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渔灯节办出浓浓民俗文化味
八角渔灯节办出浓浓民俗文化味
八角渔灯节办出浓浓民俗文化味
八角渔灯节办出浓浓民俗文化味
八角渔灯节办出浓浓民俗文化味
胶东在线3月1日讯(记者 侯嘉伟 通讯员 王斌 刘金凤)数百条渔船齐聚码头、全体渔民倾巷出动、欢快的锣鼓响彻整个海岸……农历正月十四,胶东渔民们迎来了属于他们的节日大典“渔灯节”,传承着数百年的胶东民俗,在节日的欢乐中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鱼虾满仓。
3月1日一早,记者来到烟台开发区八角中心大街东段入海处,体验了一把这个在渔民眼里比春节还热闹的节日。
七旬老人对渔灯节情深意浓
什么日子比春节还重要?正月十四走进开发区八角街道的渔民家里就会找到答案。
早上6点,天色微亮,71岁的下刘家村渔民陈家智便早早起床准备渔灯节的贡品。自儿时起就每年都参加渔灯节,从跟随父亲祭海到现在自己亲手准备贡品,他对渔灯节有着一份难舍的情感,也见证和感受到了渔灯节的改变。“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守着这湾水,也不会干别的。”陈家智从冰库里抬出去年出海捕获的一条重达18斤8两的大鲅鱼,一米多长,图个好彩头。
陈家智说,在六七十年代,下刘家村还没有码头,也就是十个八个人冷冷清清地去祭海,祭品也少,全村人弄十个八个猪头就了不起了,现在猪头要多少有多少,大鲅鱼、大鲈鱼、饽饽、香纸应有尽有,一到渔灯节,灯笼长廊要走完参加祭祀的人得两个小时。陈家智感慨,对于渔民来说,渔灯节是比春节还重要的节庆。
按照这里的习俗,渔民们要以家庭为单位,开着车,拉着猪头、大鲅鱼、饽饽等祭品,打着彩旗,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祭神,祈求鱼虾满舱、平安发财,再到渔船上祭船、祭海。最后到海边放灯,祈求海神娘娘用灯指引渔船平安返航。
多位老艺人现场表演非遗绝活
临近中午,渔灯节现场“文化风情街”内,八角街道八角村的村民刘喜庆正和女儿刘立君展示织鱼网绝活。左手拿着小竹片,右手执梭,一双巧手行云流水般地在网绳之间穿来穿去,虽已73岁高龄,但刘喜庆的动作仍然十分娴熟,一目目、一行行渔网在他和女儿的巧手中成型。
“20岁那年,我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会了织网。1958年,大队请人到村里教授织最新的渔网??牛网,我又学会了牛网的织法。我还会织片口网、弓子网、流网、虾网……”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女儿刘立君则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织鱼网,从最初的片口网、弓子网到现如今捕什么鱼织什么网。如今,刘喜庆是八角村织鱼网的元老,女儿则是村里织鱼网的“行家”。目前,八角村1000多户村民中,仍有30多户将织鱼网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着。
隔着刘喜庆不远,面塑大师门振国正在专心地摆弄着手里的面团,面前的展台上已经摆满了各种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和鲜花造型的面塑作品,颜色各异,很是惹眼。一脸憨厚的他安静地坐在那里,全然不顾周边围满的群众和“长枪短炮”,只顾专心拿捏,三五分钟光景,一个漂亮的面塑小人儿就变戏法儿似的跃然眼前。
这边是面塑小人,旁边则是面糖人。大清早从烟台市区赶来的山东省书刻艺术家协会会员戴洪寿在现场向观众展示起了传统的民间工艺?“面糖人”。“各种图案都已刻画在我的脑子里,可以说信手拈来。糖人制作火候控制很关键,太热就会太稀容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戴洪寿一边向热心的观众介绍制作过程,一边用一个小铜勺和小竹条工具给围观的小女孩做出一个“福”字来。
再远处,还有最年轻的胶东花饽饽传承人之一张建、剪纸名家许文华等多位非遗传承人在渔灯节现场秀着自己的“绝活”。
祭海队伍欢天喜地齐聚码头
下午2点左右,八角渔港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厚,一拨接一拨的祭海渔民逐渐朝码头祭海大典现场汇集。有的开车,有的步行,还有的干脆挑着扁担。此刻,在八角中心大街西头,形似渔船模样威武壮观的八角花车正引领着表演队伍开始向码头缓慢前行,海阳大秧歌队在“领舞”的带领下边走边舞,开道祭海,精致的妆容、粗放的舞蹈引来观众阵阵喝彩。紧接着,由八角各村居居民组成的演出方阵纷纷舞起了龙,耍起了狮、打着锣鼓踩高跷。
