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莎莎、狐小仙、不雨亦潇潇、Vicky刺猬
按: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作为看他的小说以及影视作品长大的这一代人,心中百感交集。在这里,邑人影院的四位作者将自己对金庸的怀念和对金庸作品的解读都书写下来,以纪念这位大侠,以及我们的青春。
【悟金庸】儒侠金庸: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作者:莎莎
朋友圈里突然出现金庸离世的消息,我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震惊,而是淡然接受。算算年龄,大侠已经八九十岁了,这个年龄辞世,是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任谁也难逃此劫,大侠离去,该是喜丧。
十月初在澳门,还有一众学者聚集,开了一场金庸武侠小说研讨会,我给其中一位与会师兄发消息,说未来还有这样的会议,我也想参加。我猜,无论是否研究文学,是否研究现当代文学,是否研究金庸,面对这样的研讨会,都会抱有几分兴趣,金庸的武侠小说和改编的影视剧,支撑起了太多人数十年的精神世界,而对于七零后和八零后,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少年与青年时期的侠客梦想。
我最认真一次读金庸武侠小说是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那时候住校,老师们早早就把我们拢到学校来补课,但每晚晚自习结束,大家都迅速奔回宿舍,挤在舍管大爷的小房间里,守着一台小小的电视机看《天龙八部》。那阵子满街满巷都唱着周华健那首节奏超快的饶舌主题曲《难念的经》,还真真是超级难念。可王语嫣真美啊,段誉也有种俊朗可爱的帅气,人太多,快把那小房间挤爆了,我实在受不了拥挤,就退回宿舍,可又不甘心,就拜托同桌,帮我在她家附近的小书摊借《天龙八部》的小说回来看。好在那个暑假虽说是补课,可功课并不紧张,我有几乎整晚上的时间可以认真读书,就这样,我看完了《天龙八部》,又接着读完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好几部。那时候一天的借书费是五毛,为了省钱,读得飞快,几乎是一目十行,在我速读的能力训练上,金庸功不可没。
上了大学,图书馆里有金庸小说全集,几乎快被翻散架的样子,明显借阅量超高,可我嫌弃起那些书的品相不佳,也觉得中文系的学生,还借这种通俗小说看,怕招人笑话,也就丢开不看了,这一丢就是好些年,直到工作之后,那时候手机上可以下载TXT版本的书看,为了打发时间,我就又在网上找来金庸全集,下载到手机上,没事看上一会儿,就这样,陆陆续续又看了好几部。
这就是我的金庸阅读史,想来我并不算一个合格的金庸迷,没买过他的全集,影视剧也是零零星星,有空了瞄一眼,从来没完完整整追完过一整部剧。就是高中猛攻他的武侠那会儿,也觉得他的文笔过于繁絮,怎么也比不上古龙的清冷,梁羽生的大气,甚至连温瑞安的本色都不如——其实并不是查大侠不好,而是太多人爱他了,十七八岁的高中女生,内心有股标新立异的叛逆劲儿,大家都说好的,那必定是极俗滥的,看了一阵金庸,我就开始去看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温瑞安的《温柔的一刀》。可惜如今,除了书名,这两本的内容在我的记忆中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而金庸的小说,因为影视剧的加持,不断强化强化,却是依旧香如故。
人生遭际很难讲,金庸的武侠,是这四位几乎同时期齐名的武侠名家中被改编成影视剧最多的,其次是古龙。以至于如今,好些九零后、零零后已经不知道梁羽生和温瑞安是谁了,可金庸、古龙,还是时不时被人拿出来讲讲。
论人生,古龙的人生和他笔下的武侠世界如出一辙。好酒,爱美人,江湖义气,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些侠士的品性,古龙全有,像极了他笔下的陆小凤,就是古龙的英年早逝,也是江湖式的死法。遗憾的是古龙本人外形并不帅气,一颗硕大的脑袋,媒体撰文称“身高156公分,头大如斗,其貌不扬”,完全没有侠士的英气和俊朗,但他又如同楚留香一般,风流多情,身边女人变幻如走马灯。只能说,人在江湖,放浪形骸就是标配,这也算是文人的性感吧。
