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皇帝们对自己的陵墓要求颇高,经常会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只为修建一座精美的陵园,这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传统项目。
然而,当这个项目传到溥仪这代时,情况却发生了改变——溥仪确实曾当过清朝皇帝,但世事难料,在他去世时,已经没有皇位,沦为普通公民了。在这种状态下,溥仪逝世后,其遗体究竟该如何安葬?
关于这一点,他的家人不敢私自决定,于是将问题上报中央询问结果。
周总理了解问题所在后,当即拍板:遵照爱新觉罗家族的传统,将遗体的处理权交给他的家人。
那么,溥仪究竟是如何从一位皇帝演变为一名普通公民?他的遗体最后又是怎么处置的呢?
图|溥仪
末代皇帝退位
溥仪并非传统的皇室嫡系血脉,其父亲是醇亲王载沣,母亲也只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养女,这样出生的他,本没有皇位继承权,然而,因为慈禧的一道懿旨,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打乱了。
1908年,被病魔缠身的慈禧太后,将盛满毒药的碗递给了“不听话”的光绪帝,随后立即下旨,宣布让溥仪继承皇位,在安排完各个辅佐幼帝的能臣后,这个位高权重的女人,也匆匆离开了人世。
仅仅三岁的溥仪,就这样接手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清末王朝。
距离光绪以及慈禧逝世半个月后,溥仪宣布继位,并将年号改为“宣统”,众人摩拳擦掌,希望重现大清帝国往日的繁华。遗憾的是,此时的大清就如同一位生命垂危的老者,无论是朝廷中的大臣,还是监国摄政王,都无法让其转危为安。
更何况,由于不清楚民间形势,他们所推出的各个试图保住清朝的政策,都建立在党派纷争的基础上,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加快大清灭亡的速度。
1911年,迫于清朝政府的剥削统治,革命党人在武昌发起了起义,众多省份纷纷响应,辛亥革命的政治风暴,瞬间蔓延了大半个中国。这时的大清帝国早已如同枯木,再无回春之法。
在革命人士的强硬打击,以及民间百姓的舆论讨伐下,摄政王以及诸位大臣为了保住皇帝称号和自身性命,不得不接受袁世凯所提出的《优待条例》,放弃王朝的掌控权。
图|清末政府
1912年2月12日,溥仪皇帝宣布退位,至此,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王朝,正式宣告终结。
溥仪退位后,为取得更高利益,封建余孽还曾假借调解“府院之争”为名,带领部队进京,拥护溥仪二次登基为帝。当然,革命人士也不是傻子,张勋这个阴谋很快就被其他人看穿,并对此实施了惩罚手段,在众人的反抗下,这场闹剧仅维持了十二天,就宣告结束。
也正是因为这起事件,爱国将领冯玉祥认为只要溥仪还住在宫中,封建王朝就随时都还有复辟的可能,为了不再产生这样的纷扰,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皇宫,并废除了他的帝号。
成为国人痛恨的满清皇帝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年幼的溥仪极为惶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也渐渐知晓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目前的状况,从那一刻开始,他有了再度成为帝王的野心。
回顾往昔经验,溥仪得出结论:想要复辟王朝,就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撑。为此,只要军阀给他派发请柬,他都会抽出时间前去拜访;凡是听说有人想要继续为大清效力,他也会立刻设法笼络,同时,溥仪还会积极结交国内权贵,与国外领事及驻军掌权者友好往来,还时常以宣统皇帝的身份,参与日本鬼子的阅兵仪式。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鬼子宣称要邀请溥仪前往东北地区“复兴”王朝,一心想重振祖宗旧业的溥仪听闻这话,认为这是一次重掌大权的好机会,于是欣然应允。却没料到,正是因为这次行动,让他变成了被国人所痛恨的满清皇帝。
抵达目的地后,溥仪立刻发现自己被骗了——日本鬼子想要创建的是“伪满洲国”,并非他所期待的大清王朝。
图|伪满洲国“执政”,溥仪就职仪式
