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万家族的@Noodles
天下的影虫,都从蚀蛀全世界的电影开始
首周末破2亿,映后豆瓣评分升至7.7,主打犯罪悬念推理的《误杀》称得上是今年岁末的一匹国产片黑马。
除了影片整体质量过硬外,关于李维杰如何瞒天过海与警察周旋以及开放性结尾的多重解读也一时成为热点话题。
当然,也有不少观众对其中的一些推理环节感到迷惑。
小万在二刷了电影之后,特意为大家梳理了片中涉及到的3条纵向时间线,外加横向的10个细节彩蛋。
如果你已看过电影,相信这些会帮你解答相当一部分疑惑,更好地理解故事以及“电影”的魅力;如果还未观影,建议先mark~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全面剧透时间!
《误杀》里有3条时间线,两实一虚。
当李维杰和家人被带至警局盘问时,他们通过预先排演确认了统一的口径——
一家四口4月2号一起到了罗统游玩,3号晚上回到家,与素察的失踪(死亡)时间正好重合,因此有不在场证明。
而通过调看监控画面和对他们身边所接触过的人的询问,也间接证明了李维杰一家2号3号两天都在罗统。
但实际情况呢,2号那天是李维杰自己去罗统出差,在晚上赶回家连夜处理掉素察的尸体后,3号早上一家人才集体坐大巴去罗统玩。
本是两个独立、割裂的时间线(实),是怎样被李维杰偷天换日重新排列组合成一个连贯顺承的时间线(虚)?
这就绕不过电影中屡次暗示的关键词“蒙太奇”。语言描述繁琐,下面这张图可以清楚地还原这出瞒天过海计背后的逻辑和(骚)操作过程。
片中李维杰对家人一再强调,说谎很容易被发现,千万不要去编造没有发生过的事,只需如实说出做了什么事即可。
一家人的确去罗统看了拳赛吃了蛋糕看了电影,也到过酒店,所以每个具体事件都是真实的。
李维杰带家人在3号重复2号的行程,在拥有了足够的“素材”后,将3号的事剪进了2号的时间线。
并且李维杰通过不断跟身边人谈起2号3号他们一家人的经历,以此加深周围人的错觉(犹如心理暗示,类似催眠),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清晰地记住日期,但会记得事件。
所以陈冲饰演的拉韫在片中说,“这就像一部用碎片剪辑成的电影”,他们听到或看到了一个好丈夫带着一家人外出游玩的故事。
对,蒙太奇制造的其实是幻觉。如同拍电影一样,一段戏看似时空连贯完整,但内部的上一个镜头和下一个镜头却不一定是同时同地拍摄的,然而组合起来后就给人完整的感觉。
《误杀》用电影原理来打造推理游戏,十足有趣。
理清大方面的时间线后,我们再来看小细节彩蛋。
“乌合之众”
影片英文名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即乌合之众。监制陈思诚解释说,其实想讲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故事本身与凡俗众生息息相关。
退回到字面意理解的话,“羊”与“牧羊人”也可以对应片中普通百姓与当地警察的关系,这就引申到了关于“羊”的寓意。
羊
羊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开场李维杰去寺庙布施时有羊、推车沉湖被路过的羊群看到;
坏警察与李维杰起冲突时开枪打死一只羊泄愤,后来这只死羊被埋进棺材;
结尾李维杰再去寺庙布施时,羊也同时出现。
除了直接以视觉形象出现外,台词里也有两次关于羊的重要提示,一次是大女儿在学校上课时,老师讲到羊作为群居动物,离群后很容易被猎食;
另一处在结尾民众的采访中,有街坊说“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薅它们身上的毛”。
综上,羊可以有两种寓意。
其一与《圣经》同,羊作为祭品被有罪之人献给上帝,称之为“赎罪祭”,因此羊有替罪、牺牲、赎罪之意,墓地中的死羊救了李维杰一家,心知有罪的李维杰选择自首即救赎。
其二,羊是弱者,是民众,是被侮辱的大女儿,也是做出反抗的李维杰。如果不是家人受害,李维杰就是乖顺的普通小民。同时他也意识到了“羊群”的作用,最后借民众的力量逆转局面。
1000 VS 1000
影片开场不久,身为超级影迷的李维杰就对颂恩大叔说,“如果你看过1000 部电影,你就知道这世界上压根儿就没什么离奇的事”。
拉韫首次登场时也对手下的警察说了一句,“如果你仔细研究过1000个案件,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根本没什么离奇的案子”。
还未谋面的两位主人公已蓄起针锋相对之势。
希区柯克
《误杀》中的迷影元素很多,但明确提及的导演只有希区柯克一位。
希区柯克以悬念片闻名,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符号性的致敬,其实对整个剧情是一种暗示。