但金庸却全然不同,他出生书香世家,自幼家学渊源,浸润出了他的儒者风范,有人说古龙是身在江湖写江湖,金庸却是在江湖之外写江湖,诚然也。金庸笔下是热热闹闹、酒酣耳热的江湖,而他自己却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品性,既有侠者风范,亦有儒者气度,儒侠之名,金庸是当得起的。
金庸擅写侠士,他笔下最传统的侠士代表,当属郭靖。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说的就是他,就连最后的结局,都是在襄阳城内战死殉国。在他之后,金庸笔下,再无如此这般纯粹的大侠,或者如杨过、令狐冲一般,神仙眷侣,飘然于天地之间;或者如萧峰一般,在身世与家国的纠结之中自我了断。而金庸笔下的大侠的变迁史,也正是金庸自身的心路历程,从塑造心目中理想的大侠,到堪破江湖险恶、人心浮沉,最后再调皮般地以一位全然不会武功的小混混韦小宝的左右逢源、万事大吉作为封笔之作,金庸先生十多年的武侠生涯,亦是一部个人羽化史,是向往仁侠仗义的儒者在佛经的点化下放下世事执念的历程。什么绝世武功、盖世英雄,最终都敌不过一片青山了此身的命运,正如郭靖面对成吉思汗时问出的那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所谓英雄,纵横四海,灭国无数,最终也不过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面对生死,金庸是通透的。金庸的离世,据说是一边和亲友通着电话,一边悠然沉睡而去。这样的离场,真真是属于金庸的透彻达观。若以诸子百家类比金庸,他既有墨家的游侠之风,又有儒家的仁爱之气,更有老庄的逍遥之道,同时还吸纳了佛法的精深,真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灵魂。
单纯以武侠小说家定位金庸,实在太片面,他的小说里有历史、文化、人性、政治。许多无法直言的话,他都用曲笔委婉道出。文人的与世无争和侠士的自由散淡,构成了他在面对复杂险恶的人心与变换诡谲的政治时的“无招胜有招”。大卫·伊格曼在《生命清单》里说,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身体机能停止运转之时;第二重死亡,是身体被埋葬于坟墓之中;而第三重死亡,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们提及。这么看来,金庸的离去,会是一个很漫长、很漫长的过程。长久到这世上再也没有他的小说流传,没有他笔下的人物被谈论,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的传唱,没有影视剧和塑造过金庸武侠形象的明星们被品评……然而,即使大众遗忘了他,文学史的书写中,一定会有他和他的武侠的栖身之处,只是学术的理性与清冷,终究道不尽侠义的热烈与酣畅。文学接受史是随着时代变迁而褒贬臧否的,未来的人们如何评价金庸,真不好讲。只是在这个充斥着多媒体、碎片化的时代,还有孩子会手捧金庸,偷偷在课桌桌兜里伴着无聊枯寂的数理化课,做做刀光剑影的侠客梦吗?但无论怎样,以金庸的影响力,他的第三重死亡,时间将会被无限期延长。换句话说,金庸是永生的,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这位儒侠和伴随他的话题,会一直继续下去。
【忆金庸】在最好的岁月中与金庸群侠相伴
作者:狐小仙
这个十月,关于死亡的话题一直未断,今天一天写作群里谈的都是李咏的离开,晚上突然发现整个朋友圈都是金庸的离逝。李咏的离开可能更多的是遗憾,因为他还年轻;而金庸的离开,很多是真心不舍,尽管他94岁了,然而,很多人的青春,都是在他的书中、剧中度过。