来到东北的溥仪,在日本人的强迫下,开始掌控大权,可所谓的大权却处处受限:每当溥仪想要发布什么指令时,总要先通过日本鬼子的审核,等他们同意后,这条指令才能发出去,他自己根本没什么话语权。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到了最后,或许是日本鬼子害怕溥仪会被其他人救出去,于是再次加强了对他的掌控,禁止他随便与人接触,那时的溥仪已经彻底沦为日本人可以随意操纵的人偶。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活得既憋屈又害怕,他曾在自己所撰写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
“除了吃睡之外,大概用这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即:打骂、算卦、吃药、害怕。”
这样的生活,溥仪过了许多年,直到1945年,日本鬼子宣布向我国投降,身为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一行人被苏联军队逮捕,这才终于宣告结束。
关入战犯管理所,重获新生
1946年,被抓捕入狱的溥仪,接连八日在政治法庭中出席作证,向大众揭示日本鬼子的残酷暴行。溥仪此前一心想“复辟”封建王朝,为此做过不少错事,甚至不惜投靠日本鬼子,建立伪满洲国,这一行为,已经成为了他的人生污点。溥仪也明白国内百姓对他的仇恨,他害怕回国后会遭遇更大挫折,于是提出请求,希望能留在苏联受刑。
图|溥仪出庭作证
对于这点,共产党同志当然是不允许的,中国的皇帝做了错事,怎么能把他留在海外,一直逍遥自在呢?为此,在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亲自前往苏联,向苏联当时的掌权者斯大林提出要求,希望能将溥仪等战犯引渡回国,接受国内审判。这项要求不算过分,斯大林欣然同意。于是,在1950年8月1日,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溥仪,正式被关入我方监狱。
令溥仪没有想到的是,共产党并未对此行刑,国内领导人听完他的遭遇后,决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将其关入战犯管理所中,接受党的思想改造。
刚刚进入战犯管理所时,溥仪还有点无法接受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的事实,当监狱中的工作人员将胸前绣着编号“981”的囚服交给他,溥仪会有些小情绪,他认为这件衣服很像是死人穿的寿衣,穿上这件衣服后,一切就完了。
他也不会自己处理日常起居事宜,吃饭、穿衣都是由和他关在同一牢房的亲属们伺候完成。在这种状态下,为了让他能独立完成,工作人员只能将他安排到新的监区去。
在新的牢房中,其他人没有义务,也没有兴趣去关注他,一切事情都得他亲自动手。
溥仪是一位真正五谷不分的人,洗漱,穿衣,这些连小孩子都会的事情,他都能干得手忙脚乱。往往别人已经吃好早饭,准备开工了,他还在和自己的被子作斗争。清洗自己的衣服时,他也只知道涂肥皂,不知道去搓弄和冲洗它们,将这样的衣服挂出来后,所有人都嘲笑他。
有一次,贺龙来到战犯管理所,希望会见溥仪,工作人员听从指示,将消息告诉了他。没有想到的是,溥仪在自己的牢狱中忙活半天,出来一看,衣服不对扣,裤子皱巴巴,连鞋带都还开着,他就以这样的形象,和贺龙见上了面。
图|贺龙
贺龙也被溥仪的这个形象惊到了,离开之前,贺龙特意叮嘱工作人员,要好好帮助溥仪。
工作人员刚开始对此也颇为苦恼,溥仪这副形象,很像是在刻意找茬,然而,等双方真正接触之后,工作人员才明白,溥仪是真的不会做这些事情,而且,只要好好教他,溥仪也是愿意去学的。
就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溥仪慢慢学会了自己完成简单的日常起居事宜,最后,溥仪还申请参加了管理所的医疗组,学会了使用仪器为众人量血压,做电疗。
战犯所中有一位日本战俘需要每日接受电疗,一天,溥仪接到了前去给他治疗的任务,当他做好所有工作时,日本战俘礼貌起身,给他深深鞠了一躬,同时说道:“感谢大夫先生。”这也是溥仪在管理所第一次受到其他人的尊敬,他心中非常开心。
当然,监狱中的生活有乐有悲,溥仪这一刻是开心的,或许下一刻就会陷入深深的悲伤。
离婚
1955年4月,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刚准备上班,就在门前遇见了一位头裹丝巾的中年妇女,她似乎已经等待了许久。
工作人员有些惊讶,于是问道:“你是谁?到这里来又是想找谁呢?”
