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集说了,雍正的新政,新政不容易,因为动了各方的利益,所以处处受阻。这也使得雍正陷入了多方的反对之中。这个时候蛰伏了多年的八爷,终于要开始搞点事情。
这也是由旗人种田引起的,雍正强推旗人种田,旗人不乐意,谁乐意干活啊。各种不开心,各种耍脾气。于是八爷借机提出,招八位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务,顺便推行旗人种田。当然八爷是利用弘时之口说出来的,这也让雍正放松了警惕。
之前我们说过,满清旗主对自己旗内的人,是很有威信的,有很强的管束能力。八爷这意思就是,你看咱们让旗人种地,旗人们不愿意,不如我们找几个旗主王爷来帮我们一同让旗人种地,毕竟人多力量大么。
引狼入室之计
雍正想了想也对,自己强推新政,旗人不乐意,八爷阴奉阳违不帮忙,不如找几个旗主来,万一帮忙更好,就算不帮忙,就当请他们来公费旅游,交流交流感情了,于是就同意了。
雍正同意了,具体去办事的是八爷。当然雍正要真是知道八爷准备怎么办,估计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八爷准备怎么做呢?八爷给九爷十爷,和八爷党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夺嫡计划。先借旗人种地,招旗主王爷进京。然后联合弘时,夺取西山大营和丰台大营的兵权,再让九爷联系隆科多夺取京城之内的兵权。最后在朝会八王的时候,提出八王议政,如果雍正不同意,就发动兵谏夺权。
先反雍正
这个计划的结局,八爷是这么说的,推弘时当皇上,弘时若贤,愿为周公。这话很有意思,周公是个大闲人,但是周公是纣王的臣子,周公虽然行造反之实,却始终没有称王,到了儿子武王才推翻纣王称王。‘八爷愿为周公’是什么意思,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吧。
再反弘时
要说周公这人,儒家奉之为大贤。可他老人家要是知道,自己百年之后,后人们臣子要造君王反的,都自比周公,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心情。也不知道他是会说,我是那意思么?还是说,我就是那意思!
比如说曹操,就曾对自己儿子说过,我只不过是想做周公罢了,那意思就是明确的告诉儿子,你小子可以称帝了。明朝宁王造反前,也和王阳明说过,主上昏庸,难道就没有周公么?那意思就是,我就想做这个周公,想造反。
不说周公,接着说八爷,八爷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八爷先去找弘时,把杀张廷璐时,张廷璐的供词,给了弘时。之前说过,张廷璐的供词是八爷骗来的,上面写的是弘时的事,之后张廷璐死了,供词一直在八爷手上,弘时也知道。
八爷先给弘时证词,就是要拉拢弘时,他两本来关系就很好,八爷有给上了这么个大礼,弘时没理由不对八爷死心塌地。如果印象深的话,应该还记得,第二集时,雍正南巡去赈灾,弘时生病高烧不退,八爷去看忘,不仅守了一夜,还赏了医生一千两。
反正八爷和弘时,一直是很有缘。再说八爷当初留供词,其实不过要以之为要挟,最终还是为了利用弘时。现在还给弘时,弘时决心帮他夺权雍正的权,不正是用的很好么?