小时候,家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大概只有十寸大小,一到晚上,全家人就坐在小小的电视机前,眼巴巴的盯着屏幕,那时候好像没有广告,只有新闻和电视剧。可即便是新闻,大家也看得非常认真,不肯放过一个片断。印象中,我看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那一年我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后的第一件事是等电视剧,我家分为三楼和一楼, 有一次晚上作业多,我好不容易写好了,估摸着电视剧已经开始了,我从三楼跑下来,楼梯太黑,我一脚踏空,脚崴了,我跳着到一楼,一句痛也没喊,看完两集后,才发现整个脚面都肿起来了。在那个精神和物质都匮乏的年代,可以说电视是我们这些孩子眼里最美好的东西,而我们心中第一部电视剧,赋予我们的幸福感是无法轻易可以描述的,我宁愿坐在小凳子上,不吃饭,也不要错过剧情。《射雕英雄传》播完后,我很是惆怅了一段时间,舍不得聪明调皮的黄蓉,舍不得霸道的牛逼哄哄的黄药师,舍不得有趣可爱好吃的洪七公,甚至还有那个白衣飘飘的有一对酒窝的欧阳克……
一到学校,同学之间讨论最多的,也是这些人物。我们还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好多的贴画,贴在书上、文具盒上、笔记本上,有的还把其中的歌词记录下来,再配上贴画,彼此借阅。故而, 《射雕英雄传》是我们这一代人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至今每当无意间听到剧中的歌曲,还会有一种触动,是眷恋、是怀念,是不舍,自己也说不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而那些歌曲无论听多少次,也是听不厌烦的。
在我上初中后,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射雕英雄传》。那本书又厚又大,大概有现在的8开纸那么大,字很小,我却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匆忙看完,没办法,书是借来的,人家急着要,白天又要上课,我只能在空闲时间加紧的看。即便如此,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一边看,一边回忆那些人物,他们的模样一个个从书本中跳出来,精神焕发。
再后来金庸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书也没那么紧俏了,随着电视剧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的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也曾希望自己是他书中一个我喜欢的角色,武功高强,可以水上飘,也可以轻易攀上屋顶,更可以将可恶的人打得落花流水;再大一点,我也会崇拜书中的某个角色,喜欢他的宽容和厚度,喜欢他的正义和刚强。只是看他的电视剧远比书要多。记得我看他的第二本书是《书剑恩仇录》,然而也开始抄他的句子,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什么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后来有人给他的书总结成一句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一个字代表一本书,一部剧。如今再看而这些作品覆盖着我们整个少年、青年的时光。金庸走了,也带走了我们青春。
大家还在讨论,有人说他是被低估的大家,有些作品可以与《红楼梦》相媲美,更有人将自己曾经写过金庸全集的文字拿出来和大家共同缅怀,还有人连接说了几次,金庸的离开让人好难受……每个人讨论的人都是激动的,也是忧伤的。我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比起他们,我看得并不多,写得更少。然而,却和他们一样忧伤。或许,我忧伤的是我的青春,以及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时光。
【读金庸.作品】饮者留其名:隐匿避遁,论《笑傲江湖》之笑傲本色隐士风流(节选)
作者:不雨亦潇潇
先声夺人
