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大秦为何会二世而亡?
《大秦赋》正在热播,如今已经播出过半,嬴政终于在李斯的帮助下,一步步铲除了叛乱的嫪毐,并借机扳倒吕不韦和赵姬。
在铲除嫪毐的这几集中,每个演员都拿出了自己的演技,演技的好坏也是一目了然。首先张鲁一的嬴政和朱珠的赵姬在一起,儿子比母亲还显老不说,二人的对手戏也一言难尽。赵姬自己做了丑事,默许嫪毐叛乱,不但不反思己过,还责怪儿子不理解母亲,并拿宣太后做比较。
而嬴政说:宣太后为了大秦亲手杀了义渠王,而你却要杀了寡人。到这时,赵姬才不埋怨嬴政。朱珠前面几十集一直在笑,后面嫪毐出事又一直在哭,私下哭也就算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大殿上也哭个不停,除了笑就是哭,兼职全无演技。
而张鲁一也没好到哪里去,明明说着最痛心的话,可他缩着脖子,表情僵硬,整个人总是绷着的感觉,虽在卖力演,可就是感染不到观众。
明明一个在痛苦哭,一个在吐血,却无法让人与之共情,反而有种分分钟出戏的感觉。
而嫪毐被抓后和李斯的一段对话,却为大家贡献了非常精彩的演技。李斯通过这段对话,终于套出了吕不韦送嫪毐入宫的真相。
而嫪毐在整个问话过程中,把憋在心里很久的那种压抑和痛苦,以及急于见到儿子的殷切,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查了一下,演嫪毐的演员叫叶项明,还在《追龙2》中有精彩表现,未来可期。
而李乃文的李斯,在嫪毐说出相邦的名字后,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就生动诠释了那种意料之中、又如愿以偿的心理,耐人寻味又滴水不漏,二人这段飙戏虽没有大吼大叫,大哭大闹,却非常精彩。所以,演技这东西,真的骗不了人。
嫪毐被五马分尸了,秦王也终于亲政了,大家期盼已久的一统天下的正剧总算是开始了。
大秦男儿,不忘东出,一统天下。而东出的灭国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其中韩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而国力弱小,所以成了第一个被灭的对象,而后依次灭了剩下的五国。
常言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为何会二世而亡?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看剧的网友在讨论秦王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的伟业的同时,也都在讨论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秦为何会二世而亡?
总的来说,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没有立后,没有太子。也就是接班人的安排出了问题导致政权短命。秦王嬴政12岁登基,却到22岁才亲政,亲政前朝堂一直被太后赵姬和仲父吕不韦把持。嬴政内心是很不开心的。
亲政前,秦国发生的事情嬴政根本阻止不了,再加上之前的宣太后把持朝政几十年,让一心要一统天下的嬴政心有余悸,并发誓不做第二个昭襄王。
于是,嬴政定下了不立后的政策。这个政策的确有利于避免外戚干政。但是也不是毫无缺点,有人认为,缺点就是没有了外戚的支持,导致太子势力衰弱,以至扶苏被害,秦国二世而亡。
第二种观点认为,嬴政急于灭六国,而除掉吕不韦,导致灭六国之策操之过急,六国虽灭,但人心不稳,导致秦国二世而亡。
最新的剧情里,相邦离开时,出现了十里长街送相邦的场景,可见吕不韦整体上是受到秦人认可的,吕不韦没有对不起大秦。
后面,嬴政让扶苏代为相送,并给了一块玉佩,有人说,这玉佩古代也叫珏,有诀别之意,从拿到玉佩后吕不韦的表情,以及宗室之人的笑容,和王绾等人抹眼泪的镜头来判断,这个分析是对的。不久后,吕不韦就自尽了。这段戏,段奕宏也演的很好。
很多网友认为,吕不韦虽然有权臣之嫌,但对秦国和嬴政是忠心耿耿的。只是在灭六国的问题上,吕不韦认为应该蚕食缓图,而嬴政认为,应该尽早发兵,否则会错过时机,二人理念产生严重分歧。
但是根据秦二世而亡的历史事实,网友认为,吕不韦是真正的乱世枭雄,吕不韦的计策应该更稳妥,如果吕不韦不死,不但灭六国会更稳妥,而且秦国政权也不会被寺人赵高和后来变心的李斯把持,那样继位的就会是扶苏,而不是胡亥,秦也就不会二世而亡了。
网友认为嬴政虽灭了六国,但操之过急,导致民心不稳,才会出现二世而亡。
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嬴政后期把宗室之人都快杀光了,没了赢姓宗室的支持,才让李斯和赵高上位,导致秦国被寺人和外臣把持,以致最终篡改遗诏,扶苏惨死。大家认为秦王对宗室的打压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说叛乱发生时,没有宗室之人起来维护秦国江上,不是不想,而是宗室都死得快没人了。
在最新的剧集里,嫪毐叛乱中,宗室和外客王翦、外戚芈辰等都有功劳,但是在封赏时,芈启等人做了丞相,王翦等人做了将军,而死了一千多人的宗室并未得到同等的封赏,这引起宗室不满和心寒。
宗室和外客的矛盾不断激化,宗室更是以自焚相要挟。
嬴政无奈,表面答应驱逐外客,嬴傒为首的宗室之人终于满意了,并且说出宗室为国理政,秦政无需外客染指的话。
外客都被驱逐了,郑国渠也不能用韩国人郑国了,于是事关大秦粮仓和统一大业的大渠的修建也交由宗室之人负责。
可惜这样大的工程,不是专业人士是做不了的,果然后面工程出了问题。嬴政以外客之计解决了渠首之困,让宗室无话可说。这之后,宗室被逐渐削弱,直到废分封而立郡县。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秦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经过数代君臣的共同努力,才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在嬴政手中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可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大秦二世而亡让人痛心,让人惋惜。一统天下后,大秦究竟为何二世而亡?虽众说纷纭,但嬴政作为一国之君,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嬴政乃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却没能安排好身后事,或者说,生前就埋下了祸根。
看过大秦赋,心中对帝王术却有了更多体会,原来为了国家利益,让某些人受委屈,甚至冤死,都是有道理的。
外戚干政绝对不可以,但是一废了之也不可取。宗室乃开国功臣,居功自傲不好办,但也不能杀光了事。外客虽然偶尔会有异心,但也不能一拒了之。
而所有这些,关键就在平衡二字。就是所谓的平衡术,帝王术。各方势力都要平衡好,利用好,国家才可以长治久安,这是看大秦赋领悟到的道理。
如何聚天下之英才为我所用,的确是一门大大的学问。不管是血肉至亲的宗室、还是外戚、外客,其实都可以用,问题是如何用,如何平衡好,否则,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打下的江山和基业,很可能因为各方势力没有平衡好,而顷刻间毁于一旦。
秦国已经成为历史,秦国二世而亡也无法改变。作为后来人,只能问一句:如果嬴政不但立后立太子扶苏,还留下吕不韦,也不杀死那么多宗亲,大秦能否避免二世而亡的命运?并且千秋万代呢?
(文章原创内容,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