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曾说,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
对于一部历史剧而言,最重要的或许就是如何在现代语境下讲好另一个时代的故事,让观众在走进那段历史的时候更有代入感。张黎导演说,历史没有真实和虚假之分,历史剧更多时候其实是在制造一种符合当时历史精神真实的一种再现,这种精神在今天还是有意义的。有时历史我们需要回身再看一下。
对张学良的人生故事大家都已是耳熟能详,在《少帅》中汉卿的粉色往事也多有呈现,他和赵四小姐的故事,于凤至的牺牲奉献,表嫂的启蒙……而丰富的情感经历也无疑对少帅的成长成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线索来解构一下《少帅》。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
1鲁滨逊太太式的表嫂和她的镜像人物谷瑞玉
其实,少年时代的汉卿对于父亲是有着一种俄狄浦斯情结的。年少丧母使得他没有感受到完整的母爱,表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在这方面的心理诉求。如果说少年时代的汉卿对表嫂的情感还是一种近似《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样的情感萌动,那么到了青年时代的汉卿便完全接受了表嫂像《毕业生》中鲁滨逊太太那样的启蒙,也是剧中作为少帅成长转折点的成人礼背后所潜在的推动力量。
表嫂
而作为表嫂镜像人物的谷瑞玉第一次出场的戏便是镜像,不知是否是导演有意为之的一种处理。从剧中少帅自己的陈述来看,谷瑞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表嫂的替代者,因此当剧中谷瑞玉说出那句“我们是自由恋爱时”,少帅的表情明显是有些迟疑的,因为在他这个已经有家室的人心中,或许结识谷瑞玉也就只是为了缅怀一下自己曾经的那段往事,缓解一下剿匪带来的疲惫与压力,想要获得精神的自由在这里大概只能经由身体的自由来获取。因此从这层角度看谷瑞玉似是不幸的,这也是两人后来不欢而散的决定因素。而当少帅在郭松龄的劝诫下选择放弃她之后,她的一番陈词也足以看出这份感情的重量是多么的卑微。在这里,无论是少女还是才子,现实大于真情,并将之击败,最后只剩一座豪宅的虚空交易。毕竟这是剧中选择呈现的角度和笔者的个人解读,究竟两人的真实情感怎样的,也就只能埋葬在历史的漩涡中。
谷瑞玉
2贤妻良母的典范于凤至
“救汉卿,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这是现实生活中于凤至一直坚守的信念,这个信念牢牢地支撑着她,她90余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于凤至
可以说,于凤至是一个典型的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她一生中好像都是在为别人而活,为丈夫、为孩子,却很少是为自己。她完全做到了儒家传统对于女人三从四德的要求,大概也是张作霖之所以坚持让她做自己儿子正室的原因所在。那样一个大的家庭,似乎正需要这样一位端庄稳重的好妻子作为张学良的贤内助。而这样以来她的牺牲也就是最大的,也正是很多观众对凤至感到同情的原因所在,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时代中对于女人的要求,既能对内操持好家务,又能对外搭理好公事。
然而,凤至却也跟薛宝钗似的,要用冷香丸一样来克制压抑自己对于汉卿的感情。剧中第一次奉直战役汉卿在赶往前线时,凤至一再竭力抑制自己,泪水早已打湿心头,最后也只能将这份浓浓的情化作一首词——
恶卧娇儿啼更漏,清秋冷月白茹昼。
泪双流,人穷瘦,北望天涯揾红袖。
鸳枕上风波骤,漫天惊怕怎受。
祈告苍天保佑,征人应如旧。
看着这封家书,坐在列车上的张学良望着车窗外,似在追忆与凤至这些年的点滴往事,两人的情感在此刻有了交融。可以说,凤至对张学良而言更多是父亲的媒妁之言,对她在生活上的依赖多于在情感上的交流,而作为大家闺秀出身的凤至,虽然受过新学的教育,但传统的力量还是大过情感的自然流淌,她选择了隐忍,而这也是她的悲剧性所在。剧中张学良在两人新婚之夜说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旧世界,又多了一个新娘。”旧世界的新娘,在现在看来本身就带着一种悲凉的宿命感。
当然两人的感情也并非只有悲凉哀叹,在最近几集的第二次奉直战役中,张学良与凤至的感情渐渐成了他的定心石,两人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传递中能看到少帅的成长甚至成熟。对于凤至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他或许已经能够接受,两人成为彼此的依靠。这大概也是后来历史发展直至张学良被蒋介石幽禁中于凤至能够坚守在他身边的情感支撑。
3一生挚爱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从演员的选择上来看,创作者或许是想将之处理成一段纯情故事。而赵四小姐对于张学良一生的陪伴大概是在其幽禁期间直至人生的后期才愈发彰显,不知在剧中会否有进一步的呈现,我们也只能选择等待并接受。
赵四小姐
