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点击上方,听电视剧原声,看桃李群师为您话红楼。
桃李聊红楼 之十四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由王扶林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本期栏目中,李山老师将率领桃李群师为您剖析87版《红楼梦》第十四集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视频说明:由于版权原因,87版《红楼梦》无法在腾讯播放,特为大家提供优酷视频链接,一键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欣赏《红楼梦》第十四集《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本集情节梗概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对应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回部分内容,主要剧情如下:
宝玉、黛玉吵架在先,宝玉赔罪在后,偏生他拿杨妃比宝钗,把个宝钗气得拿《负荆请罪》来“机带双敲”。凤姐将宝黛钗三人的机锋看在眼中,用“生姜”为喻调侃宝钗。王夫人午睡,宝玉与其丫头金钏儿调笑。王夫人大怒,将金钏儿赶了出去。金钏羞愧悲愤,投井而亡。宝钗听闻特意赶来安慰良心不安的姨妈,并将自己的衣裳送给金钏儿装裹。
酷似黛玉的小旦龄官冒雨在花架下一边哽咽,一边画着“蔷”字。宝玉路过,不觉痴看。一时雨急,宝玉奔回怡红院,久久无人应门,内心不免焦躁,误踢了前来开门的袭人,袭人因此咳嗽出血而心灰意冷。晴雯与宝玉顶嘴,气得宝玉要撵她,袭人在旁劝阻反被晴雯嘲讽。宝玉至薛蟠处吃酒归来,对晴雯好语安慰,纵许其撕扇子取乐博千金一笑。
湘云拾到宝玉丢失的金麒麟,与丫头翠缕有段关于“阴阳”的趣味对话。贾政令宝玉见贾雨村,宝玉甚是厌烦。湘云劝宝玉结交为官之人、谈仕途经济学问,宝玉认为是混帐话。黛玉听“墙角”,知宝玉确是知己。宝玉向黛玉坦诉肺腑之情,又错把袭人当作黛玉表白心迹,袭人含羞走开。忠顺王府长吏官到贾府讨要与宝玉相好的琪官蒋玉菡,引发一场风波……
桃李群师对话红楼
本期嘉宾
李山
徐德琳
德琳老师
这一集中关于宝钗有两个分量沉甸甸的片段,每一片段曹公都让我们对宝钗有一个新的认识。第一个片段是开头不久处宝黛钗之间的交锋,共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宝玉“由不得脸上没意思”。五月初三日是薛蟠生日,宝玉因与黛玉吵架后心情不好,便推病没有去。见到宝钗,仍以生病为由,请宝钗代自己向薛蟠解释。然后宝玉问宝钗为何没有去看戏,宝钗说:“我怕热,看了两出,热得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钗言下之意很明确:宝玉你不想来庆祝我哥哥生日,推病是你的借口,我是知道的。为什么一向体贴人心的宝钗这次没有“人艰不拆”,反而让宝玉脸上没有意思?应该是对宝玉不参加哥哥的生日有些不高兴了,也有可能看到宝黛二人和好有潜意识里的不快,毕竟金玉良缘的说法在那里儿摆着,而贵妃所赐的东西又独独她的和宝玉的一样。
第二个回合,宝玉“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宝玉没意思中又接着搭讪,结果说了一句昏话,将宝钗比作了杨妃。宝钗这回是真正生气了,书中写她由不得大怒。宝钗为什么没有保持住自己的风度?因为宝玉不仅说了她体丰,而且触及了她忌讳的事。宝钗进京的初心可不是金玉良缘,而是要待选入宫。后来不提这事,自然是没有被选中或者黄了。而提及杨妃不免让人联想到这件事,所以宝钗“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胖不需回思,回思的应该是待选这件事。冷笑说自己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暗刺宝玉没有去参加薛蟠的生日会,又趁着小丫鬟靛儿找扇子,来了个指桑骂槐:“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宝玉是聪明人,立刻明白宝钗的言外之意是警告自己,于是更不好意思了。
