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贵州土城镇青杠坡来了一个哑巴。在后来和当地村民的相处之中,他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何木林,土城镇的村民对于这个哑巴的了解就只局限于这一个名字。
何木林,正如他的名字般,像树木一样扎根在了贵州青杠坡,他也如林木般在沉默中接受岁月的磨砺。
由于何林木开不了口,所以在初到土城镇时就靠着给当地一个地主当长工,生产木棉花之类的农产品来维持生计。
图|何木林晚年留影
通过长时间的相处,大家对何木林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人们都觉得这个男人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老实能干,为人也善良可靠。
正是凭借着这些优良的品质,何木林引起了同在地主家帮工的曾宗德的注意,两人走在了一起,于1944年共同组建了一个家庭。
婚后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幸福,在日常生活中何木林都是比划着双手和家人沟通,曾宗德和丈夫朝夕相处,发现丈夫有时会一个人默默发呆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又好像是在等什么。
图|习水县土城镇老红军何木林住居门口,老红军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给参观游客讲述老红军何木林的事迹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在土城镇生活了十四年的哑巴何木林突然开口说话了!曾宗德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等什么。他就是在等革命胜利,在等新中国成立!
原来何木林是中共红军的一员,他于1904年出生在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本名何垂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全部的热血青年都有一颗参军报国的心,青年时期的何木林也不例外。
但是上了战场就意味着可能流血牺牲,因此何木林的父母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去参军打仗。即便家人反对,何木林却依旧坚持。
其父见儿子态度如此坚决,无奈之下就以断绝父子关系作为威胁,想要逼儿子留在家中。可是就算面对这样的威胁,何木林还是在1929的时候参加了红军。
图|老红军何木林给孩子们讲青杠坡战斗
之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何木林的家人见况继续阻止他参加革命,并且告诉他如果再继续干革命,就将他从家谱中除名。
此时已是一名红军战士的何木林怎么可能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红色信仰,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名字从何垂丰改成了何木林,跟随红军队伍继续前行,开始了长征。
在1934年12月,红军决定转移进入贵州。
图|遵义会址旧址
根据遵义会议的指示,从1935年1月19日起,红军就要开始向赤水县进军,然后西渡赤水,北渡长江,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保留伟大的革命火种。
到了1月27日,红3军团和中央纵队均赶到了贵州土城镇。国民党川军郭勋祺部队也紧随其后,到达了土城镇外青杠坡一带。
1月28日拂晓,土城青杠坡战役打响。贵州的土城镇青杠坡为东皇至土城之咽喉,距土城仅三公里,其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均为兵家必争之地。此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红军长征油画
在战役打响之后,我军与郭勋祺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远远比我军先进,依靠着这个优势国军朝我军的两侧阵地发起猛攻。
很快我军就处于不利地位,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之时,国军的炮火一度打到了红军军委指挥所的前沿。
此时,我军占据了几个山头,敌军也占据了几个山头,双方就制高点营棚顶开始争夺。
关键时刻,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亲自上前线指挥。
红军官兵发起十余次激烈拼杀和反复争夺,抢占了制高点营棚顶,最终成功将敌人打退至枫村坝一带。
图|红军长征时经过雪山
随后,红军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决定改变行军方向,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可喜的,过程是悲壮的,在这场战役中,红军伤亡3000余人。战后,天空飘起了雨,几个山头沙溪河的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青杠坡是土城战役的主战场,在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的,是数位重要领导人以及数千名红军士兵。
在此战役之中,何木林担任红三军团五师教导营班长,战火燃起时,他冲在最前面,在作战过程中,他的左腿被敌人炮弹的弹片击穿然后陷入昏迷。
图|上世纪的赤水河
由于形势紧张,在此战结束之后,红军部队迅速收拾战场,匆忙之中清理战场的人员没有发现被已经牺牲了的战士压住的何木林,误以为他牺牲了,队伍继续前进。
