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在阴间(十七)
朱佑杬乱闯家宴 永乐帝闻言受惊
朱厚照把七位先帝气的纷纷卧床后,自己也在房间里待不住,他活着的时候喜欢到塞外、江南乱逛,死了也不安分,没事就去分院那边,和朱标他们打得火热,反而在一号楼的时间很少。
过了一段日子,朱元璋感觉自己身体好了些,就通知他的六位子孙,“这些天大家都辛苦了,这阴间我来的最久,也攒了一点私房钱,晚上的时候一起出去搓一顿。”
其他六人纷纷叫好,朱祁镇赶紧溜出去,到大明分院叫朱见深和朱佑樘两人,恰好朱标和朱厚照也在,所以就一起邀请他们参加晚上的家宴。
到了晚上,一行十一人浩浩荡荡走在阴间的大路上,向饭店进发。朱棣悄声问朱元璋,“爹,我来了这么久,咋不知道阴间还有饭店呢?”
朱允炆也凑上来,“皇爷爷,你带我们去吃什么啊?”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带你们吃好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其余十人顿时大吃一惊,齐齐停住脚步,“老祖宗,那是你当年要饭时候吃的菜,现在还能吃么?”
朱元璋看看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和你们这帮小子开个玩笑,今天请你们吃火锅,珍珠翡翠是有的,但牛肉也是有的。”
朱厚照忍不住问,“为啥吃牛肉?我更喜欢猪肉,猪肉香啊。”
这次,几乎所有人都翻了个白眼,朱佑樘给了自己儿子后脑勺一巴掌,“笨蛋,咱们一家都姓朱……”
到了饭店,朱元璋点了满满一大桌子菜,十一个人吃的不亦乐乎。正热闹的时候,突然门一推,进来个人,直接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空位上,“吃饭咋也不叫上我?”
朱元璋定睛一看,不认识啊,看看旁边的朱棣,朱棣也是一脸懵,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认识。
但是幸好这桌子上还是有人认识来人,朱佑樘立刻站起来问道,“四弟,你怎么来了?”
朱佑樘排行老三,前面有两个哥哥,但都早夭,往下数,就来的这位四弟了,叫做朱佑杬。
“我咋就不能来?我也姓朱啊。”
“四叔,我们这是皇帝家宴,你又没当过皇上,你来干什么?”朱厚照站起来就要赶人。
朱佑杬眼一瞪,“原来不是,现在可是了,既然是皇帝家宴,当然得有我一个座位。”
朱厚照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四叔,你可比我还早死两年呢,总不成你从阴间活过来,又回去当了两年皇帝吧?”
朱佑杬得意洋洋的夹了口菜,慢悠悠的说道,“人死当然不能复生。但你死了以后,我儿子朱厚熜被选为继位人选,他把我追封为皇帝了。”
众人顿时大吃一惊,朱元璋和朱棣也微微侧目。
“不过,这过程也不容易,我儿子和朱厚照留下来的大臣们斗了三年,才做成了这件事,他们把这事称作‘大礼议之争’,但不管怎么说,我现在就是皇帝了。”
朱佑樘忍不住问道,“杨廷和呢?”
“唉,就是这个杨廷和最麻烦。”朱佑杬这时候已经自己拿来来盘碟,开始吃菜了,“我儿子进京的时候,他非得让我儿子从东华门进,在文华殿登基,这不是欺负人嘛?”
朱标点点头,“那一片地方是太子活动的区域,杨廷和的意思是让朱厚熜以太子礼登基,想必是因为朱厚照无后,他想让你儿子过继过来,延续朱佑樘的血脉。”
朱佑杬一拍大腿,“懿文太子果然是明白人,杨廷和这家伙就是这么个意思,幸亏我儿子精明,没有听他的,最后还是在奉天殿登基了。后来这老家伙又给我儿子起了个年号叫绍治,啥意思啊?不就是想让我儿子继承朱佑樘的弘治年号吗?”
众人一起点头,大家都是当过皇帝的人,对这其中的门道自然一清二楚,明白杨廷和这么做的意思所在。
只有朱佑樘叹息一声,轻声说道,“杨廷和一心想着为我延续血脉,只怕与新皇帝会水火难容啊!”
“不过我儿子也没惯着他,自己起了个年号,叫做嘉靖,听听,多好听。”朱佑杬接着往下说,“杨廷和又提出让我儿子称朱佑樘为皇考,反而称呼我为皇叔父,你们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三哥,你说说,我也是只有这一个儿子了,要是让他过继给你,我的血脉谁来继承?”
