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9月5日上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举行。现将座谈会发言摘登如下,以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坚守初心使命 无私奉献社会
作者:马旭(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
我叫马旭,是一名军人、医生,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今天,光荣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并作为代表发言,感到十分荣幸。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个贫困的小县城,从小目睹山河破碎的悲惨现实,我和每一个中国人一样,内心渴望国家繁荣富强。1947年,14岁的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军政大学分校学习医护,后来参加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多次立功受勋。回国后,我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以全优的成绩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1961年,中国空降兵进行大规模扩充,我作为军医负责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
怀揣着“建设一支强大空军”的梦想,为解决受伤伞兵救治问题,我与跳伞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期间,我发现由于军医不能随同跳伞,跳伞中受伤的战士难以得到及时治疗。于是,我向领导打报告,要求当伞兵。由于身高才1.53米,体重仅70斤,不符合跳伞要求,我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但我并不放弃,在家里挖了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填满沙子,用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搭起跳伞平台,每天下班后练习500次。训练受伤在所难免,但争当女伞兵的信念支撑着我咬牙继续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部队进行空降兵考核,我又去恳求首长,终于得到试跳的机会。我一连跳了三次,每次动作都很规范,最终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这一跳就是20多年!我成为中国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在党忧党、在党为党。20世纪80年代,我和老伴儿离休不离志,到高校进修外语,接受电脑培训,坚持潜心搞科研。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我始终不忘兴党兴军之责。为解决空降兵跳伞着陆瞬间强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士兵踝部骨折的问题,我和老伴儿经过多次尝试,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跳伞着陆时能有效保护踝关节的充气护踝,获得国家专利。我们研制出高原跳伞供氧背心,填补空降兵高原跳伞供氧的空白。几十年来,我和老伴儿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空降兵生理病理学》和《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人在远方,心系故土。14岁参军离开故乡后,因父母早年过世,将近70年,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留在脑海里的只剩下儿时的模糊记忆。我是一个幸运儿,在党和国家培养下,参了军、入了党、上了学、成了家,过上幸福生活。然而,我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的黑土地上,一些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的生活还不够富裕,还有很多孩子家庭比较困难……因此,我和老伴儿平时省吃俭用,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和老伴内心越来越焦虑,夙愿未了成为压在我们心口的一块石头。一次在武汉的战友聚会带来转机,一位转业到老家的战友帮忙联系了木兰县有关部门。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我们分两次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献给了家乡教育事业,终于实现了为家乡发展奉献绵薄之力的夙愿。
我今年86岁了,亲历了我们国家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70年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牢记,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为人民谋福利就是我的初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毕生的追求和神圣使命!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回顾我的一生,我感到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党和人民给予我崇高荣誉。这份荣誉既是激励更是鞭策,我将倍加珍惜这份荣誉,继续努力学习,继续艰苦奋斗,坚守初心使命,发挥榜样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主流声音汇聚起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作者:慎海雄(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委、中宣部部署要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权威的平台、主流的声音牢牢掌握宣传舆论主导权,持续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彰显了国家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深化融合传播,积极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舆论氛围。总台充分调动全媒体资源,广播电视协同发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频共振,采用新闻报道、专题专访、时政评论、公益广告、新媒体特稿等多种方式,形成强大融合传播声势。《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先后播出《一位九旬老人的初心》《爱国情奋斗者:百年义渡》等专题节目,报道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6月下旬到7月下旬一个月的时间,《新闻直播间》栏目在重点时段以每天10条的密度集中播出候选人事迹共299条、近600分钟;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中国乡村之声、老年之声等多个频率集中播出《德耀中华》专栏,央视网、央广网同步上线《德耀中华》首页专题,推出《张富清: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杜富国:不惧死神的“扫雷英雄”》等新媒体特稿,全方位展示候选人先进事迹,以全媒体多平台的融合传播达到良好宣传效果。
