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3日电 题:黑龙江雪乡人家:冬天开门迎客 夏天“周游取经”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老板,今晚有没有房间啊?”傍晚,十余位游客挤满旅店前台,操着南方口音询问。这是春节前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雪乡景区内的一景。
这家旅馆成立于1999年,是双峰林场里最早开设的家庭旅店,因此有了“雪乡第一家”的美誉。旅店经理徐淑娟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大庆的摄影师到此采风,拍摄了一张名为“雪乡”的照片。此后,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赏雪,“雪乡”这个名字便慢慢传开了。
当时的林区职工刘明文热情好客,就敞开家门,为这些外乡人免费提供帮助。游客们过意不去,临走时留下些宿费。
后来,随着林区停伐,天然林保护工程拉开帷幕,林区职工不得不放下斧头另谋营生,昔日喧嚣的林区陷入了沉寂。“闲下来却闲不住”的刘明文夫妇开起了家庭旅馆。那时条件简陋,家里两铺炕曾睡下十个人。2005年,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刘明文选择新址,将旅店扩建到40间,还配上室内卫浴等设施。
徐淑娟2006年来店里当了服务员,如今她已晋升为职业经理人。回忆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变化,徐淑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从起初入住率不足一半,到现在需要提前预订,旅店每年有三四十万元收入,大家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近几年,刘明文老两口由于身体原因,将旅店交给儿子刘清林打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林区人的心血,我们打心眼里珍惜。”刘清林说,守住雪韵乡愁,就是守住了林区的明天。
为了提升旅店服务,2018年夏天,徐淑娟特意到青岛旅游,就是为了体验当地民宿,学习先进经验。2019年起,她在旅店推出可免费使用的羽绒服、雪地靴、围巾、手套、花布棉袄、雪橇、滑雪板等等,为游客送去了贴心温暖。
今年20岁的王晓冰是广州大学大一学生,和十几名同学一路北上畅游冰雪天地,并在“雪乡第一家”吃的晚饭。“这些超大份的东北菜让我们大开眼界,蒸肉、黏豆包、排骨炖豆角,都太好吃了!”
如今,像“雪乡第一家”这样的商户已经超过200家,带动当地1000多名林区职工转型增收,还吸引不少周边地区的农民、工人前来打工。据统计,自去年11月中旬开园以来,雪乡每天迎接游客数量少则七八千,多则上万,已累计超过55万人。
19时,漫步到雪韵大街,大红灯笼点缀着雪白“蘑菇房”,冰糖葫芦、冻梨、冻柿子、烤红薯、烤土豆……各色小吃摆满货摊,香飘四溢。伴随着锣鼓声声,东北特色大秧歌队缓步而来,不少游客融进队伍边扭边跳;篝火随即在广场上燃起,跃动的火苗照亮了游客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谈及新年愿望,徐淑娟说,她希望今年夏天如期飞往深圳,看望那时已经高考结束的侄子,更重要的是在这座新的城市,继续自己的“周游民宿计划”,解锁更多“开店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