朱佑樘笑了笑,“四弟,血脉的事我还真不太在乎,只是你儿嘉靖因此事与大臣们闹僵了,对国家治理大为不利啊。”
其他几位皇帝纷纷朝朱佑樘看去,人人心中暗自佩服,朱元璋也暗暗点了点头,“我的子孙中,你算是最明白事理的一个。”
“你还真猜着了,”朱佑杬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因为这事,我儿嘉靖与大臣们闹的很不痛快,一直反反复复的折腾了三年,最后我被追封为皇帝,杨廷和致仕回家,杨廷和的儿子杨慎被充军到了云南,这事就算完了。”
朱厚照咦了一声,“你说的是那个大才子杨慎?可惜啊可惜。”
朱元璋听完“大礼议之争”始末,哈哈一笑,说道,“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一号楼朱见深、朱佑樘的房间不是还一直空着吗,就让朱佑杬搬进来好了,人多还热闹些。”
这时候只听啪的一声响,原来是朱棣手中的碗掉到了地上摔的粉碎,众人一起望向朱棣,却只见这位永乐大帝两眼发直、脸色惨白。
朱元璋大为奇怪,急忙问道,“老四,你这是咋了?”
朱棣有些失魂落魄的说道,“朱佑杬既然成了皇帝,将来必然要进太庙,那岂不是要把我从太庙里搬出来?”
大明皇帝在阴间(十八)
永乐帝阴间升级 朱允炆补刀仁宗
上回说到朱棣听到嘉靖皇帝将自己父亲朱佑杬追封为皇帝的消息,朱棣大惊失色,担心自己在太庙的牌位会被嘉靖从太庙里搬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根据从周朝传下的礼仪规定,历任皇帝死后牌位都要进入太庙,享受后代子孙的供奉,但是人数上有个限制,按照明朝的规定,最多不能超过九个。超过九个,就要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把和现任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一个,从正殿挪到偏殿去。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武宗朱厚照,现在来到阴间的已经有十位皇帝了。所以一听到朱棣的话,在座的各位皇帝心里都明白的很。
朱元璋首先开口劝朱棣,“你人都死了,还在意自己在不在太庙?操那个闲心干嘛?”
朱棣看了看自己老爹,委屈的说道,“您是太祖皇帝,庙号里带了个祖字,按规定万世不祧,你是永远不会被挪出去了,你当然不担心。”
“四叔先别着急,咱们先来算算数。”朱允炆也劝道,“我记得我死了之后,你当年可没把我放进太庙里,所以我不占一个位置。”
朱祁钰补充道,“我是被我哥哥朱祁镇夺去的皇位,我死以后我哥也没把我放进太庙,所以我也没占位置。”
朱棣这才定了定心,望着席上众人,掰着指头数了数,“太祖,我自己,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果然,十位皇帝中,去了朱允炆和朱祁钰,只有八位进了太庙。如果朱佑杬进太庙的话,恰好九位,不多不少刚刚好。
这下,朱棣是暂时不会被挪出太庙了,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但转念一想,又说道,“虽然现在我还在太庙里享受供奉,但朱佑杬的儿子死了,我还是得被搬出来啊。”说完,忍不住又要落泪。
这一次众人没法劝解了,在座各位除了朱厚照外,可以说都是嘉靖皇帝的长辈,但阴间的人管不了阳间的事,也没办法回去劝劝他。何况,这套制度都传了上千年了,哪能说改就改。
这时候,朱佑杬又说话了,“永乐大帝不要担心,就算将来我儿去世你也不会被搬出去的,并且世世代代,你永远都不会被搬出去。”
这次不仅是朱棣,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几乎异口同声的问道,“为啥?”
朱佑杬不紧不慢的说道,“虽然现在太庙的名额刚刚好,但我儿嘉靖是个仔细人,他担心自己死后进太庙,要搬永乐帝的牌位出去时,朝中的大臣会因为永乐大帝的文治武功而起争议,而争议的结果最大可能就是把我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的牌位搬出去。”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朱棣毕竟是起兵夺来的天下,虽无开国之名,却有开国之实,那帮大臣们的确可能这么想,也可能这么做。”
“所以,我儿嘉靖就提前做了防范,”朱佑杬对朱棣说道,“他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在他的提议下,已经将你升了一级,把你的庙号从明太宗升为了明成祖。”
朱棣本来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闻听此言不由得破涕为笑,“这样啊,那我庙号里现在也带了个祖字,就和我父亲一样,永远也不会被搬出太庙了?”
