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志奎
文科
中国的科举制创自隋代,迄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终结,历时约1300年。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法,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一套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完备而严密的制度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明、清两代名臣能相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英宗之后更形成了“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因此科举是当时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它与古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教育用于培养人才,官制用于使用人才,而以科举为中心环节。科举是一种历史现象,它能在历史上产生、发展,直至消亡,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尽管它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并且在发展中产生了许多腐败现象,但不能不承认,它也为封建国家发现和选拔了不少人才,其中有相当多的人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些人甚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栋梁,至今仍有巨大影响。从不拘资历、以才取人和通过考试这一平台公平竞争这些特点来看,科举制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凡本省的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由贡士参加的科举制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委派大臣主管殿试,主考官阅卷评定名次后呈皇帝核准,皇帝通常只圈定一甲前三名。有时皇帝会对贡士们进行策问。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自隋迄清1300年间,产生了十一万余名进士。明清两代先后举行过进士考试201科,取中进士51624人。。这些人构成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特殊群体。他们绝大部分是当时中央和地方统治集团的骨干,参与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又在文、史、哲、艺等诸多领域有所建树。记录这些精英们的史料如历代《登科录》、《题名录》仅简略录入姓名、
籍贯、榜次等内容。除了少数人在国史中载有传记外,其他人物的史料如字号、生卒年、仕历、政绩、著述等大都散见于方志、文集、碑记、谱乘、野史、杂记等文献。亦有未仕者,历迹不彰,国史、方志无载。受参阅资料所限,遗漏在所难免,据可查阅资料记载,明清两朝平原、恩县(1956年撤消,驻地现为平原县恩城镇)取中进士60人。兹按科甲年先后顺序(同一科甲年的按甲第名次为序),辑录于此。
国子监博物馆进士题名碑
【苏文洪】恩县人。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乙丑科三甲第六十五名进士。
【苏文】恩县人。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癸酉科举人,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丁丑科夏榜(注1)三甲第一名进士。授山西陵川县知县,升高唐州知州。死于“靖难之役”。
【王用】平原县人。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乡试解元,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甲申科三甲第三百五十九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为之立有“解元坊”、“进士坊”。
【郭镗】字子声,号弦庵。恩县人。生于明正统戊午年(公元1438 年)十二月十一日,卒于弘治庚申(公元1500年)七月十日。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乙酉科举人,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丙戌科三甲第一百八十四名进士。擢兵科给事中。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升都给事中,旋改通政司右参议。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 年)八月,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次年改巡抚大同。以坐“大同匿掳事” 降官六级,被谪四川射洪县知县。旋升云南按察司佥事,以病乞归。卒祀乡贤祠。为之立有“世科坊”、“进士坊”“都宪坊”,为郭镗暨弟郭钰立“丛桂坊”。弟,郭钰,成化进士,未仕。孙,郭桢,嘉靖举人,知县。
【王坦】字彦平。平原县人。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壬午科举人,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己丑科三甲第一百零六名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升刑科都给事中。正直敢言,不避权贵。内阁首辅彭时擅权,多失政,王坦直言论之,被谪广西北流县主簿,后迁南直隶扬州府知府,仕至布政司参政。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推重。为之立有“都谏坊”。
【郭钰】题名碑作郭玉。字子美。恩县人。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戊子科举人,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甲辰科二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刑部主事,不仕。卒祀乡贤祠。为之立有“再芳坊”、“进士坊”。兄郭镗,明成化进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
【王景】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己酉科举人,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庚戌科进士,未及殿试而卒。为之立有“秋鹗凌霄”、“春鲸跃浪”二坊。
【庞璁】原籍恩县,军籍武工左卫。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壬子科举人,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癸丑科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初授中书舍人,仕至湖广岳州府知府。为之立有“进士坊”。