关注“平民英雄”,精心做好“身边好人”宣传报道。道德模范和身边先进人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平民英雄”,具有强大感染力和感召力。总台在做好道德模范系列报道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挖掘“凡人善举”,做好榜样宣传,推出《闪亮的名片》系列节目,制作播出“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医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最美职工”“最美支边人”等评选发布仪式,推出“大国工匠”等系列节目,相继开展寻找“最美教师”“最美孝心少年”等系列活动,持续举办“感动中国”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持续不断、久久为功。
坚持以文化人,创新道德模范宣传品牌节目。面对新的舆论生态,总台以创新手段开展“时代楷模”学习宣传活动。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设《时代楷模发布厅》,每日滚动播出“时代楷模”宣传片,做好典型宣传,展现动人事迹,大力弘扬“时代楷模”的爱国情怀、奋斗姿态和奉献精神,唱响新时代的英雄赞歌。节目持续强化网络正面宣传,创作《向梦想出发》微视频,用鲜活的表达方式再现“时代楷模”的事迹形象,在加拿大、意大利、阿根廷等十余个国家的华语媒体播发,总阅读量超3.72亿次,引发热烈反响。针对年轻受众特点,发布短视频500余条,总播放量近4亿次、点赞数超千万次,以接地气、有风骨的“网言网语”生动讲好典型人物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年轻群体接续奋斗、追梦圆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总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此次会议部署要求,把道德模范宣传持续引向深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聚磅礴力量。一是保持宣传热度。继续做好后续报道和典型宣传,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相结合,持续推出专题节目和言论评论,继续办好《德耀中华》专栏、《时代楷模发布厅》等品牌节目,确保道德模范宣传持续深入。二是推进对外传播。继续创新话语表达,对外讲好道德模范感人故事,以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推进典型人物“走出去”,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三是做强网络宣传。统筹总台旗下新媒体资源,积极应用5G、4K/8K、AI、VR、AR等新媒体新技术,打造出新出彩、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创新开展道德模范网络宣传,传播网上正能量、引领网络新风尚。
伟大出自平凡 英雄来自人民
作者:刘传健(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行员)
我是四川航空飞行员刘传健。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去年“5·14”飞行事件。当时,我驾驶的空客飞机正飞行在海拔9800米的高空,突然,挡风玻璃爆裂,驾驶舱瞬间释压。仪表盘上所有设备失灵,眼前一片红灯。飞机就像个铁块一样,噌噌往下掉,眼看就要撞到山头。
零下40多摄氏度的低温、极度缺氧、巨大的噪声,失控的飞机,压力变化后动一动手指都像举起几十斤的哑铃。这是任何操作手册上都没有的紧急状况。作为一个机长,我比后舱乘客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不可能放弃,我的身后有12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那是数百个家庭啊!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保持飞行姿态,把飞机飞出高山区,至少,有人能幸存。
收油门、转方向……凭着自己对飞机的了解,我在30秒内做了36个动作。飞机终于保持住姿态,10分钟后,飞机飞出群山。这时,我想飞到就近的成都双流机场。尽管不知道减速装置、起落架是否正常,最差在平地上迫降,至少有很多人能活着。凭着对航线的记忆,我把飞机飞回机场。
惊心动魄的34分钟,顺利落地,大家安全。事后,中国民航局通过提取黑匣子,复盘了事故发生后我的操作流程,36个动作全都标准到位。如果有任何一个闪失,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事件发生后,空客公司调整了飞行手册,并按照我的操作,设计更为规范的流程。
有人总结:奇迹时刻,是专业在闪光。什么是专业?在我看来,专业是一种选择,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专业是一种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专业更是一种水准,无论遭遇怎样极端情况,都能临危不乱。
靠什么锤炼专业精神,我想是勤奋、爱岗、敬业和不断钻研。飞行28年,从战斗机到民航机,飞机的每一个部件我都了如指掌。每一个技术要领,我都要成百上千次地练习。到后来,这些技术动作,已经融到我的骨头里,成了大家说的人机合一。
20多年来,每次飞行后,我都会总结这一次飞行过程;飞机程序更新,我都第一时间关注,及时掌握。作为教员,我常给学员说:“要把一样的航线,飞出不一样的感觉。”
航空飞行无小事。每一张机票,都是乘客对我们的信任。每当飞机平安降落,透过驾驶舱窗户,看到乘客们带着行李,高兴地搭上摆渡车或者通过廊桥快步向不远处的亲朋走去,我心里很温暖。
今年3月,空客公司邀请我在空客第25届全球安全年会上发言,向全球同行讲述“5·14”飞行事件处置过程。这是空客公司第一次邀请中国飞行员到会发言。
我的发言结束,所有与会者起立,雷鸣般的掌声持续近3分钟。会后,空客专门向我赠送了一架飞机模型,并在基座上刻上了我的国籍和名字:中国、刘传健。国外同行走过来对我说:中国飞行员,了不起!中国,了不起!
