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的后续仍在发酵,虽然她已被保释,获得了有限的自由,但加拿大方面一再推诿的表现,仍令中国民众颇为不满。
近日,两名加拿大人在国内被捕,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中国在报复加拿大”,甚至传出“加拿大人会随时被捕”的假消息。
就在这敏感时刻,背后站着美国,加拿大方面还“火上浇油”,不仅企图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更是在微博拿人权问题说事,似乎在暗示些什么……
面对这些无稽之谈,外交部又是如何“怼”回去的呢?看看发言人陆慷怎么说。
(一)
12月13日有媒体称,加拿大公民迈克尔(Spavor Michael Peter Todd),因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于2018年12月10日,被辽宁省丹东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审查。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也在13日证实称,中方有关部门已先后对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目前正在侦办中。
目前两桩案件均在侦查审理中。
在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不到半个月,就有两名加拿大人在中国被捕,一时间各种“阴谋论”铺天盖地而来,为此,陆慷费了不少力气解释。
一、康明凯和迈克尔为何被采取强制措施?
陆慷回应称:“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和迈克尔涉嫌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但外交部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二、康明凯和迈克尔彼此相熟,这两个案件是否有关联性?
陆慷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和辽宁省丹东市国家安全局分别于2018年12月10日对上述二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侦办中。”
三、两名加拿大人被捕,是否是对孟晚舟被拘押一事的报复?
类似的问题,陆慷大概回答了四五次:“关于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方面错误拘押一事,我们已经表明了立场。两个加拿大公民被中国有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中方是依法依规采取行动。”
从陆慷的表态中,外交部并不承认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更谈不上报复之说。
四、在中国旅游、工作或学习的加拿大人还安全吗?
这一问题同样被多次提及,陆慷回答得非常充分——中国安全不安全,可以用事实来说话。2018年1月到11月,加拿大来华的人数达到了78万人次,也就是说在加拿大3000多万总人口中,每1万名加拿大人中就有210人来华。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公民赴加拿大的人数。“上述数字或许能从一个方面说明问题。中国是不是安全,加拿大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他还表示:“我们欢迎外国游客、外国公民到中国来旅行,来开展正常的友好交往活动,包括经商、游学,都没有问题。而且我也说过,只要是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实际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不过,陆慷还不忘提了一句:“自从加拿大政府根据美国的要求,错误地拘押了孟晚舟女士之后,很多中国人都在掂量前往加拿大旅行是否安全。”
这句话的深意不言而喻。
(二)
受孟晚舟事件的影响,中加两国之间的已生出不少“嫌隙”,就像中国驻加大使卢沙野说的——加拿大本来在广大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很好的国家形象,但加方此次做法让中国人民寒心。
根据外交部记者会上的消息,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Ian Shugart原定的访华计划被推迟,还有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个林业事务代表团也原本将访问中国,但该省的林业部长也取消了该访问。
为此,陆慷表示,中方一直主张各国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交流与合作,至于这些计划为何取消,“其中的原因你只能去找加方作出解释或澄清。”
更为气愤的是,加拿大外长还表示,正在考虑与台湾地区洽谈投资保障协议。有分析称,加拿大在此时打出“台湾牌”以制衡大陆。
“关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我相信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很清楚。”陆慷义正辞严地表示,加拿大方面试图打“台湾牌”,那么这是打错了算盘,到头来只会伤害自己。
另外,还有一个外交部的表态值得玩味——
当有记者提问:“我注意到,中方在加拿大驻华使馆外增派了警力,这是否是由于考虑到社交媒体上有抵制加拿大商品的呼声、中国民众反加情绪高涨?”
首先陆慷并未承认,“我没听说你讲的情况”,但随后他又表示:“你的联想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加拿大政府根据美国意愿拘押中国公民孟晚舟女士的错误行径确实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愤怒。”
至于网上所谓“加拿大政府不应该干预司法独立”的说法,中国驻加大使卢沙野在《我们不希望看到加拿大走上背离公平正义的道路》署名文章中予以驳斥:“加方在孟晚舟女士并未受到任何加法律指控的情况下就对其进行无理拘押,这不是司法独立,而是司法不公。你们对中方口口声声强调司法独立,但你们对待美方的无理要求展现了司法独立了吗?”
在卢大使眼中,这起事件不是简单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预谋的政治行动,是美国动用国家权力对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政治追杀。美国之所以如此霸道,不过是仗着其悬殊实力对别国推行强权政治罢了。
相比于外交部记者会上的“交锋”,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一席话,更是鼓舞人心。
12月11日,王毅在出席2018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时表示:“我们时刻关心每一位在海外中国同胞的安危冷暖,对于任何肆意侵害中国公民正当权益的霸凌行径,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将全力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利,还世间一份公道和正义。”
(三)
除了孟晚舟之外,本周的外交部记者会还有一个关键词——人权。
本周一恰逢 “世界人权日”,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在一份声明中,一方面承认中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发展进步,包括使数亿人口摆脱贫困,另一方面又说不认同各国有自己的人权标准,并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指责。
陆慷对此表示,希望美方人士也能认真、客观看待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和促进人权事业的途径。带着偏见是无法准确认识其他国家并且增进互信的,以为自己的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盲目且已经在世界许多地方证明是失败的,“拿所谓人权问题服务于一己政治目的更是不道德的。”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也连发数条《世界人权宣言》,却只字不提第九条——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似乎在暗示些什么。
事实上,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访华期间提及了中国的人权问题,陆慷的表态则颇为不同——中德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完全可以开展建设性对话和友好交流,来增进相互理解。
针对在人权问题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陆慷认为,应该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基础上,促进人权交流,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人权分歧。但是中方一向反对把人权问题政治化,采取选择性和双重标准。中方愿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各方加强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查睿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