【姚文渊】字宗翰。平原县宋家寨村人。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壬子科乡试经魁(注2),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丙辰科三甲第四十八名进士。授河南汤阴县知县,严明而能断。行取(注3)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出为河南汝宁府知府,以治才调河南开封府知府,旋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又升陕西布政司右参议、按察使、右布政使。在陕十三载,多有建树。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朝廷派员赴陕西考察民情,因与朝廷观风者(注4)政见不合,拂衣而归,被罢免。为之立有“进士坊”、“方伯坊”。
【聂宣】题名碑作聂瑄。原籍平原县,军籍金吾右卫。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举人,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进士。授南直隶婺源县知县,升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仕至陕西行太仆寺卿。为之立有“豸绣坊”。
【刘经】恩县人。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壬子科举人,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壬戌科三甲第二十三名进士。授浙江永嘉县知县,仕至陕西按察司佥事。为之立有“进士坊”。子,刘黄钟,嘉靖举人、知县。
【刘儒】恩县人。明弘治五年壬子科举人,弘治十五年壬戌科三甲第七十三名进士。授府推官。为之立有“折桂坊”。
【张克温】恩县人。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乙丑科三甲一百一十三名进士。
【周叙】原籍恩县,军籍湖广九溪卫。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庚午科举人,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五名进士,仕至都察院副都御使。
【张禄】字岱野,号津西。平原县张官店村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丁卯科举人,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辛巳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进士。授河南陈留县知县,入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宣府。仕至河南布政司参议。为之立有“进士坊”、“柱史坊”。
【张一厚】平原县人。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科举人,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丙戌科三甲第一百零七名进士。授直隶获鹿县知县,改安徽当涂县知县。升南京户部主事、郎中。出为浙江处州府知府,升至浙江按察司副使,分巡海防道。为之立有“进士坊”。
【左杰】恩县人。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乙酉科举人,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己丑科进士,任浙江余姚县知县,调上虞县知县。历户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河南布政司参议、陕西按察司副使。仕至河南布政司参政。为之立有“恩荣坊”。
【石迁高】恩县人。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戊子科举人,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己丑科,任直隶内黄县知县,擢工科给事中,升户科都给事中,出为直隶大名府知府。历江西按察司副使、河南布政司右参政、陕西按察使、四川右左布政使、左布政使。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迁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为之立有“黄门清要坊”。
【刘洛生】恩县人。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丁酉科举人,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戊戌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进士。授山西翼城县知县,升直隶六安州知州,改陕西耀州知州。为之立有“登云坊”“步月坊”、“进士坊”。兄,刘鲁生,嘉靖进士、知府。
任士凭画像
【任士凭】字可依,号思亭。平原县任家铺村人。生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卒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癸卯科举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科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礼部祠祭司主事,改吏部文选司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历光禄寺少卿、通政使司通政、顺天府府尹。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月,任巡抚江西、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期间复查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叛宁王朱宸濠封爵世袭案,上《江西奏复封爵咨》疏。明世宗下诏追赠王守仁新建候,谥文成。子孙承袭。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母忧。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卒于任,赐祭葬,祀乡贤祠,葬于平原县北任村西。为之立有 “翰苑坊”、“天曹坊”。
【段锦】恩县人。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丙午科举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科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进士。授陕西壶关县知县,擢升陕西道监察御史,以谏言被谪直隶深州通判,旋改直隶大名县知县。历直隶保定府同知、南直隶苏州府知府、河南按察司佥事、陕西布政司参议。卒祀乡贤祠。
