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兄自立,强楚出荆襄
楚成王是桃花夫人息妫和楚文王的二儿子,自弑兄自立,一生辉煌。
楚成王同时期曾硬刚两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折辱一位小霸——宋襄公,成王初即位时,当时的周天子曾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等于承认了楚国“南霸天”的地位,你就在南边而折腾吧,别跑中原来就行。
其实,当时周天子也是看到了楚国北进中原、争霸中土的势头,所以才会有这么一说。但是楚成王承袭了楚武王、文王两代的北上方针,并不曾停歇争霸之路。
早在楚武王时期,就开始了逆汉水而北上,楚武王三伐随国,随国惧服,消弭了楚国北伐的侧翼之患,为楚国北进中原的宏图伟业进行了奠基。
之后的楚文王再接再厉,攻灭邓国、申国,建立起了北伐前哨阵地,随后,楚文王又进而北伐蔡国,俘虏了蔡哀侯,灭了息国,虏了息侯夫人桃花夫人息妫,然后才有了楚成王的出世。随后,楚文王先后打服、灭杀多个江汉间的小国,楚文王十一年,《史记》称“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楚国作为强国的形象出现在了列国诸侯面前。
与齐争长,逼平齐桓公
楚成王时期,北进中原的战略要地是郑国。于是楚成王开始了伐郑之路。
楚成王即位之后,连续4次伐郑。
在第二次伐郑时,齐国感受到了楚国的威胁。召集中原诸侯在阳谷会盟,共商伐楚之计。
这次齐国集合八国联军南下伐楚是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三十年,楚成王十六年,当时,齐国已经完成了慑服鲁国、击戎救燕、存邢救卫,多次会盟等工作,以“尊王攘夷”的口号牢牢地把持着中原政治的话语权,成为了名副其实中原霸主。
齐国这次大举南下,为的就是向楚国表明,绝不允许它侵略郑国、染指中原。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要与齐国生死相搏,风险就太大了。所以,年轻的楚成王选择了和谈。
楚成王派遣屈完面见齐桓公,屈完问,齐楚本来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则以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为由答之。随后齐桓公还带屈完参观了一下联军军威,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则底气十足、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如果齐君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齐君用武力,那楚国就以方城之山作城墙,以汉水作护城河,齐君兵马虽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最后双方达成妥协,订立召陵之盟,联军退兵,达成和解。
召陵之盟后,楚成王并未放弃北进的计划,但是尽量避开了与齐国正面相抗。
楚成王与齐桓公的交手算是打平了。
不过楚成王年轻,他成功熬死了齐桓公。
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齐国内乱,霸权不再。
蛮而攻宋,打爆宋襄公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五子争位”,其霸权地位因内乱迅速衰落。
此时,在齐国“五子争位”过程中助力太子昭登位的宋襄公似乎是看到了机会。于是效仿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想要坐上霸主之位。
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召集齐、楚两国在鹿上会盟。齐国国君齐孝公正是宋襄公协助上位的太子昭,当然要给宋襄公一个面子,要还人家的人情。而楚成王则是来探查敌情的,他要看看中原诸侯“武林”有没有像样的敌手。
宋襄公一看,齐、楚两个大国都给他面子,于是有点飘。
得意的宋襄公要求楚成王带着小弟们共尊他为霸主。没想到的是,楚成王居然还答应了。
这个楚成王可没安什么好心,待到这年秋天,他们在约定的盂这个地方再次会盟之时,楚成王确实带来小弟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来参会,但是这次楚成王却并没有履行上次鹿上之盟时的承诺。他跟宋襄公争起了霸主之位,宋襄公讲要重信义,但是楚成王说我们是蛮夷,讲什么信义,我们只讲实力。
争论不下之际,楚成王直接出动埋伏,把宋襄公抓了俘虏了。不但抓了,还装进了囚车拉往楚国。直到当年冬天,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
“霸主”宋襄公回国后,每每想起囚笼生活就怒火中烧,但是又不敢直接报复楚国。
时间不长,郑国国君到楚国去朝拜,表示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宋襄公听说此事,立即勃然大怒,表示郑国忒可耻,你一个中原正派诸侯国居然去舔南蛮子的屁股,真是不可容忍,于是兴兵伐郑。郑国立刻向楚国求援。
于是,春秋时代最能体现“仁义”精神的战争——泓水之战打响了。
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于是让楚军全部顺利渡过了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门官)悉为楚军所歼灭。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