其实这,两人虽然都想夺权,但并不完全一心,弘时是想跟弘历夺皇位,八爷是想跟雍正夺皇权。两人现在是属于,同床异梦。
中国合伙人,大多都经历四同的命运:同心同德,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八爷这叔侄两上来就同床一梦,所以最后也没成什么事。
弘时受了八爷的机宜,就来雍正这,说旗主王爷进京的事。当然不能直说,弘时表面上说,要为雍正分忧,要整顿旗务,叫八旗旗主来帮忙整顿旗务。
雍正听弘时这么说,也觉得好像有点问题,就问,这事谁跟他说的。弘时自然不会说,八爷说的,只推说有识之士深谈中得来。那意思是自己调查后分析出来的。
雍正来跟十三爷商量,十三深在病中,但是由于这事离不开八爷,还是有些担心。这哥两商量商量,就让弘时和八爷共同办这事,那意思让弘时监视八爷。
雍正纵使精明,但绝没想到自己儿子,居然被八爷挖了墙角,自己还亲自受命弘时去整顿旗务。
八爷就按计划招来了旗主王爷们,旗主们本来也是旗人,这么整顿旗务也影响他们的利益,再加上旗主们在奉天玩的好好的,被雍正拉到北京,自然不是很开心。
来了就跟八爷抱怨,新政不好,八爷自然不借机贬低了雍正一番。之后旗主王们就和八爷议定,一系列夺权之计,这当然是八爷之前定的计划。
八爷和旗主们,来到西山大营,叫来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的都统。给他们派了四个人,一同整顿兵务。接管兵权这么大的事,就凭八爷几句话,两个都统自然不会听从。不过八爷早有准备,他立即搬来了弘时和弘昼,让他们证实,整顿兵务是雍正的意思。
三哥居然骗我
这里弘昼被弘时骗了,他顺口说,是皇上的意思。两个都统一看,皇上的儿子都说证实了,就交出了兵权。事后弘昼明白了,问弘时,皇上说整顿兵务,可并没说接管兵权啊。
但当然又被弘时给搪塞过去了,要不弘昼向雍正告密,这个集就没故事可听了。
八爷夺外围兵权的时候,九爷和十爷就来隆科多这了,游说隆科多,让他参与逼宫。隆科多同意了,这不稀奇,因为隆科多本来就是个赌徒,赌徒在牌桌上,不会有忠心,只会不停的下注。
现在明显,八爷党准备充分,雍正没有防备,十三爷病情沉重,估计八爷的胜面很大。另外,押宝八爷,若胜自然好处不少,押宝雍正,若胜也不过是自己本职工作,不会有什么大封赏。
弘昼虽然没向雍正告密,他还是觉得不妥,毕竟他也出身皇家,基本的政治觉悟还是有的。于是他就把这事,告诉十三了。
当然这里,弘昼还是留了个心眼的。他或多或少应该也感觉到了,弘时和八爷等要做的事,不仅仅是整顿兵务那么简单。这时候要是冒死向雍正告密,如果八爷党不发难,自己成了诬告。
八爷党若发难,万一雍正不胜,自己必死无疑,雍正胜,这里面自己也有过错,不讨好。再说,马上要朝会了,这时候跟雍正告密,估计雍正也做不了什么了。
但这时候跟十三爷说,十三爷要是夺回兵权,不管八爷党怎么办,自己也不怕,还对得起自己父皇。所以说,弘昼虽然不愿参政,但是他却也是十分精明的。
十三叔,我告诉你个秘密
十三一听弘昼的消息,就明白八爷党要逼宫了,于是马上以发病为由去西山大营夺兵权。
十三这先不说,就说朝会上。
朝会很激烈,上来就高潮。东亲王永信,直接发难,让雍正交权,恢复八王议政。
以臣逼君,如此无礼之事,朝堂之上只有王文昭不干了,要参永信无人臣之理。这个时候九爷出马了,九爷一通骂,说汉人不过是满人的狗。直接把王文昭骂的抽疯了,要说王文昭这人,这时候敢帮雍正说话,也可以算是不怕死了,居然被九爷给骂抽风了。
单独分析下王文昭,不怕死的人怎么会被骂疯呢?这个就叫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王文昭站出来说话,是忠君,被九爷骂疯,是不擅长街头骂架。这也可以看出,九爷这人,是颇有泼妇之风的。骂架主要手法就是,爆脏口,侮辱,重复脏口,重复侮辱。要是街头吵乱架决对是一把好手。
