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这部《宰相刘罗锅》火遍大街小巷,那时我才十六岁,住寄宿制学校,幸好宿管房间内的黑白小电视我们可以看,每天都和一群小伙伴一起追剧,耽误了不少功课,也成就不少近视眼。
那时主要还是看热闹,就觉得刘罗锅与和珅斗来斗去的挺好玩,也没有往深处想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偶尔还会翻出来重看看,网络发达就是有这点好处,想看旧剧,很轻易的就能找到。
《宰相刘罗锅》这部剧最后2集,我觉得是值得琢磨的。此时乾隆、刘墉、和珅都已经虚发皆白,乾隆还不忘与刘墉开玩笑,当刚刚卸去枷锁的刘墉看到乾隆写的这七个字”回家以此剑自裁“,心情也是跌落到冰点,心存犹疑的看了看乾隆,而乾隆又把刘墉的生杀大权交给了嘉庆帝。
“赐剑!”
“遵旨。”
“谢主隆恩!
刘墉双手捧剑内心茫然蹒跚而行,恰巧与对面走来春风得意的和珅相遇,两人擦肩而过,和珅还不忘要调侃一下刘墉,看到昔日的对手如此落魄,和珅是从心里往外那么兴奋,这毕竟是斗了大半辈子的人。
“你,快马加鞭,到刘墉府里去——报丧,去。”一脸的兴灾乐祸和心满意足。
刘墉自然是死不了的,他自己心里也知道,与乾隆在朝堂上这么多年的分分和和,吵吵闹闹早都习惯了,民间都知道刘墉是乾隆的异姓兄弟,天底下就没有杀刘墉的刀,否则刘墉都死了多少回了。可是事到临头还是心灰意冷,龙眼无恩啊,伴君如伴虎。
交待完后事,偶一抬头看见房檐下挂的一圈白幔,顿时火了,这哪是要死的人,还有闲心操心这事儿。
“这是谁的主意呀?扯那么多白布干什么呀?我刘墉一生清贫,没那么多钱糟蹋呀,扯下来,扯下来扯下来扯下来呀……”
“太上皇啊,我刘墉——就要自裁了,我要是不马上死,他们还得折腾我呀,还要给我什么送老衣,给我披麻戴孝,选坟地看风水,我不要我不要,我去了太上皇……”
“太上皇啊,您杀的是一个忠臣刘墉啊,您杀的——您杀的是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啊,太上皇啊,太上皇啊。太上皇啊,您杀的是一个草民刘墉啊,太上皇啊……”
临死前的这一段独白,是因为心中的愤愤不平,一辈子就跟了这么一个老板,临了老板让他自裁,为大清国努了一辈子,难道就是这个结果吗?自认是忠臣,没干任何对不起大清的事,从来没有过对天子不忠的行为,却要落得这般结果,何等悲凉。
音乐一转就成了喜剧,剑鞘里是空剑,这其实就是告诉世人人生的大喜大悲来的太快,如果你承受不了压力,没等到喜来的时候就已经倒下了,吓死也是白死。
这断剑上的字明明白白的告诉刘墉:咱们还是君臣,还是兄弟,是君臣我怎么能杀你呢,这么多年,你我之间虽各有输赢,但我是君,你是臣,我就是错了你也忍着点吧。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帝于丰上皇大丧之是拘捕和珅……
昏暗的监牢里,犯人们骂声一片:和珅呐你也有今天……打死你……
昔日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和中堂,如今也成了阶下囚,天堂与地狱之间也只隔着一个人世,做了恶的人迟早要遭报应的,这世间是有因果的。
“奴才和珅,天大的冤枉,奴才和珅,天大的冤枉,奴才和珅,天大的冤枉……”
和珅不断的重复同样的话——同样无济于事的话。
和珅是奸臣吗?算不上,奸臣往往指那些擅权专政,把持朝纲的人,比如阎嵩。和珅应该算是半个“忠臣”,他对乾隆无比忠诚,从没有想过要背叛,只是这个“忠臣”更贪恋权利和地位,爱耍弄权术,贪财好色,他活的非常清醒,只有对乾隆忠心耿耿,自己的仕途才会长久,财富地位才会长久,只要乾隆喜欢,他都要穷尽一切方法满足他,只为龙心大悦。
他和刘墉不同,刘墉除了忠心外,还怀有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心。
和珅认为忠于皇上就是忠于大清,刘墉则认为忠于大清才是忠于皇上,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他们不同人生的基点。
现实当中那些“大老虎”的下场与此时的和珅和其相似,所有的“荣耀”都化为乌有不复存在了, 不仅一切要归零,还要变成负数。
“和珅喊冤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吗?你竟敢喊冤,岂不是天大的谎言吗?”刘墉对和珅的了解可能超过了和珅自己。
四年前刘墉告老还乡之时,曾与和珅打过赌,如今都应验了。
“……当时我对着满朝的文武说,我说和中堂你敢与老朽打个赌吗?五年之内——和中堂你说,你刘墉有什么好赌的啊?我说老朽一无所有,只有老命一条,不出5年,我刘墉将站在牢门之外与牢门之内的和中堂——对酒谈心……”
和了天意,也随了人愿。
刘墉说开怀痛饮。
和珅说此时此地谁能开怀啊?是你!
