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的第一集开始部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一段紧张紧凑的镜头,展现出现代化战争中步兵的特种战术,简单的几句对话,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最后以一句主人翁许三多的“我又犯错了”一下子转到童年的画面。
我不是在讨论电视剧专业手法,当然我也不会,只是就着剧情写一些自己所想。许三多的童年经常被欺负,看着龟龟缩缩的任人欺负,可是却保住了手里的方便面,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方便面还是一种奢侈品。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从小就不顾一切的会保住他认为重要的东西。即使被打的满身泥泞,父亲满嘴的责骂,依旧是津津有味的吃着,这种性格为他的以后埋下了伏笔。比如他可以为了看得比命还重的三班长不会因自己的拖累而退伍,而不顾一切的去训练,成为一代兵王。
接着就是许家父亲让自己孩子参加招兵的场面。百顺首先说出当兵的目的,孩子娘亲的愿望,当上兵一辈子吃上公家饭。城里的孩子,或者家境优越的人可能没有太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渴望。当上兵国家包分配,安排一个公家职位,吃上商品粮,是那个时候农村人最好的念想。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只是辛苦,而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谁都会压一头,被人看不起,有了公家碗自然就高人一头。那个年代即使是一个在公家单位看大门的,回到村里走路就趾高气昂,底气十足。
三多的父亲只是普通农民想法的集中体现,只不过他的执念过深,当兵的好处多,因此名额就显得珍贵,并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可能越得不到,越想得到。大孩子二孩子没有当上,更加重了对三多的期许,即使是三多并不适合当兵,但也是挤破脑袋让他往里面钻。
百顺说:“上学是虚的,当兵是给你谋个实实在在的前程。”可以看出上学对于农村人来说,比当兵还遥不可及。农民子弟想出头的机会确实太少了,毕竟农民太多了。他找到老师为三多写篇稿子,老师还在抱怨“三多你适合当兵吗?你们就是这样抢走了我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可以反映出当时农村的思维,当兵比上学更实在,三多父亲的执念当兵,也是大环境所赋予的。
成才的出场,相对于许三多的窘迫,他是在一片掌声羡慕中出现的。装着造型,流利的背诵,村长的儿子这些条件加身,无疑是村里最具风头的人。这也反映出他的性格,喜欢享受被别人推崇的感觉,到哪都想众人注目。一旦成为人群中的普通人,就心有不甘,驱使他成为人上人。
三班长史今的经历跟三多类似,都是老实的看起来木讷,喜欢实打实的。而成才做作的有些虚,他的演讲虽然被一群人赞许,史今并不是很喜欢。因此对三多的家访就谈论的很贴生活,没有什么官方化的语言。虽然三多的父亲一直想学成才的那一套,只是性格使然,用尽了了,效果并不好。
史今跟三多拉家常似的访问,平易近人,也打开了三多的话匣子。三多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话匣子,只是他的思想跟村里的思维不一样。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可能就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作家。可惜出身没得选,自己不改变,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了。史今跟三多聊得来,可能在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了自己一些。史今刚开始不想要三多,可能一部分原因是不想看见自己怂蛋的样子,一直说三多回答的不对,他是想让他表现出自己的一面,不是被别人给操纵。
也可能是因为他适合从事感情细腻文艺的事业,而不是一个勇气显著的兵。想完成这一艰难的蜕变,需要玩命,不想让他这么大的苦。史今自己经历过这死一般的蜕变,痛苦异常,不想再让三多承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