生的渺小,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就会拥有一种穿透年代的力量,让人不顾一切去怀念。多么憧憬,那样的年代里,每个人都真实的活在星月日光之下,不必用信息的皮囊包裹身体。
文中他们的生命,用字写出来像流星一样短暂而芬芳,长久留在读者心里的是那种平淡如饭茶的依恋。这种平凡的日常每个篇节字里行间都有一种力量,促使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平淡的美好值得去追求,憧憬。这样的美好类似于流行的云,那样飘逸不羁,也许抓不到,却在心里住。
汪曾祺先生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他用自己的笔,书写着普通的生活,用清丽的语言创造着阅读的美感。美不是过于高大上的,汪先生让我们明白,美就藏在生活中。
3.
《棋王》
作者: 阿城
贾行家在《一世读阿城》一文中评价道,阿城的“三王”显露出阿城的一种“不合作之气”,“‘不合作’就是眼里没有,你的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眼里依旧可以没有你。对魏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思考的结果。‘不合作’要先想清楚自己。”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具体理解这种“不合作”与“想清楚自己”之间的联系呢?
这就像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自己掌控着自己。在《棋王》里,王一生说,不用去找书记,他自己找人下棋。在《孩子王》里,主人公要按自己的教法来教学生,若不被允许他便回去。
此外,若我们和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东西进行对抗,我们会下意识地去学习它,进而变成它的一部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对抗也是一种合作。而“不合作”,是指在被不可避免的结局俘获之前,自己先把握住自己的一种态度,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逃避”。而在八十年代初,很少有人会有这种意识。所以,阿城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
总说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其实并不尽然。道,并未逃避社会,只是不争罢了。道家常言清心寡欲,避世无为,后人却常将无为误作无所事事、无所不为,从而引申消极一说。但无为实际是不做逆反自然趋势的作为,学会放下学会有所不为。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在阿城的这三王里,我更明白地看清了“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