王文昭被九爷搞定了,雍正也没辙了。就问了一句,谁想当皇上,你们就明说。这话当然是说给八爷听的,雍正这时候还以为自己手握兵权,如果八爷一出头就拿下。
这时候八爷不能再在幕后隐藏了,一直以来他都在后面,鼓动别人兴风作浪,现在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他终于按捺不住,跳了出来要说话。
雍正就等他出来,并没想让他说话,就马上叫图里琛,带侍卫来。可是,图里琛手下以经没有侍卫了,隆科多早就接管了皇宫防务。而隆科多,则是明明白白的表示,自己是八爷的人,不会帮雍正抓人了。
不好有阴谋
雍正这时候才发现,八爷是要武力逼宫。于是他就问隆科多:你就不怕城外还有西山大营么?那意思就是,你这点兵,也就能控制个北京城,外面的兵马,还是能剿灭你。
隆科多不说话,这话,弘昼回答了,西山大营被旗主们接管了。雍正至此彻底崩溃,他明白八爷处心积虑,早以控制了北京城内外兵马,今日八爷表面上要恢复八王议政,其实就是夺权篡逆。
这时候,八爷说话了,把雍正一顿批,狠狠的讽刺了一番,好像已经胜利了。然后,九爷说话了,得意洋洋的讽刺了雍正一番,好像已经胜利。当然一切都只是好像。
这时候,张廷玉出面了。张廷玉前朝老臣,门生故吏编天下,而且教过几个皇子读书,这就包括八九十。张廷玉上来就先把九爷灭了,说我这身份,你不会也说我是狗吧。
九爷无语,不能回答,他即不能当大家面,骂教过自己读书的人,也不能得罪满朝官员。
于是张廷玉开始说话,张大人一篇长论。事实清楚,论证充分,结论明晰,八王议政这说法不存在,是个伪命题。论证的过程中,他还质问了简亲王和八爷,简亲王和八爷不能反驳,张廷玉问马齐,我说的对不?马齐,说确实如此。
张廷玉问马齐说的对不对,自然是让马齐站队。马齐也是忠义之辈,现在的形势,雍正明显是要不行了,八爷等随时都可能武力逼宫。马齐毫不犹豫,明确站队雍正,明显是置死生命于不顾,一心取义。
全天下讲理就没人能讲的过老夫
张廷玉说到这,八爷要说话,八爷不似九爷那般粗俗。现问张廷玉,你说完了么?张廷玉态度很坚决,没有。于是接着说,八王议政虽然不对,但是你们逼宫更不对,接着就开始论证,逼宫之害,新政之好。
这插一句,跟人吵架,如果对方说,你说完了么?就算没什么话说了,也一定要说没有,然后找点话继续一顿猛怼。这样不管有理没理,气势上也赢了。否则气势一丢,这架就算输了。
回来接着说剧情,八爷看张廷玉这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而且都是对的,说的旗主们都没话了,再让他说下去,别说八王议政了,自己都快进去了。
于是八爷一声断喝,阻断张廷玉,他找了一个理由。就是张廷玉这么说,是因为贪权,怕八王议政,张廷玉的宰辅大权要旁落。张大人,既然能说服这么多人,自然不怕一个八爷,马上就表示,咱两一块归隐吧,我是舍得,就怕你不舍得。
八爷无语,因为他没法接,自己的夺权之心,满朝皆见,这时候说自己不贪权,等于抽自己大嘴巴子。再说如果自己违心说不贪权,雍正马上批准他归隐,自己更下不来台。
这时候,十爷又出来了,指责张廷玉。十爷的理由是,张廷玉无礼于亲王。雍正一句,‘你们对皇上都如此,对亲王说几句话怎么了’十爷熄火。要说十爷这简单人就是省事,一句话就搞定了。
这时候,九爷八爷一顿胡扯,当然再说不出一句有理有据的话,都是胡搅蛮缠,犹如泼妇骂街。
朝堂之争到了这,文的上,八爷党就算彻底败了。但是大家就这么僵持这,因为八爷党已经夺了兵权,就算辩论不过,雍正也没办法。这时候十三闪亮登场,是被人抬着来的。
十三来的同时,还有兵权,整个北京城的兵权,十三归了包堆,又都从八爷手里夺回来,给雍正带回来了。这里有个问题,十三已经躺着了,怎么能把兵权拿回来呢?这个大家先想想,咱们最后说。
造反你过的了我这关么?
