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雍正王朝 第4期)
以历史的视角,结合剧情,对《雍正王朝》进行原创的深度解读,大家好!我是“剧透历史”。今天我们把视线放到追比国库欠款的风波上,来探讨康熙的勋贵近臣魏东亭,为何最终走进了悬梁自尽的死胡同。
依照角色设定,魏东亭是康熙少年时候的贴身近侍,陪伴康熙经历过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等大小战事,可谓是刀枪里滚出来的交情。此后,康熙又将漕运总督的肥缺安排给了魏东亭,可见他对魏东亭的信任和恩赏,当真是非一般人可比。
两人在内是主仆,对外是君臣。可就是这样一位私交、地位都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追比国库欠款的风波中身陷漩涡、被逼自杀,大家试想一下,应当能感觉到这里头的水有多深了吧!
若想探究这一潭淹死魏东亭的深水,就必须了解整个追缴国库欠款的“赌局”,究竟是哪些股势力在幕后操盘。
首先康熙的“大庄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晚年的康熙,精气神日渐衰退,应付起朝政来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因而指望儿子们能替自己负担繁重的政务,对他们倾注了无限的信任,以为凭着这样的“家国同体”模式,可以管理好整个帝国。
但过度的放纵形成的却是积重难返的势头,一场黄河水灾冲出了一个国库亏空的烂摊子,令康熙瞬间从祖国山河一片大红的迷梦中惊醒。
等到胤禛和胤祥摆平江南筹款赈灾差事,回过劲来的康熙立马着手充实帝国的钱袋子,因而追比户部欠款的事被摆在了桌面上。
作为御国几十年的老道政治家,康熙对国库欠款情形着实做过一番细致的了解,吩咐太子将欠款官员登记造册,就是为下一步的追缴行动做足准备。
前期的事项都已筹划停当,唯一让让康熙迟迟拿捏不定的,是这个追比大臣的人选究竟该挑哪一个?
在这方面的考虑上,康熙采取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手法。借着江南筹款赈灾圆满成功的由头,康熙一边加封胤禛为雍郡王,一边暗中观察众位皇子阿哥流露出的不自在神情,看着火候差不多了,立马把准时机放出话来:
“治了你们的罪,国库就不亏空啦?朕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办法。你们中间谁愿意出来,承担追比欠款的差事,哪怕是追回1000万两,朕这就加封他为亲王!”
康熙的帝王心术可见一斑!
此番场景,底子里透出两个极为重要的信号。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康熙“重实干”的用人导向表明,哪个儿子肯跳出来接下追缴欠款的差事,首先就能给康熙留下“肯实干”的好印象,康熙自然不会亏待他,前头自告奋勇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胤禛就是个榜样,回到京城立马变成了雍郡王;
二来1000万两的追缴底数,注定这趟差事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揽这趟瓷器活还得掂量掂量自己是否真有“会实干”的金刚钻。国库亏空1200万两,康熙定下1000万两的追缴实数,打个八四折,留个弹性空间降低困难度,为的就是激励儿子们去办差,去抢这个亲王当。
换句话讲,康熙至少要追回1000万两的立场是坚定的,进而更是在圣旨中严令:
“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文武百官,凡借款者限十日内还清,倘有抵赖不还者,由步军统领衙门捉拿追比,绝不姑怠。”
老虎苍蝇一起拍的态度,堵死了魏东亭等老臣直接向康熙去求情的道路。魏东亭想摆脱手头上高达35万两的巨额欠款,就必须寻找其它路数,于是又牵出另外一股势力——八爷党。
八爷党内部,在要不要接追比欠款差事的问题上,起初是存在分歧的。
老九的想法是“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亲王又让太子的人给抢了去”。胤禛办成筹款赈灾,又得到郡王爵位的封赏,且太子也受到康熙“举荐有功,举措、调度适宜”的褒奖,从大局看前一阵子是太子党压过了八爷党一头。因而,这个亲王要抢一抢。
老十呢,自个儿屁股上有屎,欠着户部20多万两银子,巴不得老八接了这个差事,还能给他这个自己人行点方便,靠着八哥这棵大树乘凉。
唯有老十四,与老八想到了一块去:
“难!这一千多万两银子牵扯到上上下下那么多人,一下子能追回?就算是追回来了,还不把人都得罪了,所以我想这个亲王不当也好”
这话真是说到老八的心坎里去了!多年来胤禩兼管户部,官员们的欠款大多走的是他的门路,好不容易“买”来个“八贤王”的声望,所以不能打自己的脸去当讨债的恶人。
而且追缴国库欠款人多面广,搞不好就会置身于众多欠款官员的对立面,这与胤禩走群众路线,用强大舆论口碑积蓄夺嫡资本的套路可谓是背道而驰,追回银子却又失去人心,这可太得不偿失了。
因而,八爷党内部商量后的对外姿态是——“不接追比欠款的差事”。
更为险恶的是,八爷党还要把这股得罪人的祸水,统统往胤禛身上推。为了达成预期目的,老八和老九竟然连自己人都坑。
这个自己人,就是十阿哥胤䄉!
对着以魏东亭为首,一大群上门求助的欠款官员,胤禛碍着“八贤王”的名头,当着大家的面还真不好一口回绝。尴尬时刻,是十阿哥蹦出来转移求助官员的视线,为老八解了围。
“嚷什么,嚷什么,八爷又不是神仙......不多,二十几万!你们谁借给我,让我过了这一关,我给你们烧高香!”
