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导演执导编剧的《我不是棒棒》纪录片,讲述的是重庆棒棒军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渐消失的故事。该片评分高是有原因。它票房惨淡更是有隐藏的原因。
1
何苦导演作为一个退伍军官,能放下姿态和原有的身份标签,进入社会最底层的苦力行业工作一年拍摄真实的纪录片,这种精神我们普通人都不见得能做到,更何况还是作为导演去做这件事!相信算是中国第一个敢这么拍片的导演了。军人吃苦耐劳和坚韧的品格必须手动点赞。
2
3
给与评分高的原因
我们处于娱乐至死的时代里,以及各种烂片充斥的影视行业中,还有人愿意“以身试险"用几年的时间去拍摄揭露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如果说是劳动人民勤劳致富最光荣作为本片的核心主题,不如说是一部能引起部分人群情感共鸣的综合教育片。我们忽略父辈一代的艰辛的付出而心生惭愧!另外该片真的是很多当下在夹缝中生存群体情感宣泄最好的影片了。看该片途中几次泪如泉涌!
4
5
票房低的原因
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看过《最后的棒棒》连续剧纪录片,再看电影,相当于二刷。大家还是认真的买票去电影院支持,算是忠实铁粉了。淘票票评分8.9分,猫眼评分9.2分,苛刻的豆瓣评分只有6.4分,我能理解大家对大片和真实纪录片的对比而形成的反差,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观影者,如果以一个专业的导演或编剧等角度去观影的话,它确实有它太多的不足之处。可是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啊!它是获得众多奖项的纪录片,也被很多电影自媒体大号强推,但是依然票房惨淡。连锁院线排期非常少,有的四线城市或城市郊县的网友还看不了。但这并不是票房低的真实原因。好片没话说,那票房依然是低迷期的真实原因什么?
6
受众群体太狭窄,满足不了国人被很多片子勾起人们对爱情和财富的幻想,大家在这个社会中生活都有不同的疲惫,因此不可能超越那些特效满满或喜剧元素众多的电影票房。人们的惯性思维是不喜欢被揭露“流脓的伤疤”。而《最后的棒棒》记录片不仅将社会底层最晦涩的一面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更是把“贫穷”面前考验人性的一面也同时展现出来了。
7
影片中所看到棒棒们没钱的时候无法坚守淳朴的一面震撼人心。
拾荒者废瓶掺水骗称,被发现骗称喝下大雪碧瓶里的洗碗水
棒棒收到百元假钞又去骗别人最终被年轻女人同情重新给一张真钞备受良心谴责而满眼含泪的时候
河南以赌妄想暴富,最终经常身无分文靠他们施舍一大盆面条,和自己吃咸菜稀饭看老甘和老金吃肉的情景
老黄高血压突发怕去医院花钱而宁可死在路上也不去的场景,老黄被一家私人保健院让付材料费哆嗦的掏出用塑料袋和报纸包裹了四五层钱的时候……
拾荒者他们作为朋友分家,为了几斤米算账,导演何苦给他们平分米的场景
大石女儿给他按摩时看到干几十年苦力背上留下深浅不一伤疤偷偷流泪的场景
有2个棒棒因贫穷而老婆跟人家跑了的尴尬。
有1个61岁也从未娶到过媳妇儿
9
60块一月的房子你住过吗?
这些只是一小部分的故事情节,但足以让我们知道底层人民生活在城市里的夹缝中求生的艰难!这个时候你好意思为了影片的技术问题而去苛刻评论吗?只是2万块钱成本的电影制作费用,你去抨击它技术处理或后期剪辑等问题而给低分,那我无话可说。对不起,看完这片的时候我百感交集,因为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宣扬劳动人民勤劳致富的精神,而是能感悟到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可怕,可怕的是最后我们能不能看到生活的一线曙光?这才是我想说的。
请记住,他们不是专业演员
当你经历过饭都吃不起的时候,我相信你就能找到共鸣点了。他们没有任何技术特长人也老了,只能靠最廉价的劳动余力去活着。摆拍怎么了?没有摆拍的真实生活其实更凄惨,你信吗?
底层人民的生活真的很困难
何苦导演为了让一些偏僻山区的人能看上电影,他们剧组开着面包车到处去给村民放电影和给孩子送书包,赚的二万块电影钱扣除油费和修车费这些杂七杂八的估计还倒贴吧,试问有几个赚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导演干过这事儿?
10
11
12
13
你心里装的什么,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看这个片子都有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