【刘鲁生】恩县人。明嘉靖十年(公元1543年)辛卯科举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科三甲第一百五十六名进士,授陕西曲沃县知县,刑清政举,吏民畏服。升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仕至河南开封府知府。卒祀乡贤祠。为之立有 “折桂坊”、“进士坊”。弟刘洛生,嘉靖进士,知州。
【胡致和】平原县人。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癸卯科举人,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科三甲第二百零一名进士。授户部主事。为之立“地曹坊”。
【张蕙】号抑斋。平原县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己酉科举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历四川按察司佥事、河南布政司参议,以按察司副使,先后分司昌平、甘肃道。又迁山西布政司参政,升按察使。所至新庙学、恤孤独,以廉明公恕称。隆庆五年(1571)三月,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曾赋诗:“一官报国心唯赤,万事无惭面不红。”次年四月去官回归故里,创修《平原县志》,未竟而卒。为之立“都宪坊”。
【纪公巡】字行道。恩县人。明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举人,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邢科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出为直隶永平府知府,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蓟州道。改调陕西按察司副使,整饬固原兵备道,适固原兵变,单骑往抚,遂得平息。升山西汾州布政使司参政,筑城募兵,防卫不辍,边陲获安。仕至陕西按察使。卒祀乡贤祠。为之立“世科坊”、“秋台坊”。
【毛自道】平原县人。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癸卯科举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丙辰科二甲第六十一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至郎中。出为山西平阳府知府,升湖广按察司副使。为之立有“进士坊”。
【商诰】字右川。平原县人。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癸卯科举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授直隶肥乡县知县,升兵部职方司主事。奉命守山海关,御敌有功,赐白金,擢员外郎,旋升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司蓟州道。为之立有“进士坊”。
【雷稽古】字汝征。恩县雷家集村人。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戊午科举人,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己未科三甲第十六名进士。初授平阳府推官,谳狱多平反。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擢湖广道监察御史。期间查处按察司佥事樊仿、长洲府通判胡穆、襄阳府通判季文启等10人贪赃枉法案,时有“雷青天”盛誉。为官清操劲节,不屑攀附首辅张居正,贬官南京大理寺,转应天府丞,旋贬应天织造,以疾告归。居家严戒五事,题写于壁曰:“不举放私债、不嘱讬公事、不买卖官物、不告害平人、不吞谋田产。”为之立有“进士坊”。 卒祀乡贤祠。
【赵焞】字子明,号缉斋。平原县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戊午科举人,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乙丑科三甲第六十九名进士。授直隶长垣县知县,惩治慓猾,屡绝疑狱。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广东。转江西按察司参议,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充苑马寺卿。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四月,迁山西按察司副使,旋改陕西按察使,仍充苑马寺卿事,以事谪南京苑马寺少卿。迁陕西布政司参政,分守临巩道。改福建布政司参政,加按察使衔,分守建南道。以年老告归,卒祀乡贤祠。为之立“廉宪坊”。孙,赵见图,崇祯进士,教谕。
【辛如金】恩县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戊午科举人,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戊辰科三甲第九名进士。授直隶永平府推官,被谪江西宁州判官,升知县。
宋仕书写的《邢侗墓志铭》(局部)
【宋仕】字原学,号可泉。平原县王凤楼镇宋家寨村人。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辛酉科举人,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辛未科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进士。初授直隶衡水县知县、改遵化县知县,皆称惠政。行取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抚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再抚四川。升顺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万历十九年(公元 1591年)九月,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旋以都察院副都御使巡抚应天。次年,迁南京大理寺卿,未几,受中伤告归。赋闲在家二十 年,起复南京大理寺少卿。万历四十五年(1617),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兼摄三部事。以劳卒,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祀乡贤祠。为之立“霜台 持宪坊”、 “天下之平坊”、 “畿南开府坊”。著有《绎幕园集》、《存笥集》、《奏议摘藁》。
【霍从教】字似谷。平原县人。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科举人,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庚辰科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授直隶邯郸县知县,改获鹿县知县、陕西大同县知县,行取江西道监察御史。卒祀乡贤祠。
【高知止】字明甫。平原县人。家贫力学,寒暑不辍。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科举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癸未科三甲第七十五名进士。授陕西阳曲县知县,补直隶大名县知县,调长垣县知县,患足疾告归。赋闲在家,以张蕙所修未竟《平原县志》为蓝本,博考群书,摭拾见闻,修成《平原县志》十卷,为平原县修志之始。
