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的故事》中,有一句台词被反复提及,翻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
把这句话放在剧情中来看,它代表是剧中那代人走过的时光;单拎出来,它似乎也同样适用于很多普通人对于这部戏的情感。
《幸福里的故事》讲述了在一个胡同里共同生活的几家人的温情故事。热热闹闹的八十年代,孩子们同进同出,他们一起经历高考,一起经历改革开放,直至后来渐行渐远。
演员李晨也是这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位。只不过,幸运的是,他能亲自参与到荧屏回忆的书写中去。
导演杨亚洲向来擅长把现实题材拍出浪漫意境。在他的镜头下,李晨饰演的李墙,仿佛带着观众跑过胡同,走入四合院,感受幸福里老北京人的生活烟火。
北京西城的平凡人生
最初,《幸福里的故事》的剧名叫《北京西城故事》。
西城,北京的金融中心,一个汇聚了太多荣耀的地方。但在李晨的记忆里,他生活过的西城不是这样的。
“有胡同,老去那边吃西四包子铺。因为我们家那会住西城柏各庄,从柏各庄到西四,坐103没几站就到了。老西城的胡同能听到鸽哨、闻到街坊们炸带鱼的香气,还有白塔寺明媚的光。”
没有什么高大上,也没有什么繁华地带,一切都是普普通通、热热闹闹的模样。这是李晨回忆里的家,也是《幸福里的故事》中那个名为“幸福里”的胡同。
《幸福里的故事》如同涓涓细流。它横跨四十余年,将一个时代浓缩在不大的胡同里,将一代人的故事缓缓叙来。
导演用了大量舒缓的、有生活质感的情节,去展现那个时代北京胡同里的市井生活。
李墙骑车驮着陈瓦儿走过大街小巷,背景里是绿瓦红墙,叫卖声在耳边响起;胡美华两根大辫子甩啊甩,蹦蹦跳跳地向着家的方向奔跑;金大妈带着老花镜坐在桌前纳鞋垫,和儿媳亲亲热热聊着闲天;胡美中被孩子气得面目狰狞,却又下不了狠心打上一顿……胡同里的日子像一团乱麻,但一回头,仿佛总能想起那些熟悉、亲切的面孔。
这种对平民生活场景的呈现,赋予了《幸福里的故事》绵长而独特的魅力。
家庭情感是杨亚洲导演的拿手好戏。他自称是一个解不开“平民情结”的人,那些生活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琐碎得不能再琐碎,以至于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总能被他绘色传神地表现出来。
当年拍摄完《空镜子》,导演杨亚洲曾这样解读:“别人拍的是生活中少见而屏幕上多见的故事,我们拍的却是生活中多见而屏幕上少见的故事。”
他把这种叙事风格延续到了现在。《空镜子》之后,他陆续拍摄了《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美丽的大脚》等影视作品,在那些故事里,他总将剧集的落点,放在那些朴素、平实的平民生活中。
演戏,要演出原因
如果说,杨亚洲是《幸福里故事》的魂,那么李晨饰演的李墙,则是串联起幸福里胡同和现实世界的那根纽带。
李墙是这个胡同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男孩。开朗、朴实、正义,仿佛一回头,他就会湮没人海。
李晨最早看到剧本的时候,最吸引他的,就是这种普通。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社会上经历了一些事儿,慢慢懂得了些人情世故,然后才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他和这个普通的男孩一起,从少年到老年,跨过了四十年的人生,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拥有过很多,也失去过很多。
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母亲金大妈去世的那一场戏。
金大妈是李墙的最后一位亲人,他们相依为命走过艰难岁月,母亲在李墙就有家,母亲走了,他和世界的牵绊似乎也弱了。
金大妈的扮演者是刘莉莉。母子的对手戏很多,每日相处中,李晨和刘莉莉的关系越发亲密。那种感情,从戏里延伸到戏外,模糊了电视剧与现实的界限。
因此,当那场戏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没开拍,李晨便已经绷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现场机器已经架好,演员表演顺序也已经定下,他纠结了一下,还是去找了导演,“我跟导演说,能不能先拍我?我是真的已经不行了,我太难受了。”