令狐冲在文中真正出现是在第五章治伤,像之前的几章都是通过别人的描述来刻画令狐冲的,达到了人还未出场,就已经是形象深入人心的效果,令读者尚未见其人,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人。小说中通过陆大有、劳德诺、仪琳等人之口写出了令狐冲的性格特点行事风格,深入读者内心。陆大有是一个很幽默诙谐兼具洒脱的人,正是因为他与令狐冲的性情相投,因此师兄弟之中,两人感情最为密切。通过陆大有讲述的令狐冲与一老头打赌喝酒,体现出了令狐冲的滑稽不恭又不失潇洒坦率,令人觉得他既好酒又有趣。在看劳德诺的描述,令狐冲因听不惯青城派弟子‘英雄豪杰’的称呼而不吝赐脚,踢他个‘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更体现出这个人与众不同的性格,而且,青城派在第一章中将林家欺负的很惨,令狐冲此举叫人出了一口恶气,不禁拍手称快。后来从定逸口中得知,令狐冲经拐走了恒山女弟子,真是奇峰突起,令人不禁思考起来,吸引人继续读下去,一探究竟。幸好有仪琳的述说,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使令狐冲行侠仗义、舍己为人的精神表露无遗。当真是本是侠义道,为善不居名。在之后的仪琳的述说中,令狐冲与田伯光斗智斗勇一段更是精彩之极。两人的恶斗表面像是闹着玩一样,实际蕴藏着极大凶险。两人都是口无遮拦,什么‘天下三毒’,‘一见尼姑,逢赌必输’可见令狐冲是个放荡滑稽之人,虽然有些无礼,却毫不令人厌恶。两人居然不打不成交,后来反而成了朋友,令狐冲的胆识豪气令田伯光佩服,而田伯光的光明磊落也令令狐冲心折。田伯光倒是很尊重令狐冲,采花大盗原来也可以这样可爱。后来令狐冲身受重伤仍言笑自若,坚韧不屈,不失为一个硬汉子。到的最后又起一峰,当仪琳说令狐冲死了后,全场默然,众人都感惋惜。一段描述,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使令狐冲人未正式出场而形象深入人心。
初出妓院
令狐冲人未出,名已留。其正式出场当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竟出现在妓院中。只见他双眉紧闭,剑眉薄唇,身受重伤。后来又遭到余沧海等人的追查,一旦发现就有嘴说不清了,自己没什么,可怜累了仪琳,其凶险更胜于与田伯光的恶斗。
禅心道骨
令狐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说话却也颇有禅理,这可能与其性情有关吧。只看到这里风景好,但到瀑布旁边,反而瞧不见彩虹了。有些东西本就是可望不可求的,只可远观不可近视,又何必执着。一个人千辛万苦去追寻一件事物,等得到了手,也不过如此,本来拿在手里的东西反而失去了。人生贵在满足,贵在潇洒恣意,若天天都在追逐反而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侠义为先
令狐冲不是大侠,却是侠。他有正义感,能不畏生死打抱不平。为救仪琳,舍身忘死,那时不过是初次见面;身受重伤仍挺身而出痛斥费彬。
无行浪子
令狐冲在大事上很能把握住关节,没有失了节操,反而十分坚定果决的维护正义,造福武林;在小事上不勉有些油嘴滑舌、投机取巧,有时还会耍些小聪明,但那都无关大雅。所谓的无行不过是放荡不羁罢了。
正邪之交
令狐冲一直都在正邪的漩涡中游荡,在衡山城外初次见到了正邪之交,刘正风曲洋琴箫和鸣,心意互通,使令狐冲见到了正邪之人之间的肝胆相交,毅然接受了笑傲江湖曲普。思过崖上,令狐冲心里又一次正邪之争,就是剑气之争,五岳剑派精妙招式都被魔教十长老所破,使他对本门功夫失去了信心,后来经过岳不群、风清扬的教诲,实际上他还是选择了剑宗,虽然他自己尚未感觉得到。令狐冲和田伯光的交往也算得上是一次正邪之交,两人也是肝胆相照,言行如一,最后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真小人显然比伪君子要亲切得多。五霸冈上群魔相聚,令狐冲正式与群魔成为生死之交,师徒关系从此决裂。令狐冲与向问天之交使其有向魔教迈进了一步,他与魔教大人物称兄道弟,却领悟了从前没有真正领悟的义气。入魔越深,却正气越胜,对人生感悟越深。令狐冲帮助任我行脱困,任我行首次提出了让令狐冲加入日月神教的建议,令狐冲虽然拒绝了,但却也觉得向问天所言颇有道理,他完全可以像张无忌一样将魔教整顿成为国为民的组织。
为情所困
令狐冲本就是个十分潇洒无约束的人,但到了岳灵珊这里就变得有所束缚了,也许是作者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什么都放得开之人,是人就要有所约束。因此聪明伶俐的令狐冲在小师妹面前变得傻傻的,大违本性,总是放不开。一见岳灵珊和林平之亲热就犹如铁锤撞击,至始至终无法跳出纠缠,是深情还是羁縻谁也无法断言。