八爷党文斗已败,武斗无兵,不用说已经完了。八爷隐忍了一辈子,这回终于硬气了一把:皇上四哥,你赢了,我回家等你来杀。
八爷临走,还说了两句话,一是,满朝文武,除了张廷玉马齐,王文昭,有人为你说一句话么?二是,你要不是皇上,赢的肯定是我。
这第一句,很无聊,你那么多人,连三人都说不过,还好意思说。这第二句,更无聊,造反失败,总结为因为对方是皇上。你夺的就是皇位,难道还指望雍正跟你比长矛?哎。
八爷还没死,但基本上就算是领盒饭了,这里总结一下他,也总结下这次逼宫。这次逼宫,跟八爷历次夺位,都一模一样,八爷布置的都很到位,计划的也很周全,而且自己也一贯十分隐忍,当然也按按惯例失败了。
赢者通吃,败者送命
为什么呢?因为他,都是阴谋,最终的目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总结八爷办的这些事,暗结党羽谋求私利,掣肘四爷催缴国库欠款,诱审肖国兴陷害太子,鼓动老大害太子,逼传尔丹兵败自谋大将军王,鼓动十四反对雍正,鼓动弘时夺位,一桩桩一件件,没有一件是能拿出来说的,都是见不得光的。
天下有一种东西叫公理,虽然看不见,但是谁违反也不行。邬思道说过一句话,皇上当行光明正大之道,当用光明正大之臣。八爷如此阴暗,若得皇位,天理不容。
八九十回家等死了,朝堂上四位旗主,赶紧请罪。雍正也没有深究,只是象征性的罚奉一年,抄十遍八旗通志。为何八九十要等死,而旗主们处罚之轻呢?
其实很明显,旗主们要的八王议政,和八爷要的不一样,旗主们也是上了贼船,所以后来八爷亮出自己真实目的后,旗主们基本没说话。更主要的是,八九十是首恶,旗主们是从犯,如果都处理了,牵连过多,又会生出不稳,这时候,严办首恶,对于从犯,只是象征性的处罚,其实也是为了安抚人心。说白了,就是维稳。
到这,十三爷终于不行了,他像恒星坍缩一样,释放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之后便逝去了。张五哥自愿给他守灵三年,雍正赐五哥黄马褂,以彰其忠义。
本集最后解读一个问题,被人抬着的十三爷,为什么能夺回西山大营和丰台大营的兵权。
兵权,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国家的重器,兵权永远是皇权最根本的保障。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兵权的保护,清朝也不例外,到了雍正这时候,更是明确规定,有调兵权的只有雍正本人和十三。
八爷夺兵权时,其实是诈传雍正口谕,让西山大营和丰台大营的都统交出兵权,当然这还少不了弘时和弘昼的佐证。那么十三收回兵权,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明正言顺的,他本来就有调兵的权利。所以从制度上讲,八爷骗得的兵权,十三随时都能取回。
这事从制度上说,从军队的影响力来分析一下。雍正继位的时候,西山大营的都统是八爷党,但是十三爷去了,仅凭金牌令箭就顺利夺回兵权,这事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军中的人,多是十三的旧部。
不用说那些没出名字的,就说隆科多和图里琛,就都曾说过,我们这些人都是您带出来的。可见军中这些,实际带兵的军官,多数都是十三当年的手下。
在军队之中,对老首长的尊重和服从,是所以系统中最厉害的,这也是军中容易出现山头主义的缘由。其实跟本上来说,还是因为军队最讲服从,有句话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说的一点都不错。
正是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十三爷夺回兵权,顺利成章,可以说,只有十三还有口气,这兵权就握在十三手里。雍正继位,和这次八王之变,最后都平安渡过,其实都是十三手中的兵权保障的。
所以十三被封为铁帽子王,这个满清一共有十二个,其中有八个是开国功臣。
八王之变,雍正惨胜。
本集完。
预告一下,还有最后一集,跟剧情一样,收收尾,交代清楚后事,送走雍正,就完了。
难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