当何木林再次醒来时已是第二日的下午了,部队早就走得看不见踪影了,呈现在何木林眼前的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战后景象。
在战火过后,居住在附近的两个小孩赵长青和赵吉祥和以前一样结伴去捡弹头。何木林听到周围的动静,知道应该是有人来了,拼命推开身上的战友尸体,伸手示意。
图|一渡赤水,渡口土城
赵长青和赵吉祥胆子都挺大,没有被吓跑,两个孩子走了过来,看着浑身是伤的何木林,虽然听不懂他口里的江西方言,却也猜到了个大概,于是赶紧跑回家告诉家里的大人。
闻讯赶来的几个村民看见身上带伤的何木林也想给予救助,但是在战乱年代,将一个伤兵带回家中必然会招致祸端,到时候很有可能救人不成,还丢了性命。
思量再三过后,几个村民想出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办法,他们把何木林背到一个叫“高碱槽”的岩洞,让他在这个洞里躲藏。
图|二渡赤水,渡口太平渡
几个村民轮流在晚上的时候假装上山捡柴、打猪草,然后找到机会给他送饭,还用药给他医治。
就这样,何木林在村民的照料下好了起来,慢慢地能跛着脚走路了。
然而此时部队已经走远,何木林独自一人也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追赶,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了贵州青杠坡,没能继续跟随部队长征。
身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之后,何木林心中对救治自己的几个村民充满了感激。
图|一位英雄老兵
当时身无分文的他却不知该怎么报答,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表达感激之后远离这几个村民,不然被人发现了可能会给村民们惹来麻烦。
考虑到自己独特的口音很容易被人发现,在离开山洞之后,他为了掩护自己红军身份,同时不干扰村民的正常生活,他只好伪装成聋哑人到附近一个地主家当长工赚钱。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何木林确定自己的身份不会再对当地村民和家人造成影响之后,他才开口说话,大家这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红军战士。
图|强渡大渡河(艺术作品)
普通人很难想象一个人是怎么装聋作哑十余年的,也很难想象在漫长岁月中一个人该如何用沉默面对所有的质疑和夸赞,但是何木林却凭借着一颗始终向着党的红心做到了。
在自己的红军身份被确认之后,何木林从未向组织提过什么要求。他当年的部下石新安同志,被授少将军衔,之后还担任了贵州军区政委一职务。
两人在取得联系之后,何木林的这个老战友经常会来看望他。石新安曾多次真诚地对何木林说到:“何班长,你要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图|八路军战士过河
何木林相信老战友是诚心想帮自己,但是他却不想享受任何的特殊待遇,更不想过多麻烦组织和老战友。后来为了改善他家中的经济状况,组织上安排他在供销社的烟酒商店工作。
何木林的工资仅仅10多元,他作为老红军本来可以领取百余元的抚恤金,可是他一次也未领过。
当被问到他为什么不要抚恤金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
“相比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我能够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怎么好再伸手向国家要钱,况且国家也很困难,加上我自己也有工资,不会饿死,就不要去领国家的钱了”。
图|参加长征的部分女战士的合影
在之后的采访中,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也说过自己的公公十分节俭,能不麻烦国家就不麻烦国家:
“公公当年受伤的左腿,当时没有得到完全的救治,走起路来还有些跛,身上也还看得见一些明显的伤疤,原本他是可以享受公费医疗的,但他很少去医院看病,也从来不去报销。”
何木林这样做就是为了给公家节约医疗开支,他平日里要是身体出现了些小毛病就让家里的晚辈给自己数几颗生黄豆,再倒上杯白酒,告诉家人自己不用去医院吃了这些病就能好。
图|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何木林不仅自己不享受任何补助,也不想让自己的子女享受任何的特殊待遇。
在何木林的红军身份得到证实之后,有很多人提出要帮助他的儿子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但是何木林全部一口回绝了。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红军的儿子,就更应该接受艰苦的锻炼,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送到煤场里下井挖煤。何木林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越是困难的地方,就越要长期住下去。”
这一去,何木林的儿子就在息烽南山挖了32年的煤。
图|何木林给年轻的战士们讲述四渡赤水的故事
老红军何木林不仅对自己的儿子十分严格,对女儿亦是如此。
当女儿出嫁的时候,何木林仅仅给了一床5斤棉絮作为嫁妆,他希望女儿能够艰苦奋斗。因为这件事,父女俩的关系在当时闹得有些僵,女儿理解不了自己父亲的行为。