独孤九剑
独孤九剑这种武功其实就是含有道家经意的武功,就像陈家洛学的武功一样,批亢捣虚,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行云流水,一任所之,浑不着意,心无所用。武功就是人的性情的见证,像令狐冲这样潇洒放荡之人才能学这样的功夫。
情深不忘
令狐冲是个重感情的人,不仅重视爱情而且重视亲情。对师父师娘的养育之恩铭刻在心,直到最后岳不群穷凶极恶仍誓死不变,对岳灵珊的爱情也是如此,在岳灵珊上了她多次之后,仍不忘旧情,以德报怨。
傲骨嶙峋
当令狐冲被逐出华山后,当正邪双方都要追杀他之时,他竟然拒绝了少林方丈的庇佑,昂然不惧,置生死于度外。傲气一生竟连岳灵珊也形同陌路。
冤深似海
令狐冲所受的冤屈那是数不胜数,一出场就被定逸师太误会他劫走了仪琳,又被岳不群夫妇冤枉偷了辟邪剑谱和紫霞秘籍,又被岳灵珊误会他暗害林平之。凡是亲近之人,皆生怀疑之意,唯有仪琳、盈盈信他不变,是他真正的亲人。
清风盈盈
自从任盈盈在学琴一节出现后,全文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可谓是旧事已了,焕然一新。盈盈换了新的琴弦,为令狐冲抄写了新的曲谱,都是新的开始的暗示,而令狐冲自从接下曲刘二人所留下的曲谱,未遇有缘人,如今妙曲赠妙人,物得其主,臻于化境。任盈盈拯救了笑傲江湖曲,使它不至于失传;拯救了令狐冲,是他不至于心灰意懒、生活无味。全书到此破旧立新,以前种种磨难皆如过眼云烟,而今迈步从头再来。任盈盈是神教圣姑,位高权重,呼风唤雨,却甘心隐居于绿竹巷中,淡泊之心清净之意赫然。非有此胸怀者何以能奏出这笑傲江湖曲。盈盈的心中实际也有一份落寞,感叹知己难求,无人可与之合奏笑傲江湖曲,因此见了令狐冲后,大受感动,冥冥之中也许她就在等着这样的一个人。
五霸冈上亲自抚琴,以抚慰令狐冲,一片冰心倾尽给了令狐冲,本来大任性,却能对令狐冲千依百顺,压抑自己的性情去爱一个人,可见对此人爱之深,正如令狐冲压抑本性去容忍岳灵珊一样。
盈盈为救令狐冲,甘愿舍生以赴少林寺换取易筋经完全是出自大爱,而令狐冲为救盈盈而帅群雄攻打少林寺则是为了报恩,其中感情差了很多。
群雄为何对盈盈如此尊呢?是盈盈对他们有赠药之恩?还是盈盈威足以服众?都不完全是。赠药之德非是大德,不至如此,盈盈威武之气虽有,然不过十七八岁的丫头能有多大威慑力。要知道原因,就必须弄明白盈盈是个什么样的人。盈盈淡泊名利,是天生的隐士。却又能号令群雄,自有一股威严之气。她害羞娇怯却敢爱敢恨,令人不敢亵渎,充满了圣洁之感。连令狐冲这样的无行浪子在他面前也不敢放肆,真就好比一个年高德劭的婆婆,令狐冲和群豪用都是他身边的乖孩子。所以我个人观点,任盈盈是金庸小说中令人喜爱的女主角,按倪匡先生的说法,她是上上品。
数不尽的潇洒风流,看不尽的人世沧桑,历不尽的权力斗争,读不尽的《笑傲江湖》。隐不自隐终有隐因,情与无情皆有情缘。权柄,拿起了,就放不下了;情感,放下了,又何必再拿起。《笑傲江湖》,拿起了就放不下,放下了却还拿得起。谁说武侠小说不是严肃文学,难道权力倾轧、人性善恶、民族精神都不是严肃的吗?谁说武侠小说不是高雅文学,难道传统文化、医卜星相不是高雅的吗?谁说武侠小说是邪道,谁说武侠小说只有血腥暴力,看与不看,言与不言,发言不是有嘴就行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好书是需要慢慢咀嚼品味的,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意味,她是不用你刻意去背的,喜爱自然读得多,读得多自然默记于心,万事行云流水,任意所之。
【读金庸.人物】愿得君心似我心---段正淳
作者:vicky刺猬
金庸笔下的男女,大多都是情种。在众多的痴男怨女中,有一个人物,自少年读后到现在,一直最让我思量。这个人物就是风流倜傥的段正淳。
我曾经很讨厌这个男人。
一个多情到极致的男子,小说里有名有姓的女人就五个,那来不及着墨描写的估计就更多了。这样一个男人,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就忘了另一个,原本也已经是薄情到极致了。可是被他抛弃或者辜负的女子,却一生对他念念不忘,就算死也无怨无悔,这真是让人费解。他虽然风流成性,却偏生又对每一个自己爱过的女子都尽心尽力,像心肝宝贝一样的怜惜,哪一个都不舍得丢弃。一个人可以爱那么多,而每个又都深爱吗?这样的秉性,真是奇怪。所以,对这个人物的不理解,长时期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到我打算写这篇文字前,对他的分析才渐渐明晰。