第三个回合,宝黛早把脸羞红了。宝玉宝钗言语交锋,黛玉高兴了,搭话问宝钗看了什么戏。宝钗轻轻巧巧地借所看之戏《负荆请罪》狠狠地讥讽了宝黛二人。尽管贾府中的人早就知道宝姐姐的“罕言寡语”不过是藏愚,但大概没有想到她实力如此强悍。
本集另一个让人大跌眼境的情节就是即将结束处,宝钗得知金钏儿跳井自杀,忙到王夫人处安慰。“忙”字本来应显得她善于体贴人心、暖意满满。可她说起逝去的金钏儿却是冷漠得令人咋舌,缺乏最起码的怜悯同情之心,更不用说对生命的尊重了。宝钗短短时间内就给出了失足说、糊涂说、赏银说安慰王夫人,确实是高智商,但这种高智商却令人背后发冷。于此我们也能发现她与宝玉悲悯情怀的截然不同,宝玉在梦中否定金玉良缘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李山老师
这一集的开始是前一集剧烈冲突的余波荡漾。如前所说,剧烈冲突的起因,一是因为元春赏赐所连带的宝钗,一是宝玉清虚道观揣起麒麟所连带的史湘云。黛玉对宝钗疑虑的全然释怀,还得再等等,但贾母老太太“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还有宝玉的主动来道歉、特别是“做和尚”的“胡说”,已经大体上让她心绪安稳。至于史湘云,在听过宝玉称湘云“仕途经济”的奉劝为“混账话”后,也就疑意全消了。于是才有宝黛两人“你放心”和“你的话我早知道”的相契。
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具体说在宝玉向黛玉说过“做和尚”的“胡说”并且两人一起来见贾母之际,宝钗动了气性,以至于“不由得大怒”。当然,宝玉“拿姐姐比杨妃”是直接原因,而凤姐那句“‘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的笑语,才是宝钗没兜住淑女范儿的病根。但宝钗到底不凡,所以有接下来“负荆请罪”对宝黛的敲打。但敲打别人,也透露了自己何以搂不住火的底里。 宝钗这一回的失态,与上一次小说写她“扑蝶”金蝉脱壳时机巧地将“颦儿”当了垫脚,是同样的表现。有趣的是,那一回小说的回目有“杨妃戏彩蝶”的短语,这一回宝钗又是因被称“杨妃”而“大怒”。两下的照应,显然不是无意的。小说对人物态度的表露,是极其隐微的。
至于史湘云,小说的描写本是浓墨重彩的,由于各种考虑和限制,电视剧省略了很多内容,这是需要读者看小说补足的。例如小说这一回中湘云与丫鬟翠缕关于阴阳、公母的对话,就实在妙趣横生。这样的主仆闲言,又是湘云未来婚姻不幸的预示。电视剧里翠缕说她们捡到的那只麒麟(宝玉特意从清虚观拿回却不小心丢掉的)“是公的”;这一回小说的回目又有“白首双星”一词;据蔡义江先生的看法,“双星”指隔河相望牛郎织女(蔡义江(《增评校注红楼梦》,376页),如此,阴阳、公母的主仆叽叽呱呱的诙谐对谈,对湘云命运正好是反衬。所以,她的出现固然给林黛玉带来困扰,但很快就消除了。这就是电视剧(小说也是这样写的)林黛玉在“墙角”听到宝玉“林妹妹不说这样的混账话”所表现的。其他关于湘云的描写,如湘云父母双亡、叔婶待她不是很好,针线活多、“累得很”等,给人物涂抹的是哀婉色彩。也正因为这样的身世处境,所以湘云对丫鬟袭人等特别好,送他们绛纹石戒指;这是林、薛性情中没有的。不过,身世的不幸并未妨碍她生就的豪气爽利的性情。为突出这样的特点,小说写她心直口快等,其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是说她自小喜欢穿别人的衣服,喜欢女扮男装。小女孩儿家却喜欢穿同伴的衣服,一点小小的异常情趣,实在写出了湘云性格的“这一个”。因此湘云在诸芳中别具一格,这是要读原著才能领略的。