中年妇人退后一步,轻声细语地礼貌回道:“我名为李玉琴,到这里来,是想要找爱新觉罗·溥仪,我是他的妻子。”
图|李玉琴
李玉琴出生于长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43年,年仅15岁的她被伪满洲国的朝臣看中,选入“宫中”,并被“当朝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成为了他的第四任妻子。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李玉琴被溥仪等人留在了原地,后来几经辗转,她在北京生活多年。1950年后,经过多番打听,她得知溥仪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中,于是不辞辛苦地凑集路费来到这边,希望能和他见上一面。
战犯管理所的同志请示上级,特意批准在所里安排一个单间,用两张单人床合成一张双人床,专供李玉琴探望溥仪时在此居住。工作人员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希望能借助溥仪这段最后的婚姻,让其更有从善的念想。但可惜的是,事情并未照着众人的想象去发展。
当真正见到阔别多年的溥仪后,李玉琴被他的形象吓了一跳,在她的印象中,溥仪一直是位年轻、英俊的帝王,现在站在她眼前的,却是一个“糟老头”,他的背有些驼了,说话有点慢,行动变得有些笨重。
真正让李玉琴无法接受的,当属他们接触时的一个细节:李玉琴来看望溥仪时,身上带了一些糖,或许是因为许久没吃过,溥仪接过后,立刻掰开塞进自己嘴里,也不另掰一块给李玉琴,明明之前的他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变化让李玉琴对他的幻想已然破灭,她开始注意溥仪行为上的一些细节,越是观察,她就觉得眼前人越是陌生。“他不像当年那样年轻有为了,而是比较老态龙钟的模样了。”李玉琴默默念叨着,心里十分难受。
图|老年溥仪
此后,李玉琴又多次来到管理所探望溥仪,但他们的状态,却越来越糟糕,而溥仪的释放日期又似乎遥不可及。最后,李玉琴经过一番斟酌,向其提出了离婚。1957年5月20日,人民政府正式开庭审判此案,判决两人离婚。
这场婚姻的变动对溥仪打击很大,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日渐消沉,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59年。
获得特赦,恢复自由
由于溥仪在战犯管理所表现突出,毛主席亲自做出批示:特赦溥仪。
1959年12月12日,战犯管理所举行“特赦战犯大会”,工作人员第一个叫出的名字,就是溥仪。
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当溥仪听到这话时,仿佛被掉下的馅饼砸到了脑袋一般,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还是旁边的弟弟溥杰推了他一下,他才终于反应过来。他泪流满面,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特赦状,心中满含对中央领导人的感激之情。他明白,依照自己的罪行来看,这么快就能够重获自由,绝对是上级开恩了。他激动地向在场诸位保证,自此之后,绝对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溥仪被特赦后返回了北京,其户口也在当地派出所进行了登记,自那之后,溥仪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公民。这年春节前夕,周总理特地召开一场座谈会,邀请溥仪及其亲属到场参与,会议期间,周总理看溥仪依然和亲人们相隔很远,便开玩笑说道:“好哇,你们还将他当作皇帝呢?”
溥仪的叔叔载涛听闻这话,赶紧召集大家和溥仪坐到一起。
图|周总理
周总理对众人的这个反应非常满意,同时循循善诱道:“溥仪刚刚有些进步,你们这些做亲人的,要去帮助他。一个家族想要争取前进,就得帮助落后的。”从这番话中,溥仪的亲人们领悟了周总理的深情与期许,他们决定放下原先的成见,帮助溥仪一同前进。
解决这个问题后,如何安排溥仪的工作,也是周总理需要操心的事情,在征求溥仪想法时,他曾经表示想要前往故宫做事,周总理当场驳回了这个要求,昔日皇帝回归故宫,很可能会再引风波。
溥仪明白这点后,又说出想要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但这个行业所需的知识储备量太高,依照溥仪的学识来看,并不能担当此番大任,因此也被周总理拒绝。
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周总理决定让他先去北京某家植物园劳动一年,这份工作只需要在上午工作一段时间,下午便可以轻松学习,最重要的是,他周日还可以休息,随意活动一天。
植物园负责人也明白溥仪的状况,交给他的工作,总是园区中最简单的,在众人的帮助下,溥仪也渐渐熟悉了自己的这份工作。