祭海人群中,一只由渔民组成的祭海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队伍开头四个人打着彩旗,随后是三人扎着红绸扭秧歌,几位壮实汉子抬着硕大的鲅鱼和猪头祭品喜气盈盈地走着,贴着“福”字的食盒木箱里是饽饽和香纸,紧跟其后的三辆车都坐满了人。这是渔民初名拥一大家子来祭海,“我弟兄四个,今天基本都来了,这几辆车拉的都是我们家的人!”在他身后不远,又有好几批前来祭海的。 随着人越来越多,祭海大典现场热闹的锣鼓也敲了起来。不一会的功夫,各村各家的队伍赶到了海边,此时的码头早已是人头攒动,来得早些的人家已经将祭品摆上船头,这也是渔灯节祭海祈福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贴满福字的猪头、大鱼以及苹果、菠萝等食物依次摆好,以胡萝卜、苹果为底做成的“金灯”、以白萝卜为底做成的“银灯”纷纷点燃,祈祷风调雨顺、国富民安。
祭海大典上,八角各村渔民代表集体叩拜,祈求丰收。随后,码头燃放起了鞭炮、烟花。鞭炮声、锣鼓声响彻晴空,人群簇动、彩旗飘飘、桅影涟涟、彩船飘摇,声与影汇成了欢乐海洋。
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渔灯节现场绝对安全,八角边防派出所扎实进行实地调研,对节目演出场所和路线进行了现场勘察,制定了周密的《渔灯节安全保卫方案》,绘制了《警卫路线图》,全力做好现场安保维稳工作期间。现场共计疏导过往车辆500余车次,帮助群众45人次,圆满完成了安全保卫任务,?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高度赞扬。
政府拿出三万元重奖渔灯节大片
随着渔灯节影响力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烟台市民,甚至是外地市民选择在正月十四这天到八角渔港观看祭海“盛景”。在码头,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手持单反相机前来拍照的就有几百位。来自上海的夏雨华今年63岁,退休后迷上了摄影,这次专程与几位发烧友赶来参加渔灯节。“确实很壮观!”自抵达现场,夏雨华的相机便没闲着。在祭海大典现场,记者还碰见了青岛、辽宁、上海等地专程来欣赏渔灯节的外地朋友,他们说虽然自己的家乡也有渔村,但像这么原汁原味的祭海活动还真不多见,特别是还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媒体朋友,甚至专程不远千里来这边报道。
“每年都参加,每年都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摄影发烧友林裕超可谓是八角渔灯节的常客了,正是因为每年的渔灯节都能让他的镜头留下区别于过往的瞬间,才让他如此“欲罢不能”,“圈里现在都已经传开了,泰安那边有些玩摄影的朋友过来,还有很多外地的朋友也来。”
据悉,八角街道为本次摄影比赛准备了丰厚奖金,同时还设立了若干优秀奖和入展奖,奖金总金额三万余元,评选结束后,还将举办摄影图片展。
“渔灯节沿袭到今天,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祭祀祈福活动,已成为烟台重要的民俗文化品牌。”八角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张苏表示,传承了500余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渔灯节彰显着开发区和八角的文化魅力。在开发区这样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更需要保留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民俗文化。这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和血脉。因此本次渔灯节,政府主导搭台,百姓上台唱戏,让渔家特色更加鲜明更加富有内涵,当地的渔民也在参与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