这一集涉及的小说回目多,信息量大,先来看其中一个不太“大”的事。众所周知,红学中有个叫索隐派的“门派”,他们惯爱将红楼与宫廷扯上关系,鲁迅先生说这些人是“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真不真、假不假,不过小说家言。倒是近些年,随着网络小说大IP的盛行,将红楼元素代入“宫廷大戏”的情况愈演愈烈,活像没看过红楼就写不出清宫一样,其中尤以大红大紫的《甄嬛传》为最。这部话语方式努力效仿《红楼》的大IP中,众家娘娘各种语带机锋,就与本集开头贾家宝黛钗凤间的暗潮涌动异曲同工。
作为红楼戏份儿最吃紧的四位,宝黛钗凤间的“互动”无疑是各个场合下的焦点。此次宝玉、黛玉吵架在先,宝玉赔罪在后,偏生他不会说话,平白冒出一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直把个天天忙着“藏拙”的宝姐姐气得露了峥嵘,拿着《负荆请罪》机带双敲,怒怼宝黛;最善察言观色的凤姐看清形势,又以“生姜”为喻机带三敲。钗凤语言实在是泼辣精湛,其水准深度均超今日之吐槽党。
这里的《负荆请罪》不是廉颇给蔺相如请罪,而是李逵给宋江请罪,说刘太公的女儿被人掳走了,李逵听说是宋江干的,立马回梁山要杀了自己老板,结果发现是有人冒名掳人,燕青就教李逵跪在堂前负荆请罪。后来有个歇后语“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负荆请罪”,打趣的也是这事。凤姐虽不十分明白掌故,可她是个人精儿,宝黛钗眼神儿一转她就能猜到个八九分,“生姜”之喻浅切生动,多亏了她“没文化”,不然当真说不出来。从这场怼战中,我们能得出两点结论:宝钗机锋够分量,杨妃真心不受曹雪芹待见;凤姐机锋更有分量,宝钗真心也不受她待见。
德琳老师
这一集中出现了好几个配角人物,都因其独特的性格特点绽放光彩。其中之一就是在蔷薇架下画蔷字的龄官。
小说第三十回正文中并没有出现龄官的名字,倒是在回目“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点出了在蔷薇架下画蔷的是龄官。龄官地位低微,是十二戏子之一,连普通的小丫鬟都比不上,却在之前已经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元春归省时,龄官因为戏作得好,得到了赏赐。当时贾蔷得知龄官受赏,“喜得忙接了”,龄官不愿意演贾蔷要求的《游园》《惊梦》二出戏,“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在这里作者已经为龄官与贾蔷的关系埋下伏笔。这次出场的龄官已经展现了自己的个性。
画蔷字的情节则写出了龄官对贾蔷的痴情。一边流泪一边默默用簪子画名字的少女,正如宝玉所想“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台湾诗人纪弦有一首诗《你的名字》这样写到:“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爱人的名字原是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存在,与之相关联的事物都可以触动内心的情感。为什么画“蔷”字是在蔷薇架下?也是因为这花名中带一个“蔷”字。龄官作为优伶与大家族中的富贵公子相爱,这份情感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无望的情感无处倾诉,只能在夏日的蔷薇下默默刻“你的名字”,连下雨也不知道。可谓痴到极处。而在外面看痴了的宝玉要懂得几十个“蔷”字蕴含的深情,还得到第三十六回的《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红楼梦》一向有晴雯为黛玉影子的说法,其实映射黛玉的还有龄官。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与晴雯一样长得很像黛玉。此外她们在个性、命运也有相似之处。这也是在三十六回体现的最为集中。
金钏
李山老师
端午节可不是一个吉祥如意的节日,战国的孟尝君因端午那天出生不吉利,差点被他老爸扔掉。看文字,小说家对端午的吉凶不曾明言,可是好几件糟糕的事,都是在端午及前后发生,如脚踢袭人、惹恼晴雯,还有最糟糕金钏被打被轰走以至后来的跳井,以及顺亲王府来人要琪官等。
