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回老家,逗爹是但凡有假都要出去野的人,回家时我们把出行的所有装备都带好了,帐篷、无人机、锅碗瓢盆等等,可惜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还冷得不行。
雨中的宝鸡周原博物院镇个楼
大雨滂沱中偶遇“最简陋的博物院“
但应了那句话,只要有心,生活处处是旅行。第二天吃完早饭,也不知要去哪里,但是袁小猫就是想出去转转。我们附近有个周原遗址景区,每次从渭北环线过都会看见,但是从来没进去过,今天反正也去不了远处,就过去看看。
这么大的雨很少有人出来
连续遇到三家结婚的
那天是个好日子,走到殷家庄、青化、召公三个地方,竟然连续遇到三家娶媳妇的。人们冒雨赶往主人家坐席,袁小猫着急得真想下去坐个席吃一哈。我们终于拐到了贺家村,根据路牌指引,周原遗址博物馆就是在这里。从贺家村路口朝南1公里就到了,门头上写着“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就一个大红铁门,有点像机关大院的感觉。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
雨哗哗下个不停,袁小猫撑着伞从唯一开的左侧小门进去,果不其然,这真的不像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小学校似的。院子中间唯一的装饰物是一块大石头,上写“周原”。大门里面右侧是一个保安室,再往前就是一丛丛松柏。看来左侧唯一的像教室一样的平房就是博物馆了。
院子里面
刚巧,有两位游客出来,随口一问,的确是这里。袁小猫把雨伞放在门口走进去,一进门是一篇“旧邦新命 周道之兴“的前言,文中对周原地区8000多年的历史过往进行了简述。放眼看去,这个博物馆真的是太袖珍了,规模顶多也就百十平米左右,自左边向前分别为”厥初生民“”王国西陲“”宗周气象“”聚邑成都“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陈列一些对应的文物。几分钟就能转完了,可以说,相当简陋了。袁小猫作为唯一的客人出来后,右边办公室一位中年男子过来问:“看完了?“”嗯呢!“然后他就把门锁了。
旧邦新命,周道之兴
自此开始第一篇章
陶盘、陶盖
陶壶
先民文化遗址
城墙碎块
这个馆真的好袖珍
受刖刑的女奴骨骼
用心栽花不如无心插柳:拐角遇到了国家级博物院,珍藏文物上万件
总觉得心有不甘。我们周原文化怎能一间小小教室就装下。按路边指引去找周原遗址区,结果,怎么也没想到,在贺家村转了6个圈都没有找到,根据高德导航竟然把我们完美地导到了一家养猪场门口(记住千万不要导航周原遗址景区,不然你也一样)
袁小猫去问养殖大哥,大哥很友好地说,“朝前,向左,到黄堆(扶风的一个乡)再拐一哈就到咧,近的很,2公里……”顺着大哥的指引又绕了两圈,终于绕懵了。特意去村里小卖部问了正在打牌的大哥,“窝就是一片荒地,么开发么!进不去!”算了,不去了,不去了,真是太难了,下着雨,村里的路又窄,掉个头都不容易。
岐山县的孙家收费站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里还要收费?
路边有很多卖苹果、黄桃的
要么说男人的方向性强呢,逗爹还是左拐右拐给开到了环线大路上。大家肚子饿了,袁小猫本来要带着大家去吃羊肉泡馍,结果又遇到了“周原遗址”的指示牌,逗爹是个特别倔强的人,然后我们又拐进去了。不成想,这次找到了。(在此特别提示,要想去真正的周原遗址博物院的朋友,可以从环线指示牌那里拐入,一公里就到了,很容易找,是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
这里就是周原遗址所在地
周古公覃父雕像
从狭窄的村子七拐八拐忽然到了这个豁然开朗的场地,心情瞬间好多了。门口的停车场就一辆车,下雨天人真的是超级少了。门口保安亭里的大哥很热心地告诉我们,票是免费的,但需要用身份证去那边小窗口换票。
换好票进入大门,上写“宝鸡周原博物院”,不知道这个博物院与刚才那个迷你博物院有什么区别呢?