一年后,在民间学习并取得进步的溥仪得到升迁——他被转入全国政协,成为了一名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研究历史文物是溥仪的兴趣,也是他所精通的行业,于是他对工作的热情变得更高,本人也更积极乐观了。
图|溥仪
再婚
眼见溥仪的生活逐步趋于正轨,他的婚姻也成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接见溥仪时,毛主席曾风趣地说道:“你如今还没有结婚吧?‘皇上’可不能没有娘娘啊,你还可以再婚的。”
溥仪又何尝不想再婚呢?在生活稳定后,他也开始想找一个伴侣共度余生,可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并不好找。
刚刚回到北京三个月时,叔叔载涛就曾给他说过一门亲,对方是一位姓张的小姐。这位小姐衣着时髦,对溥仪也极为热情,也有想要嫁给他的念头。可当溥仪知晓她的父亲曾经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接受过皇恩后,便立刻断了和她的联系。
其前妻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挑挑拣拣,直到50岁还没有结婚,明白溥仪有找媳妇的念头后,她对此很感兴趣,经常找他吃饭、约会,但溥仪还是拒绝了她。
从这时开始,众人便明白了溥仪的要求——他不喜欢和皇宫贵族沾边的姑娘,溥仪真正想找的,是新社会的独立女性。
1962年1月,溥仪给朋友写信述说自己的苦恼,他写道:“在这段时间中,有不少人给我找对象,如今掐指一算,应该也结识了七八个了吧,但却依然没有心动的,等我找好了对象,一定率先写信给你。”由此可见,溥仪想要找一个好对象的积极性。
恰巧这时,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了张照片来办公室,说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希望他能给照片上的姑娘找个好对象,照片上的姑娘正是李淑贤。
图|李淑贤和溥仪合影
看着照片上姑娘那端庄的面容,溥仪对她有了想法,当他知道李淑贤还是位护士时,心中就更满意了。没过多久,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上了面。
晚年间,李淑贤曾向自己的邻居回忆称,当听说沙曾熙给她介绍的对象是“小宣统”时,李淑贤被吓了一跳,作为一个从封建王朝走过来的姑娘,她对皇室还是有些胆怯的。她本不想去和他见面,但在沙曾熙的再三劝说下,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
两人见面时,李淑贤有些拘束,她告诉溥仪:“我是1925年出生的,今年37岁。”
溥仪也有些拘谨,他干巴巴地说道:“你还很年轻嘛,我今年已经55岁了,我跟你的年岁相差这么大,会不会影响到日后结婚?”
李淑贤对他也有些满意,于是回复他:“我主要是看感情,年龄并不是主要问题。”
有了这次见面后,两人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由于双方对彼此都有好感,他们的感情进展神速。
1962年4月30日,溥仪和李淑贤在南河沿一家俱乐部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就此约定终身。
在他们成婚后,两人相濡以沫,度过了两个春秋,也算是造就了一番佳话,可惜的是,溥仪毕竟年纪大了,1964年秋天,他出现尿血现象,并被医生诊断出患有肾癌。当时中国的医疗水平还不算发达,即便众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病床上闭上了自己的双眼,享年61岁。在他逝世后,其遗体如何安葬就成了家人们的一个难点。
图|溥仪
对于这个问题,家人们不敢轻下决定,于是将问题上报中央。周总理得知后,立刻做出指示:遵照爱新觉罗家族传统,将遗体的处理权交给他的家人。
其实早在1915年,溥仪刚刚10岁时,他便决定将位于清西陵境内泰东陵附近的狐仙楼当作自己逝世后的安葬点,然后因为种种变故,他一直没有修好自己的陵墓。
在他逝世后,并且周总理愿意将安葬权交到他亲人手上时,其叔叔和妻子曾想过在当地给他修建一座陵园,但考虑到国内当时的情况,众人不想给周总理再添负担,就没有这么干。
10月22日,经过几天的商议,爱新觉罗氏家族成员们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将其骨灰寄存于八宝山人民公墓骨灰堂,之后再做打算。
1955年,国内商人在清西陵修建了一座陵园,为扩大知名度,该商人找到李淑贤,希望能将溥仪的骨灰迁葬至此。
这座陵园名为华龙皇家陵园,或许是想要突出自身的尊贵性,商人将此处修建得十分高端大气,李淑贤在逛完全场后,对其颇为满意,更重要的是,安葬于清西陵确实是溥仪生前做出的决定,因此,双方正式达成了合作。
1995年1月26日,是溥仪正式安葬于清西陵的日子,为了见丈夫“最后一面”,李淑贤专门乘车来到陵园中,当看到溥仪的骨灰被土堆所淹没时,她喃喃道:“我今天很开心,溥仪有了安身之所,我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