朱佑杬点点头,众人也一起点头。
只有朱高炽哭丧着脸,“这么说,岂不是就要轮到我被搬出去。”
朱允炆补了一刀,“堂弟啊,你在位时间短,把你搬出去肯定阻力不大。”
朱瞻基也哭丧着脸说,“再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其他几位皇帝也纷纷在心里暗暗盘算自己的牌位还有多久会被搬出太庙。
朱棣劝慰道,“你们人都死了,还在意自己在不在太庙?操那个闲心干嘛?”
朱元璋大手一挥,说道,“咱们甭管阳间怎么折腾,在阴间没这些事,就算牌位被后代皇帝搬出了太庙,你们还继续住在一号楼就是,反正有的是房间。”
一场家宴终了,人人满怀心事,只有朱棣兴高采烈,打着饱嗝,拍着朱佑杬的肩膀说,“你儿子不错,等来了阴间我请他喝茶。”
不料朱佑杬却冷冷说道,“饭吃完了,我也该回分院去了,一号楼虽然显贵,却远远不如在分院过得逍遥自在。”说罢,扬长而去。
众皇帝看得一愣一愣的,接着朱见深和朱佑樘也相继告辞,两人一前一后向大明分院走去。
朱元璋长叹一声,“到了阴间,皇帝也还是孤家寡人啊!”
朱棣不合时宜的接了一句,“你还有我娘陪着你呢,我们几个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元璋回头瞪了朱棣一眼,“跟你说了多少次了,马皇后不是你娘!”
朱棣一看朱元璋发怒,赶紧转移话题,“说起来,朱厚照也来了四十多天了,那个继位的嘉靖皇帝怎么还不来?难道当了四十多年皇帝还没死?”
大明皇帝在阴间(十九)
嘉靖帝修道误国 永乐帝翻脸动手
朱棣自从被升级为明成祖后,天天乐呵呵的,到处串门子喝茶,搞得其他几个皇帝都很烦,尤其是他的儿子仁宗、孙子宣宗更是恼火。日子长了,朱棣敲门都没人给开了。
这天,朱棣在家无事可做,只好自己靠着窗户喝茶,忽然看到一个人身穿道袍,手拿拂尘,晃晃悠悠朝一号楼走来。
朱棣十分疑惑,这里是明朝皇帝住的地方,平时没什么人过来。就算偶尔来几个外人,那也都是前朝有名的大臣,这怎么今天来了个道士,难道是哪个孤魂野鬼迷了路?
左右闲着没事,朱棣就在楼上招呼那人,“喂,那个道士,哪里来的?”
那道士听到有人喊他,抬头看了半天,似乎是认出了朱棣,连忙打了稽首说道,“老道法号嘉靖,见过成祖皇帝。”
朱棣一听嘉靖的名字,顿时醒悟过来,这不就是前几天大闹家宴的朱佑杬的儿子吗?就是他在位时给自己升格,从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怎么这副打扮?
但毕竟对方是帮自己升格的人,所以朱棣还是很高兴,大声招呼嘉靖上来喝茶。
一坐下,朱棣就迫不及待的问道,“你不是做皇帝的吗?怎么改行当道士了?是不是皇位被人抢了去了?”
嘉靖笑道,“我在位四十五年,皇位从来没受到过威胁。之所以这副打扮,那是因为我一心向道啊。”
朱棣大笑,“天底下哪里还有比当皇帝更舒服的事?好好的皇帝不做,干吗去当道士啊。”
嘉靖反问,“永乐大帝有所不知,我信道为的是长生不老啊。”
朱棣更乐了,“那你也没长生啊,否则怎么会来这里?”
嘉靖叹了口气,“可能是我修行不到吧。我在位时候,曾经多次提出让太子替我监国,我好专心修道,可是大臣们极力反对,虽然我为此杀了一批又一批,但死谏的人一波接一波,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否则我这时候就算不能长生不老,至少也能位列仙班了。”
朱棣怒道,“我还以为你是个明君,但看你把所有心思放在修道上,哪还能管理好国家?”
嘉靖不以为然,“国家兴亡,百姓死活,与我何干?只要我能长生不老,就算都死光了,我也是不关心的。”
朱棣气得直拍桌子,“滚,滚!”
恰在这时,隔壁朱允炆过来串门,见状不由得问道,“成祖这时为了何事发这么大火啊?”
一眼瞥见旁边的嘉靖皇帝,便问道,“你就是嘉靖?”
见嘉靖点头,朱允炆又说道,“我听说你近三十年不上朝,是不是真的啊?”
