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灯节”期间,渔船点着灯上色
早期“鱼灯节”的舞龙表演
村民们赶往码头除害
胶东线2月21日新闻(记者胡宏斌通讯员王聪、池永峰宇天朝)农历正月十三日和十四日,烟台开发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鱼灯节”。
节日期间,渔民们抬着各类供品,敲锣打鼓登上自家渔船祭祀海神,祈求新的一年鱼虾满仓。时至今日,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渔灯节”,已开始助力开发区沿海渔民走向致富路。开发区初旺村是一个典型的渔村,村中几乎每家每户都靠打渔、养殖为生。20日13时许,该村街上鞭炮齐鸣,渔民们与亲朋好友抬起猪头、大鲅鱼等供品,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扭着秧歌,从家中涌向渔港码头。到达码头后,渔民们纷纷登上自家渔船祭祀海神,祈求新的一年鱼虾满舱。
初旺村的村民赵明明称,“渔灯节”期间祭海的传统由来已久,以前,村中还没有燃油渔船时,家家户户养的都是小木船,那时的“渔灯节”只是单纯的祭祀祈福,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这一传统节日已成为特有的渔民民俗文化,活动从单一的海上祭祀,发展成搭台唱戏、秧歌、舞龙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
约14:30,初旺秧歌队来到现场,为观众带来民俗味十足的舞龙表演。一支来自海阳东村的秧歌队紧随其后,精彩的海阳大秧歌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喝彩……初旺“渔灯节”现场,丰富多彩文艺表演活动令整个码头热闹非凡,吸引了许多芝罘区、莱山区的市民前来参观。
在距离初旺村约4公里的芦洋村,该村的渔灯节定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21日上午,芦洋村的“渔灯节”同样精彩纷呈。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往年这个时候,村中大多数渔民尚未出海,基本没有经济收入。如今,该村依托“渔灯节”大力开发传统民俗,渔民们自编自演舞龙、秧歌等民俗节目,既表达了对新一年的憧憬,又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参观,进而带动了“渔家乐”经济。“现在,‘渔灯节’期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能超过万元。”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文化部门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渔灯节”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并得以发扬光大。2006年,“渔灯节”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