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之窗:
长姐属马,我也属马,长姐六十年代生,年长我一轮。
长姐勤奋、俊俏、上进,是一匹“千里马”,她早早地跑出了“农村草场”,成为乡里乡亲嘴里常夸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作者大姐
一
长姐在家中排行老大,下有弟妹三人。平时,她除了学习,就是干农活,和抽出时间辅导哥哥。
对于哥哥,她可没少疼爱,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留给他,但最主要的还是精神引领。长姐的拼搏精神犹如灯塔指引着哥哥。长姐到城市生活后,哥哥也像当初长姐那样刻苦学习,有空就帮家里干活。长姐常说:“梦想就像是月亮,有的人站在山岗上看,它又大又亮,触手可及;有的人站在谷底看,虽然明亮,但遥不可及。我们就是那谷底的人,为了离月亮更近,必须不停地奔跑,向高处跑,不断前进。”
哥哥一直奔跑着,向目标前进,但男孩子生性淘气,在奔跑过程中也没有少惹麻烦。小学都没有毕业的爸爸和文盲的妈妈异常的宠爱孩子,特别是这个儿子,还是长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引导 ,“野马”变成了“良驹”,终于有一天从“农村草场”跑到了大城市,离月亮更近了。
按说,有了长姐和哥哥这样的“灯塔”的指引,我的“路”就好走多了。但是家中排行老幺的我,从小安逸懒散惯了,一门心思都在玩上,为此没少挨长姐训话。长姐不断地循循善诱、扶正黜邪令我茅舍顿开,犹如醍醐灌顶,为了我的月亮,我一路策马奔腾。多年以后,我也终于从“农村草场”跑到了大城市,而且离长姐非常近。
由于离老家很远,我和长姐很少回家。爸爸妈妈不在跟前,长姐便承担起照顾我的角色,小到感冒发烧,大到结婚生子都是她在操心。
作者二姐
刚来城里上学没多久,就有高年级的男孩子死缠烂打般的追求,每天寝室、教室、食堂、操场,任何地方都会围追堵截,偷拍照片,严重的影响我的学习、生活。我找过自己的班主任,希望他能帮忙解决问题,然而没有用。着急害怕的我求救于姐姐,姐姐二话没说就来到了学校,找到了校长,很快的解决了我的烦恼。
这次事件以后,如果遇到不回老家的周末,姐姐都会喊我到她家吃饭。一大早就会上街买好多菜,烧好多好吃的给我改善伙食。记得姐姐卤肉做得最好吃了,特别是卤猪舌,现在想想都留口水呢。吃完饭,她会拉着我上街,和我聊天,关心我的学习、成长,给我合理的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她知道我每周的零用钱不多,还经常给我买新衣服、新鞋子。每次从她家回学校,都会大包小包的带很多东西,有吃的,有用的。惹得室友们投来羡慕、嫉妒的眼光,纷纷说:我要是有个姐姐就好了!
有时,姐姐会到学校去看我,带我逛街,带我吃好吃的,走在长姐身边,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虽然爸爸妈妈从不到学校去看我,但是有长姐常探望,我也是不孤独的,幸福的。
作者哥哥
二
生病了,我最先想到的是长姐;快乐时,第一个通知的还是长姐。
1998年的9月,我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我高兴的上街给爸爸妈妈各买了一件毛衣,给长姐买了一条丝巾。送到她家时,长姐高兴地说:“今天晚上下馆子,庆祝你得到人生第一桶金。”
当年的寒冬,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冬天。一天中午,天空突然乌云蔽日,狂风大作,刮来了鹅毛大雪连绵不绝,半天光景大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我担心老家的爸爸妈妈,给他们打电话,提醒他们外面路滑,尽量不要外出,出门要记得保暖。然后不由自主地拨通了长姐的电话,就听见门口响起了铃声,原来长姐已经到了。她怕我冷,给我送来下午冒着大风雪去买的羽绒服和电热毯。长姐边给我铺好电热毯边说:“天那么冷,要多穿点,不要光爱美要风度,还得要温度,明天上班把羽绒服穿上!”望着长姐,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嗓子沙哑了,我就那样怔在那里。
记得我第一次骑摩托车时,不小心猛地一加油门,连人带车撞到路边花坛上,腿摔骨折了,人也吓坏了。长姐把我接到她家细心照料,轻声细语地宽慰我。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烧好一家人的饭菜和我的小灶。中午匆匆下班、烧饭、洗刷,累的躺倒沙发上刚闭上眼睛,闹钟响了,又得赶回单位。日落西山,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坚持给我单烧饭菜,什么黑鱼汤、大骨头汤、排骨汤、鸡汤、红烧大猪蹄子、红烧鸡翅等等,每顿都不一样,说病人营养就要跟得上,才能好得快。连我的小外孙女都不给吃,还是我偷偷地给她。在她慈母般的照顾中,我很快康复了。
我的人生大事,也让长姐操碎了心。由于我是幼儿园老师,单位里没有男员工,姐姐就到处托人介绍,朋友、同学拜托了个遍。年少轻狂的我,列出了一个必须也是必要的条件,就是男生一定要正规大学出来的本科生。在九十年代末、二十年代初那会的偏远小城,要找到具备这样一个条件的并不容易,因为好多都是后来进修得来的本科学历。而且男生还得很高,能配上我这模特般的身高,嘻嘻,自夸下。最主要的一点是我自己喜欢,他又喜欢我,不能有一点将就。
所谓好事多磨吧,直到2005年我才步入婚姻的殿堂,长姐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婚礼那天,她笑得特别开心,非常欣慰的感觉,有那么一刻,我看见她眼含泪光地笑着。或许她这个最小的妹妹,让她操心最多的妹妹终于嫁做人妇,有人疼,有人爱,她终于能放心了吧。其实在我心里,她不光是长姐,还是第二个妈妈,我的“姐姐妈”。
“姐姐妈”,此生何其有幸由您这样的长姐,让我比别人多了一份妈妈般的关爱,我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
您是我心中仅次于父母的柔软。
2005年7月,长姐一家搬到了省城,相距我100多公里。我和“姐姐妈”不能经常见面了,我是多么不舍与难受哇!