嘉靖得意的说道,“你别看我不上朝,但我善用帝王权术,朝中大臣都对我服服帖帖的,而且我对身边的宦官管理很严,在我在位期间,宦官没有一个敢闹事的,我敢说,除了太祖皇帝的洪武朝,就数我嘉靖一朝宦官为祸最少。”
朱棣在旁边骂道,“是,你嘉靖朝宦官没有为祸,但你宠信道士,造成的祸害只大不小!”
朱允炆没有朱棣这么大火气,仍是一脸好奇的问嘉靖,“你为啥不上朝啊?”
嘉靖叹了口气,“我虽然贵为皇帝,但很多事自己说了也不算,只要一上朝,就有大臣们在那冒死进谏,你要是不听,他们就要死要活的折腾你,后来我索性就以身体有病为由,不上朝了。”
朱允炆道,“就因为这个,我不信。”
嘉靖道,“其实还有一件事,在我嘉靖二十一年的时候,一群宫女趁我睡觉的时候,居然想用绳子勒死我,幸亏她们没有杀人的经验,慌乱之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我才捡回了一条命。我还记得当时为首的那个宫女叫杨金英,后来我把她们都凌迟处死了。”
朱允炆啧啧道,“古往今来,宫女谋杀皇帝,这也算一大千古奇闻了。”
朱棣也说,“那一定是你把他们逼的太狠。”
嘉靖此时竟也面有愧色,“我修炼仙丹,其中有一味药叫做红铅,就是少女的经血,为了大量搞到这个东西,我只好给宫女们吃药,可能是药不太对,加上有些宫女经常惹怒我,所以死在我手里的宫女还真是不少,前前后后大概有二百多个吧。”
朱棣骂道,“简直畜生不如!”
嘉靖也不高兴了,站起来一摆弄拂尘,“永乐大帝,生前你是我祖宗,死了大家可就都一样了,要不是我功亏一篑,没有位列仙班,否则说不定此刻你还得归我管呢。”
朱棣一听,一脚踹倒凳子,随手倒提了起来,“你跟我叫嚣?别看我年纪比你大,你过来试试,咱比划比划?”
朱棣毕竟是戎马出生,一发起怒来,嘉靖还真有些害怕,不敢上去和朱棣打,只好说道,“修道之人,不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
朱允炆连忙劝道,“二位别在这打起来啊,否则等会太祖皇帝上来了,就他那脾气,可不好收场。”
二人这才悻悻罢手。
朱允炆好奇心大,又问嘉靖,“你这么胡闹,就没有大臣劝你?”
“怎能没有啊,劝我的大臣多的是,不过大部分都被我杀了或者贬了,”嘉靖说道,“有一个人我印象最深,叫做海瑞。”
朱允炆点点头,“这个人名气很大,很多孤魂野鬼都提到过他,称呼他为海青天,据说是个很正直的官员。”
嘉靖点点头,“我见这个人骂过大奸臣严嵩,所以特意把他提拔到京城来做官,哪知道他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书骂我。而且骂的极为难听,就差一点说我该死了,我气得当时就叫人去捉拿他了。”
大明皇帝在阴间(二十)
海青天备棺死谏留名 隆庆帝说功反被奚落
嘉靖帝说起海瑞,即使是在阴间也气得咬牙切齿,看他的样子恨不得将海瑞剥皮抽筋似的。
朱允炆问道,“你怎么杀的这个海瑞?”
嘉靖恨恨的说道,“我当时看了海瑞的上疏后,气得我暴跳如雷,就赶紧问身边的人,这个海瑞在哪,赶紧去抓,别让他跑了。你猜我身边的人怎么说?”
这下朱棣也来了兴趣,忍不住问道,“怎么说?”
嘉靖看了一眼朱棣手里的板凳,想了想还是没敢趁机奚落这位永乐大帝,继续说道,“他们说,海瑞知道自己必死,所以事先遣散了家中多有的仆役,告别了妻儿,自己买了副棺材放在屋里,就等着我去抓他呢。”
朱棣和朱允炆连连点头,叹道,“真是直臣啊!”
“抓回来之后,我本想马上杀了这个海瑞,但我转念一想,不行啊,”嘉靖叹了口气,“海瑞知道自己必死,还是要写那么一封奏章给我,那是想做商朝时候的比干啊,我要是杀了他我岂不是成了商纣王?”
“再说了,海瑞这种人是不怕死的,他要的是名声,我因为他上疏骂我就杀了他,岂不正好成全了他的名声,让他千古流芳,我反而要遗臭万年?”
