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的李卫为何成为一代名臣?没文化的李卫能成为一代名臣,战功卓著的年羹尧为何不能善终?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皇帝打工虽然风光无限,但是,也处处凶险,“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代有发生。比如进士出身的清朝名将年羹尧,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虽然深受康熙、雍正的赏识,但是,最终也难逃罢官丢命的老路——最终被人罗列九十二条大罪,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赐自尽。
但是,在康、雍、乾时代,却有一位读书不多的小人物,从花钱捐来的员外郎做起,一步步飞黄腾达,官居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成为一代名臣,并得善终。这个人就是江苏人李卫。
李卫是富家子,家境富裕,所以,李卫在30岁那年花银子捐了个官——兵部员外郎,现年后改任任户部郎中。李卫的学历虽然不高,但是,办事却认真,有时不按套路出牌,往往还能取得意外效果,所以,在上司眼里,李卫是个会干事的人。
李卫天生有种不畏权贵的刚直。他任户部郎中时,管理银库事务。有某位亲王的属下对于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李卫屡次谏阻都不听,于是在走廊上置一柜,写着“某王赢钱”,写上这是某某亲王的“赢余”,指明是非法收入,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
李卫的表现,让当时还是亲王的爱新觉罗·胤禛非常欣赏。爱新觉罗·胤禛认为李卫是个干事之人,所以,雍正帝即位后,便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在盐驿道任上,李卫政绩显著,不久后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这可都是肥缺,一般人是捞不到,即使捞到了这样的官位,许多人都难逃被银子给砸蒙丢官。李卫却能洁身自好,把皇帝交办的差事办得有条不紊,因而盛得圣心。
李卫并无显赫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过十年之间,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闲职,一路担任各种要职,并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李卫不仅对皇上交办的差事尽心尽力,有关民生的事件,他也是尽力维持。雍正四年,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命题考试,不料清廷诬称“维止”二字,意在取“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将查捕狱问罪。不久死狱中,戮其尸,株连亲属。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尧随笔(秘书),随年西征,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斩决,妻发黑龙江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
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雍正帝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这也是李卫做了一件的大好事。
当年羹尧被杀、隆科多被诛,李卫居然官越做越大,还加上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的官衔,甚至死后谥号“敏达”。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一,雍正帝喜欢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比如李卫和田文镜尽管这两个人都不是科举出身。
其二,李卫因为不读书,为了进步,只得一心一意地迎合皇帝,皇帝觉得李卫心无城府,自然大胆的任用。
其三,李卫既不是握重兵可功高震主的边将,也不是能影响朝廷决策的皇亲国戚,他只是皇帝忠实的仆从,即使官位再高、评价再优,他对皇帝都没有一点威胁。
其四、李卫做事很有办法,虽然不识字,却很有心计。有人说三种人不需要读书,一是书呆子,二是怎么读也读不会的人,三是不需要读书却悟性极高的人,李卫应该也属于第三种人。
其五,李卫虽然读书少,但是,他确实有能力,比如缉查私盐、围剿江南七府五州盗案、赈灾等等,就连武艺高强的甘凤池也是败于李卫之后,甘凤池最终被判处死刑。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