这里是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及著名的大克鼎、史墙盘、折觥等青铜重器的出土地
说是大门,其实没有门,直接步入即可。和逗爹撑着伞,走在青石砖的院落里,一场秋寒,一院秋雨。正面是一个类似于天坛的建筑(后证实为凤雏遗址复原建筑);左右两侧均为类似建筑。
博物院大院
往前走下面是一个下陷式的院子,俯瞰一圈,这是一个长方形院子,院子中空,左右两侧均有门,左侧门口有穿着制服的安检人员,右侧用警戒线把门拦住了。这应该就是博物院的核心——展馆了。
雨中的周原博物院一片静美
地下博物院
沿阶而下,从左侧门进入,与安检姑娘随口聊了几句,结果很失望,“请问这里大概有多少件文物?”“不知道!”“哦,那咱这个馆面积有多大呢?”“不知道!”……在此,袁小猫想多句嘴,如此物华天宝之地,不说每个人都得是学富五车,但耳濡目染,所有在此的工作人员也该时常被培训,多学习,不管是安检还是导游,最基本的博物院知识应该略通一二。
雨中的邂逅
话说回来,与之前的那个岐山县博物馆相比,这个宝鸡周原博物院不管从建筑面积,还是藏馆文物,以及表现形式来说,从数量到质量,绝对是天壤之别。里面典藏了数百本关于周原文化的古籍,还有大量的西周时期器物,如陶罐、甑、瓮、鬲等,也有关于反应贵族阶层的青铜器、编钟等。
据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数据显示,这里收藏着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有4件,国家一级文物有173件,其它等级的珍贵文物3000多件。
除了我们,再无游客
满目都是华贵
令人感慨的是,这么多珍贵的文物,竟然只有我们俩在欣赏,外面下着滂沱大雨,忽然间有种说不出的历史穿越感与亲近感,我们俩安安静静地在惯例待了一个多小时。这里有瑰丽的折觥、记录战争的史墙盘、土地交易文地契王祀卫鼎等等,每一个器物铸造都很精美。
国宝折觥
青铜器皿
袁小猫最佩服的是古人的智慧与耐心。就拿马车上用的小饰物銮铃来说,视频里艺人用精细的手工还原了其制作过程,袁小猫和逗爹站在那看了半天,那个复杂啊,一点一点抠泥,稍有不慎就得推倒重来……站得腰酸腿疼看了十分钟还才做了一半……
銮铃
这里还有非常珍贵的甲骨文,写得相当美,工整秀丽,隽秀有利,刻画得相当有力。都不知道是怎么刻成的,有的就像米粒那么大小,有一个甲骨文前放着放大镜,就是为了让游客看得更清楚。还有很多精美的玉璜、玉壁、玉环、玉佩饰等玉器,囊括了礼器、乐器、仪仗、工具、用具等多种类型。还有很多的陶器、骨蚌器(竟然有用蚌壳做的镰刀、铲子)、建筑材料等。
复原古建筑
銮铃制作工艺展示
建筑结构展示
贵族随葬车马坑
西周时期,刖刑是仅次于死刑的酷刑,为什么要铸刻在吃饭用的器物上呢?
给袁小猫印象最深的是《西周刖人守门方鼎》,刖刑是古代一种酷刑,就是把脚砍掉,此前在岐山县周原博物院也见到了一个受刖刑的女奴骨骼。在这里再次看到与之相关的方鼎,足以见得西周时期悲惨奴隶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刖人守门方鼎
看见这个可怜的人儿了吗
这个鼎分上下两层,上面四角各有一个立体的卷尾龙,下面是盛炭火的炉膛,底部四兽足。炉膛正面有两扇能开关的门,右门外的浮雕是被砍掉了左脚的刖足奴隶,裸身,束发、只有右脚,侧着身子,跪坐在门边,很像关中农村庭院门口的守门石兽,他手里捧着一个插关(仔细观察,在宝鸡博物院有很多这样的刖人插关),左门是有虎头关口。
鼎的两边都还设有方孔的窗户,炉子底部有5个小方孔,这样的话就可以从左、右背后、下4个方向一起出烟,背面是镂空的纹路,可以通风助燃,真的非常精巧了。炉子里面能少木炭,把食物放在里面可以保温。古人费尽心思做的保温盒,可以说是匠心独用了。
院子中的刖人守门
据悉,除去宝鸡这两件(还有一件与这个相似),全国范围内有刖人造型的青铜器目前还有三件,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刖人守门鬲式鼎、刖刑奴隶守门青铜方鼎和山西博物院的刖人守囿车。众所周知,刖刑是仅次于死刑的酷刑,之所以要将这样的刑法刻在青铜器物上,也是在宣教贵族—“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时刻铭记一定要遵纪守法。
山西博物院的刖人守囿车
看这可怜的小人儿
转完地下博物院,袁小猫和逗爹撑着伞,在倾盆大雨中又沿着北面台阶上去,上面有一个圆顶红木建筑,这是凤雏建筑宫殿遗址复原。所有门户都关着,左侧有一小门锁是开着的,这个锁在前面介绍过了,刖刑守门人。
推门而入,一片寂寥
因为空,所以每走一步都有些惊心动魄
柱子上展示着原建筑的结构
推门而入,空间很大,应该说是很高。中间一根大柱子,上写“筑室于兹“,周围还有数根柱子共同支撑着这座宫殿。因为太空,在里面每走一步都觉得声音很大。围着大殿一圈,在柱子与柱子之间,一幅幅详细的文图说明,讲述周原建筑风貌,风土人情,最醒目、最壮丽的就是《诗经·大雅·绵》里的那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给这片土地用最美的文字,赋予了永恒的魅力…… 逗爹喜欢研究建筑,虽只是复原建筑,他也围着看了半天。
这应该就是未用一根钉子的建筑
轻轻关上门
出来后,袁小猫轻轻把门拉上,抚摸了一下孤独的刖刑守门人,院子里的雨更大了,积水成河,在这样一场澎湃的烟雨中,感受了一场来自西周的礼赞,湿润且绵润,千年历史就像在手边,你好,周原!
安静离开这厚重的千年土地
原创不易,仅支持原文链接转发,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均不允许,一经发现,一律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