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年(1799年),在嘉庆帝的授意下,和珅被抓到了监狱之中。狱中,和珅提笔作了题名为《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的诗文: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
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可见,此时的和珅已经预示到自己命不久矣。果然在不久之后,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臣,就以上吊自尽的方式离开了人世。
好在,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而此时,距离嘉庆帝登基,不过十五天而已。
作为乾隆帝的宠臣,和珅无疑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物,那么,新君即位后,和珅为什么没做好防范呢?
和珅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玩弄手段的人。面对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们,他的应对方法并不是去说其他大人的坏话。相反,他不断地在乾隆皇帝面前夸奖这些大臣,让皇帝觉得他是个大度的的人。等到和珅受了弹劾的时候,乾隆帝就怀疑是其他人在排挤他。正是这样,他才一直深受乾隆帝的信任。
然而,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当时,乾隆帝为了遵守在位时间不超过六十年的誓言,于是,在其在位六十一年后,让位给了嘉庆。为了在新君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和珅特意献上了一座玉观音,以此来讨好嘉庆皇帝。嘉庆也是个非常聪明的皇帝,他知道父亲虽然退位,但很多大臣还是对父亲的旨意言听计从。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对和珅的不满隐藏了起来。登基之前,嘉庆帝一直都对和珅恭恭敬敬的。在乾隆帝确立储君之后,兵权仍然在太上皇手中。所以,嘉庆皇帝一直隐忍避让,使和珅放松了警惕。在和珅的心中,嘉庆帝只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是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的。
和珅仪表堂堂,声音洪亮,身体矫捷,因此,在乾隆帝执政期间备受信任。作为三等侍卫的他,常常与皇帝巡狩,可以经常和皇帝说上话,这为他以后的平步青云埋下了伏笔。和珅曾迁升为一等忠襄公,首席大学士,也曾带领军机大臣监管户部、吏部等,还曾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一人兼管多项事物,这也可以看出他具有非常优秀的管理才能。但是,他不会带兵打仗,而且在和阿桂一起奉旨行军征绞甘肃乱党的时候,因他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大败。在大败之后,他不仅没有向皇帝承认错误,反而倒打一耙,弹劾勇将海兰察。乾隆帝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斥责了和珅并且将其连降三级。
和珅虽然不太懂军事,但是,凭借身上的一个特点便可在朝中立足,那就是: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迎合皇帝的口味,还能帮助皇帝收集钱财,使皇帝多了很多额外收入。乾隆帝在晚年的时候志得意满,不明事理,认为自己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君。和珅为了获得皇帝的信任,总是努力迎合,所以乾隆一生都很宠幸他,还把自己的十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
仗着乾隆帝的宠信,和珅不断地排挤政见不合的大臣。久而久之,乾隆帝的身边就没有其他的亲信大臣了。晚年的时候,乾隆帝只能相信和珅一个人。和珅身居多职,只要下边的官员不肯服从他,只要下边的官员不给他行贿,他就不会让这些官员得以升迁。和珅的家被抄后,负责抄家的官员竟然从他的家中搜到了八亿多两白银,这可相当于当时清朝十年的财政收入。
嘉庆帝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不由地心中暗喜,这下,朝廷的财政问题算是解决。因为,当时清政府是真的库存紧缺。在乾隆帝驾崩的当天,嘉庆便下令将和珅拘禁。和珅找借口回家整理,但聪明的嘉庆皇帝却严词拒绝。当时,和珅已是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有人猜测,和珅是太过疏忽,这才没有做好防范,其实不然。
乾隆帝在确立新皇时,和珅就献给了嘉庆一个巨大的玉如意,试图拉拢嘉庆帝的心。嘉庆皇帝非常聪明,他一直都表现出一副胸无大志,满不在乎的样子。和珅也曾使自己的老师前去嘉庆身边试探,嘉庆皇帝掩饰的非常好,也曾多次做诗夸奖和珅,使和珅放下了戒备之心。可能,和珅也没有想到,嘉庆皇帝会在乾隆帝去世的当天,对他进行暗地的软禁。
否则,凭借和珅手握半数军事大权,朝中又有多数亲信,必定掀起一场政变。不过,自古邪不胜正,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这是自古不变的真理。总之,并不是和珅没有做好防范,而是嘉庆皇帝更加聪明。它不仅果断,而且,有自己老师的鼓舞,因此,刚刚登基,他就能狠下心来,最终,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夺去了和珅的一切。
参考资料:
【《清史稿》、《和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