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在《康熙王朝》里,在康熙收复台湾,祭拜明孝陵之后,首功之臣两江总督魏东亭却因“百密一疏”,险让栖霞山寺庙假和尚“印空”炮轰康熙,而遭贬台澎知县。
当初把魏东亭放在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上,康熙有两重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要魏东亭替康熙看着江南,毕竟南方原来是三藩的地盘。明朝的遗老遗少较多,又是大清的财税重地,不容有半点闪失。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必然要引起重视。而魏东亭从小和康熙一起长大,不但有着深厚的主仆情谊,而且经过擒鳌拜、平三藩等事的考验,魏东亭成为康熙比较信任的人之一,把卫东停放在这个位置上是非常合适的。
第二个目的也是比较现实的目的,那就是需要魏东亭为康熙筹集大量的”收台”资金。由于迁界禁海,当时大清的财力物力实际上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东南三省财税锐减,这需要靠魏东亭的闪展腾挪,拆东墙补西墙,才能保持财政的正常运转。这个差事放到别人身上,康熙同样不会放心。
但是当康熙彻底收复台湾,祭拜明孝陵,以告天之功的时候,原本应该是论功行赏之时。但是实际上新的危局,又开始重峦叠嶂。
康熙有着严密、强大的监视系统,对朝内各种势力的暗流涌动非常清楚。
当康熙到了南京之后,发现魏东亭将所有的明孝陵附近的百姓全部和百姓进行交换,让士兵扮作百姓进行全方位戒严。康熙就明白魏东亭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控制得住南京,魏东亭对南京的角角落落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周全把握。
但是康熙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明朝的遗老遗少们看清楚自己的功业,宣告自己是承祚于明朝的。做的本来就是给百姓看的,而现在你让百姓住到军营去,百姓的平静生活遭到了打扰,反生怨言,结果就是适得其反。
另外康熙实际上对索额图收养红玉和朱三太子勾结是了如指掌,心中有数的。但是这一点作为两江总督的魏东亭却毫不知情。不单让假朱三太子杨起隆以“印空”的名义潜伏在栖霞山这么多年;竟然连红衣大炮的走失都没有及时掌握情况。这是让康熙几乎不可以容忍的。
但是在魏东亭这方面而言,这两件事真的怪不得魏东亭。
首先假朱三太子在魏东亭到任之前就已经潜伏在那里;
其次红衣大炮的走失也是必然的,因为魏东亭当年为了筹集军饷,实际上是悄悄开了部分海禁的,康熙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刻魏东亭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筹集军饷收复台湾的重任。
但是,因为索额图和朱三太子的“合流”,情况变得更为复杂。魏东亭如果继续留在两江总督的任上,不但无法替康熙继续监视江南,反而有可能会陷入到明索党争无辜成为牺牲品。
现在的魏东亭在这个局里陷得有多深?康熙还不能确定。因为结果的表现是魏东亭绝对忠于自己的,但过程当中,他与索额图牵扯有多深?尚不得知。毕竟两江是财税重地,富得流油。朝内的各种势力都会在两江布局。而此刻的索额图,康熙还没有打算动他。他仍然是国丈,仍然是康熙的肱骨之臣。但是时机成熟了处理索额图,魏东亭就得跟着白白牺牲了。
所以魏东亭本应该回京,回到康熙身边。但是康熙此刻最大的担忧是刚刚收复的台湾,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放别人去他不放心。
但是如果主动把魏东亭放到台湾,显然又显得不近人情,毕竟人家刚刚立了功。康熙不好主动提这事儿,所以借着他的失误,让魏东亭主动请缨,性质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台湾那个地方,在当时并不富庶,苦寒之地。朝内的各种势力对那个地方不上心,因此那个地方是一个没有明珠和索额图的地方。也是在变相的保护魏东亭。不然就看不到晚年魏东亭回京,各种勅封,各种荣华富贵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