希氏悬念的一大特点是观众站在已知视角比角色掌握的信息多。常举的例子就是炸弹理论——两个人轻松谈笑,画面提前让观众看到桌下有炸弹,但角色不知情,由此产生紧张代入感。
这也叫期待式悬念,比那种突然让炸弹爆炸的粗暴设计要有意思得多。《误杀》正是如此,观众看到了案件事实,接下来就看双方怎么智斗周旋。
观影片单
片中李维杰偷天换日成功拼贴出完整时间线是受到韩国犯罪电影《蒙太奇》的启发。
身边朋友和目击证人无意间帮他做了“伪证”的技巧来自经典的《控方证人》。
另外,拉韫所调取的李维杰观影记录里,出现了《七宗罪》《狩猎》《白夜行》。
李维杰在与颂恩大叔聊天时提及了《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台词“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一家人在罗统影院里看的电影是《天才枪手》。
小万亲自向导演柯汶利和监制陈思诚两位主创问过他们最爱的犯罪悬疑片,柯汶利的选择是《杀人回忆》,陈思成选的是《七宗罪》。再结合《误杀》的故身,的确有很强的关联性。
再多说一点,《误杀》中出现的这批片单,很容易让人想起《唐人街探案》里书架上的推理小说,包括了《白夜行》《犯罪心理学》《死亡通知单》《摆渡人》等,也都与故事本身紧密相关。
素察的尸体
结合影片多重细节来看,素察头部重创后并没有死,在被埋入棺材后还曾试图抓挠呼救过(镜头专门给了棺盖上的血迹)。
而李维杰在饭桌上制止小女儿安安用叉子划桌面(呲呲声),正是因为那是素察死前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
还有,李维杰在2号晚上看泰拳拳赛时,曾提到被打晕倒地的拳手会出现吞舌窒息,如果不及时把人扶起并从喉咙里拉出舌头就会死亡,恰好素察倒地和拳手倒地的画面是交叉剪辑在一起的。
由此推测,素察当时只是吞舌假死,他有可能中途某刻(比如小推车歪倒)恢复了呼吸,但意识清醒时已经发现自己被活埋,所以才拼命想推开棺材盖。
那么素察尸体在哪?影片没有直接给出,但从李维杰初次望向警察局管线铺设工地的眼神已经可以得出答案。
布施
“布施”是佛教语,将财、物分享给他人,是“度”的一种形式。
布施讲求不求回报内心纯净,求名求利或者为罪孽求宽恕,都不符合布施之意。
因此当李维杰误杀了素察后再向僧人布施时,对方说 “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意味着他有杀生之罪。
另外,李维杰所说“我能做的就是不让她们再次受到伤害”,一个“再”字,即暗示素察当时没死。
“100分”考卷
临近结尾,一场动乱结束了两个家庭的对峙,李维杰一家也避开了牢狱之灾。
但当他看到小女儿为了买钢琴而把考卷上的“70分”涂改成“100分”时,他知道这场瞒天记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他回了一句给她买口琴吧,然后告别妻子选择自首,是为了自我救赎,也是以身作则给孩子以警示。
颂恩叔的笑
以黑白形式展现的街头采访画面到了颂恩叔这里,渐渐由黑白变彩色,同时以颂恩叔意味深长的笑戛然而止。
这段采访表现的是民众对李维杰事件的看法,作为最坚定地帮助李维杰的老友,此时的颂恩反而沉默不语。
导演柯汶利表示这是他对人性的留白。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其实是要看你站在哪个立场上。
不过黑白到彩色的渐变处理,多少暗示了光明和希望。
200907
原本以为画面定格在颂恩叔的笑是影片的结尾,没想到接着又以彩蛋的形式带出了双结尾。
彩蛋中,自首后的李维杰穿着编号200907的囚服,然后同样面向镜头的近景表现他的迷之微笑。
细心观察的话,这段戏的监狱场景不仅与开篇李维杰为颂恩讲述的越狱故事场景一致,而且编号也是200907。
再结合前面刚提到的颂恩叔意味深长的笑,两相呼应,是否意味着李维杰将要搬演越狱桥段呢?
这是一种猜测。但表层之下还有第二种——
开篇李维杰讲述的虚构故事里,他自己化身越狱主人公,巧施计谋躲在棺材里“逃出去”后却发现身边躺着死人,正是帮他越狱的狱友。即意味着反转,主人公掉入了自己设计的局里,在棺材中窒息而死。
那么细思极恐的猜想来了,李维杰自首入狱后,失去儿子的拉韫一家并没有就此放弃,在掌握了李维杰的越狱骗局后将计就计,把他闷死在棺材中,以此给儿子报仇。
是不是很暗黑?但李维杰最后的笑似乎给出了第三种可能——“我不会上你们的当”。
这样欲言又止充分留白的多重结尾设计,其实才是李维杰与拉韫对峙结束后的又一波隐藏高潮。
黑?白?
到底是创作者的暗度陈仓还是观看者的过度解读?看你怎么选。
关于影片细节,欢迎小伙伴在留言区表达观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