泓水之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落下帷幕。
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从诸侯会盟到泓水之战,楚成王把宋襄公虐得体无完肤,拿捏得死死的,堪称完爆宋襄公。
与晋争霸,惜败晋文公
泓水之战后,楚成王人生达到了巅峰,宋、郑、卫、曹等小国皆已俯首帖耳,齐国则选择了沉默。
此时的楚成王信心百倍,只待挥师中原霸天下。可惜,他遇到了春秋第二位男主角:晋文公重耳。
楚成王和晋文公曾有过一面之缘。
当年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因为晋国内乱逃亡各国。
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公子重耳先后逃亡卫、齐、曹、宋、郑等国,在郑国没有得到礼遇的公子重耳离开郑国来到了楚国。
楚成王很够意思,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了他。在宴席上楚成王说:"如若您将来能回到晋国继任国君,您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楚成王说:"虽然如此,您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我会为您退避三舍。" 这就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由来。
重耳这话说得倒也谦卑,但是接下来,重耳又说了,“如果这样还得不到君王您的宽大谅解,那就只有一战,跟您较量一下了!”
楚国大将子玉听后很生气,对楚成王说:"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楚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我怎么可以杀了他呢?况且他的话又有什么可以反驳的呢?"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
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从秦国不辞而别。秦国特别生气,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要把重耳邀请到秦国。其目的就是要送重耳回国。听到重耳今后有了着落,楚成王也很高兴,亲自送行,并赠送了很多礼物。
果然,没过多久,重耳等人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
在重耳流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晋国很快从混乱中恢复了国力,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
自从泓水之战楚国大胜宋国后,楚国北进的势头无可阻挡。楚国势力在中原疯狂扩张,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
此时已经强盛起来的晋国,也一样有称霸中原的野心,此时已是国君的晋文公重耳绝不允许楚国继续在中原地区肆虐下去了。如此一来南北两个超级大国的正面碰撞不可避免,于是城濮之战爆发了。
公元前632年,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军援宋。
楚国大将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兑现当年的承诺,主动率军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上钩了。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一战而霸。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楚成王称霸中原的梦想再次破碎。
遭子逼杀,死而难瞑目
楚成王英雄一世,但是结局却有点悲哀。这要从他立太子一事说起。
当初想立商臣为太子的时候,楚成王征求过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告诉他,大王您现在还年轻,公子又有很多,再说那商臣两眼像毒蜂,声音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他为太子。
那个时候楚成王没有听子上的意见,可在商臣当上太子之后,楚成王渐渐的就发现这个儿子真的不行,就想废掉商臣改立公子职。
结果这个事情就被商臣知道了,他就发动了兵变围住了楚成王的王宫,逼楚成王自杀。楚成王眼看自己命要不保,就向儿子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希望能吃一顿熊掌,拖延时间等待外援。听完老爹的这个要求之后,商臣的连眼睛都没眨就拒绝了,可怜一代英主楚成王就这么自杀上吊而亡。
商臣即位,就是楚穆王。
据说楚穆王即位后,给楚成王上谥号为"灵",但楚成王尸体不闭眼睛,于是改称谥号为"成",楚成王尸体这才闭上眼睛。
楚成王一生,抗齐(齐桓公)、辱宋(宋襄公)、战晋(晋文公),靠实力成就“南霸天”之地位,如果春秋时代少了楚成王,恐怕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也要褪色不少。
但终究还是少了主角光环的笼罩,楚成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梦想,只能交给孙子去实现了(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后面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