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英雄还是大魔头?他为何发布屠杀令?
文/张秀阳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建立者冉闵,评价泾渭分明。赞之者称他是 “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是民族英雄;贬之者骂他是三姓家奴,割据一方的军阀,暴君,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那么,冉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屠胡令”又是怎么回事?
本文不对冉闵做评价,只介绍他的一生的经历。抛开各类褒扬和攻击,还原一个真实的冉闵。
01.
西晋末年,司马氏诸王为争夺皇权,引发了“八王之乱”。边境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趁中原王朝战乱之际大量内迁,其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
五胡在北方建立的众多政权,后世称为“五胡十六国”。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十六国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政权,其实在十六国中有三个政权,并非少数民族所建立,他们是由汉族人士建立的:
前凉(301年-376年):前凉的建立者名叫张轨。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派十三万步骑兵大举进攻,前凉末代皇帝张天锡被迫出降,历经八代君王,割据七十六年的前凉政权灭亡。
北燕(407年-436年):北燕的建立者是汉人冯跋。436年北魏大军攻打北燕都城龙城。立国28年的北燕灭亡。438年高句丽王将冯弘杀死。
西凉(400年-421年):西凉的建立者名叫李暠。421年,北凉沮渠蒙逊引水灌敦煌,建国21年的西凉灭亡。
五胡十六国其实不仅仅只有十六个国家,十六国之外的冉魏也是由汉人建立的。它的建立者就是冉闵。
02.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
冉闵的父亲叫冉良,字弘武。冉氏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
冉良的父亲叫冉隆,冉隆的经历正史已经失传,只隐约知知他曾经加入到乞活军陈午的队伍,陈午的部队一直在同石勒的军队打仗。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㔨,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冉隆战死后,冉良在河内继续与前赵大将刘聪、石勒作战。之后,陈午战败,冉良被石勒俘获。
冉良被石勒俘获,石勒让他的侄子石虎收养他为养子,从此改名石瞻,成为石虎手下得力的战将。
公元319年,刘渊养子刘曜在长安称帝,改“汉”为“赵”,是为“前赵”。随后,石勒和刘曜公开对立,成立“后赵”。随后,双方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开展了连年的争战。
公元328年,刘曜石虎两军在高侯会战,石虎大败,也就是在这一战,石瞻被刘曜俘杀,死时连三十岁都不到,留下儿子石闵。石瞻死后,石虎把石闵收在身边当成孙儿辈抚养。
03.
历史上,石闵第一次亮相是在公元337年,这一年,石虎发兵三十万攻打段辽(北方鲜卑族部落),年仅15岁的冉闵也在其中,讨伐段辽取胜后,石虎又想顺便率领大军平灭慕容鲜卑。
石虎率大军进攻棘城,结果被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在城门拖树枝扬尘的两千骑兵吓得肝胆俱裂,弃甲而逃,跑回襄国。各路后赵兵马均有损失,共计被杀三万多,唯独石闵一军边打边撤,有条不紊,未遭创伤,由此冉闵威名大显。
永和五年(后赵太宁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此时的石世才刚刚10岁,大权掌握在大臣张豺手中,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张豺大杀后赵宗室和朝中重臣。
在外打仗争战的石闵于回军途中,听到张豺大开杀戒的消息,率军前往河内找到手握重兵,却又不知所措的宗室亲王石遵,石遵是石虎长子也就是第一任太子的亲弟弟,因此石闵拥立石遵,在李城起兵向邺城进军。
石闵开始了了他人生的精彩大剧。
04.
成功杀死石世后,石遵封功劳最大的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但他偏偏有意或无意忘了一件事:从李城出发时,石遵曾对冉闵说事成后让他做太子继承大位。但现在事成了,石遵却立了另一石衍为皇太子。
石遵利用完石闵,把石闵当成敲门砖,现在门是开了,屋也进了,砖自然没什么用。然而这块砖又很重,他又仍不了,卸了磨也杀不了驴。供在堂上,又不愿意,还怕被驴踢了。
石闵自认为勋高一时,应总揽朝政、还应立为太子;石遵却怕他在朝中势大,处处牵制。
公元349年十一月,石遵召石鉴等进宫,在郑太后面前议论此事,都请求杀冉闵。郑太后说:“从李城回师进京,若无冉闵岂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骄纵,不可动辄杀他。”石鉴出宫后,派宦官杨环驰马报告冉闵,冉闵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石虎第三子石鉴即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
此时的邺城。主要矛盾开始转化。
以前是后赵皇室内部你争我夺那个高高在上的大位。而从此时开始,羯族贵族们把矛头指向石闵。
随后发生的 “胡天殿暗杀事件”,彻底激怒石闵,也掘开了羯族人自己的坟墓。
05.
公元349年十一月。邺城。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天殿,想杀掉冉闵等人。后来,又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冉闵、李农进攻杀了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胡天殿暗杀事件”,引出两个结果,一是石闵“认祖归宗”从此改名“冉闵”;另一个就是《杀胡令》的出台。
《杀胡令》是冉闵的标签,是凝固在他身上抹不去的印迹。
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发令称:“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命城门不再戒严。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羯人也堵满了城门。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
史书上说,此令一出,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羯人,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汉族也有人因滥杀而死。
公元350年,冉闵杀死石鉴,于南郊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冉姓。
当了皇帝的冉闵成了公敌,四处征战。
公元352年四月,前燕慕容儁已攻下幽、蓟二州,侵占土地已达到冀州。冉闵带领骑兵抵抗他,与前燕将领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
冉闵与慕容恪交战,十战皆击败了对手。慕容恪就用铁锁把战马连接起来,在善射的鲜卑士兵中挑选了五千名士兵,列成方阵前进。
冉闵所乘的赤马名叫朱龙,日行千里,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顷刻间燕地骑兵蜂拥而至,重重包围住冉闵。冉闵寡不敌众,跃马冲破重围向东逃跑,走了二十余里,马无缘无故地死去,冉闵被慕容恪擒获。
在和前燕王慕容儁和他的会面中,慕容儁高声斥责道:“汝奴仆下才,何得妄自称帝?”冉闵不愧为一代英豪,虽是阶下囚,仍有冲天豪气:“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可做帝王?”
五月初三日(352年6月1日),冉闵被送到龙城,并在遏陉山将其斩杀,谥号武悼天王。
后人评价,单就取得的军事胜利而言,冉闵绝对排得上中国古代武将前列。但同时,冉闵缺少一个统帅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城府的政治头脑;身边缺乏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辅佐智囊,结果搞得自己始终处于孤立无援的环境当中,而在一柱擎天的战斗中又养成刚愎自用的习性,败亡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吕思勉评曰:彼闵蒙乃父之余廕,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范文澜评曰:1.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2.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3.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