【杨士鸿】原名杨云鸿,字磐石。原籍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村,移籍禹城县。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丙子科举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己丑科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授直隶密云县知县,升刑科给事中,改吏科给事中。
【张国柱】字维桢,号宁字。平原县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庚子科举人,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庚戌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二名进士。授河南临颍县知县,改直隶魏县知县。天启初年,晋户部主事,改礼部主事,升郎中。出为浙江按察司副使,分巡嘉湖道。擢浙江布政司右参议。天启七年(公元1626年),擢四川按察使,旋升陕西右布政使。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入觐,回任中途突发重病,上请告归,被诬以“托病违限”落职。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起用为陕西凤翔道副使,赴任中途至稷山县发病而卒。子,张完臣,清顺治进士、主事;孙,张拭,举人、内阁中书;曾孙,张方晋,举人、知县。为之立“四世甲科坊”。
【赵时晋】字进之。平原县人。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己酉科举人,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授直隶任县知县,明敏果敢,惩恶爱民。调直隶滑县知县。仕至户部云南司主事。
【李应荐】恩县人。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己酉科举人,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癸丑科第一百二十九名进士,天启间官监察御史。崇祯初,以附魏忠贤入阉党逆案,被削职。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清兵入山东,李应荐捐资募兵,助恩邑令张贺守城,城破,身被数刃而死。祀忠义祠。
【任光谞】字养纯。平原县人。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戊午科第九名举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三名进士。授山西沁水县知县。
【张聚秀】字颖禾。平原县人。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举人,天启五年(公元1622年)乙丑科三甲第八十四名进士。授河南永宁县知县,有异政。调安阳县知县,兴利剔弊,惠政于民。崇祯初,擢云南道监察御史。祖父张世亨,嘉靖举人、刑部司务。
【赵见图】平原县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丁酉科举人,任山东冠县教谕。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三甲第二百五十六名进士。祖父赵焞,嘉靖进士,按察使;子,赵琛,清顺治进士、知县。
【孙似古】字还醇。平原县人。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举人,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辛未科三甲第二百五十八名进士。授山西曲沃县知县,未仕。
【刘明偀】题名碑作刘明锳。恩县人。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丁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一名进士。授掌印中书舍人,充广西乡试主考官。擢贵州道监察御史,巡视漕运,巡按陕西。出为布政司参议,分守淮徐道。
【张吉士】字松霞。平原县人。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癸酉科举人,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庚辰科三甲第七十五名进士。授陕西苑马寺录事,升平阳府推官。入清,授陕西武功县知县,升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历浙江督粮道、嘉湖兵备道。卒祀乡贤祠。著有《通鉴史传评纂》、《性理评纂》。
【刘嘉註】平原县人。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科举人,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科三甲第二百三十三名进士。授直隶高阳县知县,调湖南永兴县知县。
【刘楷】字式围。恩县人。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369年)己卯科举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科三甲第二百四十六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礼部祠祭司郎中。著有《大学古本解》。
【蔡完梅】字君调。平原县人。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壬午科(本科为“赐特用出身进士”,史称“御进士”。共录取二百六十三名,未分甲次)第一百四十九名进士。入清,历湖广辰州、常德、衡州府推官。
【张自涵】字施普。平原县人王凤楼镇张辛村人。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戊子科举人,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己丑科三甲第二百零八名进士。授直隶永平府迁安县知县。以卓异升刑部员外郎,平反冤狱,执正不挠。出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分巡宁武、代县、雁北等地。改河南布政司参议。升按察司副使,分巡贵州安平道,以劳疾卒于官。
【赵琛】平原县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科举人,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壬辰科三甲第二百七十八名进士。授江西高安县知县。曾祖父赵焞,明嘉靖进士,按察使。父赵见图,明崇祯进士,县教谕。
【张完臣】字良哉。原籍平原县王凤楼镇张辛村,寄籍顺天府宛平县。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戊子科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三甲第二百三十二名进士。授兖州府教授,改威海卫教授,升国子监助教,晋主事,未任而卒。著有《周易滴露集》四卷、《东村日录》十卷、《安远堂诗集》、《海偶寤言》等,其中《周易滴露集》收录于《四库全书·经库·易类》。
【祝应晋】字蕃锡。恩县人。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甲午科举人,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己亥科三甲八十五名进士,授湖北勋西县知县。