朱棣接口道,“你不应该考虑这么多,估摸着你已经遗臭万年了。”
嘉靖又要发怒,可看到朱棣手里的板凳,还是强忍了下来。“但我是堂堂皇帝,也不能白白挨了骂,所以我把他关进了大牢,想另外找个罪名处死他,可是这个人实在太正、太清廉了,我实在找不到任何罪名加在他身上。”
朱允炆奇道,“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难道这个人一点毛病没有?”
嘉靖点点头,“还真是一点毛病没有,他不贪污,不受贿,工作又干得好,我听说他虽然官不算小,但家里却穷得揭不开锅,一家老小过得很差,也就是将就着没饿死罢了。”
朱棣、朱允炆连连叹息,嘉靖便要起身告辞,朱允炆问道,“你住哪个房间?”
嘉靖摆弄着拂尘说道,“我乃修道之人,自然是要云游天下……呃,不对,要云游阴间,就不在这一号楼住了。”
出乎意料的是,之前还对嘉靖怒目相向的朱棣却极力挽留,说,“无论如何,你也要去见了太祖皇帝再走啊。”
没办法,嘉靖只好答应下来,朱棣和朱允炆亲自送嘉靖到一楼朱元璋的房间。等嘉靖进去关上门后,朱允炆小声问朱棣,“四叔,你让他去见太祖皇帝干吗?上次他被朱厚照气得不轻,才刚刚缓过来。”
朱棣嘿嘿一笑,“过会你就知道了。”
果然,过了一会,朱元璋屋里传来乒乓乱斗的声音,朱允炆要进去查看,朱棣死死拉住不让,劝道,“我爹啥脾气你还不知道,进去不是白饶吗?”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门打开了,嘉靖鼻青脸肿的从屋里冲出来,拂尘也没了,道袍也破了,头上挽的发髻也乱了。
嘉靖狠狠地瞪了一眼朱棣,正要说话,就听屋里朱元璋大喊,“马皇后,拿我藏了两百年的刀来!”
嘉靖急忙落荒而逃,朱允炆冲着朱棣一挑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自从嘉靖帝被打跑后,大明小区一号楼又恢复了平静,朱棣对自己被升级为明成祖的事也不再到处炫耀了,毕竟给他升级的嘉靖帝实在不讨人喜欢。
这里最不开心的是明仁宗朱高炽,那天他看着嘉靖帝落荒而逃的身影,十分忧郁的对儿子朱瞻基说,“儿啊,我的牌位估摸着已经被从太庙里挪出来了。”
这话说了六天以后,朱瞻基过来找朱高炽,“爹啊,儿子我的牌位也被挪出来了。”
“咋回事?”
“又一位大明皇帝来了,”朱瞻基看到闷闷不乐的父亲,劝道,“爹,其实牌位在不在太庙真的不那么重要,我们父子两人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史书上对我们,尤其是对你的评价相当之高。”
朱高炽没说什么,挣扎着起身,说道,“走,咱们去看看这位隆庆皇帝。”
到了朱元璋房间的时候,其他几位皇帝已经到了,隆庆帝朱载垕正在向各位祖宗汇报工作,不过大部分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我在位六年,其实没做什么事,但先后三任内阁大臣比较给力,徐阶、高拱、张居正,虽然他们之间也相互倾轧,但总的来说,工作还算干的不错。”
朱元璋点点头,“能重用贤臣,并大胆放权,又把你父亲在世时的那帮道士处理掉,所以你虽然才能平庸,但政绩还算不错。”
“大事我还是干了两件的,”隆庆帝有些不满,心想我自己谦虚一点就算了,您老人家多多少少也给我留点面子啊,哪有你这么说话的。
“一个是隆庆开关,我解除了海禁,开放了港口,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税收。”
“另一个是俺答封贡,我利用他们闹家务事的机会,封俺答为顺义王,并且达成互市,也增加了朝廷收入,关键是从此我大明与蒙古和解,边关再无战事。”
朱元璋连连点头,“做的好,做的好,我来阴间这些日子,也认识到堵不如疏,你做的很对。”
这时候旁边的朱厚照突然噗嗤一笑,“大侄子,有件事你忘了说了吧?”
朱载垕一愣,问道,“啥事?”
朱厚照一脸的坏笑,“我可听说,你虽然懒于朝政,但对后宫却十分勤奋啊,不但经常吃春药,还将后宫里的东西上都画上了美女,你死的这么早,是不是和这个有关啊?”
隆庆帝朱载垕一脸尴尬,“这个……”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棣,朱棣心领神会,拎起凳子看了一眼朱厚照,说道,“小事不碍大节,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