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死都没有能够弄明白,刘备临终托孤,实际上是棉里藏针,“软”中裹刀,为了替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承“帝位”扫除障碍与后顾之忧,上演人世间最阴险、最歹毒,“杀”人不见血的一计。
我国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在上下5000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是一个礼仪之邦,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就有兄友弟恭的说法,流传着许许多多君明臣忠的佳话,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上级与下级,老板和员工之间保持着一种相互理解,包容和谐的关系,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下,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而罗贯中在他的得意之作《三国演义》里所展现给世人的就是那么一种令人“羡慕”的君臣关系,以至于诸葛亮为了报刘备“三顾”之恩泪流涕零,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丝语只能说中华民族总的发展趋势或者说主流确实是这样,但这期间也不乏违背主流历史的小人,甚至有不少喜欢搞阳奉阴违、阴险狡诈的人,而刘备可以说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在临终托孤之时,为了替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继承“帝位”扫除障碍与后顾之忧,以一种“棉里藏针,笑里藏刀”的方式,上演人世间最阴险、最歹毒,“杀”人不见血的一计,以至于诸葛亮一直到死都没有能够弄明白自己被刘备大大地忽了一悠,还在傻傻地为蜀汉和扶不起的阿斗卖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是刘氏中山靖王之后,不过,丝语一直对刘备的王室宗亲身份都是颇以为疑的,甚至可以说那是刘备害怕自己拉队伍名不正言不顺而“搭”亲汉室宗族,至于真实的情况,只有天知地知刘备知,天下人不知了;只不过没有人跟刘备较真,愿意去追究刘备的真实身份与出身,只好你傻我傻大家傻罢了,仅仅在这一角度上,说好听一点就是刘备有点小聪明,说得不好听那就是不诚实,甚至是奸诈了。
所以,无论是从“匡扶汉室”方面说,还是从刘备为了拉队伍“赚”天下的角度看,刘备“搭”亲汉室宗族都有些不地道,都是他试图搏取更多人眼球,获得人们同情的的一种手段而已。其实,站在当时“天下,刘氏人之天下”的主流思想上说,为了使自己的队伍发展壮大得更快,让自己“匡扶汉室”的路走得更顺溜,刘备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无可厚非,也还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那样忽悠为蜀汉的发展壮大作出过巨大且不二贡献的诸葛亮的啊!
因为诸葛亮在刘备人生最灰暗的时候选择了刘备,毫不犹豫地站了刘备的队,并且帮助刘备集团走出低谷,一步步走向蜀汉的巅峰时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诸葛亮不“嫌弃”刘备,带着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可以惊世,能够骇俗的《隆中对(策)》出道辅佐他,刘备纵然有说起来多么远大的志向,就凭他那两把刷子和刘备集团当时的实力,不知道还要在三国乱世中被人追打着四处流浪多久,别说是完成匡扶汉室的伟大任务,就是自己最后怎么死的都不一定知道。
对于这样一个有恩于自己,有恩于刘备集团,有恩于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刘备却还要处处“怕”着、防着,甚至在自己临死的时候,还要不管不顾地忽诸葛亮一个大悠,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又还能是什么?
其实,以诸葛亮的智谋、名声和影响,只要他愿意,可以选择的绝不仅仅只有刘备集团一家,但正是由于感动于刘备的三顾之“恩”,迷惑于刘备其实并不真实的“忠义”,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最势单力薄的刘备集团,把刘备当作值得自己辅佐的人,而且,自此以后义无反顾、地一心一意辅佐刘备,辅佐蜀汉。诸葛亮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精心谋划和“神”一般的操作,帮助刘备走出逆境,慢慢发展壮大,干出了一番事业。
其实,按照当时蜀汉的发展态势,只要刘备不急功近利,而是继续“听着”诸葛亮的话,按照诸葛亮的计谋与要求,等待时机而后稳步推进,刘备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梦想,乃至带领蜀汉问顶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甚至有很大的成功几率。那么,刘备与诸葛亮的合作就会继续在君臣“和睦”的外衣下,不断开创和续写蜀汉的辉煌。然而,关键时候关羽掉链子“大意”失荆州,彻底打破了诸葛亮制定的蜀汉发展计划及步骤,打破了蜀汉内部本来就很微妙的平衡,以至于刘备听不进任何的建议和劝阻,执意大举进攻孙吴,最后兵败夷陵,一口气郁结大病不起,无奈之际白帝城临终托孤。
而此时,面对身后的蜀汉江山和眼前的古人诸葛亮,在利与弊的权衡中,刘备的心态进一步扭曲,他想到的不再是诸葛亮对蜀汉曾经的恩与好,而是把重心完全地倾向了蜀汉的江山,倾向了自己的儿子——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为了替儿子刘禅清除所有自己可以想象得到的障碍,在临终托孤给诸葛亮时,激情上演了人世间最阴险、最歹毒,“杀”人不见血的一计。
为了不让诸葛亮有任何起“异心”的机会与可能,并且用自己的后半生死心塌地地辅佐刘禅,刘备在以自己的“恩义”将诸葛亮按在地上摩擦的同时,还假惺惺地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是值得辅佐的人,您就尽心尽力辅佐他吧;如果不是的话,你就取代他吧!”你想,在那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如果不想立即死,就只有答应刘备所有要求,接受刘备所有捆绑的分,因此,听了刘备的话之后,诸葛亮连忙下跪,郑重承诺:”为了报先主的三顾之恩,自己绝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并且一定尽心尽力地辅助少主!”
以至于诸葛亮直到临死之前,虽然开始有些醒悟,但是始终没有完全弄明白,当年刘备临终托孤之时,为了替儿子刘禅清除所有自己可以想象得到的障碍,在临终托孤给诸葛亮时,激情上演了人世间最阴险、最歹毒,“杀”人不见血的一计,刘备在以自己的“恩义”将诸葛亮按在地上摩擦的同时,还用道德狠狠地捆绑了诸葛亮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