身为大理国王爷,国事有兄长操心,段正淳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富贵闲人。不用像乔峰背负家国仇怨一生漂泊孤苦,也不用像慕容复为了恢复大燕虽殚精竭虑却抱憾终身。既然没有国事家事烦忧,总得找点事情让自己忙碌吧。于是这大理段二,就专在情上用足了功夫。他仪表堂堂,身世显赫,又通晓武功书画,懂得生活情趣,那是女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情人形象了。最主要的是他懂得欣赏不同女人的可爱之处,对她们体贴怜惜。所以虽然知道他风流的秉性,每个女人却都相信他的薄情只是因为不得已,他对她是真爱。是的,段正淳对她们每一个是真爱,他对她们每一个是忠实的,只是却无法做到唯一。
我开始欣赏这个男人。
当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逼迫叶二娘,让她供认自己的情夫是谁的时候,只有段正淳在想,若真是自己的话,就算在天下英雄面前出尽了丑、就算是颜面尽失,也是要与她相认,因为他觉得不能让她再凄苦下去。这比那些貌似正人君子,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懦夫们要勇敢多少倍。当他所爱的女人一个个死在他面前,他就算是抛弃了所有的荣华富贵也要与她们死在一起。这又比那些一辈子只为了自己功名利禄的伪君子洒脱了多少倍。他一生就是这样光明磊落,恣意妄为。
段正淳的爱情,就是像火焰一样热烈,但是不会恒久。因为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女人,他爱着的只是自己在爱情里的感觉。他爱她们的时候,他爱上的只是爱情本身的缠绵悱恻,他倾尽自己与她们相爱,但是激情很快就消失了,他变成灰烬,直到下一段爱情出现,他又有了燃烧的激情,为另外一个女人熊熊燃烧。这样的男人,多情也最绝情。而被这样的男人爱过的女人,是幸运的。因为他懂得女人真正的需要,他懂得营造她需要的浪漫,丝丝扣扣入她的情怀,让她享受到被完全融化的幸福感。刀白凤的清丽,秦红棉的冷傲,甘宝宝的甜美,阿萝的刁蛮,小康的狂野,在段正淳的眼里都是美丽的。可是,当他离开后,他的女人都变成了怨妇,因为她们已经被他彻底融化,她们早都没有了自我,完全被他控制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再也没有力量独自开始自己的生活。
那么在爱情里面,是该彻底放弃自我去享受爱的酣畅淋漓,还是该保留着自己的自由,以便有勇气抽身离开呢?还是那句话: 自由在左,爱情在右。爱人不要太痴心。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爱美人胜过于爱江山。温莎公爵夫妇那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是那些政治家们永远享受不了的。贾宝玉对女儿们的赞美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男人们所不会理解的。只是那些美丽的女人,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摧残和现实的无情,总要香消玉殒。可惜了多情的男子,只能空留恨悠悠。
金庸笔下那么多英雄侠客,却唯有段正淳和老顽童让我钦佩欣赏。欣赏他们的至真至性,钦佩他们的恣意妄为。如果可以和段正淳倾心相爱,与老顽童浪迹天涯,这一番江湖梦,才算是没有白做。
后记
阅读是很私人化的事,同样的文字打给每个人的是不同的感受,但这些感受都同样珍贵。在那个武侠江湖中,我们为悲欢哀怨嫉着迷,我们叹大地众生太美丽,感谢金庸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江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就此别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