这句话一出,魏东亭立马翻了个白眼,晓得求八爷是没戏了,只能顺着九爷的提议到朝阳门码头迎接四爷,看看能不能把欠款缓一缓。
而把魏东亭等一大帮欠款官员引到老四跟前,正是八爷党操纵追比欠款“赌局”的开胃菜。
视线转到四阿哥胤禛这边。
朝阳门码头,阿哥兄弟和文武官员们敲锣打鼓、摆酒宴的阵势,胤禛瞧出了名堂,让他一张嘴巴给顶了回去。可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到底接与不接呢?犯难的胤禛问起了邬先生,想听听他的意见。邬先生给出的结论是:
“一定要接......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愿意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嘛?”
初次问计邬先生的胤禛,对此半信半疑,连打几个哈欠打发他去安歇,结束了两人的第一次对话。但邬先生的说法,立马在第二天就有了印证,当着胤禛的面,康熙唉声叹气得感慨到:
“朕这么多儿子,就没有一个愿意承担追款的差事”
还真让邬先生给说着了!听到这里的胤禛,当即应承下了追比户部欠款的差事。而康熙让胤禛这样一个出了名的“冷面王”担任追比大臣的决策,实则是在正面杜绝了魏东亭说情、拖延的任何可能。
如此,参与这场“赌局”的康熙、胤禩、胤禛三方,全都凑齐了。
胤禩的八爷党率先发难,而且足足布置起了三条战线:
第一条借马国成被枪打出头鸟,其主子大阿哥颜面扫地的关口,老八手下把太子欠款四五十万的消息透给大阿哥,目的再明显不过,连老大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都一语中的:
“好老八,明知道我和太子不和,却绕着弯子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我,让我和太子去绞杀,他却在岸上看翻船”
老大也没傻到家,转手又把消息透给魏东亭。
可怜魏东亭像朝阳门码头那一出一样,第二次被人当枪使,还觉得是捡到了救命稻草,跑去田文镜面前指责他“选择性执法”包庇黄体仁、肖国兴。等到胤禛硬碰硬扛住太子那一头,田文镜上吊垫脚用的凳子也就摆好了。
第二条战线打先锋的还是老十。
打从八阿哥拍板不接追缴国库欠款的差事起,老十就已经晓得八哥、九哥是指望不上了,于是思来想去又琢磨出接盖戏楼请皇阿玛看戏的花招。这样一来,碍着康熙的面,四哥追起欠款来必定要有所顾忌,他老十呢,则通过盖戏楼工程大搞假账,把所有亏空的银子都往里包装造册掩人耳目。
只不过胤禛压根就不理他这茬,老十才又攀扯出老三。老三的钱都是从户部借的,管户部的老八知根知底,老十能知道得这么清楚,除了老八告诉他的,还会有谁?
老八为何告诉老十?还不是布好了局,让老十扯老三,增添老四追缴国库欠款的障碍,或者干脆搞砸差事。
幸好老三不糊涂,把欠的30万两银子给还了。不仅还了,而且还亲自带着银票到户部大堂,当着一大帮欠款官员的面给到胤禛手中,带头表达对四弟差事的无条件支持。
这一大帮在场的欠款官员,当中也包括魏东亭。三阿哥摆出一副高姿态带头还钱,立马给其他欠款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官员中欠款数额最大的魏东亭。
如此,魏东亭上吊的“绳套”,也给结好了。
最后一条,可是把魏东亭逼到了绝路。
老九撺掇着魏东亭,去向老十三求助,用意还是冲着搞砸胤禛追款差事而去。只要老十三替魏东亭出头,走到老四跟前求情,老四的追缴欠款差事立马就能陷入两难境地。
老四若是顺着老十三,宽限或者减免了魏东亭的欠款,那么老四就没办法继续一刀切地追缴欠款;老四如果拒绝老十三,那也能在他们两人间埋下不和的裂隙,分化瓦解。
只不过这一招如意算盘又被老四给破了,老十三没能见到老四,也就没法开口给魏东亭求情,自然更不会有兄弟俩因魏东亭的欠款撕破脸的那一幕。
剩下绝望的魏东亭,只能把脖子套进结好的绳套。
魏东亭的死,几乎让康熙和胤禛追缴国库欠款的决策陷入崩盘。
欠款官员借魏东亭灵堂抵制还款的这一波,尽管被胤禛给压制了下去,但随即而来的十阿哥带头当街卖家当、欠款官员齐聚畅春园门口哭闹,胤禛很难再在手里得到控制。
是时候由康熙出面收拾残局了!
畅春园门前,康熙面对着眼前这帮昔日的勋贵老臣,虽然露出了一张笑脸,但颇为凌乱发辫,却暴露出这场追比国库欠款的风波,着实搞得这位老皇帝心力交瘁。
事到如今,康熙也只能妥协。
康熙拿来为官员们还债的大内银子,属于皇帝的私产,严格说来并不违反朝廷体制,也不是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徇私把戏。这套不失为高级的“和稀泥”手法,同时也是个康熙、胤禛、老臣们都下得来台的折衷办法,而且还大搞了一把收买人心的手笔。
然而,康熙和胤禛的努力,随着猪队友太子的一番“分期付款”言论而陷于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