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八大王怼天怼地,一出场便是堵着福宁殿怼起了前来向太后刘娥汇报工作的吕夷简,“天还没亮,就给我寡嫂请过安了?”,字里行间对于太后的意见堆满了屏幕,连带着刘娥“一派”的大臣也是一顿嘲讽。
“何为太后?天子之母为太后”,随着之后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太后刘娥并非官家赵祯之母,生母乃为先皇赵恒守陵的李顺容。八大王如此生气,想必是替顺容打抱不平吧,可是却非如此。
在《三侠五义》中,八大王赵元俨便是“狸猫换太子”中的贤王,民间传说中八大王抚养了小赵祯一段时日,在这儿李顺容形象令人同情而刘娥自然是“邪恶”的一方,如此看来倒有些道理可讲。
不过,《三侠五义》毕竟是民间小说,更何况还是清朝石玉昆根据多年传言加工而来的,与真实历史还是有着不小差距。八大王赵元俨与李顺容的关系可以说并没有那么深厚或者甚至是陌生人,毕竟李顺容原本是刘娥宫中婢女,王爷与宫婢似乎很难连得上线。
那么八大王借赵祯生母李顺容一事便是纯粹为了恶心打击太后,二人之间有何冤仇?剧中,赵祯逼问乳母而知晓了自家身世,八大王则在朝堂上呼应赵祯借范仲淹母丧丁忧大讲孝道,“阳狂”大发开始了“胡言乱语”。吕夷简“有一说一”反讽禽兽不如,把八大王怼得差点就真的犯病了,一时狼狈不已。一开始,我是觉得八大王似乎有点儿无理取闹,不过这何尝不是一种敢于发声的勇气。
当然,八大王如此不寻常的举动只有他的缘由,这得跳出剧本聊聊历史了。
赵祯知悉生母一事得等到刘娥崩逝,告知者便是八大王,而李顺容早就驾鹤西去有一年时日了,所以说赵祯与李顺容始终是没有相认的。这应当是为了剧本的好看,问题不大。
不过,包围刘府一事却是真的,此后检查了李宸妃(病危前晋封了)灵柩时,发现了李宸妃以水银保养着且面色如生,而用后妃礼仪厚葬方知错怪了太后刘娥。官家愧道:“大娘娘,此生分明矣”,八大王这一番“造谣”便是出于对太后的偏见,自个儿也是一番踉跄。
八大王自是不满太后刘娥把持着朝政,直言“太后欲篡江山,当大宋的武则天”,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很大关系。宋太宗还在位时,作为小儿子的赵元俨便极为受宠,人称老八,准备二十岁才封王就藩,因此又有着“二十八太保”之称。到了宋真宗时期,老三对于这个弟弟也是十分溺爱,即使宫宴打了优伶、宫中起了火,也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一下八大王,不久便又恢复了俸禄官爵。到了仁宗赵祯初期,八大王的仍可“剑履上殿”,仍旧是荣耀加身。
可以说,即使在宗室受限的宋朝,八大王也有着诸多荣耀。那么,为何八大王还是不知足大骂刘娥呢?这里边有一个传言,真宗后期刘娥便已经掌了不小的权,幼主强母怕这大宋的江山就不小心给他人“黄袍加身”了。于是,真宗病危前希望八大王赵元俨接手,当然后世人的我们自然知道此后继承人是何许人也。这一传言是来自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拥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姑且作为八大王怨怼的一个缘由。
太宗时期封周王
八大王已经有理由怼太后了,而此后太后垂帘听政更是引起了不满,不过老实说刘娥行政能力是不错的,废天书运动、避免党争、发行交子,这样一位来自民间的太后能够有此能力属实不易。不过,刘娥的女帝风波也是“保守派”八大王所不满的,天圣二年(1024年)赵祯还是小皇帝时,刘娥便身穿帝王衮衣,而明道元年(1031年)就更是过分了,官家已经亲政,太后还要穿着帝王之服,而且还是去大宋王朝的太庙祭祀。
八大王内心独白可能是:属实过分,把持我国朝,以我主身份拜谒我庙宇,这是对我大宋的侮辱。实在是欺人太甚,这不明摆着欺负我老赵家嘛,向来只有我老八欺负别人的份……
在这儿,剧中赵祯有一句话便极为在理:“可见传言岂可轻信,便算是忠于社稷的耿直之人,若内心存了偏颇,亦可被蒙蔽而生妄念。”
事实上,太后刘娥确实有资格如此,毕竟十一年来的垂帘,既维护了赵宋天下,又不过分宠幸后戚,与吕后武后相比可谓是对得起你们老赵家,后世人称赞道“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而崩逝之际,又紧扯着身上的天子之服,只愿身着后服方可闭目,这里边便是对于先帝真宗的忠。太后刘娥对得住赵宋,也对得住真宗赵恒,更对得住仁宗赵祯,是一代贤后!
八大王的“阳狂”乃装疯卖傻,不过也与他在父兄的宠爱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刘娥的不满怨怼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在古代男性当权的时代,身为尊崇无比的王爷却要被迫装疯卖傻十余年,多年的不羁放荡让八大王感到了委屈,更何况实际掌权者是一个非赵姓的女人。事实上,吕后当权刘氏皇族便有人不满,武后当权李唐皇族也有人不满,这里边其实就是权、利与情理的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