【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县王杲铺镇董路口村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清史稿》有传。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丙午举人,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丁未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初为侍讲、侍读学士。历充云南乡试主考官,顺天府乡试副考官、顺天府学政、礼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两江总督。为政持大体,有惠于民,江南民众为立生祠。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因河工事降职五级。旋以侍读学士复出,历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漕运总督、都察院右都御史。卒于清河馆舍。为之立有“探花坊”、“翰林学士”“大司马坊”“亚相坊”。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至董讷故居,御书“眷念旧劳”四个大字,令其子董思凝悬于墓门。为之立有“探花坊”、“翰林学士坊”、“大司马坊”、“亚相坊”。著有《西台奏议》、《两江疏草》、《督漕疏草》(22卷)、《柳村集》(12卷)、《华琯集》(6卷),其中《督漕疏草》收录于《四库全书·史库·奏议类》,《柳村集》收录于《四库全书·集库·别集类》。子,董思凝,康熙进士,布政司参议、道员;孙,董元度,乾隆进士,知县。
【董思凝】字养斋。平原县王杲铺镇董路口村人。生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卒于乾隆元年(公元1723年)。思凝事母至孝,其父董讷手书“真孝子”赐之。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甲子科举人,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戊辰科三甲第七十八名进士。初授内阁中书,参与修订《大清律》。升刑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湖广提学道佥事、云南布政司参议、直隶口北道参议。为之立有“天官坊”、“学宪坊”。著有《养斋集》、《海棠巢诗词》、《淮行草》、《滇行草》等。父,董讷,康熙进士,探花,两江总督;子,董元度,乾隆进士、知县。
【姚一经】字含六。平原县人。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己卯科举人,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己丑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名进士。授河北大名县知县,清保甲、兴学校、勤课士、慎折狱,士民皆感服。
【张予介】字济和。平原县王凤楼镇张辛村人。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甲辰科举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四十名进士。授江苏新阳县知县。父,张拭,内阁中书。
【陈怀仁】恩县人。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己酉科举人,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丁巳科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进士。授四川西昌县知县,改江南金山县知县。
【董元度】字曲江,号寄庐。平原县王杲铺镇董路口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卒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举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注5)授江西安远县知县,仅一年,改任东昌府教授。著有《旧雨草堂集》八卷。广西桂林胡德林(曾任济南知府)为之作序云:“曲江之诗和平尔雅,不为浮艳之态,而亦无钩章棘句之习。大抵根于义山,而归宿于放翁。间作长短句,含宫嚼徽老而不衰。”其诗名噪海内达三十年之久。祖父董讷,康熙进士,探花及第,两江总督;父董思凝,康熙进士,参议。
【张曾羽(曾羽合一,读zeng)】字叔举,号牧村。平原县王凤楼镇张辛村人。生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三月。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丁酉科举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三甲第三十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充顺天乡试和会试同考官,陕西、贵州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丙辰(公元1856年)科会试同考官。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入值上书房,为詹事府右中允。历河南怀庆府知府、粮储盐法道员、光禄寺卿。以疾乞归,卒于家,葬于张辛庄。子,张敟、张璥皆道员。
【朱玉林】字荫涂,号立斋。恩县人。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辛酉科举人。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壬戌科二甲第六十三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主事,改广西昭平县知县。两充乡试同考官。为政廉平,不尚苛察。丁母忧归。卒祀乡贤祠。
【郭种德】字迈庵,号秋岩。恩县人。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恩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丁未科进士,历湖北京山县知县、监利县知县、嘉鱼县知县。充道光二十九年乙酉科、咸丰九年己酉科(公元1849年)湖北乡试同考官。政绩文声重于当时。咸丰三年,太平军北进,盗匪熊光宇乘机进犯,郭种德率团防扼要于县东三十里外,盗匪自他道潜入,劫狱焚署,肆行杀掠,闻警弛归,盗匪已逃走。郭种德长子郭宸黼,长女均遇害。即日,郭种德会同防汛直捣盗匪巢,按名拿获,民赖以安。鄂匪劫后,郭种德请辞北归,上宪未允,滞留楚地,批定《红楼梦》四十册。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卒于湖北沙市。祀乡贤祠。为之立有“进士坊”。著有《楚俗杂咏》、《苷园随抄》。
【王佑】恩县人。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甲辰恩科举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癸丑科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历陕西清涧县、安徽英山县知县。