四年前同样的场景再次发生了,只是两个人换了位置。
“……就在四年前,你不也在这呆过吗你!当我看见你一宿就愁白了头发,当我看见你面对着一条死鱼——嚎啕大哭,我当时也高兴也痛快,我心里那叫美呀!可现在,轮到你美了……”
老朽我是最后一个来探视你的人,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呀!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你风光的时候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每天在你耳边的都是溢美之词,捧得你高高的,弄得你自己都当真了,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一旦有一天你成了阶下囚,落井下石的也是这些高朋胜友,世态炎凉,莫不如此。
何况和珅倒了,他的那些死党,逢迎拍马谄媚求容之辈自身都难保,哪还管得了他啊,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
“……没有人了,没有人来看你啦……没有人了——没有!再有就是向你锁命的黑无常白无常青面獠牙的夜叉恶鬼……”
刘墉:“皇上就是要在太上皇的大丧之日杀了你,”
和珅:“为什么呀,”
刘墉:“你应该问你自己呀。”
和珅还是不甘心就死啊。
“和珅啊,你既然如此爱戴太上皇,对太上皇恋恋不舍,你就应该随太上皇西去呀,太上皇还可以在九泉之下庇护你,你在尘世间失去的所有荣华富贵不是可以在九泉之下都得到的吗?”
“你的意思是说,我还能见到太上皇?”
“能,当然能。”
刘墉这么说,一方面是要断了和珅生的念头,一方面也是对乾隆的不满,有好多次刘墉都可以搬倒和珅,最后都因为乾隆的阻拦没成功,这对他来说有非常强的挫败感,当着乾隆的面他没法发泄,现在乾隆也殡天了,和珅也倒了,自己这口怨气终于出了,刘墉不是圣人,也只是个凡人,是凡人就有凡人的喜怒哀乐。
其实刘墉还是不懂乾隆,乾隆何尝不知道和珅是什么人,为什么不杀,是因为他知道皇家没什么钱了,如果他把和珅杀了,自然和珅的家财都要充公,他又是一个极度能祸害钱的皇帝,可能等到他死的时候,这点钱又花没了,拿什么留给后世子孙呢。
和珅听完刘墉的话,就进入了一种疯癫状态,就像回光返照一样。
“等我见到太上皇,我要把这短短五天来所发生的一切向太上皇一一奏报,往日之黑就变成了今日之白……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了,我要让太上皇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罢免的罢免,重新恢复乾隆盛世哈哈哈……我,又可以在他的身边接着伺候他,我对他言听计从,他对我还会百般的恩宠。刘墉,我会念着你这一饭之情,加封你为太子太保执掌军机处哈哈哈……”
刘墉给和珅准备了常见的二锅头和煎饼卷大葱,以前的和珅连看都不带看的,现在却是甘之如饴,说不尽的美味。
“你们山东老百姓都吃这个?好吃啊,看来老百姓的日子蛮好过的嘛,”
“如果官府搜刮的少些,以老百姓的勤劳弄个温饱还是可以做到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和珅一杯酒下肚,流泪了,不是他后悔了,而是仅仅因为怕死。
“有没有来世谁说的清楚啊,即使有来世你还会得寸进尺,你还会力求重登高位,复前世仇造前世孽,这是你的本性是万难改变的呀,你试想想,如果你我之间换一换这方寸之地,是你站在栅栏外边而不是站在栅栏里边,你想想,你还能仅仅满足于二锅头和这煎饼卷大葱吗?”
“你说的太对了,”
“我对阁下您是知之太深了,太深了对你,”
“你说的太对了,对!我不会满足的,我会抓紧机会,千方百计的重返朝堂,再握大权,我要恢复乾隆——盛世,”
……
“圣旨下……”
一道白绫就像勾魂索命的使者,在对和珅招手,和珅真的怕了。
“我这是怎么了,我,我怎么如此怯懦呀我?”
“你忘了吗?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你,你骑马直入左门穿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你是何等的傲慢?乘轿出入神武门,你是何等的威风?太上皇夜宿陕西巷不理朝政,你操纵周庆书冒充太上皇置国家社稷于不顾,你是何等的大胆呢和珅呐?军情奏表你隐匿不报,你是何等的专擅?搜刮民财、祸国秧民、聚敛财富,你是何等的残酷贪婪?为了邀功请赏置万千士兵的生命于不顾,你是何等的冷酷?和珅呐和珅,此刻你怎么会如此的怯懦了呢?”
刘墉这一大段排比,就是给和珅敲响的丧钟。
“我是什么人?”
“你是和珅,”
“对,我是和珅,我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宰相、中堂、国公、爵爷——我不会怯懦的,太上皇我随您去了,到了那边,奴才接着伺候您,让您高兴让您开心让您舒坦……”
都要死了,还想着当奴才的事,他是对乾隆有多忠心,可惜的是乾隆是听不见了。
生前富可敌国,死后财产全部都查抄收归国库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不过是个过客而已,刘墉最后给和珅烧了纸也算是超度他了。
本剧终了前,刘墉与小孩子玩弹球,以前我一直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仔细听了台词才明白原来还是忠君,虽然刘墉对乾隆颇有微词,但忠君思想是根深地固的,这是骨子里带的东西。
“我跟你们说,我赢不了,你们也输不了,看见没有,我就在这看着,让你们离皇上远远的,我就看在这,让你们离皇上远远的,离皇上远远的。”
这部剧当年收视率那是相当高,故事脱胎于曲艺,实际历史上的和珅比刘墉和乾隆小很多,曲艺里为了更有张力,把和珅的年龄加大了,戏剧冲突也更强了。虽说是戏,但对现实还是有警示的,不论你多爱财,最好还是取之有道的好。
对了,清朝并没有宰相这个官职,早在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就被废除了宰相制度,因为老朱觉得自己都能干得过来——最后累死了。明清两朝没有宰相,不过清朝有着形同于宰相的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清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已经相当于实质意义上的宰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