若是只看何木林对子女的态度,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他的心肠有些硬。但是事实上,何木林却是一个十分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回忆起自己的公公,称公公对人非常慷慨。在1972年,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比较差,很多人家中十天半个月也难见荤腥。
图|何木林和老战友们的合影
有村民从江里弄起来一条十多斤的大鱼,很多家庭困难的村民都看了眼馋,却拿不出钱来将鱼买下。
何木林当时也在场,看到这种情况,他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工资将鱼买下,把鱼头和鱼鳍砍下来自家吃,中间最好的肉分成10多块,免费送给了乡邻。
何木林在供销社上班,有一次和他一起上班的一个同事不小心把好酒当成差酒卖了,需要补足差价,这急的这个销售员差点哭出来。
这位同事的家庭状况,何木林也知道,一大家子都指着他一个人吃饭。
何木林站了出来对这位同事说:“你家孩子多,这次我帮你赔”。
图|老红军何木林在青杠坡给民兵讲当时战斗情况
平时买菜做饭,何木林都让自己的家人买不好的,他说:“要是你们都把好的买走了,不好的就没有人要了。”这种处处替他人着想,把不好的留给自己的品质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何木林在供销社卖糖的时候,有时遇到来买糖的人钱不够,如果来人是给自己的父母买,他就不让对方给钱了,自己从口袋里掏钱出来替人家付。
因为在他看来,孝顺父母,懂得感恩是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一种品质。
何木林经常一瘸一拐地走路去探望救了自己性命的赵家人。两家的感情一直传承了下去,即便是后来何木林去世了,他的后人在也会抽时间专门去看望赵家人。
图|老红军何木林的医疗本
不论是在红军身份公开前,还是在身份公开之后,何木林一直都是默默工作、清贫度日,他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如果不知道何木林的相关事迹,谁也看不出这位行动有些不便的老人便是当年英勇的红军战士。
退休后,何木林的红军身份渐渐传开了,不少人想要一睹这位老红军战士的风采,想听他讲长征中的故事,还有不少学校和单位特意邀请他去作义务讲座,每次何木林都欣然前往。
何木林虽然没有走完长征,但参与了长征初期红军的数次战斗,若不是意外发生,他也一定是走完长征的革命战士。
图|飞夺泸定桥的铁索桥
据土城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讲解员和土城镇红军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老红军何木林十分乐于向年轻一辈讲述红军故事。
他至少向全国各地的青年讲了近百场传统课,各地受众应该在万人之多。
如今人们若是去参观何木林故居,能够在纪念馆一楼过道的墙上,看到不少何木林的照片,多数是他与孩子们的合影。
须发皆白的何木林被孩子们围住,面带笑容地给孩子们讲述老一辈的革命故事。
图|红军长征时穿的草鞋
也有很多人来到了何木林的故居,发现那是一间简朴得不能再简朴的老房子,若不是门楣上有一块“老红军何木林住居”的醒目牌子,人们很难发现这间房子有什么独特之处。
何木林的大孙女何莉后来辞掉了原来医药公司的工作,来到离家不足500米的“四渡赤水纪念馆”上班,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只为更好地讲好新时代的长征故事。
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说,她经常会给家中的小孩儿讲公公的革命故事,小孩儿也会很认真地聆听。
年纪尚小却懂事乖巧的孩子,在未来或许也会像姐姐一样继续传承这质朴的红色家风。
图|68岁的林成英
1979年老红军何木林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后人一定要将自己葬在青杠坡:“那里有跟我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当年战斗时没有一起牺牲,何木林希望自己在死后,能和战友们埋葬在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土地下。
不巧的是,老红军去世的时候正是三伏天,气温太高遗体无法保留太久,再加上通往青杠坡的路尚尚未修好,家人只能将其暂时安葬在狮子沟的集体公墓。
图|何木林后人合影
直到2014年,政府在青杠坡修建烈士陵园,林成英才将公公何木林的坟茔迁到了青杠坡烈士陵园,了却他和兄弟战友们长眠在一起的心愿。
在之后的采访中,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表示:
自己公公在贵州土城镇安家生活了四十多年,虽然公公生前从未开口说过自己想回江西会昌老家看看,但逢年过节,他都会面向家乡方向眺望,显然这位老人心中也是十分想念远方的家人。
图|青杠坡烈士陵园一角
作为晚辈,林成英没有在公公生前帮助他回老家看一看,心中始终有一些遗憾。
好在于2018年,林成英带着何琳赶到了公公江西会昌筠门岭的老家开始了寻亲之旅,见到了何木林家乡的亲人,这也算是了却了公公生前的一桩心事。
可惜的是与何木林同辈的兄弟姐妹均已离开人世,好在能见到何家同宗同祖的后辈们,林成英也不算白来。返回贵州时,林成英特地带回一捧故土洒在公公的烈士墓前,以告慰他的亡灵。
图|红军烈士何木林之墓
红军战士何木林一生舍己为人,其事迹何其感人!他用一生来诠释了自己的信仰。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永远铭记这些为争取和平而无私奉献的先辈们。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却有无数英雄永垂不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