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位皇帝:一为朱由检,二为爱新觉罗·福临,三为李自成。这一年,有过三个年号,一为明崇祯,二为清顺治,三为大顺永昌。
这可真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除开前三个,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叫吴三桂,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情不是背叛李自成,也不是反清复明,而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是名将之后,在他十六七岁还是个翩翩少年的时候,他就考中了武进士,从此,开始了他为期一生的上马定乾坤的生涯。自古忠孝难两全,可是,吴三桂完美地在忠与孝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崇祯三年,皇太极第一次率领鞑靼的铁骑入关,吴三桂之父责无旁贷地率军抗敌,却被清军围困。这时候,吴三桂帅部将不只救父于危难之中,更击退了八旗军队,虽然自己受了伤。由于显赫的家世和自身不俗的才能,崇祯五年,刚刚迈入弱冠之年的吴三桂被封为了游击将军。
李自成起义之时,多疑的崇祯皇帝已经凌迟了袁崇焕,猜忌武将,文臣们更是命运困于党争。不过,吴三桂是个例外,崇祯十二年,吴三桂加官进爵,他自己也甚念皇恩,为朝廷殚精竭虑。在松山会战中,吴三桂配合主将洪承畴,身先士卒,大大提振了士气。
洪承畴是吴三桂的老师,于是,他就上表夸赞吴三桂。哪知道,吴三桂是个不经夸的,刚被夸完就掉链子。在后来的一次决战中,他一看打不过,就丢下自己的领导兼老师跑了。这一跑可是给了清军可乘之机啊。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崇祯并没有问罪于吴三桂,由此亦可见皇恩浩荡。其实,崇祯是不敢处罚吴三桂。现在,除了“吴家军”,没人能挡得住满清鞑靼。所以,要先想办法笼络他,哄着他先把自己的江山保住了。只要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
崇祯帝下令“勤王”,结果,朝廷内外根本没人搭理他,也就只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靠得住了。为了让他安安心心地来,崇祯甚至给他封了个“平西伯”。吴三桂倒没推脱就来了,不过,从宁远到山海关的一百二十公里路,他整整走了八天。
这条路,当年袁崇焕也走过,不过一昼夜便回。其实,勤王的军队还没到北京城,崇祯皇帝就自缢了。吴三桂一看王都没了我还勤谁去,所以,就立马调转马头回了他的山海关。明朝讲究“忠臣孝子”,所以,人人都敬重史可法那样的人。
之后,面对李自成的招降,吴三桂是这样说的:“现在国都沦陷了,皇上驾崩了,我深受国恩才得以封侯拜将,我应该以死报国才对呀。”可是,他又故作姿态地问手下:“不过,要是没了你们,我可就啥都不是了。现在,李自成派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手下人能说什么,不过是说“为将军马首是瞻”之类的话罢了。结果,吴三桂话锋一转:“那这可是你们说的,那我就投降了。”怪不得他深得崇祯皇帝信任,这句话说得跟他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虽然,吴三桂降了李自成,但是,他还是为崇祯皇帝举哀三日。本来,他可以成为李自成手下的一员猛将,可是,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一下吴三桂可忍不了了,如果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那自己还能干点儿什么?
为了一个女人,吴三桂翻脸不认人,开始巴结起了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他在给多尔衮的信中说:“你就看在我亡国孤臣可怜的份儿上,出兵帮帮我,帮我报仇吧。”与清军结盟之后,吴三桂不惜以落发易服为代价,做起了多尔衮手下的一员大将。幸好,最终他完成了心愿,终于与陈圆圆团聚了。
康熙皇帝亲政之后,处置了鳌拜,接着就是削藩。这一下,吴三桂可就为难了,不撤吧,朝廷觉得我有反心,撤了吧,那自己活着可就没啥意思了。于是,他又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造反。当年为了一个女人是如何卑躬屈膝有求于人的,今天突然又都抛到脑后去了。
康熙二十年,年轻的康熙皇帝还是完成了平三藩的大任。之后,清廷关于吴氏家族斩尽杀绝的圣旨通令全国,不只吴三桂自己性命不保,就连他的子孙后代也没能幸免于难。
反清前夕,吴三桂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不料,吴应熊不肯回昆明,并把康熙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还让使者将大儿子吴世璠秘密带出京。故而,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诛杀,吴世璠在吴三桂死后继位,后兵败身亡。这一次,他付出的代价未免大了一些。
为了一个女人,吴三桂背主叛上,同样,也是为了一个女人,李自成痛失良将。究竟是谁损失大一些,又究竟谁才是罪魁祸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陈圆圆。要怪就怪吴三桂反复无常,自作聪明。可以说,人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一而终,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
但是,好在吴三桂最终还有一支血脉保存了下来,他的另一儿子吴应麒。
相传,吴三桂败亡前夕,吴氏家族自知大势已去,但是,唯恐兵败后自家遭受灭门之灾,所以,为保佑吴氏一脉香火,吴应麒改换了名字,然后,他带上了侄子和陈圆圆一起,潜身于比云南更为偏僻闭塞的龙鳌里来避难求生。现今,这里还流传着他们发传说。
参考资料:
『《东华录》、《清史稿》、《吴三桂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