武科
唐代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清代时改称武科。历朝的武举时废时复。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武举出身的社会地位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武科乡试于文科乡试举行之后的两个月,即于同年十月开武科乡试。其内容分内、外两场。外场试学射、步射、技勇等,内场默写武经。在实施过程中以外场为主。取中的称武举人。
会试于武科乡试的同年九月举行。各省的武举人参加,其考试的内容与乡试武试相同。主试武试名额无定员,临时根据外场合格情况确定。取中的称武贡士。
殿试可分为三日:第一日试马步箭,第二日试弓刀石,第三日带领引见,等侯钦定甲第。武进士殿试经钦定御批,分为三甲: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第一名为武状元,第二名为武榜眼,第三名为武探花,第二甲赐武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
明清两朝平原、恩县计有武科进士15人。
【刁师武】字岱峰。平原县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己酉科武举,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癸丑科武进士。任福建把总,以军功累升福建都指挥。
【徐岐鸣】平原县人。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辛酉科武举,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乙丑科武进士。山东领班都司。
【孙从教】平原县人。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科武举,万历十一年癸未(公元1583年)科武进士。固关把总。
【朱家镇】恩县人。明万历十年壬午(公元1582年)科武举,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丁酉科武进士。
【张文琳】恩县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丙戌科武进士。
【陈鹤声】恩县人。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壬午科武举,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壬辰科武进士。任江南寿州卫守备、宣镇游击。
【沙明勋】平原县人。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乙卯科武举,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丙辰科武进士。
【赵重谕】平原县人。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己未科武进士。福建厦门守备。
【郭世杰】恩县人。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己未科武进士。任北直隶保定卫守备。
【许邦垣】字翰臣。平原县人。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戊午科武举,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乙丑科武进士。湖广沅州守备。
【方龙甲】平原县人。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乙酉科武举,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乙未科武进士。广西柳州守备。
【赵龙田】字泽普,号橡村。平原县人。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庚申科武举,嘉靖十四年己巳(公元1809年)科二甲第一名,传胪。授陕西延绥、榆林总兵。
【姜万春】恩县人。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己卯科武举,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庚辰科武进士。营守备。
【王梦麟】平原县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辛卯科武举,十二年(公元1832年)壬辰科进士。三等侍卫,仕至云南、贵州总兵。
【刘国治】字承甫。恩县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壬子科武进士。由蓝翎侍卫授山西垣曲县东滩营都司。同治六年,捻军张宗禹部攻破垣曲县城,刘国治战死,入祀忠义祠。
注释:
注1、夏榜:本科三月殿试时,取中进士的都是南方士子,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状告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韬等人偏袒南方士子压抑北方士子。朱元璋命翰林侍讲张信等人复阅落第试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复阅认为北方士子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将试官治罪。朱元璋自阅试卷,于六月进行殿试,取中六十一人,完全是北方人,因此称夏榜,亦称南北榜。
注2、经魁:明科举有以五经取士之法,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名为经魁。乡试中每科必于五经中各中一名,列为前五名。清亦沿称前五名为五经魁,或五魁。
注3、行取:明制,地方官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
注4、观风者: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官员。
注5、散馆:明 清 时翰林院设庶常馆,新进士朝考得庶吉士资格者入馆学习,三年期满举行考试后,成绩优良者留馆,授以编修、检讨之职,其馀分发各部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参考书目:
1、《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明代职官年表》张德信著,黄山书社2009年版。
3、《清代职官年表》钱实甫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4、《平原县志》清乾隆十四年刻本,黄怀祖纂修。
5、《续修平原县志》民国二十四年曹梦九督修,民国二十五年刻本。
6、《恩县志》明嘉靖十七年刻本,张季霖修纂。
7、《重修恩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王化三编修,民国三十一年刻本。
李志奎,男,1975年11月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现任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馆员,传统文化爱好者。曾获“齐鲁文化之星”等荣誉称号。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