宝玉身上有不少当时贵公子的浮浪气。王夫人打金钏巴掌,他居然一走了之,太糟糕了。这就是宝玉,被宠的没个样儿。而且,他也实在想不到自己亲爱的母亲竟那样腹黑。说到浮浪性格,是要从他每一次的离开大观园所接触的世界来理解的。也许读者还记得,在第十二集中,笔者曾挑剔电视剧把宝玉的两次离开捏成一次。当时说第一次离开是预演后来宝黛的不完满结局,第二次,除了让宝玉唱“滴不尽相思血泪”以表现他“离开”后对黛玉的深深眷顾之外,就是为三十三回的“挨打”做铺垫了。因为正是在这一次中,读者读到了当时豪华公子聚会的种种不堪,如宴会上狎娼弄妓、薛蟠“女儿悲”之类的流氓小调儿等;也正是在这次聚会中贾宝玉结识了小旦琪官(蒋玉菡)。从表现人物说,小说是在为贾宝玉浮浪气息的来历寻世风的原因,从内容上说“大观园”的“红楼”之“梦”必将倒塌,要有邪气内侵和外连两边的因素;马道婆的进府就是内侵,后一次的聚会贾宝玉与男演员的腻腻歪歪,就是“外连”灾祸。这一次也真是玩大发了,居然“引逗”了“亲王府”王爷的宠儿。到三十三回交代,小旦是“奉旨由内园赐出”的戏子,大有来头。“亲王”何许人?照清朝的规制,皇帝的儿子封亲王,假如小说的故事发生康熙朝,那“忠顺亲王”就可以到“雍亲王”“怡亲王”堆里对号去了。原来喜欢扮演旦角儿男演员的风尚,也是皇家气派。宝玉的那点子嗜好(居然黛玉、宝钗等都没嫌弃他这一口),原来是出处颇高的。可是,笔者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为什么电视剧改编者,在电视剧演三十三回忠顺亲王府来要人的故事时,竟然隐去了“忠顺亲王府”的“亲”字,而且把原著中亲王府的长史所说的琪官系“奉旨赐出”、“老大人(指贾政)竟密题一本请旨”等话统统删去了?曹雪芹都不避讳的事,我们的改编者居然要避讳?还有,电视剧中演员身上明明没有那条琪官赠的红带子,长史却居然当场取证,指证了那条红带子。难道是怕演员热,没有系上那条带子?
说到“热”,还有一点也让笔者难以理解。那就是王夫人打金钏的那场戏中,伏天儿一个劲地叫。端午节在北方只是夏天的开始,还说不上很热。伏天儿、伏天儿,顾名思义,得数伏的时候才叫。当然,小说在这里似乎也失于检点,如这一(三十)回,一会说“谁知目今盛暑之际”、又说“伏中阴晴不定”,一会又说“原来明日是端阳节”,其实“伏天”为“数伏”中的虫儿,它们叫,是在端午节后好一阵子的。笔者想,这大概是因为小说家那被抄的家,原本是在南方的缘故吧。那里端午节要比北方热,所以才有这样的误差。
还有一点就不能归咎于小说了。那就是王夫人在打金钏巴掌时的道白,原著作“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可电视剧却把“你们”的“们”省掉的了。这样的错误,就有的说了。马瑞芳先生在《红楼梦风情谭》里敏锐地发现,王夫人那一巴掌,明是打在金钏脸上,心里却是在打另一位,那就是该死的赵姨娘。金钏所以挨嘴巴,不是因为他说“金簪子掉在井里头”,而是因为她说那件“巧宗儿”,即“往东小院拿环哥儿同彩云去”的话。她不知道,“环哥儿”一出口,就触了大霉头,等于为自己找死罪,因为这让“宽仁慈厚”的王夫人想起了自己的敌人赵姨娘,结果弄得夫人多少年吃斋念佛的功夫全然被毁,不仅动了武,嘴里还有“都你们教坏了”的忿詈。金钏必须滚蛋,那是因为她自己把自己跟赵姨娘挂了钩。
金钏是“金簪子掉到井里头”,接着的下一个故事,就是有人痴呆呆地用“簪子”划“蔷”,还有一个更痴呆的人在那里“用眼睛随着簪子的起落”看。小说就这样用小道具穿针引线,细致得很!一个“金簪子”因他而“掉到井里头”,另一“金簪子”会拒多情公子于“局外”;钗、黛围着宝玉转,“金簪子”与公子才是真正的绝缘。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真真一语成谶!好好一个金钏儿,贾府当家夫人身边的实权派大丫头,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没了,只叫人一声叹息!