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熙去世、雍正继位那个特殊的畅春园之夜,说法可真是多。台湾作家高阳的小说《乾隆韵事》、电视剧《雍正王朝》、穿越剧《宫》1、《宫》2、《步步惊心》,说法莫衷一是。在真实的历史上,那天晚上在畅春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雍正继位不外乎两种说法,一是得位不正,二是正常接位。先说这非正常接位,以前隆科多修改遗诏说甚是流行,其实,还比这更吓人的说法呢,比如——毒药。
有研究者综合《清圣祖实录》、《大义觉迷录》及《永宪录》的有关材料,勾勒出康熙去世的那一天(十一月十三日)事变的轮廓。
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了畅春园之后,隆科多得到某些内侍的协助,在康熙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使康熙处于严重昏迷状态。
隆科多一方面对朝臣们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矫诏将皇子们、特别是“皇八子党”成员胤禩、胤禟、胤䄉等,急召至畅春园,实际上是变相软禁。
可以推测的是,皇子们虽然名为“侍疾”,但此时玄烨已处于昏迷状态,他们根本不可能听到父皇的“口谕”;而隆科多则可以声称,玄烨昏迷前曾对他口授传位诏书,但还是等待皇帝清醒时直接向皇子们口授,更为信实、妥善。
当然实际上,康熙已经失去恢复神智的希望了。总之,胤禛捏造的传位于他的所谓口头遗诏,直拖到玄烨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传达。
大多数皇子应该能判断出真相,但是在武力胁迫下,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既成事实,由皇三子诚亲王胤祉领头“向朕叩首,劝朕节哀”等等。
胤禩、胤禟最后也只能坐视事态的发展,因为北京城郊内外这时已是“铁骑四出”,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局势再也不可逆转了。
所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的事件,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
胤禛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并逐渐巩固了地位,对于隆科多这样一位立了首功但知道一切底细的同谋者,正所谓“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四年后,隆科多就被“除掉”了。
当然,也有一派学者认为胤禛是“合法继位”的。如冯尔康的《雍正传》认为,“联系康熙生前比较看重他(胤禛)的情况分析,在弥留之际决定传位给他,并从斋所召其至畅春园继位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一种在当时就很流行的说法,说康熙是因宠爱胤禛之子弘历而传位于胤禛的。前几年流行的纪录大片《圆明园》就采取了这种说法。
说胤禛曾在弘历十二岁那年,在自己的赐园圆明园牡丹台宴请过父亲康熙,康熙和这个孙子初次见面,就非常喜爱,这为日后康熙传位于胤禛起了大作用。
还有传闻,康熙曾说,弘历将来的福气会比他还大。如果弘历将来当不了皇帝,怎么会福气比祖父大呢?
为了确保弘历能当上皇帝,就必须先让他的父亲胤禛当上皇帝……这逻辑,您明白了吧?
一切真相,我们今天只能靠推测了。康熙喜欢弘历,可能是真的,但是,他的二十几个长大并成婚的儿子,给他生了100多个孙子。
就说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虽说他父亲那么不堪,可康熙对这个孙子的重视,也是人尽皆知的。
还有十四阿哥胤祯的儿子,在他西征期间,康熙还曾为他的一个儿子主婚,而且当时非常高兴。弘历是否能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在此存疑。
好了,不管怎么说,胤禛终于当上了皇帝,雍正王朝正式开始。最后再把本故事所涉及的人和事做一些补充交代:
胤祯,胤禛的亲弟弟,传说中康熙看中的接班人,回到北京奔丧之后,被软禁起来,而且还失去了他的名字。
按照避讳的原则,胤禛即位后,他的兄弟们都把第一个字“胤”改成了“允”,而十四皇子改得更彻底,更名——“允禵”。
德妃,也就是胤禛、胤祯的生母,儿子当了皇上,她理应是皇太后了,可是这位太后真是另类,死活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尊号,而且在康熙去世后一年多,突然死亡,据说,是触柱而死。
畅春园。已经提了那么多次了,在那时那么有名的园林,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两个庙门呢?自雍正继位开始兴建圆明园,畅春园的很多东西——石头啊、木料啊什么的,逐渐地被拆添到圆明园和其他新建园林里去。
圆明园共建了150年,想一想东西搬走了多少。畅春园,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主要有三个功能,一,少部分地方作为太后养老的地方;二,佛堂;三,皇家杂物仓库。
同治年间,慈禧想重修圆明园中的部分景观,畅春园的东西又被搬走一批。再后来,八国联军来了,畅春园,整修了一部分的圆明园,还有颐和园,再次被洗劫,基本上就不剩啥了。
边学边写边看,回归历史现场。“边读边看话历史”隶属红橙学院MCN矩阵签约自媒体,垂直历史领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