距离割舍不了我对长姐的依赖,也割舍不了长姐对我的照拂。
“姐姐妈”有着妈妈般的呵护与关怀,又有着年龄相近易于沟通的优势,虽然成了家,我对长姐的依赖依然不减。不管遇到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问题,我都会打电话给长姐,请她分析,给意见。无论多晚,长姐都会耐心地听我倾诉,语重心长地引领我不断成长。
我们三个小弟妹也都习惯了长姐的照顾,心里对长姐有着无尽的依赖、感恩和思念。
庚子鼠年前夕,我和哥哥、二姐约好于年二十六到省城看长姐的。谁知,年二十五,长姐开车回来找我们了,说是给我们一个惊喜。哎,我的“姐姐妈”呦,您的弟弟妹妹们无论多大了,永远是您心里的小弟小妹,永远是您心里的挂牵。
作者与长姐二姐和哥哥
长姐的心里不光装着她的小家庭,还装着她的“农村草场”。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她要照顾,爸爸妈妈、爹爹她也记在心间。爹爹还在世的时候,不想火葬,经常唠叨着百年以后要土葬。在他老人家最后的日子里,还是长姐托人买了上好的松柏木材打制的棺材。
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身体有恙时都是长姐接进城里看病,费用全揽,她说,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我们现在有能力就要给他们最好的,父母在,家就在,根就在。有了她的辙,也就有了我们的路。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争抢着孝顺父母,给父母零用钱,给他们买衣服、鞋子、水果、日用品,从来没人计较谁买多了,谁买少了。
乡里乡亲在乡镇看不好的病,如有进城的话,大多会联系长姐,姐姐也会热情招待。她说:“其实他们自己去看病和我带他们去看病,根本没区别,都是按部就班的看病,只是心理觉得有个熟人带着放心些,也就是图个心里安慰。”“那你还去?”我不禁反问。“都是家乡人,能帮的肯定帮,也不费多大事,也就是陪着走一圈,中午烧顿饭,时间来不及了就下馆子。主要是见见面,叙叙旧,他们看病,我解乡愁,何乐而不为嘛!”长姐淡然地说。
有时,不光是叙叙旧,还要垫付医药费的。
有一次,堂了三堂的哥哥,带着他的母亲来看眼疾。医生诊断说是白内障后期,必须赶紧住院做手术,不然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或者是诱发青光眼,现在正好有个床位,要不今天就办手续吧。那个堂了三堂的哥哥也是个孝子,心里想马上给他妈妈办住院手续,但又愁钱没带够,又不好意思跟姐姐开口,就在医院的走廊里来回踱步,姐姐看见了,马上跟他说:“大哥,今天就住下吧,有病就赶快治,大妈年龄那么大了,耽搁不起,你不用愁钱的事,我这有。”
诸如此般,不胜枚举,有的回到家就把钱还给爸爸了,或者转账给长姐;有的垫的少的,可能就忘了,长姐从来不会讨要,她说:“就当看望病人了。”或者说:“就当日行一善吧!”;有的垫的多的,但当事人现阶段拿不出那么多钱,拖欠好长时间都不还,长姐还是不讨要,她总说:“农村人不容易,肯定是周转不过来了,放心,他们都是善良、纯朴的人,会还的。”
如长姐所说,村民是善良的,心存感恩的人。他们中有的人经常会给在老家的爸爸妈妈送去一些自家产的蔬菜、鸡蛋、或鸡鸭,以表示自己对长姐的感谢。长姐总是嘱咐爸爸妈妈不能收乡亲的任何物品。爸爸妈妈也从来不动心的,都是让他们原封不动地拿回去。
久而久之,长姐又得了一个通用名——“段家老大”。
这就是我的长姐,一个被乡亲们唤作“段家老大”的女人,也是我的“姐姐妈”。
本文由段传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作家简介:
段传艳,网名雪沁梅香,幼教工作者,淮南市骨干教师,在《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散文网》、《淮南作家》、《淮南教育》《教育》、《赢未来》、《青春岁月》等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诗歌及文章数(首)篇。
审稿:张学文
插图:网络
关注文学天空,阅读更多精彩作品:
张中信:蔡三步|小说
张中信:神枪瞎儿|传奇故事
张中信:水匪|传奇故事
张中信:刘一手|传奇故事
任宇:浓浓豆瓣香|散文
张中信:《巴州传奇》之《匪祸》|小说
鲁进先:县太爷缉凶|民间故事
何秀清:再见了,老屋|散文
李国军:走阴的故事|民间故事
张九九:浅谈黛玉之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