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文昭皇后甄氏的死都是曹魏历史上一个难以解释的谜团。站在男人的角度上看,很难有人能够忍心将这样优秀的女子处死。甄氏具体名字正史无记载,因传说曹植的《洛神赋》以甄氏为原型创作,所以称其为甄宓。因貂蝉本人在史实上是否存在一直有争议,所以甄宓是事实上的三国第一美女。她本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曹操灭袁绍后嫁与曹丕,并生下了未来的魏明帝曹叡。甄宓比曹丕大四岁,但以其国色天香的姿色受到曹丕宠爱。再加上她学识渊博且善良孝顺,受到曹操及卞夫人的推崇,一度成为曹丕身边最重要的女人。
甄宓与曹丕成婚后的前十年都处于模范夫妻状态,她为曹丕生下了一子一女,便是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和东乡公主。甄宓虽然是改嫁的,一直都受到曹丕的宠爱,再加上曹叡的缘故,曹操本人也对甄宓很推崇。曹丕作为曹操的嫡长子,身边美女如云姬妾成群,但是没有一个地位和话语权能与甄宓相比的。每当曹丕处罚家里犯错的姬妾时,甄宓都会主动的劝说,因此在曹丕的女人中她威望很高。甄宓本人对曹操和卞夫人也很孝顺,婆媳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曹操对甄家的赏赐也不少,卞夫人也很看重这个儿媳妇。
从道理上讲,曹丕即位后甄宓是理所当然的魏文帝皇后。然而事情出乎意料的是,曹丕即皇帝位后并没有很快将甄宓立为皇后,而是使其以夫人的名义代管后宫,直到一年半以后甄宓被赐死。从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开始,曹丕身边的女人就多了起来,其中郭女王便是甄宓的最大竞争者。由于郭女王在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位中出谋划策,郭女王也受到曹丕的宠爱,在地位上仅次于甄宓。在曹丕即皇帝位后郭女王被封为贵嫔,同时山阳公(原汉献帝)刘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曹丕为妃,曹丕纳了阴贵人等,后宫出现各种矛盾。
对于甄宓被赐死的原因一直让人非常疑惑,在历史学界也争执颇多。《三国志》中陈寿采纳了甄宓在后宫争宠中失意,因满腹怨言而被赐死的记录。然而在《魏略》、《汉晋春秋》和《资治通鉴》中都认为甄宓之死是郭女王构陷,向曹丕进馋言而使甄宓被赐死。作为曹魏国史的《魏书》则记录甄宓是病逝的,在病逝前三次辞去皇后位的诏书。历史学家们认为《魏书》的作者有秉承曹丕和曹叡的意志,掩盖当时历史存在的问题,所以其中记录的内容不可信。而《三国演义》中则采纳野史的说法,是郭女王的宠臣张韬用木偶诬陷甄宓所致。
但不管怎么说,魏朝开国之初居然容不下一个妇人,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自甄宓被赐死后,千年来史学界猜测甄宓死因的著作从来没有断过,其中也包含了各种推测和谣言。陈寿在《三国志》中表述的甄宓争宠失意后满腹怨言然后被赐死,这样的理由显然是说不通的。毕竟甄宓是正妻,且曹叡是嫡长子,曹丕因为老婆发发牢骚就将其杀了,这也太夸张了。很明显陈寿这是发挥他曲笔回护的技能,在史书中为曹丕粉饰。而《魏略》、《资治通鉴》、《汉晋春秋》中记述的甄宓下葬时头发覆面和口中塞糠的情况,表明了曹丕心中怨恨颇深。
是什么原因致使曹丕如此怨恨十多年的结发妻子,不但将其赐死,还以这种侮辱性质的葬礼下葬,这是很多三国迷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甄宓被赐死后很快郭女王就上位了,曹丕不顾群臣反对将其立为皇后,史称文德郭皇后。作为甄宓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曹丕身边影响力最大的女人,此事跟她不可能没有关系。郭女王进馋言一般被认为是甄宓被赐死的直接原因,《魏略》等书记录了这样的说法。同时这些书中也记录郭女王死后葬礼上,曹叡同样使用了头发覆面和口中塞糠的做法,以报其母甄宓之仇。
那么郭女王进了什么馋言,让曹丕如此怨恨甄宓呢?这在史书上有着多种说法,其中甄宓与曹植的恋情被认为是最大的可能,其次便是曹叡身世的问题,第三便是甄宓与曹操私通的事。甄宓在自己的诗歌《塘上行》中也有"众口铄黄金"的诗句,可见当时在曹丕面前进谗言的不只郭女王一位。从甄宓比曹植大九岁,甄宓与曹丕结婚时曹植才十三岁看,两人最初应该是没有啥交集的。如果两人之间的私情存在,那应该是曹丕即位冷落了甄宓后的事情。不过两人并不住在同一城,交往的机会极少,私通几乎没有可能。
传闻甄宓死后第二年曹植去邺城拜见曹丕,曹叡请曹植吃饭时送了一条甄宓留下的金腰带给曹植。因此曹植深刻怀念这个女人,于是在回家路上路过洛水时写下了《感甄赋》,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洛神赋》。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那也只能说明两人有精神上的恋情,与私通扯不上关系。而且曹丕如果因这种恋情而赐死甄宓,而又留下了曹植,这就有些难以解释了。况且这种事情毕竟是家丑,如果曹丕将其扩大化,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在我看来这种事情即便存在也用不着杀人,只需要打入冷宫即可。
也有人认为原因是曹叡身世,说曹叡不是曹丕的儿子,而是袁熙的儿子。这个说法最大的理论依据是《三国志》上曹叡去世时三十六岁,从甄宓嫁给曹丕不算起不到三十五年。甄宓死时正好嫁给曹丕十六年,而此时曹叡已经十七岁,因此曹叡极可能不是曹丕的儿子,而是袁熙的儿子。如果这是真的,那为何曹丕仍旧将位子传给曹叡?曹操在世时对曹叡非常看重,就算曹丕吃了哑巴亏不说,难道曹操也会不做安排?在我看来《三国志》上的矛盾之处其实就是古人记录虚岁和实岁的问题,曹叡根本不会是袁熙的儿子。
至于曹操与甄宓私通的事情更多的是来自于野史,其中《世说新语》等书提供了各种谣言证据。可是从《三国志》《魏略》《汉晋春秋》《资治通鉴》等正史的记录来看,甄宓与曹操的交集极少,反而与卞夫人来往较多。曹操常年带兵在外,甄宓多在邺城,两人不常见面。而从卞夫人对甄宓的态度看,她是很认同甄宓这个儿媳的。如果甄宓与曹操有私通,那卞夫人不可能没有察觉,或者能完全忍受。只是在曹丕赐死甄宓的事情上卞夫人没有说一句话,这倒是比较令人起疑的事情,可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排除了上述问题后,我认为甄宓被赐死的最大原因还是灭口。甄宓是曹丕身边的女人,曹丕是出了名的阴谋家,身边的事情甄宓知道的不少。甄宓因争宠失意而满腹怨言是可以理解的,在发牢骚的时候极有可能将某些不该说的,或者不能知道的事情说出去了。这些事情也许关系到曹丕的帝位,也可能与曹魏政局有关。曹丕性格多疑而猜忌,对于这种事情多半是不能忍受了。特别是某些阴谋泄露的后果极其严重,因此为了灭口他不得不将甄宓赐死。因为即便是打入冷宫也封不住甄宓的口,死人才是最佳的保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