这种悲伤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很空的事,但对演员来说却很实在。在李晨的表演生涯中,他始终觉得,强行揣摩出来的东西会很假。如果感受到什么,就把它演出来,在那个环境下去体验角色的人生,才能把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带到戏中。
“有的时候演员也需要把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人物关系情感借鉴到角色当中,纯表演是不行的,情感会很干,表演也就浮在表面了。”
李晨给了自己定下的表演标准,是“剧本是这么写了,但是我们要演出因果,演得让观众相信不像是剧本设定的。”
这次,在饰演李墙之前,李晨和导演、主创们反复讨论、开会、磨合,直到找到属于李墙的那个“把手”。
在这个过程中,李晨曾为李墙写过很多遍人物小传,把角色的前史和情感经历等方方面面都填满。那些剧本里没有交代到的故事,都在他的笔下和脑海中成型、丰满、立体、鲜活。
“如何让大家知道李墙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怎么长大的?单亲家庭对他有哪些影响?跟妈妈一起生活,他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样的……我会给他罗列一些促使他变成最终模样的点。”
而这些点,最终汇聚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李墙。
因此,在《幸福里的故事》中,少年时的李墙是普普通通的男孩,但到了老年,他不认为李墙会随波逐流。
“其实我不太想找老年的状态,就算我自己老了,我肯定也是该骑摩托车骑摩托车,该玩就玩。”
后来,他就和导演商量,该做的皱纹,该画的老年斑,该染的白头发,自然一样都不能少,但在精神状态上,他希望老年的李墙,是骑着平衡车、摩托车,唱歌、跳舞的潮流老爷子。
听过李晨的想法后,导演答应得很痛快,李晨也立马开始行动,“既然这样的话,表演风格我就改了,可能台词不变,但人物性格就顺着我自己内心的状态,往这个方向走了。”
李晨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少年感”——一种不论年纪多大,都永远要有朝气,永远向前向上的状态。
“你能想到的优秀导演都在我的愿望名单里”
《幸福里的故事》是李晨第二次和杨亚洲导演合作了。
上一次合作,还要回溯到2014年的《草帽警察》。在那部戏中,李晨饰演的刘五四是个基层警察。他的人生并没有预想中那般轰轰烈烈,而是在坎坷甚至委屈中,完成一位基层民警的使命。
李晨发自内心地喜欢杨亚洲这种扎根土壤、讲述老百姓柴米油盐身边事的作派,这也是他出演《幸福里的故事》的原因。
但李晨差点就错过它了。接下《幸福里的故事》之前,他已经决定接另外一部戏。幸运的是,机缘巧合之下,那部戏的开机推迟,恰好留出了《幸福里的故事》的拍摄时间。
说起这件事,李晨感觉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再跟杨亚洲导演合作一次,真的特别高兴。”
熟悉李晨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将合作过的导演排在接戏首位的演员,“我的小目标就是跟那些自己喜欢的优秀导演合作,所以我可能选项目第一会先看导演,第二是剧本,第三是创作团队。”
从19岁那年在千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七岁不哭》中的简宁算起,李晨已出道二十三年。他留下了太多的经典角色,也得到观众的肯定与喜爱。
他依旧没演够。
“我的人生合作导演名单里面还有好多人没合作上呢!”他又一次强调,“你看我都这岁数还没合作完呢,多难啊!”
没几个演员会有这样直白的念叨,何况李晨已经和很多优秀导演有过合作。但从那些反复强调的话语中,依旧可以感受到他最纯粹、最本真的一面——那源于一名演员对表演的热爱。
这份爱炙热,也很持久。李晨不是只奔着目的去的演员,相反他享受每一次在剧组拍戏的过程,和导演、团队以及合作演员一同磨合,直到将作品呈现。
因此,他时常接一部戏就要在剧组待上几个月,今年上映的《八佰》、刚刚杀青不久的《749局》和前几年拍的《军师联盟》皆是。
进组时间长,很难高产,拍戏的生活很单调,拍过的很多作品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但没关系,他相信慢工出细活。
“其实没少和优秀导演合作,但愿望清单里还有很多。那就平常心,来得及!”
【文/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