其实,两人从相识相恋再到后来的伉俪情深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近乎现代的真正的自由恋爱。相同的时代教育背景塑造的相似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说是两人成为彼此的Soulmate的重要因素,而后来共同的信仰更成为他们情感维系的所在。赵四小姐曾在她《新生命》一书中写到:“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性命。”
少帅、赵四
两人的情感是现代的,是唯一的,是纯真的,是唯美的,是传奇的,也是让世人羡慕的。
宋美龄
至于那些坊间流传的关于张学良和宋美龄的故事之类的蜚语,或许在剧中不会有直接的呈现,然而笔者认为,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是极为复杂矛盾的,即便是我们自己的情感经历,又有几人能够真正掰扯清楚呢?往事虽不如烟,但往事随风却是事实。
4父亲的妻妾成群
可以说,张学良对于情感的态度在有些方面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张作霖的妻妾成群让人不禁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想起《大宅门》,然而这里几房太太之间却和气的很,并没有很大的矛盾,也不是戏剧冲突的重点,只是做了脸谱化的处理。
五太太、张作霖
其中戏份最多的当属五妈妈,其实把几位姨太太对比一下便不难发现张作霖几乎一直留在五房身边的原因——聪明又不失憨厚,温柔贤惠又有些孩子气,既能给张作霖带来欢乐又能分解他的一些烦恼。并且好的人物塑造也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背后潜在的传统伦理纲常对于女性的捆绑与束缚。三妈妈就是一个明证,她曾在剧中说“君王未可信”,并且后来也是削发为尼,这一层悲惨命运为了主题而清浅的点到为止,让观众也只能哀其不幸,淡淡的忧伤过后便在富有幽默气息的东北话语中很快忘却这个人物。毕竟,着墨不多的地方就只能被遗忘。
三太太
而作为张学良母亲的正室,在剧中也只能是出现在张作霖的回忆中成为他的一个愧疚,也是对张学良的一种愧疚。对于目前还没有太多戏份的二太太和四太太而言,其凄凉的日常生活场景也只能出现在观众的想象中。
二太太、四太太
杨宇霆在剧中追回企图逃去美国的张学良后说过这样一番话:“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别人的庇荫下,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咱们这个父权的传统里,儿子们天生就对父亲的权势有一种睥视与贬抑。”而张学良对于父亲的这种不负责任式的情感开始也是抵触的甚至是反感的,这在开头的几集中有所呈现,但随后汉卿便在不知不觉中步了父亲的后尘,欠下的情债大概连他自己都算不清吧。
然而父子两人还是有所差别的,复杂多变的难用正面反面定论的枭雄张作霖对待感情或者女人更多是一种索取,一种需要时的家具。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江湖,那个充满人情世故的江湖。而对受过现代教育的张学良而言,对待情感的郑重则显得有情有义的多,虽然有很多段也只能是无疾而终。
剧中张学良对于父亲的影响也有一番陈述——人子觉醒,人父能答应吗?一个是把你往新世界里拖。一个是把你往旧世界里拽。要么,顺着命运走。要么,就被命运拖着走。
但很明显,张学良也是深受其父影响的,正如在《教父》中迈克·柯里昂像他父亲一样珍视家庭的至高唯一一样,张学良对待感情的略显轻慢的花花公子式的态度也是一种传承。这也足以看出教育和家庭对一个人情感认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老炮儿在小炮儿心中还是英雄,即便两代之间的矛盾再大。
又或许,正是由于多重教育的影响才使得张学良在情感之路上走得颇为复杂。对此,他自己可能也有过质疑。
我们常说,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类型的动物,他们对感情的认知是不同的。而我们自古又有着哪个才子不风流的传统说辞,“江山美人”一类的永远没有正解的万年选择题。面对历史人物也好,面对当下时代也好,我们不妨先放下那些条条框框,放下那些所谓的主义理论,但从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人情”去体悟,或许就不会那么咄咄逼人,那么窥测追问。
《少帅》让我想起万花筒一般的《公民凯恩》,身边不同的人对凯恩的一生有着不同的讲说,同样对于张学良的一生不同的历史材料也有着不同的记载,当凯恩在临终前还不忘自己少年时代的“玫瑰花蕾”时,或许少帅也心心念着母亲送给自己的那把“开心钥匙”。少年时代的遗憾,终究是会影响一生。
剧中张学良在晚年领悟到——世界之新旧,也并不都在那一道坎上。而一个人物的成长,必然也同样需要经历许多道坎。最后,以《少帅》开篇的一段话收束——
“少帅活了一百零一岁,他最后用过的那本《圣经》折页在诗第九十篇上,其中第九小节说道,我们度尽的岁月,好像一声叹息。中文又可以译作,我们度尽的岁月,像一个还在讲着的故事。”
【文/薛腾飞】
投稿、应聘记者请联系:(邮箱)794206937@qq.com(微信/电话)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