很多国际同行,通过这个事件了解了中国的民航专业水准。大家都知道,安全降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做到。这背后,是中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更是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无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改变着世界注视中国的目光。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我们。他殷切嘱托,“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我,给我前行的力量。我将更加精益求精、敬业奉献,无愧于这个职业、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伟大的国家。
弘扬道德模范精神 建设荆楚道德高地
作者:王艳玲(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湖北省委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指示精神,把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实践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努力打造荆楚道德高地,先后涌现出吴天祥、黄旭华、张富清、马旭等一批道德模范、先进典型。
全覆盖选树,培育典型产生的深厚土壤。近年来,湖北加强和改进典型选树工作,变随机发现为主动挖掘,在全省分层次开展身边好人、荆楚楷模、道德模范等选树活动,为推荐全国道德模范奠定坚实基础。在纵向上,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常态联动选树的工作机制,坚持群众评、评群众,通过分类建立线索资料库、群众点赞评议等方式,发现挖掘凡人善举、身边好人;坚持严把关、把严关,通过各地各部门推荐、相关部门把关,层层选树荆楚楷模、道德模范。在横向上,建立联动机制,会同公安、卫健、退役军人、工会等部门开展最美基层警察、最美健康守护者、最美退役军人、最美职工等推选宣传,推动各部门各行业选树行业标兵、先进人物,并将其作为荆楚楷模、道德模范的重要来源。这些年,我们选树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万多人,每月发布一次荆楚楷模,推出571人(组)荆楚楷模,评选命名表彰78人(组)省级道德模范,18人(组)当选前6届全国道德模范。
立体式宣传,展示模范的崇高精神。综合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多形态呈现、多途径传播,让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崇高精神广泛传播、润泽荆楚。一是全媒体、常态化开展新闻宣传。在全省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开设专题专栏,主流媒体所属新媒体及时集纳、转载、推送相关报道,并在商业网站、社会自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各级主流媒体把典型宣传作为日常报道的重要内容,湖北日报等党报首发推出了张富清等一批先进典型。二是广覆盖、多途径开展社会宣传。制作“楷模寄语新时代”公益广告短片和道德模范公益宣传片,在户内户外、大屏小屏滚动播放。在市民之家、商业街、乡村社区设立“善行义举榜”,建设道德模范风采墙、好人馆,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多形态、重感染开展文艺宣传。通过文学、音乐、舞台艺术、影视等形式,生动呈现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教育人、引导人。比如,根据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事迹创作话剧《信义兄弟》,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万其珍为原型拍摄电影《我的渡口》。目前,正围绕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创作歌曲、文学、影视、话剧等。
多方位践行,彰显道德的强大力量。建立关爱礼遇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礼遇关爱道德模范。省委坚持定期看望慰问道德模范制度,在重大活动时邀请道德模范代表出席。各级党委政府、相关单位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二是积极组织学习榜样精神。把道德模范等重大先进典型纳入党员教育的学习内容,开展“新时代之光”荆楚楷模走基层活动,邀请道德模范加入百姓宣讲团,面对面讲述自己的故事与体会,让党员群众在共鸣中感受榜样的力量。成立“小处方医生”王争艳、“鼓舞妈妈”杨小玲工作室,扩大社会影响。邀请道德模范担任行业形象大使,传播文明风尚。三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组建一批以全国道德模范名字命名的公益组织,如吴天祥小组、孙东林信义兄弟农民工关爱基金、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等。其中,吴天祥小组已由最初的几百个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个,10万多名小组成员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充分彰显了道德模范的感召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此次会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全媒体多形式宣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强化实践养成,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道德模范选树宣传、学习实践工作机制,加大礼遇关爱力度,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出湖北贡献。
做无愧于模范称号的医学工作者
作者: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
我叫姚玉峰,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一名眼科医生。2017年11月,我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我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这份荣誉带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我只有倍加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立足本职岗位,为社会多作贡献,才能不辜负党的培养和全国人民的厚爱。
我深知,作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首先要有过硬的学术知识、技术和能力。两年来,我更加努力工作,日常门诊量增长了37%,大手术量上升了67%,想尽一切办法不耽误每一个病人的治疗,不延误每一台手术的实施。两年来,我更加刻苦钻研,夜以继日攻关,成功开发出了我国第一代人工智能角膜病诊断系统,使眼科疾病诊断准确率达到了87%,高出医生平均诊断准确率40.5%,这意味着应用到临床,有400万病人因此可以避免误诊。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知识和技术,只有被更多的同行掌握,才会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两年时间里,我为全国2000多名眼科医生进行了角膜病知识和姚氏法角膜移植技术的专题培训。
我深知,作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更要有厚重的责任、勇气和担当。过去两年,我有幸结缘“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和“老阿姨”龚全珍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他们都患有最重度的老年性白内障,几近失明。他们也曾四处求医,但因为白内障病情太重,超高龄,有全身性多种老年疾病,医生一般建议不做手术为好。最后,两位老人都找到我,希望我为他们做眼科复明手术。
许多亲友和同行都提醒劝阻我: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就要避免“一失万无”的后果,叫我慎重、慎重再慎重。但是,两位老人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他们把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祖国,为我们的幸福时代保驾护航,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我没有逃避和推托的借口,应该为他们的健康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恢复他们的正常视力,是他们的健康幸福,更是国家之福,我再苦再累、冒再大的风险也心甘情愿。哪怕他们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带着对两位老英雄的崇敬之情,经过精心筹划后,我成功地为两位老人实施了复明手术。手术后,老人的视力恢复到了正常。我永远不会忘记两位老人揭开纱布,重新迎来光明的那一刻。黄旭华老人兴奋地说:“我还要为国家再工作20年。”龚全珍老阿姨惊喜地说:“看见了,我看得清清楚楚。”老阿姨还情不自禁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喜:“总书记,我又能看书啦。”通过手术,我既把对病人的关爱、对老英雄的敬意传递给了两位老人,同时两位老人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也深深感动了我、鼓舞了我,我感到无比幸福。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我今后的路还很长,任务更加艰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始终坚持“三颗心”:一是对患者的医者仁心,继续竭尽所能,用大医精诚的情怀,尽心尽职地为更多患者送上光明。二是对攀登眼科医学高峰的绵绵恒心,继续做好学科和团队建设,让已有的技术发扬光大,努力提升眼科的看病服务能力。同时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创造新成就,为医学的进步做出不懈努力。三是对社会的感恩之心,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大爱情怀,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份努力,使之无愧于荣誉、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6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