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大名,是从历史课本上得知的,一代抗倭名将,在中国历史人物中,归类于民族英雄行列。
大凡英雄,都有着光辉高大的形象。一般都是仪表堂堂,身手不凡,不仅个人能力出众,还有着统兵指挥的能力。戚继光也是如此,人长的挺帅,又有山东大汉的基因,第一印象就是能打。除了会功夫之外,他还爱读书,经史颇有造诣,这样就成了文武双全的儒将。
读了圣贤书的戚继光一脑子报效国家为民请命的想法,终于找到了机会。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官。那一年,他才十七岁。
有了工作的戚继光渴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不是混日子的人,恰逢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抗倭,但是一个新人,领导并不信任。
倭寇并不消停,反而愈演愈烈,戚继光作为沿海边防军,终于等来了任务。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岑港,戚继光与抗倭前辈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第一次出师并不顺利,但戚继光没有气馁,而是期待下一次战斗来证明。
戚继光没有让大家失望,没过多久便再次发动进攻,并一举击败倭寇,击沉其大船,倭寇余党向闽南逃窜,戚继光被调往浙江前去防守。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原来的将士都是兵油子,作战能力一般,这样打仗肯定胜算不大。于是效防岳飞练兵的方式,在金华、义乌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嘉靖四十年(1561年),台州之战。戚家军小试牛刀,取得台州大捷,将当地来犯的倭寇全歼。
从此戚家军像开了挂一样,福建、兴化、仙游之战无一败绩,全是以最少伤亡取得胜利,一时间,倭寇闻风丧胆,狼狈逃窜。
此战绩放眼古今,难逢对手。称戚继光为战神,也并不为过。
平定了倭患之后,戚继光又被调往北方抵御鞑靼,也取得不俗的战功。
然而,英雄总有末路时。
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的推荐人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敌对派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五年(1585年),戚继光被再次弹劾,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不久病死。
据史料记载,罢免后的戚继光被原配妻子抛弃并带走财产,生病时居然没有钱看医生。
一代英雄,为何落得如此田地?
戚继光最被人常议论的是怕老婆的故事,其中五花八门,也难辩真假。原配王夫人也是一个女汉子,有勇有谋,为戚继光的抗倭事业立下不少功劳。但由于王夫人不能生育,戚继光先后纳了三个小妾,这说明戚将军身板还是挺好的。英雄难过美人关,戚继光也觉得对不住夫人,于是生活中让着也是正常的心理。
人无完人,英雄也有气短之时。而这样的英雄才更立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戚继光年轻时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就是志在报国。但在为官过程中不得不使用手段讨好张居正,以取得自己能在前线全力杀贼。但最终也成为了官场斗争中的牺牲品,被罢官还乡,晚景凄凉,在贫命交加之中离开人世。
丹心一片抗倭寇,留得后世任评说。历史不曾忘记这位民族英雄,在几百年前,面对海边的红日,用手中的马刀划下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