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1996年,张子恩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上映了。李保田饰演刘墉,王刚饰演和珅,张国立饰演乾隆皇帝。应该说,《宰相刘罗锅》对这三位中每一位的艺术生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经典剧目,从来都是造星的,而不是借星的。
前景有戏 背景也有戏!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剧集从头到尾提醒观众,本剧脱胎于民间故事。这个提醒的形式真的很调皮。但统观全局,完全没有任何恶搞、或者强凑的踪迹,引人入胜。如此经典,都胜在哪些地方呢?
开山立目
《宰相刘罗锅》是内地清宫大戏的先驱。君臣礼仪、宫廷生活、朝班列队、市井风俗等等,都十分考究。在电视剧刚兴盛的年代,它为全中国的庶民提供了观赏古人的美妙窗口,在观众的脑海中画出了那第一笔颜色。后来的剧目未必全继承下来了,但相当多的方面都得到借鉴。
意旨恒一
《宰相刘罗锅》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片段组成,但片段之间衔接得宜,转承精当,跳脱了章回体的格式。尤为重要的是,全剧一直在表达“伴君如伴虎”这一主题,万变不曾离其宗。刘墉、和珅与乾隆之间的人物关系处理的十分微妙。在此前提下,全剧时而讲述忠直奸滑斗智斗勇的小节、时而表达历史轮回的宏大意旨,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不同于后来那些以《康熙私访》《纪晓岚》为代表的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所反映的君臣关系十分真切,无论是奸是忠,面对皇帝都有那一份诚惶诚恐。本剧没有夸张之感,人物立体可感,刘墉忠直又可爱,和珅精明又谄媚,乾隆皇帝更是集有才华、有城府,而又自负、虚荣、享乐等特质于一身。这因为如此,三人的故事犹如高手过招,而不像《纪晓岚》剧那样轻浮琐碎、落入窠臼。
戏骨演绎
一部经典剧目,必然的一个特点就是角色无大小、浑身是戏文。除了刘墉、和珅、乾隆皇帝以外,其他大大小小角色,无不出彩者。
最经典的六王,由李丁老爷子饰演。该糊涂就糊涂,该清楚就清楚,不想说话就装聋,在剧中真的是外挂一样的角色。第1集就因为女儿备选入宫的事情装醉,六王美美的演了一出;在金条事件当中用三寸不烂之舌请君入瓮,和珅惨的不得了;在宫女事件中明着骂暗着帮,以太后的名义支走刘墉夫妻俩,救两人于虎口;如此如此,实难尽述。
再有,胡公公吐舌头、张成吃大粪等演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也是角色吃重的演员,演技全部在线。还有一个谄媚之臣“汪仲植”,在大殿之上之乎者也抑扬顿挫、当面献媚皇帝,鼓吹文字狱,真是戏精上身,从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腐儒”。
底蕴浓厚
一部经典剧目,除了树人物、讲故事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表达形式就是情节渲染。本剧第1集就有群臣在大殿上欣赏西洋乐的情节,令人拍案叫绝。这一场面,把那个时代下,满朝文武精于享乐而又道貌岸然的样态表露无疑;又通过几个眼神凸显了群臣对乾隆皇帝至高无上地位的无比惶恐,给全剧奠定基调。
再有,剧中很多联对、和诗的场景,也有很多饮酒用餐的情节,还有看书习字、或者把玩玉石的镜头,以及京剧表演的片段(和珅还亲自为乾隆皇帝演过一段)。如此种种,每次表现都决然不是一笔带过那种,而是用这种氛围展示古人的生活意趣。有人向和珅行贿买官,在哪里拍不好呢?偏偏选择了一个和珅如厕的场景,真是神来之笔!在故事发展的同时,就把和珅这一当朝权贵的形象反映了出来。
剧中还有羊肉馆老板的故事、剃头匠的故事、郑板桥的故事等等,还有最后一集刘墉过集市吃喝、买卖、和顽童戏耍的场景,俨然一副乾隆时代的“清明上河图”,写尽人间百态,令人意犹未尽。
故事精妙
全剧涉及的若干小故事喜剧色彩强,节奏紧致,不再赘述。
剧中还有一个草蛇灰线的大故事,就是刘墉好友李静与银红姑娘的故事。从银红落难、两人相识相爱,到李静因一张当票无缘科场,再到李静阴差阳错做了和尚,还被御赐法名,再后来李静看破红尘自愿修行,包括中间刘墉夫妇安排两人在家中幽会,整个故事十分深刻。每念及此,不禁为书生李静可惜,才华横溢却被命运捉弄,无非是少了刘墉身上那股闯劲和油性。
刘墉纳妾嫣翠的故事,前面铺垫多次,最终顺理成章;刘墉诗集撞脸御制诗、最后拿一把断剑自刎的故事,也分别经过跨度很大的铺垫,前面早早讲清楚了诗句来历、断剑来历,到最后两集达到高潮。拍案叫绝!
我的启蒙佳作
《宰相刘罗锅》播出时我六岁,家里刚买电视。这是除《西游记》之外,我正经看过的第一部剧。当然,这部剧的底色与六岁顽童的喜好是完全不同的,初始时我压根没看,爸爸看剧我瞎玩,真正吸引到我视线的只有“张成吃大粪”“刘墉偷鸡”两段。
但我感到十分荣幸,是这部剧,而不是别的,成了我看电视剧的启蒙。后来在电视上看过多次,研究生毕业前后又在网上系统看了一下全剧,感慨万千。当今清宫戏,能达到如此水准甚或十之有一者,能有几部?恐怕是《纪晓岚》的追随者更多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