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族人齐聚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 潘沁文 摄
中新网台州12月22日电(见习记者 饶雨蒙 实习生 潘沁文)“树有根,水有源,祀祖祭宗,人伦之道,周公作礼,孔子传言……”22日,伴随喝礼者的声声颂辞,一年一度的“三门祭冬”仪式在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杨氏家庙举行。据悉,“三门祭冬”在每年的冬至日举行,该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流传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三门民俗文化之一。为进一步保护传承“三门祭冬”,弘扬冬至文化,当日,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17冬至文化论坛在三门举行。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一个的重要的传统节日。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三门祭冬”作为其代表性项目声名鹊起,这场神秘而古老的祭冬仪式再次亮相于世。
杨氏族人齐聚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 潘沁文 摄
三门县位于浙东中部,海陆共生,多种文化交错共存,百姓耕海牧渔,耕读传家,因此特别尊重自然和重视家族关系;同时,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祭冬”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至今。通过祭冬,人们深切地表达了对天地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根本目的。
冬至文化论坛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黄涛介绍了冬至的年节意义与习俗传承。他指出,按着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和阴阳消长规律,古人认为阴气在冬至这天达到极盛,冬至正是阳气逐渐转旺的开始,是一年中新一轮气候循环的开端,从这个意义上说,冬至就是华夏族的年节。因此,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三门县城工作的杨家村村民杨菊芝于冬至日前一晚回到了杨家村,作为杨氏子孙,她自小听族中长辈传述杨家村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如今,祭冬仪式成为她每年必参加的盛大庆典。“冬至前后,杨家村家家张灯结彩,亲人团聚、共享天伦,同时也能让我们不忘祖先,时刻铭记尊老爱幼等美德。”
三门有聚族而居的特征 潘沁文 摄
22日寅时,来自三门及周边地区的杨氏族人齐聚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
“拜天啰――”三声长啸掷地有声,拜天师缓步登上拜天坛,朝东、南、西、北对天叩拜,读祝感恩,随后,主祭、陪祭和执事多次行三叩九拜之礼,向上天祈福。祭天仪式毕,拜祖仪式起。杨氏家庙内,八仙大桌早已备好丰盛的祭品。整冠束带,撩衣进步,三叩三进香……杨氏族人神色庄重,目光虔诚,饱含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冬至日的祭冬活动表达了我们对自然和祖先的尊重,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好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赴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的葫芦田村村干部杨林峰如是认为。
“‘三门祭冬’已成为三门传统文化最为珍贵的一块瑰宝,成为三门人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表示,“我们将把祭冬等优秀传统文化植入‘美丽乡村’建设,把祭冬等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嵌入百姓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