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奇冤》:直面内心的恐惧
人,生于天地之间,应该有父母哺育,也应该奉养父母。对于古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于窦娥来说,不知从何而来,父母不知去向,蒙冤死于构陷,诅咒盟誓死后会出现血溅白绫、六月大雪、三年大旱的异象,生生令成长之地东海人民经历困难。钦差大臣周天章解开迷雾,真相却是更深的恐惧,原来一切的过错,便是从当年漏夜赴京城赶考开始的大悲剧。李以省编剧、杨真导演的《窦娥奇冤》,改编自元代著名大戏曲家关汉卿的经典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由邱心志、王力可、杨坤、田重等主演,将这出兼备社会教化和家庭起落的悲伤故事以新颖的表达方式,接近于《狄仁杰探案》的办法演出来,可以说是批判现实主义色彩浓厚的古装类型片。
杂剧《窦娥冤》根据《列女传》和《汉书·于安国传》改编,《郯城县志》也有记载,可以说其来有自,并非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关汉卿又将元代的政治腐败和高利贷横行作为背景,扎实的创作了这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重的悲剧。官官相护和官商勾结作为东海郡(现今山东省和江苏省交接一带)和元朝的普遍现象,关汉卿和李以省都把“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作为悲剧的主要来源之一,“无心正法”也就是“有心栽恶”,借用英国大学者培根在《论司法》中的名言“一次不公的裁决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的不公,将导致从头到尾的腐败,张驴儿这等恶人的为所欲为,不仅毒害了他人,更是诬陷了好人,彻底毁坏了民间的风气,整个社会也将走向“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归之路。关汉卿借古讽今,本片也是提醒观众要注意,要学会用司法保护好自己,当今社会已经与传统时代大不相同。
《窦娥奇冤》改编了故事的架构,让周天章率先出场,朝廷得知东海郡意事连连,命令其调查真相,从侦探片的角度来表现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如此的讲述是亲切的。接下来,周天章团队在东海郡调查时遭遇一系列怪力乱神,包括冤鬼浮现、县令装疯、蝇营狗苟。周天章在梦中看到的一切,以及调查中得出的结论,逐步发现真相,实锤的结果便是窦娥原来是端儿,当年卖女进京之后又有了如此曲折凄惨的“然后”。周天章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生不安、担忧深沉,最初可能是物伤其类,终究是“想象的可能就成了唯一的现实”。青天大老爷、侦探,真正需要审判的,不仅仅是张驴儿、县令还有自我,过去始终是现实的一部分,即使是不知道的“正在发生的故事”,往事也可以成为新知的现实。关汉卿的台词爱憎分明,传奇的力量痛彻心扉,如今再看,以人民的名义去审视窦娥以及包裹其整个生命全程的社会,都需要批评和反思。坏人受到制裁是题中应有之义,周天章也必须直面其内心的恐惧。社会的不公,是恐惧产生的来源之一。个人的不公,尤其是父母没有给予子女公平的人生道路,更是恐惧产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