金钏儿干了让“宽仁慈厚”“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的王夫人“平生最恨”的事(教坏好好的爷们),只剩下了一条死路,笼罩在“祥和”之中的荣国府真实的阴暗凄苦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可悲可恨。编剧老师们一定大大不待见王夫人,你看她驱逐金钏这出戏,什么“下作小娼妇”“小婊子”,满口污言秽语,多么疾言厉色,哪有半分大家夫人风范?其背后赫然悬挂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和“身修天爵贵无比,心有菩提香益清”的对联,更与其面目可憎的形象对比形成强大的反差,极具讽刺效果。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是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逼杀俏晴雯的前奏,也是映照薛宝钗为人的一面镜子。“宽仁慈厚”的王夫人可以毫不顾惜十数年的主仆情意,薛宝钗就可以冷淡薄情地说出“姨娘也不劳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王夫人、袭人尚且能为金钏儿一哭,小说却用了两个“这也奇了”和三个“笑道”来写宝钗的表现,足见其冷情冷性。
金钏儿事是王、薛二人的一大黑点,历来为评论家诟病争论。固然,哪个母亲看见小姑娘勾引自家儿子都可能像王夫人这样愤怒,可是驱逐金钏儿必然导致的悲剧结局说明王夫人并不在意女奴的性命,最多是撒两滴鳄鱼泪的情分。要知道,据记载,清宫中如遇后妃逼杀宫女也是会受到降位惩罚的呀!宝钗就更有意思了,刚刚还因为怕热被宝玉说像“杨妃”,这会子立马展现她的“外热内冷”。“罕言寡语”的她,面对金钏儿之死变得能说会道起来,有学者为她“平反”,说设身处地站在宝钗角度你能比她做得更好吗?这一问恰好问到点上,宝钗就是做得太完美了,才让人心生寒意!昨天看到一句话,说“宝玉是知而佯装不知,黛玉是知而不屑,宝钗是知而谨慎仿效”,小小红楼、人间百态,欢快的小编也黯然……
李山老师
后面六十三回“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句子,是对宝钗人品的定评。金钏死后,小说就让宝钗好好展现了一下她的“无情”绝活。这可不是唯一一次,在六十七回尤三姐自刎、柳湘莲随道士去了后,宝钗在薛姨妈跟前,也有“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得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云云,薛淑女的务实是一贯的。当时,反倒是薛蟠,在得知柳湘莲离去后四处乱找,并“望着西北上大哭了一场”。这些都是宝钗在亲妈、亲姨妈跟前的真实表现,其冷静、实际,简直吓人。这一回,金钏死,冷静的宝钗除了贴心地为慈厚的姨妈开解,还主动献出了几件衣服给金钏当装裹。于是有一位爱薛姐姐的《红楼》老前辈十分感动,说:“(宝钗)这些作为,却常被人说成是‘虚伪’。不知贬宝钗者若处在宝钗位置上,将会怎么做、怎么说,是否能做得更妥,说得更好。”是的,或许很多人“若处在宝钗的位置上”不能像宝钗那样“做得更妥,说得更好”,因为很多人都做不到那位老前辈倍加爱惜的薛姑娘那样“任是无情”。
未 完 待 续 ……
欢 迎 读 者 朋 友 转 发 分 享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国学讲堂
主持 方舟
责编 小洁
美编 黄楚娴
音频 林茜
“
三尺讲台,学者引路读经典
桃李杏坛,才情流转赏芳华
掌中课堂,严肃活泼品诗赋
小小视频,沟通你我话国学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taoliguoxuetang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国学讲堂】策划:方舟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